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东都剑花西京烟雨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雨滂沱 人心浮动

李世民刚一走进楚墨风所在的帐篷,只听天空中又是几道闷雷滚过,方才细密如丝的小雨转瞬间化作了滂沱大雨,一道闪电划过,将阴暗的天空映照的雪亮,大营内各处都是鸡飞狗跳忙碌的场景。

花灵儿见李世民突然到来,赶忙起身问好,李世民摆了摆手示意她坐下,此时煎好药的楚墨风拿出一个碗把药汁倒在碗中,随手放在一旁,起身对李世民说到:“你小子不好好的在主帅大帐中筹划下一步的行动,跑到我这里来做什么?”

只见李世民轻轻地叹了口气,径直走到座位前,一屁股坐在上边,揉着额头说到:“我说小子,你可倒好,在这里有佳人陪伴卿卿我我花前月下的,殊不知军中粮食已然撑不过三日了。”

楚墨风一听快要断粮了,抓住李世民的衣袖就要往门外走去,李世民见状将他的手挣脱开,面带忧愁地说到:“我知道你要做什么,方才我来之前已经跟父亲大人禀报了此事,可是......”

“你是想说李伯父认为这场雨很快就能结束,所以只要攻下霍邑就能补充粮草是吗?”楚墨风大概猜测出李世民接下来要说的话,提前替他说了出来。

李世民点了点头,缓缓地将帐帘掀开,瞬间狂风夹杂着雨点飘散进来,落在自己的脸上带来了丝丝凉意,楚墨风抬眼望了望远处乌云密布的天空,不由地叹了口气说到:“不看远处的天空,乌云压的如此之深,恐怕这场雨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所以我建议你还是得向李伯父请示,派人回晋阳调取粮草,否则一旦断粮,恐大军有所异动。”

李世民摇了摇头,语气中略显无奈地说到:“这一点我也向父亲大人阐明了,奈何他老人家过于自信了。”

听到李世民的话,楚墨风沉吟了片刻说到:“世民兄,能不能来一招先斩后奏,你先行派人去晋阳调取粮草,等到粮草到了大营之后,如若李伯父怪罪下来,你把事情全都推到我身上,就说是我给你出的主意,想必李伯父不会因为这点事情责罚我的,不知你意下如何?”

耳畔传来雨点撞击帐篷顶的噼啪声,李世民又叹了口气说到:“你说的这个法子我也考虑过,纵然我私自派人回晋阳调取粮草,晋阳方面只要没有看见父亲大人亲笔签署的调令,决计是一粒粮食也不会调拨的。”

此时花灵儿起身给二人各自倒了一杯水,轻声说到:“李公子、楚大哥你们二人别着急,慢慢想一想总会有办法的。”

就在李世民和楚墨风二人为了调集粮草发愁时,远在山东境内的李密却是没有征兆的给李渊写了一封信。

原来李密此人曾经参与杨玄感反叛一事,杨玄感身死之后李密也遭到了通缉,此人随即辗转多地,于大业十二年加入了在东郡起义的翟让麾下,也就是事后赫赫有名的瓦岗军。

起初李密在瓦岗军里并不受待见,奈何此人熟读史书且口若莲花,很快取得了翟让的信任,随着李密功劳日益加大,引来了翟让本部人员猜忌,遂起了加害之心。

适逢王世充率军前来攻打瓦岗军,李密趁着作战间隙除掉了翟让及其亲属部下,从而取得了对瓦岗军绝对的领导权。

随后李密率领瓦岗众人辗转多地连战连胜,一路高歌猛进,于大业十三年春季大破东都洛阳守军,至此山东境内各路反王均上书表示愿意推举李密登基。

尽管李密此人熟读史书,但决计不是一个腐儒,心思缜密的他在听到部下的建议之后,立刻表示不解决洛阳一事绝口不提登基之事,一时间他的部下也无法出言反对。其实李密心中最大的顾忌还是远在晋阳的李渊。

原来隋末“李氏将兴”的谶言盛于大业十年(614年)之后。隋炀帝讨辽东时,当时有方士安伽陀,“自言晓图谶,谓帝曰:'当有李氏应为天子。’劝尽诛海内凡姓李者。”炀帝得知此消息惊恐不已,随即下令监控李姓之人,当时李密、李渊、李敏等人均在被监视之列,稍有差池便是刀斧加身。

适逢李敏被人诬告有反叛之心,随即被下旨捉拿问斩,这才让李渊、李密等人逃过一劫,事后李渊、李敏均以自污、装病等方式逐渐打消了隋炀帝的疑虑。

所以李密迟迟不肯称帝,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得知远在晋阳的李渊的想法,念及于此李密亲自手书一封,差人送到贾胡堡李渊大营内。

