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剑圣琴心 > 第2卷 历练中原之琴 第21章 千年宝刹

剑圣琴心 第2卷 历练中原之琴 第21章 千年宝刹

作者:繁星楼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5: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唐朝时代,我中华国力强盛,达到世界顶峰,因此,唐人便有了与生俱来的无比自信,唐朝便形成 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开放时代,兼容并包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又反过来使得唐朝成为全盛之国,这样的时代,也给三教合一创造了必然条件。

哪三教?佛教、道教、儒教三大中华圣教。

佛教,本传自西域,北魏时,达摩祖师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唐太宗李世民时期,著名的玄奘和尚就曾前往印度,学习和求取佛经。佛教的文化核心是万事万物对立统一,阴阳转化,万法皆空。

道教,自天师张道陵创教以来,奉老子李耳为尊,其教义精髓是阴阳平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儒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以孔子的理论为根基,奉行的经典是中庸之道,讲究不偏不倚,追求仁、义、礼、智、信。

这佛道儒三教,组成了中国古文明的基本传统文化,对统治阶层以及老百姓都影响深远。

千载寺,三教文化之表表者。前文也曾提及,早年寺中主持李道子,号十力和尚,他少年时代即非常聪明,有过目不忘之能,文学、武艺、医术、占卜等技艺造化极高,他集佛道儒三教于一体,并博览全书,从易筋经、道德经、无极经以及周易中,悟出了一门至高无上的武学心法,这门武学心法,修之既可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更可舒经活骨,功夫大成。

李道子这样的文武奇才,百年难得一遇,其百年修为,常人难以望其项背。在他的主持下,千载寺,由此更加兴盛,连皇家对千载寺也另眼相看,常邀请李道子前往皇宫讲经论道。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千载寺,其实只是一个统称。真正意义上的千载寺,是由总共占地五六百亩的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三座寺庙共同组成的三教合一的寺庙群。

整个千载寺建筑群屹立于群山环抱之中,寺如其名,历时千年,经过历朝历代不断的修葺完善和兼并,千载寺规模极其宏大,其间殿宇重重,鳞次栉比,显得更加古朴巍峨。

建筑群的最西侧是千载寺本寺,由绩善亭、无极殿、三教堂、天王殿、大佛殿等佛教殿宇组成。殿后侧是练武堂,是历代高僧、道人与俗家弟子演武的地方。

建筑群的中间是三圣祠,由孔圣殿、伏羲殿、文王殿、女娲池等供奉儒教诸神的殿堂组成。

三圣祠前是有名的博鳌潭,相传是伏羲观鱼而顿悟,尔后画出八卦图的地方。

据说在上古时分,此潭内有黑白两种鱼,互相追逐嬉戏,伏羲看见之后,久久没有离去,三天三夜后恍然大悟而画出奥妙无穷的八卦图。祠后的小河上有座女娲桥,传说中,伏羲与女娲时常桥上相会,互诉衷肠。

千载寺建筑群的东侧是代表道家的殿宇,由太极宫、八卦门、太极殿、老君殿组成,里面供奉着道家诸位先贤。

所以,这广义上的千载寺正是三教合一的武林圣地,这样的儒道佛集于一体的宝地千古未有之,而能衍生于唐,天时、地利、人和共同造就。

千载寺本寺后殿有一块巨大的广场,四周开阔,并无遮挡,是千载寺练武堂。在初生的明媚阳光普照下,广场上的青石地板也反照出一片熠熠生辉的光芒,这些坚硬的青石地板上,仍能看得到许多深陷的脚印,想是千载寺僧人常年练武不辍,以致留下踩踏的印痕,两边的木质兵器架上,井然有序地摆满了棍棒、戒刀等兵器。

早课过后,宽阔的练武场上人头攒动:左边是众武僧,他们一身灰布袍,千层底上扎着绑腿;右边是一众俗家弟子,他们一身白衣,脚下踩着黑色软短靴。

场上总有三四百人,他们的队形横平竖直,间隔距离惊人的一致,全部排列得整整齐齐,众人皆静立不动,双手胸前环抱,双眼微闭,双腿微曲,似松非松,体态自然,一个个摒除杂念,全身放松,练起了千载寺的无极桩功。

整个练武场上鸦雀无声,三四百人,连呼吸声也收敛平缓,只有清风拂过,带动衣袂轻飘作响。

“铛……铛……铛……”几声浑厚的钟声从山顶准时传来,声震于天。

辰时已到,钟声就是信号,领头武僧一示意,众武僧与俗家弟子刚才还纹丝不动,此时突然姿势一变,众人挥拳踢腿,拳脚相交,先由慢至快,后辗转腾挪,上百人同时使开了一套拳法。

顿时,广场上拳风霍霍,喊声震天,众人踢打摔拿,上下翻飞,动作整齐划一,只见一片灰影与白影,大家挥汗如雨的练了开来。

而领头的武僧正是空见和尚。

千载寺的武功,以无极内功为基础,衍生出无极桩、无极拳、无极刀,无极棍等武学,这些千载寺传统武艺可刚可柔、内外兼修、声名远播。

今早天气甚好,阳光一早便穿破晨雾,洒遍千载寺每个角落,裴旻经过多日调养,身体基本已经复原,他与月娥眉、公孙大娘、公孙管家四人闲来无事,便结伴在千载寺四处走走,他们一路走马观花,不期然来到千载寺的练武堂,也很轻易的见到千载寺武僧与俗家弟子习武的场景。

