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68章:潼关复克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68章:潼关复克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京兆府,曾贵为盛唐之都。

累世的繁华,化作了街头巷尾的喧嚣,给了这座关中古城经久不衰的生气和活力。

武松二人走出街来,满眼的万家灯光,百店声闹,也一时心情大好。

三日滴酒未沾,亥言今日特意叫了五壶葡葡酒。

此地距离西域已不远,不仅有来自凉州的西域葡萄酒,而且还有久负盛名的邠州葡葡酒。

美酒入口,正如曹勋诗中所言:为膏为酒醴,香味有此珍。武松二人也举杯畅饮,飞觞不厌频。

酒肆之中,管弦丝竹犹在,酒令之声也不绝于耳。

但生逢乱世,这再美的酒,也有消不了的愁。哎叹之声不时从酒桌间响起,更有酒客仰天长叹,悲愤而泣。

此情此景,不禁让武松想起了庐州的陆羽夫,也想起了潼关被破的消息......

东望汴京,已是遥不可及。

亥言明白武松的心思。在静休的三日里,武松也把一路上所得知的消息告诉了他。

“武都头是在忧虑东去汴京之事吗?”亥言问道。

“正是,潼关已经被金贼封锁,东去之路已断。”武松眉头紧锁。

“武都头不必担心,金人封锁潼关,挡住的勤王的大军,未必挡得了你东去之路。”

听亥言这么说,武松眉头稍展,“你是说,我们可以去汴京?”

“以你如今的武功,要想闯过去不难,况且金国大军也不会在意两个和尚。难的是眼下究竟该去何处?”

“难道不该去汴京吗?”武松有些不解。

“你可还记得和柳娘子分手时,她已接到金军逼近黄河的消息?”

“当然记得。”

“如今已过了一月有余,而且西军又被挡在了潼关之外,汴京恐怕又已陷入重围了......”

“宋军真这么不堪一击吗?”

“这,你应该深有体会。”

亥言这么一说,武松也才想起,自己和大宋禁军、金人都曾交过手。且不论武艺高低,金人那种不畏死的凶悍,就远非宋军可比。

至于厢军,庐州城外一战,那营厢军更是一触即溃......

“哎!”武松不由得长叹一声。

酒,有些喝不下去了。

“如今之计,小和尚你有何主意?”武松眼望着亥言。

“我知道,不去汴京你会心有不甘。”亥言道,“不如这样,我们先过潼关,再一路边走边打探消息,见机行事。如何?”

“好。”武松道,“也只能如此了。”

......

潼关其实还在宋军手中。

陕西宣抚使范致虚统率五路十万兵马,号称二十万,一路东进。先头部队不到半日就克复潼关。

要说,宋军虽说野战完全不是金兵的对手,但攻城守隘却比金人更有经验。而且以西军素来之勇,重新夺回潼关也并不意外。

所以,武松二人一路走到潼关时,并没有遇到任何金兵。

进城之后,武松和亥言费了半天才寻得一处客栈。

原来,之前金兵来袭,城里的百姓大多是早已四散逃难,所剩的多是老弱病残,行动不便之人。

此间客栈也只剩下了一位六旬老汉,独自留守。见武松二人来投店,老汉也颇为吃惊。

“两位师父是要住店还是打尖?”老汉问道。

“住店,也打尖。”亥言回道。

“住店可以,这客房二位想住哪间就住哪间。打尖嘛,只有馍饼,没有酒肉。”

“不妨,老人家不必操心,我和师兄云游至此,无甚讲究,有个地方歇息即可。”

“你们这云游,可当真来得不是时候,别人都唯恐逃之不及,你们却还送上门来。”老汉不禁叹道。

“是因为金兵南犯吗?”亥言故意趁机问道,“这金兵到底打到何处了?”

“半月之前就已经破城了,好在昨日,据说是个什么宣抚使范大人带兵而来,又把金人赶跑了。”

“哦。”亥言道,“那老人家方才所言不妥,我二人运气不是挺好吗?”

