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东都剑花西京烟雨 > 第三百四十六章 初战金山 再战辽东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李世民决意兵发高句丽,各路大军集结挥师东征,修罗铁骑抵达怀远守捉城,补给一番再度跨越辽河。这才引出初战金山楚墨风踏破城门,再战辽东李世勣阻碍重重。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八卷有载:‘凡征高丽,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者七万人。新城、建安、驻驆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战士死者几二千人,战马死者十七、八。’

这一点大唐和高句丽后来都是承认的,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三月,壬辰日(二十四日),得知李世民的车驾从定州出发,金山城外不远处的一处树林中,楚墨风此刻望着严阵以待的金山城,面色渐渐地开始凝重,算一算时间,如若李勣部队从柳城出发,沿路途经怀远镇,四月初定然无法展开攻势,思前想后楚墨风遂命人飞鸽传书给李勣,命其佯装大张旗鼓地通过怀远镇,暗中秘密派部队北上直趋甬道,出其不意进攻高丽。

收到楚墨风消息的李勣,遂按照对方的指示开始行动,与此同时,楚墨风率领麾下的修罗铁骑也做好了准备。

夏季,四月,戊戌朔(初一),李勣本部从通定渡过辽水到达玄菟,得知消息的高句丽人大为惊骇,各城都关闭城门自守。

壬寅日(初五),辽东道副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领兵数千人到达新城,折冲都尉曹三良带领十多个骑兵直压近城门,城中人惊恐不安,没有人敢出来应战。

而就在李勣本部抵达玄菟的同时,金山城方向却打响了征讨高句丽的第一战,四月,戊戌朔(初一),辰初时分,休养许久的修罗铁骑随着楚墨风缓缓地走出了树林,未等楚墨风吩咐众人早已集结完毕。

金山城,高句丽北线靠近辽水的一座重要城镇,位于四平山南麓,依山傍水,且金山城所在的位置乃是坡度较缓的丘陵地区,虽然不利于将敌军分割剿灭,但是对于修罗铁骑来说,只要不是险峻的高山,一切都不是问题。

由于李勣大军抵达了玄菟,高句丽人已然有了警惕之心,故而此时金山城也是严阵以待,城头上的刀枪林立旌旗招展,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望着眼前有些滑稽的场景,楚墨风不免冷笑一声,要说此前这高句丽的王,还算是一个亲唐的明君,这倒不是说只要不亲近大唐就是昏君,自贞观元年(公元618年)开始,直至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期间,这位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遵照老祖宗的惯例,始终表现出对大唐的臣服,以至于当时的辽河两岸,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不曾想到了公元642年,高建武和他的大臣们计划着,除掉一些高句丽内部颇有势力的将领,并准备第一个干掉对其王位最有威胁的渊盖苏文。

渊盖苏文,又名渊盖金,扶余人,渊氏家族出于早期高句丽五部中的顺奴部。渊盖苏文父亲渊太祚为高句丽东部大人、大对卢。盖苏文继承父职为大对卢,仍掌高句丽军政大权。

公元642年,渊盖苏文得知荣留王的计划后,邀请荣留王和他的大臣们视察他的军队,并设盛宴款待。在宴席上渊盖苏文杀死了荣留王的百名大臣,后又闯入王宫杀死荣留王并分尸,而且没有给荣留王举行葬礼。之后渊盖苏文自封自己为“大莫离支”,立荣留王的侄子高藏为王并摄政。高藏王形同虚设,兵权国政皆由渊盖苏文独揽。

而后,此人渐渐地显露出妄图扩张的野心,侵占大唐属国新罗四十余座城池之后,还意图撺掇百济图谋断绝其唐朝的通路,李世民得知此事之后,本着和睦友好的政策,派人前往高句丽游说,殊不知却被渊盖苏文严词拒绝。

原本李世民不想打这一仗,但是鉴于天朝威严受损,加之此前经历了三子一弟谋反未遂的事情,愤怒之余的李世民正想找一个宣泄怒火的地方,好巧不巧高句丽就送上门了,于是便有了现在的这一幕。