他在写给李渊的书信中公然以周武王、汉高帝自许,还邀请李渊跟他共赴盟津之会,一起“殪商辛于牧野,执子婴于咸阳”。言下之意,就是要诛杀暴君杨广,生擒代王杨侑。

而李渊读完信之后望着下方站立的使者,笑着说到:“使者远道来此一路舟车劳顿,老夫既已收到魏公的信函,请容许老夫稍后与众将商议一番再做定夺,暂请使者下去稍事休息。”

说完对着帐外喊到:“来人啊,将使者带下去找一间干净的帐篷好生伺候着,如若怠慢使者定要责罚于你。”帐外一个亲兵领命之后引着李密的使者走了出去。

望着李密使者远去的背影,方才的满面笑容渐渐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不悦,思来想去李渊愈加发现这封信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如果答应李密的请求,那势必会对自己接下来一系列的部署造成影响;如若不答应他,天知道此人会做出什么意想不到的举动。

正在此时门外亲兵禀报,说是李世民和楚墨风二人联袂而至,说有要事相商,李渊闻言赶忙示意亲兵放二人进来。

原来李世民和楚墨风二人在帐内一筹莫展之际,还是花灵儿一句话点醒了楚墨风,由于马上要开饭了,花灵儿吃了些水果之后坐在榻上,对着楚墨风撒娇般说到:“楚大哥,一会是不是要开饭了,有没有东都洛阳卖的那种烧肉啊?灵儿打小只吃过一次,那味道让灵儿回味至今,据说是从山东流传过去的,灵儿真的好想吃啊。”

听闻花灵儿言语间提到了‘东都洛阳’和‘山东’两个字眼,一道亮光瞬间在楚墨风脑海中划过,随即起身一把抱住花灵儿,下意识的在她娇嫩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兴奋地说到:“灵儿你真是太聪明了,多亏了你的提醒,粮草之事有着落了。”

猝不及防地被楚墨风亲了一下,纵然二人早已定下终身,奈何在人前楚墨风还是第一次对自己有如此亲密的举动,花灵儿双颊瞬间通红,将楚墨风一把推开之后,羞涩地说到:“楚大哥,李公子还在这呢。”

想起李世民此时还在帐内,楚墨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到:“见谅见谅,灵儿你要是喜欢吃洛阳的烧肉,等有机会楚大哥带你去洛阳吃个够好不好?”说完转身对李世民说到:“我知道该如何劝说李伯父回晋阳调集粮草了。”

不等李世民反应过来,楚墨风拉着他向着一旁的主帅大帐走去。

二人联袂进了大帐,见李渊坐在主帅位置上,面前的案子上放着一封书信,楚墨风径直走上前说到:“启禀李伯父,小子听闻大军粮草已所剩无几,不知李伯父为何迟迟不去调集粮草。”

“你小子,二郎自己无法说服老夫,把你搬出来当说客么?”李渊摇了摇头,示意二人落座,随后对着楚墨风说到:“这雨估计怎么也就还有两日就能停了,届时打下霍邑,何愁粮草不来?”

一听李渊果然是这个自信的说法,楚墨风只好出言打击他的信心,“李伯父此言差异,小子自幼跟师傅们学过一点观天象的手法,据小子观察得知,这场大雨十日之内决计不会结束。”

李渊闻言略带疑惑地‘嗯’了一声,冷冷地望着楚墨风说到:“小子,此话当真?”

“小子所言非虚,李伯父如若不相信,小子大可在您面前立下军令状,如若大雨三日停止,小子甘愿受罚。”见李渊有所怀疑,楚墨风先是搬出了军令状这一招,以期李渊能够答应。

谁知李渊沉吟了片刻说到:“单凭这一点你还无法说服我,如果你还有别的话要说大可说出来。”随后上前拍了拍楚墨风的肩膀说到:“你见过那个老丈人逼着自己女婿立军令状的,不立不立。”

见第一招没有用,楚墨风笑着说到:“伯父既然这么说,小子就高攀喊您一声岳父大人。”说完对着李渊一拱手说到:“既然岳父大人不急不躁,那不知洛阳方面的瓦岗军首领李密是否也能等到大雨停歇呢?”

听到楚墨风口中吐出‘李密’二字,李渊不由地倒吸了一口冷气说到:“这事关乎瓦岗李密何事?你小子不要东拉西扯的。”

楚墨风闻言走到大帐一旁悬挂的军事地图前,指着地图上山东的位置说到:“岳父大人,咱们在西边与隋军交战,如若东都洛阳方面出兵夹击,请问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咱们能坚持多久?”

