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佛光龙影 > 第一百七十四章 撤兵

佛光龙影 第一百七十四章 撤兵

作者:速度引爆激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姚平仲远见杨可胜落入陷阱,本想提兵去救,但身边数名金将将他团团围住。他知道自己被自己人出卖了,不由心灰意冷,当下挥动长枪,从金军中杀出一条血路。

多年以后,后人才知道夜袭当晚的会议后,李邦彦和李棁暗暗将把夜袭的军事行动计划密书,交给了当时由宋方派出前往金营负责议和的联络人邓珪手中。

邓珪早被斡离不收买,出卖了军情。

姚平仲杀出金军几重包围圈,已是满身是血,受伤数处。他转头看看身边的亲兵一个也没逃出,不由长叹一声,留下几滴血泪来。

张青峰见得空中火箭漫天射出,金军数万人将七八千宋军包围得水泄不通,不顾安危,就想要冲上前去救人,却被素云道长拦了下来。

素云道长道:“你我二人上前,无法面对数万金兵,还是即刻返回,先将军情报与李大人为好。”

宋钦宗听完张青峰奏报,怒问道:“姚平仲既然杀出了金军重围,为何不回来见朕?”张青峰道:“姚将军一人一马奔向远处,不见了踪迹。” 李邦彦冷冷道:“败军之将,必定是怕圣上治罪,逃走了。”

宋钦宗闻言越发恼怒,喝道:“此次夜袭失败,主将姚平仲竟弃军逃跑,该当死罪。李纲大人力主此次行动,不知李大人对此有何说辞?”李纲低头道:“臣愿领受责罚。”

种师道忽道:“此次夜袭失败,想来是被朝中之人走漏了风声。臣愿领本部精兵,出城再次夜袭金营。所谓兵不厌诈,第一次劫营失败,金军肯定不会料到我等会即刻发动第二次劫营。若不能取胜,老夫就每晚派几千人去骚扰金兵,这样,金兵不得喘息,用不了几天,他们自然就会退兵,”

众人闻言,纷纷摇头。种师道见李纲也摇头否定,不由沉默下来。

宋钦宗沉思良久,说道:“本次夜袭,李纲、种师道、姚平仲为本战主事,故兵败之责理应三人承担。姚平仲丧师辱国,必须严惩。李纲、种师道则先革除职务,以先安抚金人情绪。”说完,怒气冲冲地起身退去。

兵败逃遁的姚平仲不敢回京,一路逃到了邓州,之后又经武关到长安,接着南下蜀地,在青城山的上清宫住了一天后,辗转来到蜀中的大面山,方才藏匿起来。

张青峰听得宋钦宗解除了李纲职务,想要上前为之辩解,被李纲伸手拦下。

李纲默默引着素云道长和张青峰出了皇宫,回到住所,叫家丁准备了酒菜,以酒一浇心中块垒。

第二日早朝,宋钦宗等人正在商议如何与金人议和之事,听得太监总管奏道:“启禀圣上,宣德门外有太学生陈东率领太学生数百名伏阙上书,交来奏疏一封。”

宋钦宗一听,顿时面露不悦这色,喝道:“这些太学生不好好读书,一早便来闹事,将陈东奏疏读来。”

只听太监李公公念道:“一进一退,在纲为甚轻,朝廷为甚重。幸陛下即反前命,复纲旧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以安中外之心,付种师道以阃外之事。陛下不信臣言,请遍问诸国人,必皆曰纲可用,邦彦等可斥也。纲奋勇不顾,身担拯救天下之重任,为社稷之臣,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等,庸缪不才,嫉妒贤能,为社稷之贼。用舍之际,可不审诸……”

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等人听得,脸色不由大变。宋钦宗正思索之际,只听得宫外人声大起,不久,又传来惊天动地的呼喊声,急忙起身出宫查看。

宽阔的皇宫广场上,已然集聚满了从四面赶来的人群,竟然计有数十万之众。有人高喊:“恢复李大人军职,誓与李大人共同守卫汴京城。” 有人高喊:“李邦彦是浪子和卖国贼,根本没有资格当宰相。”

原来李邦彦浮薄无品行,酒后称要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此言传入民间后,被宋人讥讽为“浪子宰相”。

张青峰站在呼喊的人群中,耳膜被巨大的声浪震得嗡嗡作响,心中不由热血沸腾,随着人们呼喊起来。

呼喊声中,张青峰忽然瞥见李邦彦被几名随从遮掩着从门墙边出了门,贴着宫墙逃走。他急忙一指道:“大家快看,投降卖国的浪子宰相出来了。”他的声音浑厚有力,人们立刻朝他所指方向望去,很快便发现了狼狈逃窜的李邦彦。

