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北辰刀 > 第一章 白衣秀才

北辰刀 第一章 白衣秀才

作者:半疯剑客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43: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玺末年,诸侯割据,江湖战乱不休。武林中各大门派你争我夺,蠢蠢欲动,只为得到一件横空出世的宝物......

天玺王朝自高祖李裕开国伊始,几百年内安享太平盛世,国力之强横,于九大诸国中当数第一。及至一百年前,义山王李野起兵谋反,不仅残害忠良,滥杀无辜,还凭借着手中彪悍的北蛮铁骑马踏中原,引起了无休止的江湖争斗,从此王朝陷入了百年战乱时代。

李野之重孙李牧远,手中掌握着八十万劲旅,在天玺王朝九万里版图当中,横跨中原。虽说李牧远并未称帝,可王朝内外,几乎无一人胆敢与之为敌。

可以说天下局势早就混乱不堪,帝都雄踞王朝南部,坐拥五十万帝兵,与北方的李牧远军队遥遥相望,即便李莽有心削藩,可也没有实力,只得独登高楼,凭栏远望,摇头叹息。

可偏偏在这种乱世当中,最是豪杰枭雄辈出之时,无数个心怀天下的侠士投身到这场争斗当中,一把长剑,一柄大刀,一壶浊酒,道尽百态轮回,世间沧桑......

天玺三世八年,距那场山河关一战已过去三年时间,在这三年当中,李牧远并未再犯,表面上王朝内外忧患已除,可实际上却仍是暗潮涌动。

......

此时阳春三月,百花齐放,微风盈盈,端的是美景良时,天下四海都充盈着盎然生机。虽说天玺王朝已渐渐走向末路,可每年一度的三月科举,却仍是照例进行。

这日,距帝都三百里外的汉州城内,数百个白衣秀才衣袂款款,迎风舞动,按例来到了城内的会试殿中。

其间有一人相貌堂堂,目光清明,身高五尺,看着就不像是寻常角色。

其实这小子却也真是一个寻常角色。

此人名叫李长风,属汉州城外一破落乡村学士,自幼无父无母,借着邻里一口口百家饭长大成人。于前两年乡试高中秀才,经数年寒窗苦读,本欲今年科举中第,遂辞了乡里,别了邻友,孤身只带三两银子,路经坎坷,辛酸无比的来到这汉州城内。

走进会试殿之前,这小子身上已是分文不剩,仅剩的一贯铜钱,买了这一身干净亮丽的长衫,于城内大澡堂子洗了回澡,沐浴更衣,进了会试殿。

他信心十足,此次科举定能首摘头榜,自此光宗耀祖,富亮门楣,以好扬眉吐气,不再过那种谁都瞧不起的日子。

即便天玺王朝已经渐渐没落,可对于数万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这科举却仍是一飞冲天的机会。哪一个不是挑灯夜读,十几年辛酸如一日,学富五车,胸有华堂,为的就是能够榜上有名,即便只做一朝芝麻官,那也足以光耀门楣了。

伴随着一声沉闷钟响,几百个穿着各异的秀才走进了会试殿,寻到各自的位置,款款坐下。

那监考官是汉州城太守,寻常百姓平日里即便想要远远的看上一面,都难如登天,更何况如今近距离地瞅上几眼了。

李长风扭头打量了一下四周,总共见一百多个人,都是自己这般寒衣秀才,不由得自嘲一笑。

而这时,监考官却也让人分发试卷,不过片刻,一百多人面前就已经摆上了带着官印的卷纸,监考官一声令下,考试开始,命下人取了一株粗长的香,插在面前的香坛中,意味着这一炷香燃尽之后,便是这一届科举结束之时。

李长风拿起面前笔,蘸了点墨,正准备写一些东西,可偏偏就在此时,他听见监考官与身旁的副监考官正在低声私语。

李长风的位置着实有些靠前,位第一排,因此能够很清楚的听见两人在说些什么。

“大人,您可曾听闻前两日帝都内的那场波动?如今整个天下闹得是沸沸扬扬,依我看啊,这一届的科举,恐怕是我朝最后一次喽!”