“呵呵。”老汉不由尬笑了两声,“可不好说,说不定过几日又......哎,算了,不说了。二位师自便吧。”

的确,潼关复得,却并不意味着东进勤王之路就此打通。

五万金国大军依然挡在东去洛阳之路上。那是勤王的必经之路。而且统兵的正是金国第一名将完颜娄师。

从金人阿骨打立国始,这位完颜娄师就屡次上演以寡敌众,奇兵制胜之战。

灭辽之战中,完颜娄师更是以一千人马击破了前来救援的三万西夏铁骑,就此让党项人闻风丧胆。

而靖康元年,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率十万大军救援太原,也正是被完颜娄师以计诱之,兵败被杀。

所以,听到完颜娄师这个名字,范致虚有些犹豫了。

他麾下虽号称二十万,实则只有十万。而这十万之中,还有为数不少的是临时招安的流民、山贼、强盗。

真正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但真正关键的是,范致虚虽然抱国心切,自汴京首度被围之后,他就一直在关中整军备战,枕戈待旦。可是,文人出身的范大人对用兵之道却是一窍不通。

不懂用兵也不要紧,他身边武将出身的不少,西道副总管孙昭远、右武大夫马昌祐,还有复克潼关的杜常、夏俶等人皆有统兵之能。

但范致虚却看中了一个和尚。

一个名叫赵宗印的和尚。这位和尚能说会道,仅凭纸上谈兵之能就彻底征服了范致虚,一个出家人摇身一变,居然官拜宣抚司参议兼兵马节制,成了范致虚的头号军师。

其实,此时的范致虚麾下不仅有统兵之帅,可战之将,还有一个足以助他名垂青史的贵人。

此人就是日后独守陕州,以一己之力拒金兵于陕外,杀得完颜娄师也自叹不如的李彦仙。

李彦仙原本是在种师中麾下效力,太原兵败之后,他又招募义军投身于河东抗金。河东失陷之后,他率余部南下,投身于范致虚的勤王大军中。

李彦仙久历行伍,颇具谋略,一眼就看出范致虚人马虽众,但军纪不整,号令不明,只是一班乌合之众。一旦和金军于野外对阵,断无胜算。

且崤渑一带地势狭窄,并不利于大队人马展开。于是,他连夜向范致虚进言,兵贵神速,宜遣一路精兵先行,诸将则各自统兵首尾而进,相互接应。

如此,若先锋若得胜,则大军趁势而进。如遭不利,则可以交替而退,即使战败也不至于全军覆灭。而倘若十万大军一拥而上,在道路狭窄之地,一旦遭遇金人铁骑突袭,反而会不战自乱。

可惜,一心只想统领大军,直指汴京,以立下不世之功的范致虚哪里听得进去。

更别说,宋朝的文官一向就视武将为粗鄙武夫,何况李彦仙还只是个小小的校尉而已。

李彦仙力谏不成,不由悲愤交加。他实在不想眼睁睁看着这十万关中男儿又白白丢掉性命。

“宣抚使大人,你手握的不仅仅是十万兵马,也是西军仅存的血脉,更是解汴京之围,挽狂澜于既倒的最大希望。”激愤之下,李彦仙也顾不得许多,“切不可贪功冒进,一旦兵败,将铸成千古之罪啊!”

“大胆匹夫,胆敢在此妄言军政大事。你一个小小的校尉,懂得什么行军之道。”范致虚没想到李彦仙竟然敢当面顶撞,以下犯上,不由得恼羞成怒。

“来人,将此人给我乱棍打出。”范致虚喝道。

可怜,李彦仙一心投军报国,却遇到了范致虚这个刚愎自用,却好大喜功之人。

这一切,正好被武松和亥言看在眼里。

原来二人急于打探金军和汴京的消息,想来想去,还是直接找宋军的统帅最方便。

于是二人打探到了范致虚已将中军设在了县衙之内,便一路寻来。

待到天色尽黑,二人才潜入县衙,寻得范致虚的中军所在,伏于房顶之上。

这一幕,倒是和当初在杭州时夜探通判府颇为相似,但也是迫于无奈。

毕竟,两个和尚就这么大摇大摆走进去,见不到范致虚不说,就算是硬闯进去,范致虚也不可能将军情如实相告。

所以,偷听也是一个又快又准的好法子。

“那位白面短须的校尉说得可对?”武松问亥言道。

“武都头是问的他所言的进军之策?”亥言道。

“正是。”武松自己对指挥行军打仗也不在行,听李彦仙之言,觉得颇有道理,却也吃不准。

“行军布阵之道,我也不是很懂。但古语云: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古语又云:自古善用兵者,不谋其胜,先谋其败。古语还云: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说人话!”武松眼睛一瞪,低声喝道。

“我觉得他说得很对。”亥言道。

“那还等什么。”言罢,武松纵身而下,朝李彦仙离去之路追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