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73章:不足与谋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73章:不足与谋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赵不封眼里,武松就是万夫莫敌之人。

他亲眼在城楼所见,武松以一对戒刀斩杀十余名金军重甲骑兵。若不是他还要护住秦仔,可能会更多。

斩杀金军重甲骑,赵不封并非没见过。但要破重甲,素来需有长枪、大斧、陌刀这样的重兵器,再辅之以神臂弓、床弩。

像武松这般,以一对戒刀就杀退金军铁骑的,赵不封还真没见过。

何况,他还亲眼看见武松还有把秦仔扔上了城墙。就算是汴京皇城内一等的内等子也没这本事。

最重要的,是武松的那股杀气。

这般的杀气,他在宋军将士中从未见过。甚至他一度以为,堂堂大宋,已经无人能在金军的铁骑面前露出这般的杀气。

赵不封实在难掩对武松崇敬之情。

群雄刚进城门,他就一把拽住了武松的胳膊,“大师真乃天神下凡,来,快随我去见康王殿下。”

武松知道他是下令打开城门之人,也顿时颇有几分好感。

不过,眼下最紧要的还是秦仔,所以武松连忙道:“大人莫急,这位秦信使有皇命在身,正要求见康王。”

赵不封此时也想起了秦仔,这才先放开了武松,引着众人往州衙走去。

到了州衙门口,赵不封先行进去通报,让武松等人先在门口等候。

不一会儿,有一名都头来到门口,大声道:“康王殿下有令,请信使速速入内相见。其余人等,先到驿馆休息。”

秦仔忙不迭地进去了,武松等人相视了一眼,只好先随衙役去往驿馆。

康王赵杦并不识得秦仔,但秦仔却识得赵杦。一进到州衙内宅的正堂,秦仔立马伏地就拜,一时竟泪流不止。

“下官终于见到殿下了,我大宋有救了。”

端坐在正堂上的正是当今官家的胞弟,康王赵杦,一旁站着的除了赵不封之外,还有相州知州汪伯彦。

秦仔也知道光哭没用。

他抹了把眼泪,接着解下了裹头,在发髻里摸索了一番,抽出一束裹成卷的黄绢。双手奉上。

赵杦接过黄绢,徐徐展开。果然是皇兄赵檀的亲笔。

字不多,寥寥数行:

『檄书到日,康王充兵马大元帅,陈遘充兵马元帅,宗泽、汪伯彦副元帅,速领兵入卫王室,应辟官行事,并从便宜。』

赵杦看了一遍,又读了一遍。顿时双手颤抖,哽咽不已。

他扑通一声,向南跪倒在地,哭泣道:“圣驾蒙尘,庙堂遭难,臣弟定当遵皇命,鞠躬尽瘁。”

一时间,堂内众人也纷纷朝南跪拜,唏嘘不止。

哭了一阵,汪伯彦率先起身,把赵杦搀扶起来,“殿下莫太过悲伤,眼下既有圣命在身,大王更需保重身体,才可不负圣恩。”

“是啊,殿下。”赵不封也起身道,“大王如今已是名正言顺的兵马大元帅,正可统兵勤王,莫失良机啊。”

“诶,赵大人。”汪伯彦连忙插话道,“勤王之事岂能儿戏,自当谋算周全,从长计议才是。”

“你......”赵不封瞪了汪伯彦一眼,欲言又止。

“好了,两位大人,这入卫王室自然是刻不容缓,但要解汴京之围,也不是一日之功。本王自有打算。”赵杦一边说着,一边以手扶额,似要晕倒。

“殿下、殿下保重啊。”汪伯彦赶忙扶着了赵杦,“大王定是累了,都先退下吧......。”

赵不封一脸愤然地走出了州衙,待走到衙门之外,不由仰天长叹。

赵杦的确是累了。

这封信寥寥数语,却是字字如千金,也字字如刀山。他得好好想想。

“殿下莫不是真要起兵前往汴京吧?”眼见赵杦愁眉不展,汪伯彦递上了一盏茶,小心翼翼地问道。

“那汪大人以为如何呢?”赵杦抬眼道,“如今你也是兵马副帅了。”

“下官这还不是托康王之福,岂敢妄言。”汪伯彦道,“不过,以眼下这点兵马,若贸然南下汴京,怕是以卵击石啊。”

“还是汪大人深知我心,本王又何尝不想南下勤王,救父皇和皇兄于水火,解百姓危难。”赵杦叹道。

“殿下莫过心忧,这勤王之事的确急不得。眼下大王又身负社稷安危之重,更需慎之又慎才是。”

“嗯。”赵杦又手扶前额,闭上了眼睛。

“对了,殿下。”汪伯彦突然压低声音道,“那窦燕娥下官已差人从磁州接来了,还未请大王示下,所以就先安置在了西院僻静处,不知......”

“这还需多问吗?”赵杦抬了抬眼皮,“汪大人办事,本王自然放心。”

“下官明白,明白。”

......

