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文化英雄联盟 > 第458章 邂逅刘哲:颇具争议的人物

文化英雄联盟 第458章 邂逅刘哲:颇具争议的人物

作者:万里虹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14:11 来源:小说旗

王至诚站在庄严肃穆的哈尔滨文庙的无字碑前,仔细地搜寻着可能存在的线索。他的目光在碑身每一处角落逡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突然,在无字碑的一个隐蔽角落里,一张有些破旧的便条映入他的眼帘。

王至诚心跳陡然加快,小心翼翼地将便条取下。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正是日特佐藤松本留下的,想起刚才佐藤松本递给他的那张空白的纸条,王至诚不得不佩服佐藤松本的狡猾。再看手中便条上的内容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头,要求他与日本合作,前往苏联东方大学并打入其内部。

王至诚的眉头紧紧皱起,眼神中满是警惕与思索。他深知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阴谋,佐藤松本绝不会安什么好心。若是答应,那便会成为卖国求荣的罪人;可若是拒绝,又不知会面临怎样的危险。

此时,周围的风声似乎都变得急促起来,像是在催促他做出抉择。王至诚握紧了手中的便条,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都不会与敌人同流合污。他决定将此事告知相关组织,让大家一起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

“至诚,刚才去哪了?害得愚兄到处找。”说话的是刘春霖。王至诚迅速收起便条,他知道佐藤松本就在不远处盯着自己,如何向组织请示?他想到了刘春霖。

王至诚陪同刘春霖缓步走向哈尔滨文庙的第二进院落,心中充满了对这座文化圣殿的敬仰。二进院落的布局显得更加庄重,四周的檀木雕梁和青砖墙壁散发着古典的韵味,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辉煌。

刘春霖一边走,一边和王至诚聊着:“在文庙内,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无字碑,还有碑记和碑志最为有名。”

王至诚的目光被西南角的《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吸引。这座碑志高高耸立,铭刻着许多捐款人和参与者的名字,其中就有刘哲等耳熟能详的人物。王至诚心想:我能不能让刘哲把情报转移出去?

刘春霖继续说道:“哈尔滨文庙的筹建与建设过程中,能够吸引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外籍人士,实在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原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刘哲在这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参与为文庙的建立增添了不少色彩。”

王至诚点头表示赞同,心中对刘哲的印象逐渐清晰起来。“1927年4月清明前夕,我回国时,正是刘哲向我推荐了许多杰出的人物,比如厉麟似、蔡元培和陈寅恪等。”王至诚回忆道,声音中透着一丝感慨。

刘春霖眉头轻挑,继续补充道:“刘哲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他在北京任职期间,将原有的八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堂,自兼校长。可惜的是,他的管理风格却颇受诟病,任人唯亲、瞧人脸色,导致不少优秀教师纷纷出走。”

“最令人感到无奈的是,刘哲在应对学生运动时,曾发布新教令,恢复旧教育制度,抵制新思想和新文化的传播。”刘春霖摇摇头,语气中透出一丝不满。

王至诚深吸一口气,回忆起历史上的种种事件:“刘哲的作为无疑是对教育的背叛,透过他的行为,我们似乎能看到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中众多困难与挑战。”

“没错。”刘春霖点头称是,“而在1928年,刘哲更是张作霖离京回奉的随行人员之一,在沈阳皇姑屯事件中幸存下来,让人对他产生了更多的猜测。”

刘春霖分析道,“然而,这并未阻止他在事后被张学良任命为吉林政法专门学校校长,代替原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长张寰湘,升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王至诚总结道:“我想,这个变化反映了他与张学良之间复杂的关系。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许多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刘哲也不例外。”

两人在碑志前驻足,王至诚心中浮现出对历史的深思。“看似一块石碑,却承载了那么多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它不仅仅是文庙的见证,也是历史的见证。”

刘春霖微微一笑,目光透过碑志向远方望去。“无论是刘哲,还是其他参与者,他们都在为这座文化圣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尽管有时他们的动机和手段令人存疑,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所参与的历史进程是值得铭记的。”

随着谈话的深入,王至诚和刘春霖的视野也逐渐拓宽,仿佛在这座文庙中,他们不仅是在追寻历史的痕迹,更是在探寻文化的本源与未来的方向。还有一个任务,让刘哲帮助自己。

正当王至诚和刘春霖向第二进院落东南角走去时,意外碰上了刘哲。刘哲,1880年生于吉林永吉,字敬舆,身上散发着一股文化人的气质。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师范科和北京政法大学堂,曾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涉及政治、教育等领域,书香气息与官场风云交织在他的身上。

“王先生,刘状元,今天在这里真是巧遇。”刘哲微笑着走过来,主动与刘春霖攀谈起来。他在王至诚和刘春霖之间游刃有余,显得从容而自然,“我今天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部分学生来文庙参观,希望你们能帮个忙,王先生能否做导游?”

王至诚心中有些犹豫,毕竟对文庙的了解仍显得不够深入,便以对此地生疏为由婉言拒绝。没想到刘哲却笑着说:“刚才您和刘状元讨论无字碑的时候,我也在旁偷听了。”

王至诚心中一动,想起两年前回国时,正是刘哲的推荐让他结识了许多杰出的人物,目前刘哲主动邀我做导游,或许能够从同学中找到转移情报的人。

“哈工大有‘工程师’的摇篮,卑职能为贵校第一任中国校长效力,求之不得,求之不得。”王至诚激动地握住刘哲的手,充满敬意地说道。

刘春霖则在一旁补充道:“不过学校从1920年创建起,第一任校长应是宋小濂,宋小濂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王至诚若有所思,刘春霖继续介绍道:“宋小濂,字友梅、铁梅,是吉林省双阳县人。他工诗善书,曾被誉为‘吉林三杰’之一。他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曾任中东铁路督办,创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这也是哈工大的前身。”

“可惜,宋小濂事功有成,谤亦随之,最终辞职回京。”刘春霖说着,眼中流露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刘哲对此似乎并不太在意,只是问王至诚:“你在东北大学好好的,为何又跑到哈尔滨来了?”

王至诚如实说道:“我接到汉卿的函电,想在文庙或哈工大筹备一所国学大学。”

刘哲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微微一笑:“没想到今天能见到你在这里给学生讲课。”说着,他朝身后的学生招手,示意他们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