缓缓地开到距离金山城六里地的位置,楚墨风命人敲响了战鼓,咚咚的战鼓声沿着空旷的大地传到了金山城的城墙上,望着城下犹如黑色浪潮般汹涌澎湃的大唐士兵,城墙上的守军纷纷露出惊恐之色。

战鼓声闭,眼见金山城守军没有任何反应,楚墨风不免觉得有些诧异,莫不是这高句丽人也效仿三国时期的忠武侯,唱一出空城计?想到这楚墨风踩着马镫脚下发力,整个人站在了马背上,望着对面的金山城大声喊到:“对面的听好了,我乃是大唐陛下麾下贤王楚墨风,今日奉陛下旨意前来讨伐,如若不敢应战就速速打开城门,本王给尔等一炷香的时间,一炷香之后无论尔等是否答复,本王麾下铁骑即刻攻城,届时莫要说本王不给尔等机会。”

话音一落早有人搬来一座香炉,一支细如发丝的香被点燃,顷刻间飘散出袅袅的青烟,而楚墨风就这样站在马背之上,双手抱肩冷冷地望着前方的金山城。

楚墨风此话一出,金山城墙上瞬间传来一阵骚动,城头上一名豹头环眼,燕颔虬须的大汉,听了楚墨风的这番话,双手攥拳忿忿地砸在了城墙上,“那唐人太可恶了,高句丽的将士们,跟着我出城,将他们打跑,也让他们看看我们高句丽人民是多么的骁勇善战。”

话音一落只见金山城城门缓缓地开启,从城内走出一连串身着扎甲的士兵,这高句丽的扎甲是用长约四公分、宽约二公分、边缘有多组圆孔的小甲片编缀而成,是为高句丽的主要制式铠甲。

望着这群与突厥人孱弱的防具能力不相上下的高句丽士兵,楚墨风不免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正待命令身后的修罗铁骑开始进攻,却听到对面那名豹头环眼,燕颔虬须的大汉高声喊到:“给那些唐人尝尝咱们的弓箭。”

随即就只听‘嗡’的一声,城墙上突然显现出冲天的箭雨,向着修罗铁骑的大阵覆盖而来,楚墨风见状当即高喝一声,“全体俯身抵挡。”话音才落楚墨风本部纷纷趴在马背之上,任由箭雨肆意落下,那名大汉眼见对方伏在马背之上,将后背肆无忌惮地裸露出来,想象着高句丽锋利的箭矢穿透对方的景象,大汉竟然不自觉地笑了起来。

谁知一轮箭雨过后,大汉原本微笑的脸庞渐渐地有些僵硬,本以为会出现的死伤无数的景象却没有出现,对面的唐人士兵似乎是并未受到箭雨的侵袭,只是缓缓地直起身活动一番手脚,随即抽出兵刃做好了冲锋的准备。

见此情景这名大汉长大了嘴,有些不可置信地望着对面的修罗铁骑,按照常理来说,高句丽引以为傲的箭矢,在当年对战隋人的时候,可谓是大杀器,轻而易举地穿透了对方的铠甲,而今在这些唐人面前却丝毫没有作用,这让大汉有些不能理解,莫不是这些唐人身上有什么妖法?

正在思索之际,遭受了一波箭雨袭击的楚墨风,虽然没有受到什么损伤,心中却是恼怒不已,早知道临行前给众人备上盾牌了,想到这楚墨风大声喊到:“儿郎们,咱们的弓箭在哪里?送给对面也尝一尝。”

一声令下只听身后传来一阵令人牙酸的‘吱呀’声,随即万余支箭矢顷刻间遮蔽了天幕,眼见对方还击,高句丽的那名大汉赶忙命人举盾抵挡,好整以暇的楚墨风此刻望着对方手中盾牌,不免投去了一丝赞许的目光。只见对方的士兵手中大致有三种盾牌,小方形的,造型与用处与大唐这边的小圆盾差不多,属于短兵相交时的防护;长棱形的盾牌与人同高,大抵能够防护到整个人,但是比起大唐的巨盾还是有所欠缺;而最后一种形状的盾牌,楚墨风看了许久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描述,造型奇特不说,防护力还不足,思索了许久,楚墨风这才想起今早进攻前,与众人比拼迎风十丈时的场景,当即在心中咒骂到,这高句丽的人是怎么想的,这种造型的盾牌如若让女兵拿着,岂不是太羞耻了,看来这地域有差异,思想上也是有差别的。

