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78章:校场试技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78章:校场试技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武松并没有离开相州。

虽然他夜探州衙,搅了赵杦的鸳鸯梦,还差点杀了康王。但他还是决定留下。

他要看看这个康王究竟会不会食言。

当然,驿馆是不能呆了,武松和亥言找了家客栈住下,离驿馆也不远。

过了两日,驿馆的江湖好汉果然被召到了州衙,康王赏了他们一些金银,还将他们归在武翼大夫刘浩帐下。

但康王却迟迟没有竖起兵马大元帅的帅旗,号令天下。

赵杦其实也不是不想。竖起大元帅之旗,自己可以名正言顺号令天下勤王之师了。

但他眼下却还有担心。他怕大旗一立,树大招风,把金兵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现在手上也没什么兵马。相州有二万,磁州的宗泽也有二万,其余附近州县据说还有数万。

但赵杦他见过金兵是什么样,皆是虎狼之师。他甚至觉得,倘若是野战,三五个宋兵可能都不是一个金兵的对手。

所以,还是呆在城池里更安全。

眼见已是闰十一月二十五,康王还是迟迟未动,武松有些急了。

“小和尚,你究竟为何不让我杀他。”对于不能杀康王一事,亥言一直避而不谈,但越是这样,武松就越是不解。

“武都头,我说过了,万事皆可言,唯有此事,绝不可言。”一提此事,亥言就会变得异常严肃,毫不退让。

“可......”武松愤然道,“可他迟迟按兵不动,根本没有去解汴京之围的打算啊!”

亥言不再接话,而是又给武松倒了一碗酒。

亥言不是不想说,而是无法说。

他不能告诉武松说,不能杀康王的原因,是因为他日后将成为皇帝,倘若他死了,整个历史都将会被改变。

他也不能告诉武松说,其实也杀不了康王,因为子玄师兄已经下令,封印了泰山上的帝王灵环,天命已定。

但其实还有一个最现实的原因:康王是唯一一个逃亡在外的皇子。一旦汴京城破,皇族尽灭,他也是赵氏江山唯一的合法继承者。

所以,哪怕他是一坨狗屎,也会被扶上天子之位。

尽管,亥言自己也觉得,这些所谓的法统全无道理。但他也无权改变。

亥言的这些难言之隐,武松并不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千里迢迢地一路寻来,本是要把兵书交到合适的人手中,却未曾想到,这个康王竟是个自私懦弱之辈。

这兵书究竟该交给谁?

武松想起义妹柳如烟之托,又想起在潼关碰到的李彦仙,一时又有些茫然。

再这么等下去,武松的耐心也快耗尽了。

喝干了碗中的酒,武松突然起身向房外走去。

“武都头要去哪?”亥言问道。

“心烦,出去走走。”武松随手抄起了斗笠,又把戒刀系在了背上。

“我有个去处,武都头可有兴趣?”

“是何去处?”

见武松停下了脚步,亥言知道有戏,连忙也站起身来。

“听说武冀大夫刘浩这几日正在校场招募乡勇,甚是热闹,武都头可有兴趣?”亥言道。

“刘浩?”武松回身道,“可是静觉大师他们投效的那个刘浩?”

“正是此人。”

武松一想,自夜探州衙之后,自己和群雄再未碰面,只听说他们进了军营。此番也正好去看看,“也好,那就走一遭吧。”

“除了看热闹,你应该还有别的心思吧?”待走在路上,武松问亥言。

“武都头是何时习得这读心术的。”此时的亥言又恢复了那调皮的模样。

“不瞒武都头,此去不也是为了你那本兵书嘛。这刘浩是个合适的人也不一定。”

武松心道,也是。招募乡勇,说明这刘浩至少有勤王抗金之心,去看看也无妨。

校场果然很热闹。

等武松和亥言赶到校场门外时,只听得里面鼓声阵阵,不时还有喝彩叫好之声传来。

而在校场四周墙外的树上,也早已爬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看到兴奋之处,也是叫好连连。

武松二人见校场大门已经关闭,也只得寻得一株大树,攀到树上。好在,他二人能上的树,一般百姓根本上不去,也自是独享一片风景。

校场内的风景确实不错。引弓射箭,纵马奔驰,枪棒对练,来应募者各展所长,都想在这军中谋得一席之地。

此时,校场内又有一批应募者上前试技,这第一项就是射箭。

自宋以来,宋军对弓弩手的重视就较前朝更甚。所谓“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

所以无论是选拔禁军,还是武举会试,射箭都是第一项要考验的内容。

说话间,十名应募者一字排开,准备引弓放箭。而其中一人却走到了校场的阅兵台前,向着台上的刘浩躬身抱拳行礼。

“启禀大人,小人有一事相求,望大人恩准。”

