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天龙秘史 > 212.武燕王(三)

天龙秘史 212.武燕王(三)

作者:薛定谔的熊儿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忽听薄扬清脆地道:“是武燕王!”

众人早知她是玄空的同伴,又见她故意扮丑,仍是眉清目秀,本来容貌自必美丽无比,是以此前刻意挪开眼神,不敢用目光直视于她。这时听她语出惊人,不禁一齐转头看去,心想:“这女子究竟是什么来头?武燕王又是什么人?”

玄空一怔,问道:“妹子,你的话什么意思?燕王还有文武之分?”薄扬顾盼左右,犹豫了片刻,终于说道:“武燕王……武燕王就像是燕王的影子,或说是另一个身子。燕王做事,无需亲临,却是这位武燕王代劳。”

众人相顾骇异,想不到这女子三言两语竟吐露出一个大秘密。玄空诧异道:“燕王还有替身?难道说这世上有人与燕王长的一样?”薄扬摇摇头。

一位将军“啊呀”的叫出声来,迈出一步,拱手说道:“禀大国师,末将是永兴路延州彰武军都虞侯韩斌。末将手下有一些老兵,在‘更戍法’废止之前,曾调防镇守过石州。”

韩斌说到此处,众将心中一动,均想:“可惜更戍法废止了,否则燕王也未必轻易得逞。”

更戍法是宋朝开国以来实施的一项国策,其内容是禁军内外轮换,轮流镇守京师与外郡,领军将领则不随之调动,也称出戍法。此法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防止了将领专权。然而自神宗赵顼执政后,深感冗兵问题之严峻,更戍法逐渐废止,取而代之的是王安石的“兵将法”。也正因此,燕王的造反之路才会如此顺畅。

只听韩斌续道:“末将曾听那些老兵说过,燕王打仗练兵始终甲胄在身,头戴面具,不以真面目示人。末将猜测武燕王就是戴着面具以假乱真。”

众人都发出哦的一声,纷纷说道:“原来如此!”又一位将军说道:“禀国师,本朝将帅掩面作战,原有先例。昔年狄青狄大将军人称‘面涅将军’,只因他曾受过黥刑,打仗时便以面具遮挡容颜。可燕王生了一张好面孔,遮掩真容定是另有目的。”众将均想:“燕王狼子野心,看来是早有预谋。

玄空轻轻点头,暗自叹道:“燕王自己在枢密院当差,既能获知军政大事,又能令皇帝放心。还有个武燕王替他领兵谋反。如此一举两得,当真是好厉害的手段。只是这武燕王既有不小的本领,何必甘于听命于燕王?”

大堂内,众人各怀心事,有人担忧父母家人,有人想着建功立业,有人甚至已有了投降的念头,一时间肃然无声。

宋时重文轻武,武将只管领兵打仗,决策之权往往掌握在那些文官的手中,突然之间剧变迭出,就连刘昌祚这大吏也都没了主意,他手下那些部将更是噤若寒蝉。

过了一会儿,刘昌祚道:“朝夕之间,出了这等大事。下官等人人微望轻、见识浅薄,实不知如何处置。国师乃我大宋砥柱,先帝近臣,此为难之时,当由您决断。”其余诸将纷纷下拜作揖,说道:“请国师主持大局!”

玄空踱步向前,稍作沉吟,说道:“当此时局,首要之事是接应汤枫汤帮主,保护陛下与太皇太后脱险。”转过身说道:“燕王起兵至今,最多不过一个月,中州之外许多州府应该尚未沦陷,须尽早争取到我们手中,而燕王正与辽人作战,这也是我们反攻的最佳时机。”

刘昌祚道:“下官立刻传信给王中正王大人,集结我军四十万兵力,反攻回去。”玄空微微晃头,道:“灵州、兴州等地仍需重兵镇守,否则一旦西夏人趁机复国,我们腹背受敌,那可就危险了。”

刘昌祚道:“是,是!那下官与王大人之中分出一人,率十万军镇守灵武。”

玄空道:“如此甚好。早年间在下曾游历祁州,亲眼目睹过燕王练兵,其麾下将士兵强马壮,军容甚整,足见此人统兵确有独到之处。此战胜负难料,倘若出师不利,我等可据守灵武之地,进可攻,退可防。”众将纷纷点头赞同。

玄空又道:“王大人身处兴州,等到他听到这些消息,又要耽搁数日。行军打仗讲究兵贵神速,在下以为还是由刘大人统兵攻打燕王,王大人留守后方,负责粮草供给。”

刘昌祚一想到又有军功可图,暗自窃喜,抱拳道:“国师所言有理,下官遵命!”