空中的箭雨不停地落下,原本应该出现在大唐本阵中的场景,此刻却在高句丽的大阵中频繁上演,无数的士兵中箭之后哀嚎着倒在地上,这让领军的大汉顿时目眦欲裂。

好容易挨到了这波箭雨过去,环视四周士兵死伤无数,还未等大汉反应过来,脚下的大地上又传来阵阵颤动,大汉定睛一看,只见对面的大唐士兵已然加速冲锋过来,见状大汉赶忙指挥着残存的士卒迎了上去。

眼见高句丽士兵以轻装弓骑兵布置军队的打头,精锐的俱装骑兵被布置两翼,中央战线则是分别由长枪兵、弓弩手、剑盾兵三者依次组成。而大阵的后方则是那名大汉率领的一支头戴冠冕,身披半甲肩挑重剑和盾牌的精锐步兵以及身着兜鍪、半甲,手持长枪和方盾作战重骑兵。楚墨风当即狞笑一声,这种破战阵主要是依靠轻骑骚扰,侧翼收割,而中央大阵与后阵负责扩大战果,只不过此番对方遇到的是自己的修罗铁骑,凿穿大阵却是修罗铁骑最擅长的,领教了以骑射为主的游牧民族的进攻,对于这些半农耕半游牧的民族,楚墨风是不屑一顾的。

念及于此楚墨风冷哼一声说到:“前军随本王撕开对方战阵,中军负责应对敌方侧翼骚扰,后军将箭矢尽数送给他们的中央大阵以及后阵,此役一战结束,不要俘虏。”

一声令下身为前军的薛云等人,早已换好了长枪,随着楚墨风向着前方飞驰而去,随着双方距离越来越近,只见楚墨风手中焚天灭世使劲一挥,身后瞬间翻起一阵箭雨,没曾想对方还有如此的招数,猝不及防之下,高句丽士兵纷纷举盾格挡,趁此间隙楚墨风早已率领前军杀入对方阵中。

近些年高句丽的军事装备不管是生产技术,抑或是外观形制,都有浓厚的中原影响。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类型:长兵器、短兵器、抛射兵器、防护用具。

属于长兵器的铁矛是高句丽人使用得最多的一种长兵器,较为常见的是柳叶矛和菱形矛两种,而此时迎面而来的就是一柄柳叶矛,木质的矛杆前头一个柳叶形的矛头,让楚墨风有一种不忍直视的感觉,手中灭世轻轻一挥,对方的木质矛杆瞬间断裂,在对方惊诧的目光中,楚墨风顺势带走了对方的生命。

而身后的修罗铁骑,丝毫不畏惧与对方兵器相碰,精铁打造的枪杆,遇到了木质的枪杆,当即高下立判,而修罗铁骑的长枪则是沿用了当年刘紫鸢为靠山军配备的那一款,想当初大唐士卒的长枪一旦刺入敌人身体内,有时候会因为身体的粘滞而导致长枪无法拔出,这时候手中没有任何兵刃,反而会一个不慎被对方收割,而自从刘紫鸢改良了长枪之后,眼见薛云一柄长枪透体而入,对方却强忍着最后一丝力气,从腰间抽出了一柄长约三寸,刀背略微向上倾斜刃部呈弧形,包裹皮革的柄部略窄于刃部的铁刃刀,向着薛云兜头劈下,谁知薛云却是微微一笑,单手握着枪柄微微一拧,瞬间拔出了半截短枪,趁着对方单手高举的间隙,一枪刺中了对方的咽喉,而后不待对方铁刃刀落下,顺价拔出了另外半截短枪,两柄短枪一对再度一拧,瞬间又变成了一柄长枪,随即薛云赶忙紧随楚墨风身后向前杀去。

