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东都剑花西京烟雨 > 第二百八十一章 佛乱长安 旧敌亡故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楚墨风上元节前举家劳军,天策军与靠山军约战比试,长枪巨盾攻防交手,战后点评各有所长。这才引出长安城妖僧作乱,古道边裴寂身亡。

上元佳节这一日,贤王府内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不断,今日楚墨风婉拒了一切邀约,关起门与家人共同庆贺上元节。

自卯末辰初时分府内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四大,哦不对是五大丫鬟各自领着几名家仆,有除尘的,有整理花园的,还有负责挂灯笼的,而譬如沐沐那种比较贪吃的丫头,则是承包了后厨的监督工作,指挥着厨房的众人开始准备午宴,随着后厨房顶的烟囱不断地冒出袅袅炊烟,一阵阵香气悄然溢出,弥漫在整个屋内。

尽管贤王府内一片祥和氛围,但是自新年伊始长安城内却悄然弥漫着一种阴郁的气氛,在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内,总有人在窃窃私语,一时间一些流言渐渐地在长安城内四散开来。

长安城某处破落的寺庙内,一名僧人此刻正盘膝而坐,而起周围则是稀稀拉拉地围拢着几名信徒模样的人,“佛说: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是为此前天降蝗灾,乃是有人欲求太多的缘故。”

一众信徒似乎并没有听明白这名僧人的意思,只见这名僧人眼珠一转,而后口称佛号继续说到:“阿弥陀佛,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本没任何人欠你的,你也没欠任何人,大家相安无事,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报答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些兄弟手足相残,大逆不道的,凡此种种,都是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终极目标格格不入,最终都将为自己的不洁行为付出代价,然有些人的报应来的太快,以至于牵连了其他的无辜之人,无端的水灾不正是最好的证明吗?”

听到‘手足相残’这四个字,周围的信徒似乎是明白了些什么,而人群中有一名中年男子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眼神中却透出了丝丝快意。

这名正在侃侃而谈的僧人,正是当年为李渊宣讲佛经的高僧法雅,当时适逢大唐初立,而法雅作为唐朝初年的一个很有名气的和尚,虽然是出家人,但却没有专心研修佛法,反而是热衷于和皇亲国戚、权贵世家来往。

彼时大唐的统治者李渊信奉佛教,非常器重法雅和尚,常常把他招入皇宫为自己讲解佛经。而太子李建成为了迎合李渊,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对法雅和尚也是礼敬三分。

殊不知当权者的器重让法雅和尚迷失了自我,陷入了虚假繁荣之中。彼时的法雅能够随意出入皇宫,且时常会收到李渊、李建成甚至是李元吉的赏赐,故而法雅也利用为李渊宣讲佛经的机会,大肆赞叹李建成和李元吉。

那时的李世民和楚墨风二人始终在外征战,但凡每次回京,法雅似乎都在躲着二人,然而法雅在皇宫内所做的一切,却始终没有逃过楚墨风的眼线。

曾经有一次楚墨风向李世民提及此事,彼时正值东宫与秦王府剑拔弩张之时,听了楚墨风的叙述之后,李世民则是面露忧愁地说到:“此时如若贸然上奏父皇,唯恐惹父皇不悦,且此时这些事情咱们暂且按下不表,待有朝一日本王定然将这妖言惑众之人清除出长安。”念及此时大事要紧,故而楚墨风也暂且作罢。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太史令傅奕七次奏本灭佛,言词激切,李渊不顾绝大多数臣子的反对,五月下诏书:“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其余天下诸州各留一所。”其它寺庙、道观拆毁,只供养精进的佛、道家弟子,其他都令还俗。当时唐朝只有三百多个州府,而全国五千多所寺庙、五十万僧尼、近百佛洞石窟,如果执行意味着九成以上的寺庙被毁,四十六万僧尼被剥夺信仰。

谁知六月就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李渊退位,李建成、李元吉相继殒命,李世民顺利接过李渊的权柄,成为了大唐的最高统治者,眼见时机成熟,楚墨风遂再度提议惩处法雅。

而随着大唐政权的更迭,法雅此刻也是惶恐不安,因为他深知如今龙椅之上的那位,对于自己始终是不屑一顾,而朝堂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位,更是对自己深深地厌恶,渐渐地赏赐从减少变为无,皇宫内众人再度望向法雅的眼神中,却是充满了不屑和厌恶,本想着故技重施靠着自己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能够打动李世民等人,却没曾想到无论是李世民也好,还是楚墨风也罢,皆是实干派,对于这些前尘往事前因后果的东西,却是没有一丝兴趣。