“休得妄语,你这般话若是被人传到圣上耳中,那可有你好果子吃!”

“诶,大人可能还未曾听闻,前段时间丞相王忠天被圣上除去了官衔,此生不得入朝。可偏偏在两日前,那王忠天身着先帝御赐蟒带官袍,自宫外一路跪拜前行,留下了一滩鲜血,跪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步,拜在玺龙殿前。”

监考官听见身旁那人这样说,顿时皱眉问道:“后来呢?”

“唉,大人你可能不知道,那丞相王忠天一心为国,这几年想必我朝官员也都心知肚明,圣上醉心酒色,学商纣王修建酒池肉林,整日不问政事,只顾躲在后宫,与妃子们大被同眠。王忠天虽被罢黜了丞相的位子,却一心想让圣上重归朝堂,因此一路跪拜入了宫,在玺龙殿前叩拜圣上,你猜最后怎样?”

“怎样?”

“圣上恼怒,下令次日斩首王忠天,并且还派侍卫抄了丞相王忠天的家产,诛了九族,前两日斩首之时,整个帝都一片哀嚎,所有人都掩面流涕,声震九霄啊!”

听见这番话,那监考官的眉头皱的更紧了,苦笑一声:“唉,这种事情也不是你我二人所能谈论的,即便圣上如何,你我都身为人臣,不可妄议。就只可惜了丞相大人,本愿救我朝于危难之际,可没曾想竟然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李长风听的是一清二楚,当听闻丞相王忠天被罢黜官爵,宫外斩首之时,只见他握笔的那只手,竟无端的颤抖了起来。

这些时日,他跟许多秀才一样,都在挑灯夜读,准备着今日科举大考,根本没可能听闻这种朝堂大事。可现在,他却被深深的震撼了。

那丞相王忠天的名头,他不止是听闻过,还非常尊崇,本想着日后若能一举中第,投得王忠天门下,届时也能救王朝于危难之际,圆了自己报国做官的梦想。

可今日他竟听那两位监考官说,这王忠天不仅被罢黜了丞相的官位,还因明谏圣上,被斩首示众,诛灭九族!何其悲哀!

李长风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笔,缓缓闭上双眼,于这种朝堂当中,圣上昏庸,官员**,怎能开昔日盛世?他本想入朝为官,做个王忠天那样的三朝元老,为百姓谋得安居乐业的日子,可没曾想,这圣上竟昏庸至此!

李长风轻轻叹了口气,天玺王朝传承数百年,终要毁在当今圣上的手中了,既如此,他又何必苦苦追寻心中梦想?即便是做了官,那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又能如何呢?

只见李长风睁开双眼时,眸子里满是精光,重新拿起笔来,在卷纸上书了几行大字:“本欲为官助丞相,奈何圣上毁朝堂。山水独高三万里,一支枯笔写疏狂。别日江湖昔依旧,留得衰败立身旁。从此不顾王朝事,劈了李莽亦忠良!”

纸上墨痕未干,李长风站起身子,理了理衣衫,不顾两位监考官疑惑的目光,转身便离开了会试殿。

出了会试殿,李长风站在殿前许久,掩面长叹,心中想了许多事。

王忠天身为当朝丞相,并且荣为三朝元老,先后辅佐三位圣上,如今只因劝谏那昏君李莽,就落了这样一个凄惨的下场,这天玺王朝看似繁荣昌盛,实际上根基早已枯朽,官员**,皇帝不纳忠言,即便偶有王忠天这般忠心耿耿的臣子,却也被李莽给无情扼杀,端的是可怜可叹!

“只惜此身,十几年寒窗苦读,本欲报效朝堂,谁知那圣上竟这般昏庸,我李长风出身贫寒,又无亲朋好友,日后该何去何从啊!”李长风仰天长叹,心中有口怨气,却不知该如何发泄。

“也罢,先卖了这身秀才衣衫,从此往后不问文辞,换一柄长剑,逍遥四海天下,再去寻日后的路子吧!”