赵不封心里很不痛快。

他本以这一纸檄文会让康王不再是躲躲闪闪,担起勤王抗金的重任。

但他还是高估了康王。他这位堂弟显然被金兵吓破了胆。就算他如今已领兵马大元帅之职,也只是窃名忝职罢了。

赵不封此时也想起宗泽。

正是这位宗泽大人在磁州果断拦下康王,才保住了这位皇室宗亲。而眼下,康王更是成为了唯一一位未陷囹圄的亲王。

而且,宗泽知磁州不到一年,就将这座毁于金兵战火的城池,重新打造成坚不可摧的堡垒。

而数日之前,宗泽曾派人送信给赵不封,希望他劝说康王,起邢、洛、磁、越、相五州之兵攻击真定,以围魏救赵之策解汴京之围。

此计也和赵不封的想法不谋而合。可惜的是,康王根本不为所动,只求固守,不愿出击。

“竖子,不足与谋。”赵不封此时也才明白,宗泽为何不愿直接上书康王了。

赵不封一时苦闷难解,闷头而行。

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家酒肆门前,索性以酒消愁吧。

进了酒肆,赵不封才发现,他一直惦记之人居然也正在店中。

武松和亥言也看到了赵不封。

所谓相请不如偶遇,三人也正好合在一起,同桌举杯。

武松本已是多日未沾酒,今日进了相州,又正好得闲,自然要开怀畅饮。

眼见武松频频举杯,赵不封心道,这大和尚不仅武功超群,这酒量也非凡人可比,真是个神人也。

“大师好武艺,好酒量,本官今日真是开眼了!”赵不封道,“来,不醉不归。”

偶遇赵不封,自然也让武松寻得一位好酒友,而亥言却正好有了探听消息的人。

“小僧抖胆,敢问那信使可见到康王了?”眼看酒过三巡,亥言问道。

“哦,本官差点忘了,你等拼死护送此人,也算是值了。”赵不封道,“他的确带来密诏,康王如今已是兵马大元帅,总领勤王之事。”

“那好啊。”亥言道,“如此,解汴京之围有望了。”

“呵呵。”赵不封仰头又喝一杯,“希望如此吧,领天下兵马者,当尽天下之事......”

“大人这是醉了?”亥言听出了这话里有话,趁机接着道。

“醉了也好。醉在这乱世之中,总比苟且偷生,枉为人臣痛快些......”

这酒又喝变味了。

亥言抬头看了看武松。武松没醉,自然听出了赵不封这话里的弦外之音。

回到驿馆,武松拿出了那本兵书,仔细端详了半天,眉头不展。

“武都头是怕此书所托非人?”亥言问道。

“是。什么也瞒不过你。”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既然你不放心,又怕不甘心。何不自己去一探究竟。”

“如何去?”

“这还用我教你吗?你又不是没干过这勾当。”

......

相州州衙的内宅不算大,后院倒也僻静深幽。虽然和王府相去甚远,但在这兵荒马乱之中,能有这样一处安逸之处,赵杦已算知足了。

何况还有美人美酒相伴。

“殿下今日好像兴致不高嘛,是这酒不好,还是奴家这人不好?”

卧榻之上,一女子正倚在赵杦的怀里。只见她身上只披了一件轻纱,贴身的粉色抹胸之下,半隐半露,白雪映霞。

此女子正是窦燕娥。

她本是磁州的一名歌伎,生得妖娆婀娜,媚若桃李,自有一段风流。一日偶得康王宠幸,便让这位殿下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即便已逃到了相州,赵杦依然对这窦燕娥的温柔乡念念不忘,特意让汪知州将人接来,以解巫山**之念。

此时的赵杦已有了几分醉意,他端起酒杯,把酒洒在了燕娥的香肩之上,顺势低头吮吸着。

“美酒就着美人,这才是人间美味。”

“哎哟。殿下可真是会品。”那燕娥娇嗔道,“吃了奴家的,可别忘了奴家。”

“哈哈,本王若是不记得你,又怎会让人把你从磁州接来,你这小娘子端是没良心。”

“那殿下那日为何从磁州勿勿就走了,不辞而别?”

“哎,还不是那宗泽老儿,日日催着本王起兵勤王,唠叨不休。”

“难道殿下真不打算起兵勤王吗?”

“勤王?呵呵。”赵杦笑了,“妇人之见,又岂知其中乾坤。”

“这军国大事,奴家自然是不懂。”燕娥道,“但汴京城里被困的不是你父皇和皇兄吗,难道殿下就不念骨肉之情?”

“呵呵,骨肉之情。”赵杦不由冷笑道,“你生在平常百姓之家,也不怪你。你又怎知道,自古生在帝王之家,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没有骨肉之情,只有兄弟相残了。所谓情字,对我等皇子皇孙而言,太重了。”

“可你皇兄不是也封你为兵马大元帅了吗?”

“小娘子,你不懂,他封我为帅,是要本王救他。却又怕我拥兵自重,所以才吝啬‘天下’二字,只授大元帅。这两字之差,只有心机之争,君臣之防,又哪来的兄弟之情!”

“那殿下真若不起兵,岂不是要天下人视为......”燕娥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把话咽了回去。

“哈哈。不忠不孝,对吧。”赵杦道,“放心,本王已是兵马大元帅,这兵自然要起,这王当然要勤。我要让天下都知道,本王才是抗金御侮的希望所系。哈哈......”

“哎哟,殿下要成了天下之主,可别忘了奴家。”燕娥又是一声娇嗔,扎进了赵杦的怀里。

“来吧,让本王先看看你这小娘子有没有当贵妃的身骨。”说着,赵杦一把扯掉了燕娥的抹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