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佛光龙影 > 第八十六章 太白寻狼踪

佛光龙影 第八十六章 太白寻狼踪

作者:速度引爆激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郭卫与刘沛勋见他中箭,刀枪去势更猛更急。恶狗咬牙强战,怎奈下盘不支,不提防肩头被郭卫一枪挑中,一边的刘沛勋见机一刀架上他脖子。刘沛勋问道:“杀不杀?”郭卫摇头道:“来人,绑好了,回去交由将军处置。”

恶狗手下兄弟见大哥被擒,心间越发慌乱,纷纷窜入林中逃走。郭卫领着兵士上前将军师团团围住。此时,张青峰将云天剑法正施展得酣畅淋漓,只见他剑光闪动,身影如天际流云般将军师缠住。军师虽身经百战,但初遇此种见所未见之剑法,当下不敢大意,只是小心应对。

刘沛勋见张青峰身法飘逸,剑招凌厉新奇,但军师却往往能在险急时从容化解,知道张青峰仅仅依靠剑招新奇支撑久战必败,大喝道:“小兄弟,待我来助阵。”刀光一闪,腰刀斩向军师左肩。旁边又围上来两位弓弩手,连发几支强弓劲箭偷袭。

军师眼见四面受敌,当下不再恋战,闪过来刀,与张青峰来掌对拍,借力向后飘出。几名兵士就要上前追击,被军师以诡异狠辣手法拿住,一一扔入林中。

刘沛勋知道兵士与军师这样的高手对战就是白白送命,便高声叫道:“ 让他走。”军师冷笑几声,径自闪入林中隐没。

刘沛勋对郭卫道:“ 此人武艺高强,我们没人能拦得住他,普通兵士上前,也只会白白丧命,只得任由他离去。”郭卫道:“此人颇为神秘,到底是谁?”张青峰恨声道:“此人极有可能就是天狼帮副帮主和军师老狼。”郭卫道:“原来是天狼帮在背后之时,此帮派中人不但插手江湖中事,而且还与官军作对,待我禀报李将军,上书朝廷,治他们重罪。”

郭卫命令兵士打扫战场,随后押解恶狗等人回了七曲山庙中。一行人一夜奔袭鏖战,此时疲惫不堪,回到庙中倒头便睡。第二日一觉醒来,只见太阳已当头悬挂,郭卫一骑当先,引着众人赶回剑阁军营复命。

第二天,刘沛勋向张青峰道:“我探亲假只剩下二日,明天须赶回军中,不然曲大将军会军法处置。不知小兄弟有何打算?”

张青峰道:“我明日想要赶往太白山探一探。”刘沛勋惊讶道:“你伤势未曾痊愈,何不休养几日再说?”经过两次恶战,两人已是生死之交。

当下将张青峰父母之仇一一告之刘沛勋,道:“前几日,我听得有辽人使臣要前往天狼帮共谋大事,故想前往探一探,一则为家仇,二则为国事。”

刘沛勋道:“难得兄弟有如此家国情怀,只恨我军务在身不能一同前往。辽人使者前往天狼帮这一要事关系重大,我赶回军中后即刻禀报曲大将军。”

张青峰问道:“以刘大哥之所见,辽国与那天狼帮会有何种图谋?”张青峰知刘沛勋在军中多年,对宋辽战事必定知晓得详细,便想了解一番。

刘沛勋道:“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四年亲率大军攻北汉,先败辽援军,继破太原灭亡北汉,以图收复燕云,自此二十多年的宋辽战争开启。景德元年秋,萧太后与圣宗大举攻宋。大宋以澶州为决战战场,集中兵力与辽军相持。真宗亲临前线督战,以振军心,后真宗唯恐辽军突破澶州,危及东京,遂以向辽纳币帛为条件,缔结和约,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后,宋辽战争遂告结束。但这些年来,辽国灭我之心不死,时常派出奸细使臣前往大宋各地活动,企图找寻时机,占我锦绣河山。”

张青峰道:“既然关系如此重大,那我有消息便快马通知兄长。”

第二日清晨,秋风阵阵。

张青峰与刘沛勋各骑一匹快马出发,一路山路崎岖,上午骑行二百多里方到了棋盘关。两人在棋盘关吃罢午饭,又行了二百多里方到汉中地界。汉中地区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为北上或者南下的咽喉所在.