想到这,李长风来到附近的一处当铺,卖了身上这些衣物,以及早先存于客栈的书本和纸笔,换了身粗布长衫,买了把大铁片子,出了汉州城,径投北方去了。

诸位看官若问那丞相王忠天为何被斩,且听我缓缓道来。

自几年前那山河关一战之后,驻守山河关的十万帝兵损失过半,消息传至千里之外的帝都,引得李莽大怒......

那一日,帝都玺龙殿中

“启禀圣上,三日前,李牧远麾下大将岳龙亲率五万北蛮铁骑,直逼山河关。镇北将军张秀率十万帝兵迎战,虽说迫退了岳龙,可兵士们却也是死伤大半!”

玺龙殿上,丞相王忠天跪拜在大殿中央,双手行臣子礼节,朝着那坐在盘金龙椅上的天子汇报着几日前山河关一战的情况。

听见王忠天这样说,朝堂上负手而立的文武百官,顿时皱紧了眉头,交头接耳的低声私语着。

“怎会如此?难不成朕的将士们都是吃素的吗!整整十万人啊,竟然被岳龙手底下那五万个人给打的落花流水,若都是这种酒囊饭袋的话,我诺大的天玺王朝,还怎么长存世间!”李莽大发雷霆,背着双手不断踱步,眼神中满是愤恨之色。

“回圣上,此战不该怪罪我方将士,岳龙身后那五万北蛮铁骑,本就是骁勇善战之军。李牧远镇守北蛮,常年带兵与异族厮杀,因此北蛮铁骑的将士们,个个都是身经百战。可我方将士屯兵南土,根本就没太多战场厮杀的磨练,因此才会弱于北蛮铁骑。”王忠天跪在大殿中央,恭敬地说道。

李莽冷眼看着他,破口大骂道:“王忠天,你别以为你是丞相朕就不敢治你的罪!你这算是长敌军势力,灭我军威风吗!朕还就不相信,他北蛮铁骑真的那么强悍!来人,拟旨,告诉张秀,若是山河关日后再有敌犯,他无论如何都得给朕挡住!不仅要挡住来犯之敌,他还要打出我数万帝兵的威风!朕不会再给他增兵,如若失了山河关,朕灭他张氏满门!”

听见李莽这样说,王忠天顿时急了,紧忙行大礼:“圣上,老臣对我朝的忠心,天地可鉴!老臣方才说的句句属实,对垒北蛮铁骑,我们本就处于弱势,那山河关地势险要,倘若有失,整个南土便会遭遇灭顶之灾。还请圣上增兵,只凭如今镇北将军手中不到十万的兵马,很难挡得下北蛮铁骑的进攻啊!”

“哼!王忠天,朕念在你身为三朝元老的份上,并不愿与你这般说话,可你也太不把朕的话当成一回事了吧!难道身为天子,朕的话在你这就行不通了?还是说,在你的眼中,早就没有朕的地位了!”李莽大发雷霆,指着王忠天的脑袋喊道。

“圣上,老臣一心只为护我王朝,绝无半点私心,老臣愿用性命担保,方才所说句句属实,还请圣上三思,若不派兵增援镇北将军,山河关恐真会落于贼子之手啊!”

李莽冷哼一声,眼神中闪过一道精光:“此事就这样定了,谁若是再敢为张秀求情,朕定不顾昔日情面,重罪处之!朕就不相信,凭他镇北将军的威名,再加上数万帝兵,还真就守不住山河关!”