刘浩一看,只见此人年约二十出头,身高七尺,身姿雄健。再看面容,生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高鼻圆目,端是气宇不凡。

“你有何事?”刘浩问道。

“小人想请大人准许,将小人的箭垛移到百二十步之外。”那年轻人回道。

“哦?”闻听此言,刘浩也是一惊,心道,此人好大的口气。

要知道,宋军选拔弓箭手,早有一套教阅、测试的标准。箭手在六十步开外射八箭,射中五箭即为合格,而此时校场上的箭垛正是六十步。

此人居然要射一百二十步!

“你可知道,百步之外就需开三石之弓。”

“小人知道。”

“可今日校场内并未备有三石之弓。”

“小人自带之弓正好三石。”

刘浩一下子站了起来。他从军十余载,能开三石之弓的人,只听过,却从未见过。难道今日是天降良将吗?

“好!本官倒要见识一下。”刘浩道,“来人,将箭垛移到一百二十步之外。”

看着军卒将箭垛搬到一百二十步之外,整个校场内外顿时炸了。

百步穿杨的故事,别说树上看热闹的百姓只是在评书里听过。就连校场内这些行伍之人也以为只是传说而已。

“如何,今日这热闹是来对了吧?”亥言笑着对武松说道。

武松没接话,却想起一个人:那个金国神箭手脱不花。但即使是脱不花也只是箭快如连珠,而此人真能百步穿杨吗?

不,是一百二十步!

校场内外的议论喧嚣声渐息,所有人都屏息静气,等着这后生引弓出箭。

一时间,只有丝丝风声掠耳,静得落针可闻。

只见这后生左手持弓,右手从箭囊中抽出三枝雕翎箭。他抬头看了一眼日头的方向,又扫了一眼树上飘动的枝叶。

张弓,搭箭。弓如满月,箭似流星。

首箭即出,又已是弓满而发,一时间竟是三箭追逐而去,飞而箭垛。

三声闷响之后,验靶的军卒高声喊道:“三箭皆中红心!”

刹那间,校场内外暴发出海啸般欢呼。

校场内的军卒纷纷以手中枪棒剁地,顿时尘土飞扬,震天动地。而树上有百姓一时忘乎所以,竟从树上跃了下来。

“真乃神人也。”

“是啊,这百步穿扬原来不是传说啊。”

“都说金人善射,这射术怕是金人也忘尘莫及啊。”

看热闹的,看门道的,都在这后生的三箭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武松也很满足。

虽说,以出箭速度而论,这后生还不及脱不花。但能在一百二十步之外,三箭连发,皆中红心,他相信脱不花也做不到。

我大宋也有如此善射之人,还惧那鞑虏作甚!

当然,最满足的莫过于刘浩。

见三箭皆中红心,他已是连忙走下阅台,直奔那后生而来。

原本,他奉康王和汪知州之命,在此招募乡勇,也没抱太多的期望,只是希望,顺便收拢一些被打散的宋军溃兵。

没曾想,却有如此神勇之人出现。

“敢向壮士,姓是名谁,家住何处?”刘浩一把拍在了后生的肩膀上。

“小人岳飞,字鹏举,本州汤阴县人士。”后生拱手回道。

“好。”刘浩喜不自胜,不禁又上下好好打量了岳飞一番,“壮士能开三石之弓,百步穿杨,欲能投效军中,日后定能建功沙场,不可限量。”

“大人过誉了,小小此来正是为国效命,驱除鞑虏,还我山河,虽死无惧。”岳飞回道。

不过兴奋之余,刘浩也没忘了这是在校场试技,而弓箭只是其中一项。

“岳壮士的箭术,本官已经见识过了,只是这沙场交兵,还需刀枪相搏,不知壮士可有趁手的兵器?”

刘浩有心提携岳飞,但倘若光凭箭术也怕别人有闲话,所以也需要岳飞再亮出些本事。

“回大人,小人十八般兵器皆有习练,不过惯使长枪。”岳飞道。

“好!”刘浩道,“壮士直管捡趁手的兵器,让我等再开开眼界。”

言罢,刘浩重新登上阅兵台,高声道:“今有汤阴县岳飞,能开三石之弓,善使长枪,有不服者,可上来挑战。欲能胜,赏钱三百贯,授进义校尉。”

“岳飞?哪个岳飞?”武松觉得这个名字好耳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