两人在汉中一家小镇写了间客栈,先是游玩了半天,又彻夜喝酒长谈。

第二日,两人在山道依依不舍地道别。刘沛勋叮嘱道:“天狼帮防守严密,高手如云,张兄弟万不可轻易行动,如有险情,则走为上策。太白山我去过两次,你可假装收野味的客商,先在山下住下,然后找一家猎户,说是要体验打猎趣味,随他们上山就可。”张青峰点头答应。

北宋之时,穿越秦岭的山脉主要有四条道路,自西向东分别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穿越巴山的部分又分为四条道,自西向东分别是阴平道、金牛道、米仓道、洋巴道。这八条古道,构成了穿越川陕的主要通道。

张青峰去太白山,走褒斜道到太白县。刘沛勋驻军在宝鸡城外,走成仓道。两人分手后,张青峰沿着褒斜道前往眉县。

褒斜道是秦岭四道中最早的一条,是循渭水支流斜水及汉水支流褒水两条河谷而成的一条古道。从褒斜道出蜀,需从汉中出发,经留坝出褒谷再沿褒水、斜水而上,经过太白五里坡和眉县斜谷而出。

山路越来越难走,张青峰坐下虽为良驹,也只得不快不慢而行,傍晚时分方才到了太白山下的一座古镇。

古镇门口矗立一座古朴古坊,正中书“庵岭古镇”四个古拙大字。进牌坊半里路远,可见路中塑着一尊老子骑青牛的石雕像。张青峰跳下马来,恭恭敬敬向老子雕像拜了三拜,心道:“想来这座古镇必与道教有关。”

此时正是仲秋时节,小镇南望可见一座大山,山间漫山遍野的红杉林最为耀人眼目。秋阳灿烂照耀,照得大山层林尽染,缤纷多彩。

道边走来一位老者,牵着一头小牛,乐呵呵地望着张青峰,笑道:“小哥,从何处来,又要往何处去?”张青峰谦恭说道:“老人家好,我从成都府来。听闻太白山风景冠绝天下,故慕名前来游览,还请老人家告知一二。”

老者道:“好说,好说!我看小哥拜太上老君

(本章未完,请翻页)

和青牛好生虔诚,想来是信奉道教之人。我也信教,老汉我闲来常去老子道场跪拜,烧几柱香,小哥与我投缘呢。当年道家鼻祖老子骑牛路过此岭,解鞍休息,南望太白山,见雪峰皑皑,明烛天南,时有祥云缭绕,故称其为福地,还在附近建立道场,后来有道家弟子在此建庵,随被传称为庵岭。”

“不知该如何称呼你老人家?我想今晚在镇上投宿,住哪里好?”张青峰牵着马,慢慢走在老人身边道。

小牛好生调皮,眯着眼去马身上闻嗅。

老人笑着道:“我是本地菜农梁老汉,在这镇上租了几亩地,以养牛种菜为生。这不,我刚刚带小牛去镇外坡地吃草回来。”一边说,一边拍了小牛的头一下。

小牛转头望了他一眼,露出像孩子似依恋的眼神,轻轻叫了两声。张青峰看着眼前的温馨画面道:“梁大爷,这只小牛好像你的孩子一般。”

梁大爷道:“你跟着我走,我带你去镇上最好的太白酒楼。太白楼的酒最好,是用高山上湖里的雪水酿造的,叫作‘太白仙翁’。不过这酒太贵,过往达官贵人和富商才喝得起,老汉只在过年的时候偶尔去打一斤。”

说起美酒,梁大爷眼神也亮了起来,嘴角也堆起笑容。

行出一里来地,只见路边一座三层楼酒矗立道边,门口粗竹竿上挂着一面酒招旗,在晚风中猎猎作响,上面绣着 “太白酒楼”四个金边大字。

酒楼门边有伙计在门口迎客,远远看见张青峰到来,便上前牵马引路。张青峰道:“梁大爷,请稍候片刻,我还有事找你,写好房就出来。”梁大爷不明所以,牵了牛在不远处道边等候。

张青峰来到柜台,摸出五两银子摆在柜台道:“给我写间上房,马上再用酒葫芦给我打五斤上品‘太白仙翁’,我要送人。掌柜见银子闪闪发亮,欢喜道:“好勒,马上给贵宾安排!”

张青峰拿着酒葫芦走到梁大爷面前道:“梁大爷,感谢你今日带路,送你老五斤上品‘太白仙翁’尝尝。

梁大爷喜欢得有些手足无措,道:“这如何使得,我只是顺道给你带路而已。”说话间,眼眸不自觉便看了葫芦酒两眼,手也不自觉地伸出接下酒葫芦。

张青峰笑道:“不过小小心意,还请笑纳。梁大爷,告诉我你家住址,明日我去找你。我人生地不熟,想在本地带点新鲜的山间野味回老家,还要请你老人家帮忙。”

梁老汉拍着胸口道:“我老汉在这方圆十里还是有些头面,你明日到前面二里地远处的梁家村梁家巷,找菜农梁老汉便是,野味的事就包在我身上。”张青峰目送老汉欢喜离去,自去房间住宿不提。

张青峰去客栈房间放好包袱,出了房间,上到太白酒楼的三楼,凭窗选了一个面山的座位坐下。极目远眺,但见太白山巍然挺立,秋风浩荡,吹送来山中林木山草清香,令心中好不惬意。