几百名愤怒的群众迅速呼喊着向李邦彦围了上去。

人们很快将浪子宰相围住,有人向他投掷瓦砾,有人撕扯他的官袍,有人将他的官帽抓下,狠狠用脚踩踏……

一名御林军头领见得,急忙带了一队御林军上前拼命解救,将李邦彦护送上了女人乘坐的小轿子,随后用黄裙盖在轿子,方才趁着混乱逃出。

开封府尹王时雍带着几名捕快挤到陈东等太学生面前,怒道:“尔等煽动民众,要挟天子,这可是重罪。”陈东驳斥道:“吾等以忠义挟天子,不比以奸佞挟天子好吗?”王时雍顿时哑然无语。

几位青壮喝道:“开封府尹与那浪子宰相是一路人,再不走开,就不要怪我等拳头不认人。” 王时雍身边侍卫见情形不好,慌忙护送他离开了。

几名老百姓转眼又见平日作恶多端几名宦官站在宫门口,怒喊起来,冲上前去就是一顿狂揍。众人一见,立时蜂拥上前,打死了作恶宦官十余人。

民众不断集聚,眼看局势越来越乱,民变随时就要发生。张青峰思索了一番,走到守卫在皇宫门前的殿帅王宗濋面前,说道:“王大人,带我去见圣上,我有安民之策。”

王宗濋面对开封军民,既不能镇压,又恐惹出民变,正左右为难,他知道张青峰是深得钦宗信任,听得他有良策,急忙将他带入宫中。

钦宗刚听得打死了好些宦官,正焦急地走来走去,不知如何处置,忽见王宗濋前来,急忙问道:“王将军,宫门口局势如何?” 王宗濋奏道:“民众躁动不安,恐起民变。张将军说有安民良策,故带张将军前来。”

钦宗看看着张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青峰喜道:“张爱卿快快讲来。”张青峰道:“圣上只需下旨宣召李纲、种师道两人进宫商议军务即可。” 钦宗默默一想,精神一振,喝道:“宣召李纲、种师道两人进宫商议军务!”

李纲正在府中静坐,接旨后立刻赶到了宫中,钦宗当即传旨封李纲为京城四壁守御使,又宣旨恢复种师道职务。

军民未能见到种师道,依旧集聚在皇宫前不愿意散去。待种师道骑着一匹高大健壮的战马赶来,军民欢呼起来,自动让出一条道路,方才散去。

李纲以京城四壁守御使之位,加紧布置汴京防务,并贴出告示,给予勇猛杀敌者或赏丰厚银两,或加官进爵,此举令军民抗金士气高涨。

过得几日,又有北宋勤王军民陆续赶来,数倍于金军的宋军城内城外相互呼应,令完颜宗望生出了退兵之意。

接连几日,完颜宗望派人前来汴京城,催促宋钦宗早签退兵之约。二月初九,完颜宗望得到了割让三镇的诏书,又要求宋廷调换了人质。

第二日,张青峰与林枫两人带剑轻装出城,来到金军大营对面观望侦查。张青峰见金军军营中,有数十金兵正在西边拆除帐篷,不由喜道:“师兄,金军正在拆除军营,想来是要撤退了。师兄在此地留看,我即刻回禀圣上。”

张青峰飞驰回宫,禀告了金军动向,宋钦宗大喜,急令再探。种师道慨然道:“金军不等赔款金帛全部送到,就要匆匆退兵北回,想来是惧怕勤王军队了。”

李邦彦质疑道:“这会不会是金军的疑兵之计?” 种师道面露思索之状,说道:“自老夫挥军而来,金军便不敢分兵劫掠,他们的粮草日益匮乏,而且约定在汴京会师的西路军又迟迟没到,由此可以断定,金军早就有退兵之意。”

几人正在议论之间,负责侦查金军动向的斥候领队匆匆来报:“金军大军已然开拔,向北退兵。”宋钦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叹道:“天下太平了!”

种师道上前奏道:“如今金军惧怕退兵,可趁金军半渡黄河之际,分两军从河南河北对之实施前后夹攻,金军不懂水战,此计可成。老臣愿率军死战,为圣上除去大患。”李纲闻得,高声道:“种大将军此计可行,请圣上下旨调动军队。”

宋钦宗闻得,吓得全身一阵哆嗦,从龙椅上站起了身,喝道:“双方已然议和,你们竟然还要挑起战事,朕和汴京军民绝不答应。传下朕的圣旨,休得再言起兵,违者斩!” 宋钦宗惧怕主战派再言战事,当下起身而去。

种师道看了李纲一眼,仰天长叹道:“今日不击,异日必为中国患。”

完颜宗望带军安然北回,一路烧杀抢掠。

据《靖康遗录》记:贼之来虽有少钞掠而不杀害人民。比去所过皆残破,其所得汉人并削发,使控马荷担;得妇女,好者掠去,老丑者杀之。自京师至黄河数百里间,井里萧然。无复烟炊,尸骸之属,不可胜数。

(本章完)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