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剑圣琴心 > 第4卷 历练中原之书 第63章 倾国倾城

剑圣琴心 第4卷 历练中原之书 第63章 倾国倾城

作者:繁星楼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5: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却说一线天外,双剑对双笔。

剑,主轻灵,笔,走险准,而同时为双,皆取攻守兼备之意。

公孙大娘所用双剑设计极其巧妙,双剑共用一柄剑鞘,华丽的剑匣内部一分为二,其间有宝剑两口:

一剑如一泓秋水流转明艳,剑身刻有飞天玄女像,名曰九天剑。

一剑如一抹微云罗袜生尘,剑身刻有凤凰凌空图,名曰凤仪剑。

两柄宝剑皆狭长锋利,精钢百炼。而前者曾言道,凤翔府凤仪台公孙大娘舞动之剑,即是凤仪剑,长安明皇千秋节表演之时所用的另一剑,即九天剑。

公孙大娘一式“嫦娥奔月”,右手九天剑执在身前,左手凤仪剑反背身后,脚下使开步法,如风中柳絮般轻飘飘的迎了过去,这一式取古代仙子嫦娥奔月的典故,施展之时,剑女直如罗袜生尘,姿势美妙已极。

与此同时,月娥眉却盘坐在道路旁的一块大石上,凤仪琴已放在膝头,琴音随着公孙大娘双剑挥动而弹出。

二女似心有灵犀,无论何时何地,剑与琴都能配合默契。

公孙大娘奔向殊不赦,两人堪堪近身,殊不赦一式“大笔如椽”,左笔挟着一股劲风,向公孙大娘右腕扫去,一出手也是凌厉非常。

公孙大娘不剑术得高人指点,已可跻身当世一流高手之列,更何况她所习剑术鲜少在世间流传,连殊不赦这样的大高手也对公孙大娘的剑法知之甚少。

只见公孙大娘一个滴溜溜的转身,转动之时,她身上衣袂飘飘,裙裾旋转飞扬,如凌波仙子足不点地一般,已绕到殊不赦身后,左剑往下一划,右剑剑柄反而向殊不赦背后的“灵台穴”撞了过来,好一式“宓妃凌波”。

这灵台穴事关全身方寸,殊不赦乃点穴大家,如何不知?他急使“铁画银钩”,双笔护住背心,一矮身,两腿盘坐在地,一式“奋笔疾书”,反向公孙大娘膝后的“委中穴”点去,应变之快,匪夷所思。

这“委中穴”如被点到,一条腿想站立是不可能了,但公孙大娘轻功绝佳,没容对手铁笔点到,便早已撤步横移数尺,移步的同时,一式“妇好击鼓”,双剑如击鼓般交替起落又快速无比的向殊不赦击去。

笔是短兵器,更利于快攻。殊不赦不暇多想,以快对快,双笔挥动,一阵“叮叮咚咚”的交鸣声,双笔与双剑磕碰在一起,公孙大娘攻出几剑,殊不赦便尽数封挡拆解。

二人一时旗鼓相当,但公孙大娘剑法连绵不断,每一式施展时身姿都非常的美妙,除殊不赦外,其余人等看得都是眼花缭乱,暗暗喝彩。

要说公孙大娘这一身剑术,也是颇有来历。

却说东汉有一著名的学者,名马融,字季长。马季长乃东汉名将马援之后,此人智慧非凡,学贯古今,尤其精通古文经学,门下弟子有上千人之多,郑玄、管宁、华歆等学者皆是其门徒。

东汉末年的名士卢植亦师从马融,卢植乃勤奋好学之人,求学之时常常在马融府中服侍洒扫、聆听教益。

有一日,卢植正帮师傅整理书房,无意中从马融的书库中发现一册典籍,册名《倾国倾城》,此册原是马融之师,京兆人挚恂所作,这挚恂为南山隐士,他将从古而今的一些绝色美人的种种韵事收罗编纂,入册佳丽达百人之多,《倾国倾城》完成之后,挚恂便将此册的抄本赠送了一本与马融。

卢植对这《倾国倾城》十分感兴趣,细阅之下,里面的一些各个时代的绝色美女在他眼中忽然幻化为各种仙子一般翩翩起舞,因此,卢植竟从中创出一套煞为好看又凌厉的剑法,取名“倾城三十六剑”,但这套剑法的招式因是以各个美女之名而命名,故而卢植并不轻易在外人面前使用,只是平日饮酒作赋之时,意气阑珊之际,把剑起舞,使出倾城三十六剑,聊以消遣尔。

后来,公孙瓒以及刘备拜入卢植门下,公孙瓒后来被称为白马将军,而刘备更是一统西蜀,成就帝业。

刘备虽天生异相,但身子偏于文弱,便恰好对老师卢植的那套“倾城三十六剑”十分的感兴趣,因刘备手臂奇长,沉重的大刀长矛类武器使用不便,故而学练双股剑。

刘备极其聪明,将“倾城三十六剑”变成双剑使用,两剑互相照应,严丝合缝,击左则右应,击右则左顾,经过几年的改良后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他便将“倾城三十六剑”改名为“倾城顾应三十六剑”,这剑法在后来的平黄巾,战吕布中发挥了极强的威力,刘备不愧为双剑剑宗之名。

刘备后来还以此剑法传于东吴奇女子,也是他的夫人---孙尚香,两人常于荆州双宿双飞,舞剑为乐,这是前事,如过眼云烟,暂且不提。

后来刘备入主西川,双股剑便封剑不出,但这“倾城顾应三十六剑”的剑法却不经意间传了下来。

只因刘备刚被曹操表奏为豫州牧时,一直滞留于许昌,许昌本是豫州所属州县,但曹操对刘备时有防备之心,并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刘备只得天天在寓所后园以种菜为掩人耳目。