伙计殷勤地上前为他倒茶,推荐本地美食。张青峰点了三道太白本地特色菜:柴火土鸡、太白真菌汤和太白农家野菜饼。

待到他第一道菜“柴火土鸡”送上来时,听得楼梯响,上来两位书生装扮的客人,都穿着宽博长衫,头顶戴着方正的“山谷巾”,手拿折扇。两人来到张青峰旁边,一人道:”钟秀才请坐上座。”一人道:“狄秀才请坐上座。”

狄秀才道:“钟秀才年长我两岁,理当坐上位。”钟秀才道:“狄秀才先于我考中秀才,理应坐上位。” 狄秀才道:“钟秀才学富五车……”张青峰见两人为座次推让半天,实在迂腐,不由暗暗好笑,便道:“按寻常之礼仪,该是年长者坐上座。”两人听了,微一点头,按年岁依礼坐下。

张青峰正一边津津有味品尝柴火土鸡,一边醉心眺望太白山景,忽觉背上一道寒光射到,心间顿时似有重压一般。转头望去,见又上来两人。

当先一人是一位二十岁上下青年,手中提一条布裹住的兵器,穿着粗麻布衣衫,面大而方,广额剑眉,一双虎目精光闪烁,顾盼之间,威风凛凛。走在青年身后的是一位九尺大汉,身似黑塔,面如黑漆,杀气腾腾,背上背负着两条四棱镔铁锏。

两人走到张青峰身侧的小桌边,将兵器靠墙而放。张青峰竖耳细听,听得两件兵器触地之时发出沉闷之响,心中道:“以落地声判断,两样兵器想来皆有四五十斤,不是高手绝对难以舞动。”

两人选桌坐下,张青峰不由向隔桌两人望去。青年知觉敏锐异常,张青峰目光刚落到他身上,青年也转头看他,一双虎目将张青峰目光锁住。

寒光笼罩之下,张青峰看那青年身形虽然只比寻常男子稍微高大一些,衣着也极为普通,但不知为何,坐在他身边的威猛黑脸大汉和他气势相比,却远远不及。

青年端坐稳如泰山,身姿遒劲挺拔,似乎蕴含无穷之力,看了张青峰一眼,便转头喝茶。黑脸大汉叫来伙计,给青年斟上茶水,点了几样小菜,问道:“大哥,可否点斤酒喝?”青年道:“不点。”

黑脸大汉苦笑一下,有些无奈道:“听说这里的‘太白仙翁酒’可是出名的醇美醉人,不喝可惜了,不过我们的盘缠带得实在不多。”青年一言不发,低头沉思起来。

张青峰听其所言,推测两人都想喝酒却因酒贵不舍得喝,当下抱拳道:“小弟孤身一人至此,见太白美景无双,颇想对酒当歌,只是一人难以成欢,故小弟想斗胆叫两斤美酒,移桌与两位英雄畅饮一番如何?”

从剑门关走时,李将军感激他为剪除山匪尽心尽力,馈赠了五十两白银。张青峰手中宽裕,见两人一副英雄气概,便想结交两人。

黑脸大汉喜道:“小兄弟长得俊朗,说话又好听,那自然好。”青年转眼看张青峰,眼中似有戒备之色。张青峰报以诚恳微笑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在下不过是到此地买些野味,看看美景。”青年细听他口音后,眼色渐渐柔和下来,道:“请过来坐。”

张青峰买了五斤‘太白仙翁酒’,加了两道菜,移桌上前与两人一起共饮。青年道:“在下岳鹏飞,这是我二弟牛大。”

张青峰估摸两人不是报的真实姓名,心想:“此时已到天狼帮老巢附近,天狼帮必定耳目众多,自己也须得改名。”便道:“小弟张三江,在成都府做些野味和皮毛生意,乘着秋凉风景好,就来太白山看看”。

张青峰见岳鹏飞性情沉默寡言,没有多少话说,便与那牛大喝酒谈天。牛大笑着道:“我大哥性情刚直深沉,不喜多话,不过再喝几杯,你便能与他找到共同话题,打开他的话匣子了”。

邻座两位秀才喝了些酒,好不快活,不由谈诗论文起来,说话声音也不自觉大声起来。钟秀才道:“说到写诗,自然以气韵悠长的唐诗第一,宋诗虽也名家辈出,但大多重于理趣,还是比不上唐诗的绚丽恢宏。太白山离大唐都城长安颇近,留下过不少名家诗句,我们这次一定要于美景中好好品味一番这些诗句。”

狄秀才道:“据说站在太白山山巅,可以望见长安城,明日你我必要登高而望之。当年李太白在长安的数年里,近郊的太白山是他经常踏游的地方。若说描绘太白山之诗句谁写得最佳,自然要首推李太白。李太白所写太白山诗三首,不知钟秀才以为哪一首为最佳?”