见楚墨风一语道破天机,李渊心中暗自点了点头,心想这小子眼光果然毒辣,一眼就看出问题所在,不行,我还得考考他,听听他究竟有何高见。

想到这李渊佯装镇定冷笑着说到:“贤婿有所不知,老夫麾下除了本部的五万兵马,还有通议大夫张伦先前所带走的三万人马,届时洛阳方向出兵攻打老夫,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楚墨风笑着说到:“小子知道张大夫所带的那些兵马走的是那一路,别忘了据此五十余里之外还有宋老生的两万兵马正虎视眈眈地等着咱们出纰漏呢。况且绛郡、临汾郡乃至河东郡的屈突通,随时可以出兵增援此地,届时......”

楚墨风一番分析不仅惊到了李渊,就连一旁的李世民也用一种惊诧的目光望着他,见此情景楚墨风自顾自地倒了一杯茶说到:“眼下有一个办法可以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就看岳父大人您愿不愿意了。”

说完端着茶杯坐在座位上,饶有兴趣地看着李渊,也并不开口继续追问。

李渊沉吟了片刻说到:“说吧,我听听你有什么建议。”

“您手书一封给瓦岗李密,主要内容就是假装附和他,鼓动他上位,但是咱们自己则一定要表示无意争霸皇位,借此打消他的猜疑,顺带在信中委婉的表示需要他帮衬一下,此时其一;其二明日差人返回晋阳调集粮草,多多益善以免断粮导致大军哗变;其三遣人找到张大夫,吩咐他那边在咱们右路造些声势出来。”

说完之后楚墨风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面带微笑地望着李渊。

听了楚墨风的三点建议,李渊快步走到地图前仔细查探起来,过了大约一刻钟之后,李渊缓缓地转过身对着楚墨风说到:“小子,恭喜你说服我了,就按照你说的办。”

随后李渊按照楚墨风的建议下令明日返回晋阳调集粮草,并安排探马前往大军右路寻找通议大夫张伦所部,做完这一切之后,李渊将案子上的信递给李世民和楚墨风说到:“看完了之后再议吧。”

二人拿过书信草草地看了一番只有,李世民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望着楚墨风说到:“楚小子,哦不对,妹夫,你刚才那一番话是在帐内想到的?”

“不是啊,是灵儿说想要吃洛阳的烧肉之后我才大概有了一个思路的。”楚墨风摇了摇头,伸出手在李世民眼前晃了晃说到:“好了,事情我都给你解决了,灵儿的烧肉怎么办?你得负责给解决一下。”

听到这李渊也是一脸惊诧,心想这小子果然是能够跳出圈子看问题的人,一个粮草问题能让他想到这么多,还好自己明智,把凤儿许配给了他,也还好他不是姓李,否则无论是做敌人还是日后诸子相争,这小子都是有绝对胜算之人。

想到这李渊哈哈大笑起来,二人见李渊无故发笑,赶忙转过头望着他,只见李渊对着帐外喊到:“来人啊,吩咐火头军今日多做些肉食送到灵儿姑娘帐内。”

一见肉食之事解决了,楚墨风心中长舒了一口气,李渊见状语气温和地说到:“小子难为你了,等咱们进驻大兴,老夫一定让你好生休息一番,在此之前有些事情还要你多多帮衬一下二郎。”

“岳父大人哪里的话,既然当初小子决定跟随世民兄,那么但凡有事小子决计不会退缩的。”听完李渊的话楚墨风对着他一拱手说到:“那小子先行告退,别忘了灵儿的肉食啊。”说完蹦跳着走出了大帐。

望着楚墨风远去的身影,李渊不禁笑了笑说到:“这小子,始终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

一旁的李世民心有戚戚地说到:“是啊,还好这小子是咱们的人,否则......”听到李世民的话,李渊突然语气中夹杂了些愤怒的情绪,转身对他说到:“你啊,学着点吧,你看人家平素除了打打杀杀,战事基本不过问,但是一遇到问题分析起来鞭辟入里,这样的人日后定是将帅之才,二郎啊,不是为父打击你,你距离这一步还差的远呢。”

听到李渊开口,李世民不禁垂下了头说到:“父亲大人的教诲孩儿铭记于心。日后孩儿一定多多向楚小子请教。”

见到自己的儿子如此谦虚,李渊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坐到主帅位置上提笔给李密写了一封回信。写完之后将信件装入信封之中,差人唤来了李密的使者。