听见李莽这样说,朝堂上原本那几个想要说话的人,顿时闭上了嘴。王忠天也只得无奈的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如今天玺王朝早已接近没落,原本的辽阔疆土,也被各大藩王割据,尤其是雄踞北方的李牧远,更是将几近一半的王朝疆土收入囊中。

一百年前,整个天玺王朝的实力,在九大诸国当中当数第一,若非当年义山王李野起兵谋反,率亲部几十万大军压境,王朝也不会在接下来的一百年内,持续衰败。

如今天子李莽,虽谈不上昏庸至极,可却也并非明君,丞相王忠天三代元老,先后辅佐李氏一族三代天子,对王朝更是忠心不二。

若是李莽纳了王忠天的建议,与山河关增派数万大军,那也就没了日后北蛮铁骑马踏山河关的局面,更没了日后天玺王朝分崩离析,维若累卵的局面!

“退朝!”玺龙殿内传来李莽的声音,百官陆续离开,王忠天也站了起来,拍拍褶皱的官袍,朝殿内盘金龙椅的方向躬身施礼,转身便离开了玺龙殿。

站在殿前,王忠天环顾四下,看了眼这威严庄重的皇宫,不由得摇头叹息:“几百年王朝,必将毁于一旦啊!”

......

是非恩怨,百年沉浮,王朝衰败,本就是大势所趋。君可见那逝水东流,又似之王朝更迭,日月轮转,几万里江山,换了一代又一代。天地苍黄,荏苒岁月,在这漫漫长河当中,耗去几百年光阴,又能如何?

加之大帝之资,龙龎蟒带,天下众人,几人可得?也正应了那句话:岁月更迭,王朝交替,日月轮转中,换了数不清的帝。

天玺三世八年,王朝更加没落,自几年前山河关一战之后,李牧远竟悄然退兵,不再发兵南土。天下诸侯直到最后才明白,先前那山河关一战,本就不是李牧远想要进攻南土之举,实际上只是为了盘算李莽的反应罢了。

让李牧远高兴的是,最终李莽果真没听朝臣的建议,不仅不增兵山河关,还下达圣旨,言不会增派一兵一卒,若张秀守不住山河关,那张氏一族便就此覆灭。

当年张秀得了谕旨,心生怆然,试问自己张家八代单传,哪一个张姓子弟不是王朝悍将?若是当初没了张氏一族,这天玺王朝恐早就完蛋了,根本守不到今日!

可为人臣子,加之祖上遗训,张秀虽说心生不满,却仍无可奈何,只得带着区区六万兵马,屯守山河关,日月惆怅间,竟一夜满头白发。

如今天玺王朝实力早已大打折扣,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将军,也就只剩下这白了头发的张秀了。可这些年,李莽却开始不问朝政,终日醉心于酒色当中,学当年商纣王,于帝都内建酒池肉林,出行娇儿服侍,进宫大被长眠,直睡到日上三竿,阳光照了屁股,依旧不起,也荒废了早朝。

文武百官整日唉声叹气,以丞相王忠天为首,百人进书,希望圣上临朝,可这一下,却惹了李莽的怒火,摘了丞相王忠天的蟒袍官帽,还下令,若是日后有人再敢如此,必诛其满门。

这一日,丞相王忠天身着先帝御赐金蟒袍,于皇宫外跪拜前行,偌大的皇宫,从宫外到玺龙殿,总共九千九百九十九步,愣是被这三朝元老,步步叩首,在地上留下了一道长长的血迹,披头散发,满脸鲜血的来到了玺龙殿前。

王忠天跪在玺龙殿前,膝盖早已血肉模糊,脑袋更是鲜血直流,冲着玺龙殿内大喊:“老臣王忠天,请见圣上!”

一字一句,王忠天喊的是撕心裂肺,那声音传尽宫廷,皇宫内几万人都听的清明。可却无一人来见他。

王忠天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接着喊道:“老臣王忠天,请见圣上!”

这王忠天身为三朝元老,如今已达八十九岁高龄,满头白发,面容枯槁,看着李莽自幼长大,也看着这天玺王朝在李莽的手中渐渐走向覆灭。

可今日,在玺龙殿前,却只有他一个人的身影,一个人跪在殿前,显得是那样孤零。

“老臣王忠天,请见圣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