狄秀才道:“在下推崇李太白《太白山》一诗,诗中写道:‘太白去天三百尺,山草古雪皓西极。若教伯夷居上头,山是蚁蛭雪如墨’。”

钟秀才道:“这首固然不错,但小生以为还是《登太白山》为佳,诗仙写道:‘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尺,邈尔与世绝。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我来逢真人,长跽问宝诀。灿然忽自哂,授以炼丹说。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怆然五性热。吾当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狄秀才道:“《太白山》这一首,言语干练,寥寥数语,便写尽太白山高远险峻之貌,自然以这首为佳。”钟秀才道:“非也,非也,李太白之诗与其它诗人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仙气勃发。《登太白山》这首诗写诗人神游八极,求仙访道论长生,正是太白仙气的自然流露,自然以这首为佳。”

狄秀才道:“神仙长生都是妄语,做不得真,我等读书人就该脚踏实地,笃行于事。如果都像你这般不务正业,求仙论道,那怎么行。”钟秀才怒道:“放肆,你敢说诗仙不务正业……”

两位秀才先是文质彬彬地谈论诗文,说到后来,火药味越来越浓,居然吵骂起来。

牛大喝了口酒,笑道:“这两位儒生实在迂腐,为两首诗就吵个你死我活。”张青峰道:“据说有文人因为一首诗打起来的也有,争吵两句倒也不足为奇。”岳鹏飞闻言笑着摇摇头。

牛大大笑道:“我大哥文武全才,放眼当今之世,就没有几人能入他法眼。”岳鹏飞道:“二弟休得狂言!”

钟秀才听得牛大嘲笑自己两人,酒气上涌,指着牛大大声道:“就你这粗莽村汉,也敢嘲笑我等读书人,量你大字也不识几个,你懂什么!”牛大火气上涌,握着拳头虎地站立起来。

狄秀才见两人靠在角落的兵器,便知道两人必不是寻常人,急忙按下钟秀才手指,陪笑道:“钟秀才醉了,说话不知深浅,请英雄见谅。”钟秀才道:“说他怎的?” 牛大两个跨步便走到钟秀才面前,张开一双铜铃大眼狠狠盯着他。

岳鹏飞道:“二弟,回来。”简单一句话却铿锵有力。牛大哼了一声,放下拳头,轻轻在钟秀才面前桌子一角一捶,将厚实的木桌捶落一个角,走回坐下。

钟秀才见牛大发怒,吃了一惊,酒醒了几分,掩饰胆怯之意道:“太白山下太白酒楼,为千古文采风流之所,除去谈论诗文,必然要留墨迹一副方不虚此行。”狄秀才道:“钟兄高论,你就趁醉赋诗一首写于宣纸如何?”

钟秀才道:“你我今日大醉,正可以狂草书之。”打开包袱,取出文房四宝和洁白宣纸,乘着醉态大呼小叫,挥动毛笔,一顿乱涂乱写。

太白酒楼时有文人墨客流连,钟秀才的举动顿时引来数人围观。有人见钟秀才将墨汁挥洒,脸上身上尽是点点墨迹,夸赞道:“秀才好书法,如此笔法,可谓直追张旭、怀素两位草书大师。”

听得众人夸赞,岳鹏飞站起来,对张青峰道:“张兄弟,随我去观瞻一番。”张青峰随之上前一看,不由哑然失笑,只见一张雪白绢纸上几十个字乱如垂柳,其间还有斑斑点点的墨猪数处。

张青峰摇头苦笑道:“这也敢称狂草吗?”岳鹏飞大笑道:“如此泼水般丑书,竟然有人还说可以直追张怀两位大师,实在可笑之至。”

钟秀才狂态大发道:“醉后草书你等小儿如何识得,既然你口出狂言,可敢上场为我等一书?”岳鹏飞道:“醉后书狂草算不得本事,醉后能写端庄劲健之楷书方始见得功底。”牛大见岳鹏飞兴致勃勃,大呼道:“店家,取张宣纸来。”掌柜听得楼上喧闹,问明缘由,便拿了两张新纸上来。

岳鹏飞展开宣纸,用笔之前段饱蘸墨汁,悬起肘来,运动手腕,写下“山河壮美”四个楷体大字。张青峰见四个正楷端庄雄伟,入木三分,已然有颜太师七八分神韵,不由喝了几声彩。岳鹏飞写完四个大字,停肘不动,似在思索后面四字如何落笔。

张青峰自幼便摹写颜太师《多宝塔碑》和《颜勤礼碑》,见之不由心痒难耐,叫道:“岳大哥可否能让小弟也挥毫泼墨一番?”岳鹏飞转过头来,看着他笑道:“小兄弟也是书道中人?”说着将毛笔递到张青峰手中。

(本章完)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