事实上李渊五月的那份诏令并没有下发,待李世民登基之后,将这份诏令废除,如果不是这样,大唐盛世的历史恐怕要改写了。

而对于李世民的做法,时任太史监正监的傅奕却心急如焚,屡次上书恳请李世民驱逐佛门,然而李世民海纳百川,气度恢弘,迎来了各邦文明、信仰在大唐交融,在唐初就把经济、文化发展到了世界的巅峰。

为此李世民曾赐御食婉言规劝傅奕,谁知傅奕依旧当堂抨击佛法,这使得李世民也颇为无奈,随后在楚墨风的建议下,李世民下诏书取消了法雅随意出入宫阁的权利,并责令其居住在长安城内一座破落的寺庙内。

从天子贵客变成普通和尚,这种落差让法雅心中十分不服,时常和身边人吐槽李世民的所作所为,言词颇为不敬。而法雅这些异动,早就通过游子长安总站反馈到楚墨风这里。

收到消息的游子大掌柜花灵儿,望着密信上这些大逆不道的话,不免有些诧异,这么多年陛下对于大唐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这个死贼秃(顾贞儿原话)却散布这些消息,实在是让人气愤。

将这些消息汇报给楚墨风之后,楚墨风随即进攻面见李世民,御书房内,君臣二人屏退左右,望着密信上的内容,不免感慨不已,只见李世民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语气中带着丝丝恨意地说到:“既然此人如此不思悔改,那不妨给予其一些惩罚,免得让人觉得朕是可以妄加议论的。”

听了李世民的话,楚墨风缓缓地点了点头,“抓人的事臣弟去做,稍后陛下需要差人进行审问,您也知道,如若按照臣弟那种审问方式,唯恐造成冤案。”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随后示意楚墨风下去迅速行事,待楚墨风离去之后,李世民望着密信上一个刺眼的名字,眼神中透出了无边的杀意。

殊不知令楚墨风也没有察觉的是,此时的李世民已然亲政两载有余,从当初那个凡事都要请教楚墨风的政治小白,已然成长为真正的帝王,此番李世民肯应允惩处法雅,其实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借由此事对那些前朝老臣下手。

而作为前朝老臣,身为当朝宰相的裴寂,与法雅和尚一样,都是曾经得到李渊和李建成重用的人,对于新帝李世民来说,这些曾经受李渊和李建成重用的前朝老臣,犹如一块鱼骨梗在喉中,恨不能除之杀之。况且裴寂当年还进谗言导致李世民和楚墨风的盟友刘文静身死,故而李世民对于裴寂的恨也不是没有来由。

贞观三年正月十六,贤王府众人送别了返回峨眉学艺的楚凝晗,将楚玄黓送进了皇宫内,随后楚墨风领着柳非烟等人径直来到了那座破落的寺庙内,此刻寺庙内除了法雅之外,竟然连一名信徒也没有,似乎是预感到今日会有人来抓捕自己,清早起床之后,法雅将寺庙里里外外收拾了一番,然后静静地坐在大殿内,等待着抓捕之人上门。

楚墨风等人来到寺庙前,望着大门上方被杂草遮挡的牌匾,“慈恩寺,心怀慈悲之心方能恩泽天下,寺是好寺却所托非人,罢了,非烟上去叩门,佛门之地还是不要妄动刀兵为妙。”

楚墨风话音一落,身后众人并没有强行闯入,而是由柳非烟走上前轻轻地叩了叩门,随即大门被缓缓地打开,一名面色清秀的僧人对着柳非烟施了一礼说到:“阿弥陀佛,不知施主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一旁的楚墨风见状,轻咳一声走上前去,对着法雅施了一礼说到:“如若本王没有猜错,大师应该就是法雅吧?”

