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佛光龙影 > 第五十一章 蜀道惊马

佛光龙影 第五十一章 蜀道惊马

作者:速度引爆激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青峰闻言也是心中大震,几年来,他日夜苦修《天道诀》内功心法偷天续命金丹**,内力日益精进,早就希望能够修炼《天道诀》第二卷,以使修为再上一层。

他心中暗道:“若我能得到《天道诀》第二卷,或许就可以杀上太白山击杀天狼为父亲复仇。”想道此处,他的心已如火焰般熊熊燃烧。

丹阳道长面上忽现悲痛之色,低声道:“想当年,你们师祖青阳子修为惊才绝艳,在峨眉‘金顶论道’武林大会上名列天下五大高手之一,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师祖一生的梦想就是习得《天道诀》三卷功夫,完成一统几大教派的千年大业。只可惜……可惜……心怀天下的他却在黑竹沟中失踪,下落不明。”

张青峰问道:“太师父是如何得知《天道诀》第二卷在黑竹沟的?”

丹阳道长道:“有盗墓人在一处古墓中发现了一卷古籍,书中记载说当年鬼巫教手眼通天的十代教主巫天带着巫教镇魂珠母珠与《天道诀》第二卷藏身于黑竹沟某处神秘所在。现今鬼巫教已分为鬼教与巫教,两教对宝物志在必得,必定会想尽办法夺取宝物。这次前往黑竹沟之人,不但要对付沟中异怪,还要应对鬼教和巫教及闻风前来的各路高手。”

素云道长身站起道:“师父已说得明白,此行虽然凶险,但我派不得不前去。当年我曾随师父探险沟中,对周边风土人情都算了解,所以这次由我前去最为合适。”

丹阳道长道:“素云所言,甚合我心,只是还需有人同去,这样方得有所照应。素云可带座下大弟子林枫前往。林枫这孩子功夫扎实,处事机警,又跟随你多年,万一有事,可助你一臂之力。”

素云道长道:“素云谨遵师命,明早就与林枫启程。”

丹阳道长微微点头道:“白眉道长书中叫我们在黑竹沟外的黑竹客栈碰头,你到了自行联系。几派一同前去更壮声势,具体事宜,你见机定夺就好。”

张青峰上前恳求道:“太师父,我想与师叔师兄一同前往,历练一番。”

丹阳道长道:“虽然你功夫不错,但江湖经验远远不够,此行过于凶险,还是不去为好。”

老人去过黑竹沟,知晓其间厉害,实在不愿爱徒独子历险,是以出言拒绝。

张青峰昂首道:“太师父,前不久我结识了巫教中的几位人物,见识过好些奇异巫术,还得一位道法高手传授过降妖除魔的符篆术,若我与师叔、师兄前往,不但自保有余,还可助师叔师兄一臂之力。我刚刚回山,还来不及向太师父禀告详情。”

丹阳道长眼眸一亮道:“你还有如此机缘,详细说来听听。”当下张青峰将自己在乱石村的经历详细说来。

素云道长思索一番,道:“想来巫教旧派中人闻听其教重宝即将现世,必定也会前往。若青峰与他们有些交情,那他们看青峰的情面成为我们的盟友也说不一定。”

丹阳道长眼望张青峰,显露严肃神情道:“那青峰就随师叔去历练一番好了,只是要注意与巫教中人保持距离,不可走得太近,毕竟他们亦正亦邪,心意难测。”

张青峰站在上清宫的石阶上望向东方,见绯红的太阳藏在山峰之后露出一块小角,白色的晨雾薄纱般在远处的山峦间飘动。

他将斜挎在肩上的包袱系紧了紧,右手拔出了腰间宝剑细看。

这次远行,丹阳道长将掌门佩剑斩龙剑交予他防身,它是张道陵天师当年与鬼王、巫王大战时所用龙虎剑中的龙剑,而搠虎剑为鹤鸣山所有。

斩龙剑在晨光中剑气流动,还散发着道家清正之气与丹阳道长半生闯荡江湖的侠气,带给他自信与胆识。

醉美青城在秋景,青城山的秋天绚烂与清幽兼具,一片片金黄的银杏叶和红彤彤的红叶散布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把青城山装扮得斑斓多彩!

张青峰踏着落叶来到山脚的山门前,只见数片银杏叶在晨风中翩翩飞舞,铺洒在山林、在小溪、在小路、在青瓦 、在古墙……

掌管马匹的道士赵青牛见他到来,拍拍拴在树桩上的一匹五花马马背,笑道:“掌门叫我给你们准备了三匹健马,你们看看这毛色,看看这骨架,保证跑上个三五百里不用歇蹄。”

张青峰上前摸摸五花马的鼻梁,笑道:“青牛师兄通马性,养的马吃得好,睡得舒服,自然长得也好。”五花马轻移了一步,用头亲昵地擦着他身体。

“这马似乎要认青峰做主人呢!”一人道袍飘飘,大声笑着走上前来,后面跟着一位宽肩膀的三十来岁的壮年男子。张青峰向两人叫道:“大师叔,师兄好。”

素云道长道:“青牛的马养得膘肥体壮,当能助我马到功成!”跃上一匹白马马背,马鞭轻扬,在马屁股一抽,双腿一夹,纵马而出。

三人三骑急行在村道,只觉身边的景物急速向后倒移。

轻风驱散了清凉而薄疏的晓雾,一轮灿烂的朝阳跳出山峰,冉冉升腾到天空。

远处的山峦清晰地露出面貌,道路两边的树木翠绿欲滴,地面野草上的露珠在阳光中闪烁,仿佛晶亮的珍珠……天地间开始闪现出亮丽缤纷的色彩。

当三人奔上成都府的官道时,太阳像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越燃越大,越燃越亮,洒下漫天黄澄澄的金光,让天地间充满了盎然的生机与活力。

张青峰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沐浴着金灿灿的秋阳,拍马追上素云道长,问道:“师叔,我走哪条道去黑竹沟?”