玄空道:“当务之急是接应新皇与太皇太后,汤大侠是我结义兄长,此事我必须亲自前去,请刘大人拨予我五千骑兵,做先锋军。”

刘昌祚再一抱拳,道:“国师忠肝义胆,为我大宋鞠躬尽瘁,实在令下官敬佩!”侧头道:“种师道!” 玄空一听此人也姓种,便知晓他必是种家军的一员。

宋时种家军名望之盛,不下于杨家将,种家子弟五代从军,其中名将辈出。这种师道是种谔的侄子,本在种谔军中任职,自种谔阵亡后,只好留在刘昌祚麾下。

只见一位将军闻声出列,下拜道:“末将在!”刘昌祚道:“你领摧锋军五千精骑作为先锋军随国师迎驾。”种师道大声道:“末将领命!”

玄空点点头,又道:“诸位将军,军情紧急,请务必速速振旅抚师,今日傍晚先锋军必须动身。主力大军也须尽早出征!”众将齐道:“是,末将这就去办。” 刘昌祚道:“国师还有什么吩咐?”

玄空寻思道:“我现在只担心两件事,第一便是粮草。”刘昌祚道:“银州至兴州沿途,西夏人的军屯都已被我军掌控。灵州城内粮草充足,够支撑我军作战半年之久。下官已派重兵把守粮仓,万无一失。”

玄空又道:“嗯!第二件事,是如何稳住军心。眼下我军打了大胜仗,将士们的心早就飘起来了,都想着回家升官领赏。这时告诉大家伙儿,国内有人造反,又要出征打仗,如此大的起落,军心必溃!更何况这些人的妻儿老小都在国内,难保有人不生出异心!”玄空轻轻咳了一声,话头一转,言道:“在下想问问,各位大人的家属可是在汴京城内?”

此言一出,众将吓的一哆嗦,心一凛:“怎么忽然说到我们的头上了?”刘昌祚当先说道:“禀国师,下官的家人俱在渭州。下官深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破必然家亡。哪怕乱臣贼子已经打到了渭州,下官也自当以国事为重,绝不敢有二心。”

紧接着,种师道上前斩钉截铁地道:“禀国师,末将的家眷在洛阳中州之地。想必那里已经落入燕逆手中。不过国师请放心,自末将祖父世衡公起,我种氏三代从军,忠心报国,哪怕燕逆将末将家眷绑到阵前,末将也绝做不出临阵倒戈之事,否则对不起君父,也无颜面对祖辈、父辈。”

众将一瞧,他二人已做表率,又想玄空手段何其厉害?军中皆传,谓之“万军丛中擒帝后不染尘”。此刻正是表忠心的时候,若稍微表现出犹豫,怕是今后都不得重用,弄不好还有性命之虞。众将深知这道理,不愿落于人后,也即纷纷上前立下誓言,都说要与大宋共存亡。

玄空听罢言道:“诸位莫怪,在下也是怕肘腋之患。大宋的兴衰,国祚能否延续,实已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如此重担压在身上,我等须齐心协力才行!”他心中主意已定,必须阻止燕王,恢复江山。众将齐声答应!

刘昌祚转过话头,道:“国师所言甚是!下官也以为当此之时,稳定军心尤为重要,国师可有良策?”另一位将军问道:“是啊,总不能一直瞒着将士们。”

玄空道:“我思来想去,也只有九个字,严治军,缓传信,重赏赐。军情如此紧急,留给我等的时间不多了。诸位回去要立刻整顿军马,须得比出征前还要严厉,让全军上下都给我绷紧了,以此为将士们收心。至于消息,先捂上一日,次日则当做流言传于军中,第三日再正式告知将士们,也好让大家伙儿有个准备。另外,众位绝不能吝啬,把灵州城这些个地方抢来的好东西,都给将士们分了,激励士气。”

众人听他侃侃道来,纷纷表赞同,虽说这九个字不见得就能稳固军心,但当前的时局,似乎已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