眼见双方胶着在一起,原本作为远程武器的弓、弩和标枪纷纷派不上了用场,本想着能够趁机剿杀对方一番,谁知道对方身上的铠甲防护性能如此良好,往往是自己这边士兵砍了几刀,对方身上的铠甲仅仅留下几道印痕,而此时对方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突刺或者是砍杀的动作,自己这边的士卒瞬间惨叫着栽落马下。

中原有句话叫做‘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好吧,那杀伤不了对方的士卒,那就刺马吧,接过让大汉更加无奈的是,对方的战马也全身覆甲,高句丽薄薄的柳叶矛在对方战马身上丝毫讨不到任何好处,往往对方只需要一个简单的马术动作,胯下的战马登时前蹄高高抬起,对着面前的高句丽士兵就是一脚,铜浇铁铸的蹄子一脚下去,不是当场踩死就是被踹的胸骨塌陷。

望着身后的预备队,大汉也顾不上藏私了正待开口命令预备队压上去,谁知只听身后的士卒喊到:“将军,小心箭矢。”话音还未落只听身后的空中传来一阵阵‘咻咻’的破空声,待那名大汉反应过来之际,左肩上已然中了一箭,而身后的预备队遭到了箭矢的洗礼,被射杀的寥寥无几,然而因为射中胯下战马,从而导致战马受惊被踩踏至死的却是数不胜数。

强忍着剧痛拔出肩膀上的箭矢,大汉的目光投向了如同纸糊的一般,被大唐冲的七零八落的本阵,心痛之余大汉草草地裹了裹伤,抽出两柄做工精致的环首刀,大叫一声向着楚墨风的方向杀去,在大汉看来,只要杀掉对方那名身穿奇特造型铠甲的人,胜利的天平就会倒向高句丽一方。

眼见对方后阵突然冲来一人,楚墨风两柄铁锏向前一送,将一名高句丽士兵刺落马下,随即双腿轻轻地一夹马腹,向着来人冲了过去。

战场上惨烈的厮杀,此刻似乎都化作了一团泡影,二人赤红的眼中只有对方的身影,双方近身之际,大汉手中两柄环首刀高高举起,对着楚墨风兜头劈下,而楚墨风则是双手交叉举起焚天灭世,迎着对方落刀的方向向上一挺,只听一阵震耳欲聋的声音传来,双方的战马不由地长嘶一声,各自向后退了一步,普通铁矿打造的兵器,对上楚墨风手中天外精铁所铸的焚天灭世,犹如以卵击石瞬间尽数碎裂,碎片顷刻间自大汉的双手飞出,散落在战马四周,望着满是鲜血的双手,大汉怪叫一声,从一旁的德胜钩上摘下一柄长矛,向着楚墨风再度冲过来。

见此情景楚墨风竟然没有任何动作,而是面无表情地望着对方,眼见到了长矛攻击的最佳距离,大汉血手一拧,手中长矛向着楚墨风的胸前一送,隐约之间长矛夹杂了一丝凛冽的寒风,顷刻间来到了楚墨风的面前,只见楚墨风双手铁锏横亘在胸口,一个铁板桥仰躺在马背之上,任由矛头擦着自己的鼻尖而过,待矛头飞过之后,手中铁锏突然相交,狠狠地别住了对方的矛杆,向上一推的瞬间整个人瞬间起身,随即双臂较劲使劲一别,只听‘咔吧’一声,对方的矛杆应声而断。

待对方还未反应过来之际,楚墨风脚下使劲一踩,借着马镫回弹之力顺势跃至半空,手中双锏在空中抡了一个大圈,向着大汉劈下,一阵令人牙酸的头骨碎裂声传来,大汉突然七窍流血怔怔地立在了马背之上。见此情景楚墨风当即大声喊到:“敌将授首,尔等还不速速投降。”

与此同时只听金山城的城墙上传来一阵惨烈的哀嚎声,伴随着这个声音的结束,随即又传来一个重物落地的声音,原来金山城内乃是一文一武两人负责防守,此番大汉出城迎敌带走了城内尽数的防守士卒,此番自大汉以下尽数被斩杀,这让在城头上观战的那名文官惊恐不已,猝不及防之余竟然从城墙上栽落,如此一来城内已然是群龙无首的存在,见状楚墨风对着身后的修罗铁骑一挥手,后者会意赶忙在薛云的带领下,趁势杀进了金山城内。