素云道长高声道:“我们计划走川滇茶马古道的一段。这条古道的上游起点在长安,中游就是成都府,大理是古道的下游主干。这条线山高路远,气候异常恶劣。现在我们尚在平坦的成都平原地带,走出一二百里,经过雅州后,山路便会逐渐崎岖起来,等到了大渡河沿岸的金河口地段,便是艰难蜀道。这个季节,高山地段必定会有大雾,说不定还有飞扬的雪花。”

他骑马狂奔,须得大声说话才能听到。

张青峰抬头看看天,见天上一轮秋阳照射四方,不自禁笑了笑。

林枫笑道:“青峰师弟似乎有些不相信,过得半日,待你在高山上时就会知道了。年轻时,我没去川南深山之前,也不太相信两地的天气会有如此巨大差别。”

三人提马快行,正午时分在峨眉一个小镇吃了午饭,喂了马匹又上路。

再走出数十里,便见一座崎岖陡峭的高山拦路。远望去,一条灰白的小路曲曲折折爬上山顶,路面坑坑洼洼。

正所谓看山跑死马,那山顶山脚看似不远,走起来实则颇为艰难。因上下山路面破烂不堪又曲折连绵,是以三人只能拍马慢行,有时还不得不下马步行。

越往前行,山道上的人烟也越来越稀少,有时一长段路,目力所及之处荒无人烟,就只有三人行走。

三人又接连翻了几座大山,不觉人马俱疲。

走上一段平坦的小道,素云道长转身望了望身后的高山,叹气道:“多年没走这片山道,这山路越来越烂,也越来越难走,官府怎么都不筹集人力物力修修路?再走三四里,我们就在那龙鳞山的蓑衣岭上歇歇脚。”

说话之际,天色阴沉,山风冷冽的吹来,天上飘起稀稀疏疏的细雨,晦暗的天气让人心情也沉重起来。

三人慢慢骑马前行,山道上唯听得嘀嘀嗒嗒的马蹄之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响。

三人沿着蜿蜒山路行又得五六里,转过一道山弯,见一座险峻高耸的大山横亘在远处。

山下荒凉,草木稀疏,而半山腰上则云雾缭绕,云雾浮沉之际露出山上繁茂的林木。

三人前面的山脚下一队马帮正缓慢爬行,山道上响着悠扬的马铃声,马帮中大多数马匹上绑搭着几种驮篓。

马帮赶着二十几匹马,随行有几个马夫和六条神色彪悍的大汉。两条大汉在前面开路,中间是一位黑须大汉,马帮尾巴上是三条大汉。

唐宋茶马古道实为古代茶马互市,主要是以茶换马的古代商道。茶马古道中,马帮承担着贸易往来和经济互通的使命。在华夏,以马帮为纽带的贸易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唐宋时兴起繁荣。

唐宋时的马帮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

在山路奇险的西南地区,马帮是大西南特有的一种运输工具,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工具。

三人轻骑而行,不久就赶上了马帮。马帮众人见素云道长三人佩戴有刀剑,都露出警惕之色。

马帮马匹都驮有满满货物,将原本就不宽阔的山道占据大半,素云道长三人只得按辔缓行。

正缓行间,听得身后不远处数道马蹄声响起,数匹马从身后奔驰过来。如此崎岖坎坷的山路,这些马行得却甚急。

张青峰提马挤进两匹马帮马匹间让路。不多时,几匹快马已到马帮马匹眼前,一匹驮篓的枣红马见几匹高头大马直撞过来,受了惊吓,仰天咴咴嘶鸣,高高扬起前面双蹄。

枣红马身上的货物颇为沉重,上扬之势把它的身体带得横摆在小道上,将小道路面全部占据。

马上之人眼看当头那匹快马就要撞上枣红马,一声暴喝,将缰绳一提,连人带马纵身从枣红马马背跃了过去。张青峰三人眼见那一人一马矫健非常,暗地喝了一声彩。

当头快马落在马帮黑须大汉身侧,马上人右手一提缰绳,人马向后转过身来,只见是一位面如冠玉,风度翩翩的青年。

随后赶来的几人坐骑与骑术都远不如玉面青年,不敢纵跃,只得停下马来。枣红马见周边挤满人马,心里更为慌乱,嘶叫着不断的转圈子。

马夫紧扯缰绳想让枣红马静止下来,让它越发惊怒起来,将马夫也带倒在地。

一条背插大板斧的大汉跳下马来,人刚立定,一拳便轰向枣红马右臀部,一声暴喝道:“龟儿子,莫要挡老子的道。”玉面青年高声叫道:“吕莽,不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