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白马辞太平 > 第一百九十五回 弑太后母子诀别

白马辞太平 第一百九十五回 弑太后母子诀别

作者:玄鱼幻梦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8: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洪文小皇帝年纪虽小,但已然到了懂事的年纪,他对狄挽凤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只是此时的他形单影只,势单力薄,试看满朝文武,大多是狄挽凤之流的党羽伙伴,树大根深,极难铲除,而那些忠良肱骨,也早已因不肯与狄挽凤同流合污而接连遭到陷害,被铲除,故而直到今日,洪文小皇帝即便有心除贼,也是无力回天。

故而他只有忍气吞声,韬光养晦,寻找时机将其除去,先前他并未多言,已然从母后与一众宫女太监的谈话,以及狄挽凤的辩驳之中看出些许端倪,只怕此时此刻,漠北五族的联军真的已然兵临城下,如此危机之时,这狄挽凤竟然还想着欺瞒圣上,压住消息,足见那狄挽凤的权势有多么恐怖。小皇帝早已被他架空,只不过是个象征着皇室的吉祥物罢了,整个大姜国真正的掌权人,已然变成他狄挽凤。

而如今他又要以南迁为名,裹挟小皇帝逃亡南方,分明是为了躲避战乱,想来承天府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之所以抛弃其他皇亲国戚,恐怕也只是想抛弃其他累赘罢了。毕竟只要傀儡小皇帝掌握在手,任他狄挽凤走到哪儿,都是这大姜的“九千岁”。但话又说回来,那狄挽凤等人莫不想救国么?非也。不过他们救国,非是为了其他,而是为了自己。

他们早已说过,唯有在内忧外患之时,才是他们借此机会造势,结党营私的最佳时机,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大姜国真的灭亡对他们的好处都不如如此来的大,故而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苦心维持这个脆弱的“平衡”,奈何如今天平终于倾斜。狄挽凤本来以为,派出那大姜最后的支柱孟家父子便能止住那北军进攻的锋锐,狄挽凤甚至不要求他能夺回失地,但求那孟克能在赤霞山固守,效仿那尹温烈之事哪怕与北军僵持一年,他便有筹码与北军后方直接进行谈判。

兵戈既止,有些事在谈判桌上便能说个清楚。哪怕不再收受五族的朝贡,甚至反过来每年上贡给他们丝帛钱粮,狄挽凤都能接受。不想那孟克父子三人竟如此“不堪一击”,亏他自诩三代将门,如今看来甚至还不如尹温烈。随着孟克及其麾下大军的覆灭,姜国再无可战之兵。狄挽凤的幻想终于破灭,他深知承天府虽是坚城,城中粮草亦可支用各处用度数年有余,但仅凭那三万老弱残新兵,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北军的铁骑的。如此看来,这行兵打仗还真是门学问,不是随便一个人便能掌握的。

莫非真的要寻回那尹温烈才能扭转乾坤?狄挽凤已然开始犹豫,但至少目前情况还没有到最糟糕的地步,故而狄挽凤也不想拉下脸面。

照狄挽凤所想,与其做无谓的牺牲,倒不如及时将三万人马及小皇帝带出,逃亡南方,及时止损,以谋长远。至于其他,他并不在意。甚么百姓平民,达官显贵,尽皆同承天府城留给那些北族豺狼好了,任他们杀剐,想来不仅自己没有半点损失,说不定还能激起国民的愤怒与抵抗之心,届时上下齐力,万众一心,说不定他还有扭转战局,东山再起的机会。在狄挽凤看来,不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两种结果,要么东山再起,重回承天府,自己手中始终掌控着傀儡小皇帝,自己便永远是九千岁。但若是未能如愿,便可盘踞江南,与北族划江而治。

但他“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显然没有想过,北族为何会止步于承天府,为何占据了大姜半壁江山就会心满意足,为何不乘胜追击进攻江南诸地,而任由狄挽凤“分庭抗礼”?很显然,这又是一个从未想过自己会失败的主儿,通常情况下,也离死期不甚远矣。

且看那洪文小皇帝沉吟片刻,终于说道:“可朕一人南巡,难免有些寂寞,不知狄卿可否带上朕的皇兄贤临王一同出发,也好消遣路途遥远之倦乏。”原来这贤临王并非是洪文帝的亲皇兄,他乃是先帝之弟,洪文皇叔长子,皇叔去后,爵位世袭罔替,这位表皇兄便成为新任贤临王,年方十六,老实勤恳,文武兼备,但有些木讷。想来那洪文帝之所以请狄挽凤带上这位年纪轻轻的贤临王一同南巡,不仅仅是为了路上有个伴,更是因为有个亲近之人能保护自己。周围都是狄挽凤的心腹,那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而那狄挽凤闻听此言,细细琢磨一番,只觉那贤临王年纪不过十六,尚未成就气候,听说还是个榆木脑袋,想来掀不起多大波澜,便答应此事。却不想他一时心急,竟反遭那小皇帝算计,洪文帝就是要他以为自己那位皇兄有些木讷,才能准许他与自己一道同行。狄挽凤当即接旨,派人去贤临王府去请贤临王,自己则催促那小皇帝快些更衣。不知是心有不舍,还是故意与那狄挽凤唱反调,且看那洪文小皇帝,不紧不慢,不急不躁,慢悠悠的换好了衣衫,又对着那洪隆太后三跪九叩。急地那一旁的狄挽凤好似热锅上的蚂蚁,站不住脚,却又不好表现出来。