城内百姓见状纷纷吓得躲在家中不敢出来,而楚墨风则是带领麾下的修罗铁骑,将金山城的官府、仓库劫掠一番,随即命人飞鸽传书告知李勣等人, 自己则是率部浩浩荡荡地进驻了金山城内。收到楚墨风的消息之后,营州都督张俭率领胡族士兵做为前锋,渡过辽水,直趋建安城,大败高丽兵,斩首几千人。

丁未日(初十),唐太宗世民的车驾从幽州出发。李世民将军中的物资粮草、器械、文书簿录等全都委派给岑文本管理,文本夙兴夜寐,勤勉不怠,亲自料理调配,计算用的筹码、书写用的笔从不离手,心力耗竭,言谈举止颇与往日不同。李世民看见他这样,十分担忧,对身边人说:“文本与朕同行,恐怕很难与朕一同返回。”

果不其然当日,岑文本得暴病而死。当日夜晚,正准备就寝的李世民,堪堪躺在床上便听见有急促的鼓声,心中万分悲切,没曾想自已一语中的,念及于此李世民赶忙吩咐到:“文本死去了,我实在不忍心听见鼓声,快命人撤掉。”

彼时右庶子许敬宗正在定州,与高士廉等共同掌管机要事务,岑文本死后,为了不耽误东征大计,李世民当即命人召来许敬宗,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

壬子日(十五日),得知楚墨风攻下了金山城,李勣、江夏王李道宗遂一道攻打高丽盖牟城。

丁巳日(二十日),李世民的车驾到达北平城。得知李世民到来,李勣等人更加拼命进攻,终于癸亥日(二十六日)攻下盖牟城,俘虏二万多人,获得粮食十多万石。

与此同时,张亮率领水师从东莱渡海,袭击卑沙城,该城四面环水悬隔,只有西门可以进入。程名振领兵夜间到达,副总管王文度先行登城,五月,己巳日(初二),大军攻下了该城,俘获男女八千人。得知水军也大获全胜,李世民遂分派总管丘孝忠等人在鸭绿江阅兵。

有感于攻打盖牟城顺风顺水,李勣和李道宗二人当即决定进攻辽东城,庚午日(初三),李世民抵达辽泽,却不料这一带是二百多里的沼泽地,人马都不得通行,将作大匠阎立德垫土作桥,军队昼夜兼程,终于在壬申日(初五),渡过辽泽东去。

而此时随着高句丽战火四起,渊盖苏文也知道了李世民此番征讨高句丽的决心,乙亥日(初八),高丽步骑兵四万多人救援辽东,江夏王李道宗率领四千骑兵迎击,军中士兵都认为众寡悬殊,不如挖深濠沟加高壁垒坚守,等侯与皇帝车驾同行的大部队到来。

谁知李道宗却忿忿地说到:“敌人仗着人马众多,有轻视我们之心,他们远道赶来十分疲惫,迎击他们必会取胜。而且我们做为前锋,正应当清理道路以等待皇上的车辇到来,怎么能再把敌人留给皇上呢?”

李勣闻言认为有道理,而果毅都尉马文举则在一旁附和到:“不遇上强劲的敌手,如何能显示出壮士的威风呢?”于是驱马逼近对方,所向披靡,士兵们才稍稍心安。殊不知高句丽自从开始与前隋大战,早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战术---诱敌深入,才与高句丽交手的李勣等人不知,此前几座城池的丢失,乃是高句丽丢出来作为弃子和诱饵的,而辽东城乃是高句丽边防城池的重中之重,故而高句丽此番也将大战的转折点寄希望于这一战,随着李勣大军的不断深入,渐渐地进入了高句丽早就设好的埋伏圈,与此同时楚墨风在金山城府衙内搜出一封书信,遂率领麾下修罗铁骑马不停蹄地向着辽东城方向赶来......

有道是上天无路遁地无门,且看李世勣大军被围,再看楚墨风千里驰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