“贤王楚墨风殿下,没想到陛下竟然派您来缉拿贫僧。”听到对方提及‘本王’两个字,法雅当即了然于心,整个长安能够自称本王的只有一位,随即法雅口称佛号说到:“阿弥陀佛,既然是贤王殿下前来,那贫僧也不做无谓的抵抗了,世人皆知殿下麾下的彼岸花,乃是一等一的好手,贫僧这就随您离去。”话音一落法雅来到了大门外,而后缓缓地将大门闭合,随后楚墨风将法雅请进马车内,一路晃晃悠悠地来到了刑部。

《武德律》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规定,但凡僧众假托神佛转世的,一概抄没僧籍流配千里。而如法雅这种妄言朝政,图谋不轨的,直接可以砍杀了事。

马车在彼岸花的护送下抵达了刑部大门前,只见尚书右仆射的杜如晦此刻却恭敬地站在门口,眼见楚墨风等人到来,率先上前对着楚墨风施了一礼说到:“下官见过贤王殿下。”

楚墨风见状赶忙翻身下马,还了一礼说到:“荣国公无需如此客气,你我皆是王府旧人,不要拘泥于这些礼节。”

杜如晦见状先是一笑,而后四下张望一番,随即凑到楚墨风身旁低声说到:“殿下,陛下有道口谕让下官转述。”

听闻对方有李世民的口谕,楚墨风当即准备下跪,谁知却被杜如晦一把拉住,而后轻声说到:“此事不要声张,陛下此番的意思是,希望殿下配合审问,以期能够从法雅口中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此话一出楚墨风先是一愣,随即心中一惊,虽然说伴君如伴虎,但是自打李世民还是李二公子之时,楚墨风就在其身旁,对于李世民这些年的变化,楚墨风是看在眼里的,眼见对方从一个武将,逐渐控制皇权,进而现在已然转变成一个真正的皇帝,对于这种变化,楚墨风是既欣慰又担心。

玄武门之变的内幕,仅限几个人知道,而对于皇位的来历一直是李世民的忌讳,便是他的近臣都不敢提起此事,也就是楚墨风这种生冷不忌手握兵权之人,偶尔才敢提及此事,对此李世民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毕竟李世民深知,眼前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不仅是自己最忠实的盟友,而且当年如若没有此人,自己早就死在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奸计之下,所以对于楚墨风,李世民不仅是无条件信任,而且对于权力也是无限制地放权,只不过整个大唐尽此一人而已。

然而对于李世民的用意,楚墨风虽然仅仅猜到此事还有后手,却没曾想到李世民想借由此事惩治裴寂,对于裴寂此人,楚墨风对其也是愤恨不已,不仅仅是因为当年刘文静因为此人而冤死,还有当初他暗中给李建成支招,使得李世民和楚墨风屡屡身陷险境。

一时间没往深处想,却见杜如晦将法雅从马车内请出,随即便有人上前将其押进了刑部内,只见杜如晦对楚墨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殿下既然已经接旨了,那咱们就进去审问一番吧。”

楚墨风见状对着柳非烟等人使了个眼色,随后跟着杜如晦走进了刑部大牢内,时值寒冬之际,刑部大牢内此刻却是关押着寥寥无几的犯人,眼见一名僧人被人带了进来,几名无聊的犯人当即凑到栅栏前高喊到:“牢头,这个细皮嫩肉的和尚犯了什么事?”

只见牢头抄起鞭子对着栅栏抽了一下,清脆的响声瞬间在空旷的牢房内扩散开来,“你们是不是闲的没有事做了?什么细皮嫩肉的,又不是吃食,这个和尚可了不得,妄议朝廷和陛下。”

说话间法雅已经被押进了审讯间,戴上镣铐之后法雅被绑在了一个十字的木架子上,得知楚墨风突然到来,时任刑部尚书的李靖赶紧跑来接见,“贤王殿下今日怎么得空来我这刑部了?”

“卫国公见笑了,本王今日也是奉陛下旨意前来审讯犯人。”楚墨风对着李靖施了一礼,语气中不咸不淡地说到:“还不是那个法雅,闲的没事妄议朝廷,哎,不提了,卫国公忙着,本王随杜仆射先去看看的。”话音一落楚墨风赶忙循着杜如晦行进的方向追了过去。

望着楚墨风的背影,李靖不免摇了摇头说到:“罢了,这个刑部真不适合李某,如若有机会还是上书陛下开去这个职务吧。”

径直来到了审讯间内,望着墙壁上挂着的那些刑具,那些原本应该泛着寒光的刑具,似乎是因为饱饮了无数的鲜血,此刻已然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变得黯淡无光。

望着木架上一身朴素棉袍的法雅,楚墨风轻咳一声有些不忍地说到:“法雅,那些妄议朝廷的话语是不是你说的?”