终于等那小皇帝收拾妥当,狄挽凤再度催促他快些出发,不想那小皇帝却跪倒在太后身前,他心底清楚,此次分别,或许便是他母子永别,心中悲戚无以言表,故而颤声说道:“母后......此次皇儿出宫南巡,不知几时才得回转,不知哪日才能与母后重逢......皇儿在此拜别母后,望母后保重凤体......”说罢,就要叩首,不想却被那洪隆太后一把拦住。且看那洪隆太后,左手掩面,声泪俱下,右手扶住那小皇帝的身子,实是心如刀绞,酸楚难当,亦哽咽道:“皇儿乃是九五至尊,万万不可有损龙体,行此大礼......”

“皇儿虽是九五至尊,但却也是母后十月怀胎,受尽煎熬痛苦所生,为何不能叩拜生身之母?”故而在那洪文皇帝的坚持之下,还是屈膝面朝母后叩拜三下,惹得那洪隆太后泣不成声,险些昏死过去。幸得洪文帝及时起身将其扶住,那洪隆太后一把攥住洪文帝的手,泪流满面,颤声说道:“皇儿......皇儿此一去,你我母子天涯相隔,关山万里,千万要保重龙体......莫要捱坏了身子,母后,母后无时无刻不在记挂着你......”

说罢,母子二人抱头痛哭,真好似生死诀别一般,一旁的狄挽凤见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丝毫没有被眼前的母子情深所感动,只是心急如焚,不断催促那洪文皇帝快快移驾:“微臣斗胆,请陛下尽快移驾南门!”洪文帝终于架不住他的催促,与那洪隆太后又耳语一阵,这才依依不舍的与洪隆太后分别,踏出殿门的一刹那,他还回头望了一眼那哭成了泪人的洪隆太后,洪文帝心情复杂,终是坐上了出宫的车架。

且说那洪文帝前脚刚走,狄挽凤竟独自折返归来,面对着那洪隆太后负手而立,表情严肃,一言不发,那洪隆太后本想起驾回宫,不想却被狄挽凤杀了个回马枪,不禁有些惊诧,但为了维持皇太后的颜面与尊严,还是故作淡定的徐徐起身,将双手叠在一处,居高临下,俯视着那来者不善的狄挽凤,问道:“狄卿不是遂陛下出宫去南门了么?为何又折返回来?莫不是来送哀家回宫的么?”

可那狄挽凤却冷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微臣非是来送太后娘娘回宫,乃是来送太后娘娘上路。”洪隆太后虽早已从狄挽凤眼中读出几分杀意,也知道自己知晓了此时承天府的真实情形已然命不久矣,但却未曾想到,那狄挽凤竟敢如此嚣张,明目张胆的以下犯上,遂破口大骂道:“大胆!狄挽凤你好大的胆子,若非是郭皇后提拔与你,你还在后宫做你的小太监呢!不想如今小人得志,成了气候,不想竟敢如此放肆?你当真不知死么?!”

狄挽凤闻言心底已是惊涛骇浪,嘴角止不住的微微颤动,故而上前说道:“不知死的非是微臣,而是太后娘娘。太后娘娘身为当今皇上的母后,理当在陛下年幼之时,统领后宫,母仪天下,不想太后娘娘不仅没能做到如此,竟然还听信谣言,甚至将谣言散播到陛下耳中,是也不是?”“呵呵,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这承天府此时的情形你最了解,究竟是不是谣言,你心里清楚。”那洪隆太后冷笑两声便反驳道。

狄挽凤见自己辩驳不过,哑口无言,便招了招手,门外当今转出一名小太监,手里捧着一只托盘,其上摆着剪刀,白绫与一小瓶剧毒。狄挽凤指了指那太后身前的阶梯,小太监便按照他的指令,将托盘摆在那太后娘娘身前。洪隆太后见状勃然大怒,黛眉倒立,双眸闪动,震惊不已,指着那狄挽凤的手微微颤抖,一时间竟然气愤的说不出话来:“你......狄挽凤,你究竟要对哀家做甚么!”

“奉圣上口谕,洪隆太后杨氏,散播谣言,惑乱人心,错害忠良,理当问斩。奈何其乃是当今圣上生身之母,故而留下全尸。”狄挽凤面无表情,一字一顿的徐徐说道。而洪隆太后自是不信,闻言跌坐在那龙榻之上,想来先前与皇儿分别的画面就在眼前,洪文帝又怎会下令杀她?左思右想,定是那狄挽凤的阴谋诡计,故而洪隆太后一面疯狂摇着头否认,一面指着那狄挽凤骂道:“不可能,不可能的!皇儿不会因此杀我!分明是你,是你狄挽凤假传圣旨,谋权篡位......你莫非不怕天打五雷轰么?”

可话音刚落,那狄挽凤不仅毫无惧色,反倒极为嚣张的仰天大笑起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