每每夜深人静之时,刘备用双股剑作倾城舞,聊以消遣,不意竟被那监视的兵士发觉,这兵士见刘备舞剑时剑法美妙,又知他乃大汉皇叔,故而并未立即向曹操禀报此事,反而生起求学之心,将刘备的“倾城三十六剑”暗暗记下,回家后偷偷习练。

刘备对小卒观剑虽有所察觉,但并未深究。后这名兵士将“倾城三十六剑”练得极为纯熟,他虽为凡人也极具大智慧,他心想:以刘备刘皇叔如此高贵的身份,高明的剑法,还有关羽张飞这等猛将跟随效命,但也不过是笼中之鸟,网中之鱼,寄人篱下,为他人所羁绊,一念及此便万念俱灰,又正值多事之秋,他便弃军为民,小隐于市集之中。

公孙大娘本是豫州人氏,机缘巧合下正是从这位隐士的后代处学得此剑法,这“倾城三十六剑”的剑招本是以绝色美人之名命名,动作柔婉飘逸,公孙大娘学之再合适不过,只不过由于战乱及年代较远之故,公孙所学并不齐全,仅仅得“倾城三十六剑”中的十一剑而已。

哪十一剑?

第一剑:嫦娥奔月。那嫦娥乃上古君王帝俊之女,射日英雄后羿之妻,因服仙药而奔广寒。这一剑重在剑法中的轻功:或飞奔攻敌,或后退避敌,或凌空换位。即先发制人,抢占先机。

第二剑:宓妃凌波。宓妃是人王伏羲之女,留恋洛河,人称洛神。此剑招如美女凌波,常左右绕身攻击,飘忽不可捉摸,与“嫦娥奔月”直线奔袭配合,妙至毫巅。

第三剑:妇好击鼓。妇好是殷商著名的女将军,她巾帼不让须眉,统兵打仗,南征北战。这一式剑法仿妇好击鼓状,用双剑交互出击,密如鼓点,迅捷无伦,快时恰如百剑加身,使人顾首难顾尾,殊难防备。

第四剑:西子捧心。战国美女西施,有心口痛的毛病,故经常捧心,世人以为美。这一式剑法却是用剑攻击敌之心口,剑未至而心胆寒,最高境界可剑气沁入人之心脉而伤敌。

第五剑:弄玉吹萧。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公主吹箫引来乘龙快婿萧史。而这一剑就是全身静如处子,左右双剑平举身前,双剑剑尖齐齐向右,双手左右作吹箫状,采守势护住全身,引对手来攻让对手露出破绽,再从中取事。

第六剑:文君沽酒。这一剑取自西汉才女卓文君的典故。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后,于当垆卖酒为生。此剑招承接第五剑,亦用守势,即使对手攻击势如狂风暴雨,我却左顾右盼,听声辩位,将敌之招式一一化解,做到婉转如意,防守滴水不漏,正所谓文君沽酒,顾盼生情。

第七剑:昭君出塞。汉元帝时代的王昭君,出塞和亲,传为佳话。而此剑式以弹琵琶的姿势,用长剑之剑身左右横拍弹敌,不用剑锋而起威慑之效,在于心怀慈念,让人知难而退,如敌人死缠烂打,不知进退,也可将剑身化为剑锋伤敌。

第八剑:钩弋握拳。此剑招由汉武帝时奇女赵氏得名,河间赵氏天生握拳不能伸展,汉武帝召之将其手展开,见其掌中握有一玉钩,于是封其为钩弋夫人。长剑攻敌,遇高手难免抢进身来,那时长剑挥动不便,难免受制于人。而此式剑法与拳法夹杂互补:双剑竖立,双手仍紧握剑柄,却可连环出拳,上有剑,下有拳,便可将近身之敌击退。还可将剑丢在空中,突然连环出拳,再将掉下之剑接在手中,但要将剑一时抛接,时机与胆气缺一不可。

第九剑:班昭修书。东汉班昭,博学多才,继承兄志,修成《汉书》。这一式剑法双剑左右拂动,如同翻动书册一般无二。左跨步则双剑左拂,右跨步则双剑右拂,攻击范围极广,如此反复,将敌人步步逼退,令其胆寒。

第十剑:貂蝉拜月。三国奇女子,芳名唤貂蝉,花容闭月貌,却有忠义胆。深受王允命,重任担柔肩。委身除董卓,事成芳魂传。而这一式剑法却是双剑左右矮身歇步反撩,剑尖双双指天,意为拜月,避敌攻敌,一气呵成。

第十一剑:文姬归汉。蔡琰博学有才辩,流落匈奴十二年。故人之女心怀念,曹操赎其回中原。却作《胡笳十八拍》,能归故国归心似箭,重新嫁与陈留汉,整理父作四百篇。这一式剑法专一“斩”字决,显示出无坚不摧的勇气与决心,剑来斩剑,刀来破刀,让敌有来无回,练至巅峰,可断刀断剑,威力惊人。

虽然“倾城顾应三十六剑”只传下这十一式剑法,但这剑法妙就妙在从第一剑到第十一剑皆以从古而今的美女命名,且得其名而取其意境,每一式都是妩媚中隐藏着轻灵的剑法,有攻有守,有快有慢,谙熟之后舞动,有凤翔九天之姿,倾国倾城之态,却也是可以斩将夺命的剑法。

正是:

倾城顾应有双剑,一舞翩翩仙女现。

再舞看呆英雄汉,三舞仿佛百花艳。

乱花渐入迷人眼,剑光一收皆不见。

回首已是夕阳晚,归去已是人消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