“禀殿下,这些话都是贫僧说的,贫僧因为落差太大心生怨念,从而开始妄议朝廷,一切都是贫僧咎由自取,还望殿下不要因为贫僧而牵连他人,阿弥陀佛!”法雅一脸平静地望着面前的楚墨风,语气中显然没有了往日的狂狞。

见此情景楚墨风叹了一口气转身望着一旁的杜如晦,“本王问完了,不知道杜仆射还有什么想要问的?”

杜如晦见状,先是无奈地摇了摇头,而后上前一步望着法雅忿忿地说到:“法雅,本仆射就直接问了,那些来听你这些妖言的人中,有没有朝廷大臣?如若有你但凡供出一个,本仆射可以上奏陛下给你个痛快。”

听了杜如晦的话之后,法雅淡淡地一笑,“阿弥陀佛,佛祖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何苦因为这具皮囊无端牵连无辜之人,恳请杜仆射能够让贫僧从容赴死。”说完双眼一闭便不再看楚墨风和杜如晦二人。

眼见对方拒不交代,杜如晦当即大喝一声,“来啊,好生招呼招呼这位大师,但是有一点,如若打死了你们就自行了断吧。”随后杜如晦拉着楚墨风就要转身离开,而就在杜如晦转身的一瞬间,楚墨风突然伸出二指在法雅身上几处穴道点了一下,随后对着法雅点了点头。

待二人离开审讯间之后,皮鞭声、呵斥声夹杂着法雅的闷哼声瞬间响彻整个大牢内。二人径直来到了刑部大堂内,此刻李靖已然离去,眼见四下无人,楚墨风将杜如晦拉到一旁,随即面色一冷低声说到:“杜仆射,你如实给本王交待,陛下此番究竟是要做什么?”

只见杜如晦略带神秘地说到:“贤王殿下,什么人肚里能撑船?”

“宰相啊。”此话一出楚墨风瞬间醒悟过来,“妈的,陛下竟然想借由此事动裴寂,这里理由不觉得有些牵强吗?”

“身为臣子的我们,怎么能妄自揣测圣意?陛下怎么说咱们怎么做就好了。”本来杜如晦得知此事之后,心中也是有些无奈,毕竟通过一个妄言的妖僧来牵出裴寂,实属生扯硬拽的行为,奈何圣上有意,身为臣子的也只能奉旨办事了。

听了杜如晦的话,楚墨风伸手指了指对方,而后忿忿地说到:“屁的揣测圣意,陛下此番这么做的确有些......算了,本王不计较这个了,这一次算是本王认栽,你回去之后回禀陛下,就说此事本王来做,但是从今日之后,如若朝中无大事,本王不会再上朝了。”

随后楚墨风撇下了一脸错愕的杜如晦,返身向着审讯间走去,一进门就看见木架上的法雅,此刻一身棉袍尽数成了碎布条,身上不时地有鲜血随着伤口渗出,而法雅则依旧是一副平静地表情,见此情景楚墨风面色一冷,“都滚出去,房外三十步之内如若被本王发现有人在偷听,届时本王定然诛了他九族。”

眼见朝中最大的爷发火,两名负责用刑的刑部人员赶忙丢下手中的刑具,灰溜溜地跑出了审讯间。

望着木架上的法雅,楚墨风走上前轻声说到:“法雅,你说你这是何必呢,方才如若不是本王出手封住了你的穴道,恐怕在刑部这些审讯高手的手段下,你也坚持不住的。”

听到楚墨风的声音,法雅缓缓地睁开双眼,望着楚墨风轻声说到:“殿下此番前来是还想说些什么吗?”

“实不相瞒,本王自幼不会说假话,此番你这一刀是逃不过了,但是陛下的意思是你能供出一个朝臣,本王知道你虽然妄议朝廷,但是本质上也算是个心怀慈悲的人,所以这个人本王替你说出来,来世做个普通人吧。”话音一落楚墨风突然再度伸手在法雅的咽喉处一点,随即就见法雅张着嘴却发不出丝毫声音。

做完这一切楚墨风走到审讯间门口,对着空无一人的走廊喊到:“滚过来个人,和尚招了,可以结案转呈陛下了。”接连喊了三遍,只见杜如晦缓缓地走了过来,楚墨风见状指着桌上的纸笔说到:“本王说,你来写,写完让他画押。”