按理说,江湖中一般的武林门派,大都门规森严,挟技自珍,本门之中的武艺绝学传子不传女,派中弟子另投他处学艺也会被认为是背叛师门,这种行为一旦被江湖中人知晓,那便会臭名远扬,搞不好还会惹得别人群起而攻之。

而且,江湖门派之间,尤其忌讳偷练别派武学,要想成为武艺高强之辈,除非生于武林世家,否则,不历经千辛万苦,轻易得不到武艺高明之人的传授,也难以进入名门大派之门墙。

但前文言道,在唐朝时分,社会较为开化,思想较为开明,武艺百花齐放,以致游侠之风极为盛行,加之千载寺武艺本身也是集万家之所长而成,故而并无江湖上的那些门派之见。

当裴旻四人转身欲自行回避之时,空见却早已瞧见,他向练武场中众人喝道:“停!”

众人立时双拳一收,双脚一并,挺胸并立,双手背负,整整齐齐的列好队伍,显得训练有素,又个个精神抖擞,威风凛凛。

空见转身向裴旻招手笑道:“裴公子,听闻你从小习武,武艺高强,不知你习的是哪一路?可否愿意下场指点指点?”

裴旻拱手道:“在下客居宝寺,本就多有叨扰,怎敢在寺内撒野?更何况刀剑无眼,在下学艺不精,倘若收不住手,恐有得罪之处,岂不令小子惶恐!”

空见和尚满脸诚恳,道:“不妨事,武学须得多多实践,我们寺内的师兄弟平日交手切磋,也是十分寻常之事,你和众师弟交手,无关胜负,纯属武艺切磋,当点到即止即可。”

“这……”

裴旻暗想:“我初入江湖,临敌经验不足,上次与神秘黑衣头人交锋,片刻犹豫便吃了大亏,千载寺乃千年宝刹,藏龙卧虎,武术高手定然比比皆是,如今空见相邀,乃千载难逢的锤炼机遇,可千载寺于我有大恩,自己修行不够,难免出手失去分寸……”

他剑眉轻锁,心下犹豫不决。

就在此时,场中一僧见裴旻言语虽客气,但仿佛对众僧武功不甚介意,以为他有轻视之意,遂越众而出,右手单掌竖胸,唱个喏:“阿弥陀佛,施主,贫僧空凡,请赐教!”

裴旻情知如再推却,反为不敬,他向场中一跃,已站在空凡对面,姿势简单飘逸,他随即朗声道:“大师,小生学艺不精,请手下留情。”

裴旻左手一挥,青钢剑连鞘飞出,远远的插在地上。

原来,裴旻眼见空凡赤手空拳,自不好使用兵器,只好准备用家传裴家战拳试一试。

空凡见裴旻弃剑用拳,觉得此子倒也傲气,他也再不搭话,摆一个虚步亮掌势,意为主随客便,等待裴旻进招。

裴家战拳,乃裴鼎亲传裴家空手之武功,此拳多用于战阵肉搏,故而简单实用,拳招全是硬拳硬脚,绝不拖泥带水。

裴旻使开裴家拳,一招“三阳开泰”,连续三拳,急速向空凡头部和左右胸膛攻去,一出手就是求胜心切的连环招式。

裴旻这“呼呼呼”连攻出的三拳,皆被空凡闪过,甚至连空凡的一丝衣角都没碰到。

裴旻心下一急,攻势愈快,拳法直如狂风暴雨般连绵不断。

可空凡依然对他不理不睬,一味躲闪。

裴旻又连续不停的攻了二三十拳,踢出十余来脚,但依然无功,慢慢地,裴旻锐气已渐渐丧失,他久战不下,暗暗心惊,甚至怀疑裴家战拳的威力有限,他越想越急,越急越想,不大一会儿,他的背心隐隐沁出片片热汗,拳脚因此也渐渐慢了下来。

空凡觑得真切,内心雪亮,他知道裴旻已经力有不逮,但他不动声色,待得裴旻招式用老,一拳迎面向他击来之时,他忽然侧身一闪,躲过来拳,右手如电,已擒住裴旻手腕往后一拉,左手在裴旻背后一推,同时轻轻脚下一勾,裴旻本已初现疲态,被空凡借力用力,身体顿时飞快的向前跌扑而去。

一旁的月娥眉不太懂得武艺,顿时看得花容失色;公孙大娘亦替裴旻手心里捏了把汗;唯有公孙管家神色自若,也许在他看来,年轻人,不受些挫折和打磨,又怎能成就大器!

眼见裴旻要跌个四脚朝天,只见人影一闪,一人用手在他腰上轻轻一托,裴旻借势一翻,堪堪落地,站稳脚步。

裴旻惊魂初定,定睛一看,正是空见出手帮忙。

正是:

山外青山楼外楼,遭逢挫折别回头。

卧薪尝胆有勾践,忍辱负重报国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