只见此人走进大帐中开口说到:“不知唐公商议的结果如何,小人今日需要返回瓦岗禀明魏公。”

李渊手持书信走下来说到:“劳烦使者将此信函转交给魏公,具体情况本官已经写在里面了。”说完将书信一递,对着帐外喊到:“来人啊,速速护送使者返程,沿途多加照顾,务必把使者安全送到魏公处。”

门外几个士兵领命而去,而李密的使者见状也不再墨迹,辞别了李渊转身出了大帐。

随后大雨一直持续下了数日,李渊见状心中不由地对楚墨风更是赞赏有加,由于楚墨风不在大军编制之内,李渊无法赏钱,无奈之下只好吩咐火头军在饮食上多多照拂。

谁知就在这些等待雨停的日子里,在贾胡堡李渊大营内,一股流言悄然蔓延,有人说突厥欲与刘武周合谋南下,趁大军出征之际突袭太原,鉴于李渊麾下很多出征人员家眷都安置在太原,所以流言四起之后,大军出现了异动。

得知这一情形的李渊并未慌张,而是迅速召集麾下将领齐聚主帅大帐议事,而楚墨风也在被邀请之列。、

望着帐下众将,李渊沉声说到:“诸位,近日军中似有流言而起,说是突厥欲与刘武周南下突袭太原,本官就不追究是谁说的了,但是本官可以告诉你们的是,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

只见一个将领起身说到:“不知大帅有何依据,如果没有依据,属下恳请大帅此刻回兵太原,以保太原不失。”此人话音刚落就见书名将领起身下跪,齐声说到:“属下也以为刘将军言之有理,请大帅应允。”

一旁的楚墨风此时不知在和李世民交头接耳说着什么,李渊望着下跪诸人说到:“诸位将军快快请起,本官这么说是有依据的,这依据就是......”

此时李世民结束了与楚墨风的交谈,突然开口说到:“父亲大人,就让孩儿来为各位将军答疑解惑一番吧。”见李世民出言缓解了自己的尴尬,再看看一旁的楚墨风略有深意的笑容,李渊深知此事在无形之中又被化解了。

只见李世民对着帐内众人行了个礼说到:“诸位,家父断言突厥不会与刘武周南下突袭太原是有依据的,刘武周和突厥人“外虽相附,内实相猜”,突厥人若真有动作,绝不会舍近求远,绕过马邑郡袭取太原,所以刘武周和突厥人并非一条心。”

众人听完不由议论纷纷,此时方才那位刘将军又说到:“那请问二公子,李密此人奸诈无信用,仅凭一封书信与之结盟,万一他从洛阳方向发兵,岂不是要腹背受敌?”

李世民转头看了楚墨风一眼,见他点了点头,随即开口说到:“刘将军此言差异,李密此人眼光不会如此长远,如果不是贪恋洛阳米仓,此人早已打下全国大半江山了。”

众人闻言不禁点了点头,皆称李世民言之有理,见诸人没有反驳,李世民缓缓地说到:“相反,如果现在班师,不仅会造成军心大乱,而且突厥人、刘武周、宋老生、屈突通还会趁机围攻上来,到时候进退维谷,只有死路一条。在下敢断言:老生轻躁,破之不疑。定业取威,在兹一决!”

听完李世民的一番话,李渊带头鼓掌叫好,李世民的一番言论打消了众人心中的疑虑,见此情景李渊厉声喝到:“诸位将领,此次流言之事到此结束,本官不会深究,但是,如若再让本官听到类似这样的话语,别怪本官不讲情面。待大雨停止全军即可整顿开拔,务必一击拿下霍邑。”

说完示意众将退下,待众人离开之后,李渊望着楚墨风说到:“你小子真是每次都会给我一个惊喜啊。”

楚墨风望着李渊笑了笑没有作答......

七月底,众人翘首期盼的粮草终于到了大营,搬运结束后李渊吩咐埋锅造饭,此时持续的大雨渐渐地有了一丝缓势,李渊见状心中大喜。

八月初一清晨,众人惊奇地发现持续半月的大雨终于结束了,众人走出帐外纷纷仰天长啸,李渊见状随即吩咐随军大夫检查所有兵士的身体内状况,将罹患风寒的兵士单独隔离治疗。

第二日久违的太阳从云中冒出了头,李渊下令全军将一应装备暴晒一天,并安排探马前往霍邑郡附近刺探敌情。

八月初三清晨,李渊本部五万余人整装待发,随着李渊一声令下,大军缓缓开拔,沿山间小路直指霍邑郡,大战一触即发......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且看楚墨风、李世民大显神威一日连下三郡,李渊大军借势兵发河东郡,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