杜如晦见状点了点头,随后楚墨风在脑海中思索了一番,絮絮叨叨地说了一通,期间不止一次地提到了裴寂的名字,随后待杜如晦记录完毕,将法雅的手一扳,在供词上摁上了指印。

做完这一切,楚墨风唤来一名刑部人员,指着法雅说到:“对方已然招供,丢到牢房内,寻一些斋饭好生招呼,如若让本王知道谁敢拿荤腥给他吃,小心本王的手段,牢房内给生个火盆,拿几床铺盖。”说完之后楚墨风拽起杜如晦离开了刑部大牢。

望着楚墨风离去的背影,一名狱卒啐了一口说到:“妈的什么脾气,本想着拿点荤腥逗逗那个和尚,这下子乐子......”谁知话还未说完,只见一旁的牢头抡圆了一个巴掌扇了过来,当即打的此人原地一个磨旋,“你小子若是活腻了早点说,老子把你身上的这身官皮一扒,丢到街上让你自生自灭去。”

这个妄言之人乃是牢头的子侄,眼见挨了一巴掌,当即捂着脸忿忿地说到:“老叔,你打我做什么?我哪里说错了?”

只见牢头顺势又是一脚,将对方踹出去大约三尺有余,而后指着对方说到:“你小子这些年长本事了是吧?且不说贤王他老人家是长安城的大恩人,就说侧王妃梓瑶殿下这么多年义诊赠药之举,救治了多少长安城的百姓,你这些屁话若是被外面的人听到了,生吞活剥了你官府都不会管的。”

听自己老叔这么一说,这名狱卒捂着脸低声说到:“老叔,我知道错了。”

“知道错了就好,现在你小子给我滚到街上去,整治些可口的斋饭回来,办砸了你就给我自己滚回老家去。”伸手指着牢房大门口,牢头从兜里摸出一吊钱丢给这名狱卒,而后抄起桌上的碗大口灌了一口水。

待狱卒离开之后,牢头亲自端着火盆和铺盖来到了法雅的牢房内,将东西放下之后转身离开了牢房。

皇宫内,望着面前的供词,李世民一脸阴沉地说到:“好啊,他裴寂好大胆子,传朕旨意,过些时日宣裴寂进宫问话。”

杜如晦闻言赶忙点头称是,而后李世民脸色一变缓缓地说到:“贤王真是那么说的?如若没有大事暂不上朝是吗?”

揣测不出李世民的意思,杜如晦只好顺着对方的话头说到:“启禀陛下,殿下的确是这样说的。”

本以为李世民听了会大发雷霆,谁知过了半晌却听见李世民‘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朕这个弟弟啊,看来这次是真的生了朕的气了。”

“陛下,臣以为殿下不是生气,只是有些不解为何陛下不将事情与之说明吧?毕竟陛下与殿下这么些年始终相辅相成无话不说的。”望着突然变了表情的李世民,杜如晦心中顿时一松,心想您老人家瞒着人家,任谁都会生气的,况且是那位。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而后笑着说到:“好了,这件事朕稍后会自行处理的,那个法雅待朕问完裴寂那个逆臣之后,斩了吧。”眼见李世民挥了挥手,杜如晦当即如蒙大赦般离开了御书房。

辛未日(二十九日),裴寂被召至朝堂问话,随后李世民借由此事免去裴寂一切职务,勒令其返回故里。裴寂见状请求留在长安,李世民闻言面色冷淡地说到:“你的功劳平庸,怎么能达到今天这个地步,还不是因高祖皇帝恩泽才使你列居群臣第一。武德年间,贪污受贿风气盛行,朝廷政纲混乱,均与你有关,只是因为你是开国老臣,所以不忍心完全依法令处置。能够回家守着坟墓,已经是够幸运的人。”

心知李世民是执意要将自己撵走,裴寂无奈之下只好启程返回蒲州,与此同时法雅在长安刑场被判腰斩之刑。随后李世民听闻有人称裴寂面有天相,然而裴寂并未上报,遂下旨责令将其流放到静州。

过了些时日静州方面传来消息,称裴寂已然身死,得知消息的李世民则是一脸伤感的表情,如若此刻楚墨风在场,按照平素楚墨风的站位,定然能够看到李世民眼中那一丝怨毒的神色......

常言道大战在即一触即发,且看贞观三年各部纷纷来朝,再看大唐军队准备挥师北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