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省部级领导 > 第453章 当年跟孙国华搞企改的老板都身价过亿了

孙国华最初的设想是让丽华地产把莲花江文旅集团带上,甚至在滨城市的开发中分给莲花江文旅集团一杯羹,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让贺卫国和张妍高兴,因为没有那个必要。主要是,他想尝试北江省的企业相互提携,共同进步。

比如林海县的炮楼酒业,虽然上市没有成功,但是企业发展的非常好,最近十几年来,除了本身的白酒行业,还进行了多元化扩张之路。进军了国内葡萄酒行业,还在法国收购了酒庄,是国内在此领域投资较早的国内民企。炮楼酒业能够发展到今天,是原来这家乡镇酒厂老板的儿子厉害,老板叫张海涛,他儿子叫张波,商业中专毕业,在县商业公司上班。但是这个年轻人不安分于朝九晚五的工作,成天跟着父亲泡在他们家的酒厂里。这时正赶上孙国华在林海县主导国企改制,头脑灵活的张波就让父亲租下或者直接收购了县白酒厂。

就这样,机遇与胆识,再加上运气,当然也有他超前的认知,张氏父子的“炮楼酒厂”就这样开启了疯狂增长的模式,正好也赶上了中国白酒市场最好的二十年。

可能也是因为孙国华的关系,一年前,张波父子又巨资收购了滨城北洼药业有限公司。滨城北洼药业有限公司,是原滨城市北洼县制药厂,在九十年代国企改制时,被原厂领导和北洼县一些领导采用违法违纪手段变更为私企。因为原厂职工一直上告,所以参与此案的时任县委书记,一名副县长,厂长等人最终被查,这起违法行为被认定无效,厂子被县政府收回。

收回来了是收回来了,可是,制药厂依旧改变不了亏损局面,县政府最后只能再次出售。虽然该厂有两个药品批号,但是新老板也是没有干起来。这家药厂手里的一个药品编号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输液药,本来市场非常好,但是老板没有资金扩大产能。张波看中了这家药厂,父子俩直接找到了孙国华市长。

一个愿意卖,一个愿意买,好事儿啊!

孙国华了解了一下制药厂情况后,果断支持张氏父子趁早下手,告诉他们爷俩,收购完后,去城南新区找于生林购地,建新厂房,订购进口制药设备。而原厂区,先干着,等新建厂区投产再卖掉就好。

孙国华对这些老林海县人是有感情的,像家乡来了老乡一样亲,能帮多少尽量帮多少。主动承诺,如果需要贷款,可以跟于生林提或者直接找自己都可以。

临走时,孙国华对张海涛爷俩说:“老张,合适的机会可以考虑把酒厂出手吧!”他想直接说三年后,白酒市场将进入低谷期,不过转念一想,现在自己身份跟以前不一样了,有些话不能随便说。于是改口说:“制药行业将来的市场要远远大于白酒……”

张氏父子,经商多年,十足的商人智慧,阅人无数,怎能听不出来“老县长”话里的意思。林海县哪个企业家不是因为听了这个年轻的“老县长”的话发达的啊!从咕咚泉水到七星大米,现在个个都是身家过亿的富豪。

一年后,国内某知名白酒企业正式收购北江炮楼酒业股份有限公司76.67%股份,张氏父子正式退出白酒行业,东北排名第二的炮楼白酒也不再是东北人的了。

当时,无论是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还是北江省的普通民众,对于张氏父子的这一举动都持有不同的看法。许多人对他们的决定表示质疑,认为这并非明智之举。

尽管炮楼酒业在上市过程中遭遇挫折,但它在市场上的地位依然举足轻重。在东北地区的白酒市场中,炮楼酒业无论是产量、销量还是利润率,都堪称一流,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如此优秀的企业就这样被轻易出售,实在令人惋惜。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张氏父子选择前往滨城投资药厂,或许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毕竟,医药行业也是一个充满潜力和发展空间的领域,说不定在那里他们能够创造出更为辉煌的业绩。

在当时,一切看似风平浪静,白酒市场依旧热闹非凡,各大品牌争奇斗艳,销量与价格都在节节攀升,众人沉醉在这看似永不落幕的繁荣之中。可是,谁也未曾料到,命运的转折已悄然埋下伏笔,再过短短三年,白酒行业那长达数年的爆发期竟会戛然而止。

2012年,市场的天平开始悄然倾斜,白酒行业逐渐进入供大于求的状态。大量的白酒被生产出来,摆满了仓库,然而市场的消化速度却远远跟不上生产节奏。库存积压的问题日益严重,却还只是这场危机的开端。

随后,国家高瞻远瞩,出台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政策规定。这些政策如同一把利刃,彻底切断了白酒行业曾经依赖的一条重要销售渠道 。以往那些依靠公款消费支撑起来的高额销量,瞬间如泡沫般破碎。曾经在餐桌上必不可少、被视作身份与地位象征的高档白酒,一时间门可罗雀。再也没有之前那些年的火爆场面了,酒企从云端跌落,行业陷入了漫长的寒冬。

当然,这一切,只有孙国华知道。

所以,几位副市长对孙市长拒绝批准翻建或扩建一些行业的项目,特别果断,说不批坚决不批。曾经有个钢铁项目准备落户滨城,市里面基本上都过了,主管副市长只等孙市长一签字项目就马上开工了。可是,报告到了孙国华那里就被否了。

一句话,产能过剩行业,让你来,你也干不了几年,直接就给否了。这可是一个好几亿的大项目,说拒就拒了。令谁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对方也是一家很有实力的企业,好似特意要给滨城上眼药似的,第二天转身就与鹤城市签署了投资协议,而且签约还特意选在滨城市进行了,邀请了好多省领导,其中有两名省委常委和两名副省长,还有一位京城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