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66章:万念归宗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66章:万念归宗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

冬月时节的关中已是白雪飞扬,京兆府城外的官道之上,马蹄溅起一路雪泥。

天刚破晓,武松就雇了马车,出了城一路向南奔子午谷而来。

子午谷,北口称子,南口称午。

此时,六百多里之外的南口汉中,还是林木葱郁,溪水潺潺。而北口却已是银装素裹。

山涧里,冰石相争,悬崖上,冰瀑高挂。

站在子午观的观门前,向山崖下俯瞰,子午道从两山之间穿行而过。

当年汉高祖由沛公晋封汉王,正是由此道入汉中,成就霸业。

自元始年间,王莽始通子午道以来,这条路更是就成了连接关中和汉中的官家驿道。

多少文人骚客由此入山,感幽怀古;也有寻仙问道者由此,避世于山水之间。

当然,这条道上最有名的故事还是美人好荔枝。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能博太真美人一笑的荔枝正是从此道由川入陕。

而此刻,站在子午观门前的那个小和尚,心情和当年美人盼荔枝一样,望眼欲穿。

十月廿五,和武松之约的第一日,亥言一早就站在了这里。

冬日里子午道人迹稀少。所以,一辆飞驰而来的马车显得特别惹眼。

车行到谷口,马车停了下来。“客官,由此沿小路上山,便是子午观了。”

顺着马车夫手指的方向,武松看到了那座位于半山腰的道观,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武都头,别来无恙。”眼看马车已掉头北返,亥言已是迫不及待,直接从山崖上飞身而下,飘落在武松面前。

“你这小和尚,还是一点没有出家人的样子。”武松笑嗔道。

虽然距离杭州一别只有一月时间,但二人都觉得好像过了数月时光,相见之际,心潮难平。

“知道为何约你到此地相见吗?”亥言问道。

“你这脑袋里诡计多端,我怎么猜得到。”武松道,“反正跟着你走就是了。”

“那好吧。就怕你跟不上。”言罢,亥言转身就向山谷中奔去。“上山喽。”

此时的山谷间,山道已被积雪覆盖,栈道上也是湿滑无比。亥言却健步如飞,如履平地,一转眼就攀上了半山腰。

武松岂肯示弱,他猛提一口气,纵身而起,施展驭风之力,追了上去。

冬日的山岭上,本就没什么人,就连飞禽走兽也难觅踪影。但在这雪岭群山之间,二人却像猿猴一般飞腾跳跃,潇洒自在。

眼看武松紧追而来,亥言心里道,这一月不见,武都头这驭风之力又长进不少,居然可踏雪无痕了。不然,这山道上冰雪湿滑,哪能如此轻松自在。

武松也明白,亥言是在有意试试自己的驭风之力,当下更是抖擞精神,脚下生风。

二人一前一后,攀山而上,不到半柱香的功夫,已达山顶。

立于岩石之上,眼前豁然开朗。群山环绕,气象万千。

“你不会就是带我来看风景的吧。”武松稍作喘息,问道。

“难道风景不美吗?”

“美。但美景又岂只在此地?”

“没想到,武都头一月不见,竟是越来越能洞察世事了。”

“好了,小和尚别贫嘴了,到底为何而来?”武松知道,亥言带他来此,绝不仅仅是为了试试他的驭风之力。

亥言见武松故作恼火,微微一笑,拉着武松坐在了岩石之上。

“武都头可知此处是何地?”亥言问道。

“不知。”

“你脚下之地名曰玄都台,你极目所见皆是终南山,向西数百里则是太白山,而方圆数千里之地皆曰秦岭。”

“秦岭,我打听来此之路时,听车夫说过。”

“秦岭,三十六峰,如擎天之柱,七十二峪,如群龙吐水。正是我诸夏文明的龙脉所在,也是万千华夏凡人的魂灵归宿。”

“哦!所谓秦陇汉陵,说的就是此意?”

“武都头知道的不少啊。”

“这是昨夜在城中投宿时,听客栈掌柜说的。”

亥言不由得颔首道:“正是如此。八百里秦川,人杰地灵。”

“那这和我有又何干?”武松问道。

“此时此地,我要送你一件东西?”亥言有些神秘地道。

“是何东西?”

“一件原本属于你的,却失去了多年的东西。”

“究竟是何物?”武松如坠云里,眉毛拧成了一股绳,“你这小和尚,就别打哑谜了。”

“武都头莫急。”亥言笑了,“此物就是你失掉的左臂。”

“你莫不是在说笑?”武松有些不相信自己刚刚听到的话,瞪大了双目。

“绝非说笑!”亥言道。

“这如何可能?”武松不禁自言自语,“凡人肉胎,断臂岂可重生。”

“可你别忘了,我非凡人,而武都头你,也非凡人所能比。”

听亥言如此说,武松又想到自己入世以来的种种经历,一时也陷入沉默。

见武松不说话,亥言接着道:“此事的确是有些玄幻,不瞒武都头,我也没有必成的把握。你可愿一试?”

武松抬头看了看眼前这个小和尚,“有甚不可,大不了我还是独臂和尚嘛。来吧,这世上,倘若不信你,又有何人可信!”

见武松主意已定,亥言也放下心来。

“不过还有一事,需事先和你说明。”亥言道。

“但说无妨。”

“一会儿我为你运功之时,无论是疼痛难忍,还是奇痒难耐,你都不可运功抵抗,更不能出声叫喊,你可能做到?”

“明白了。”武松道,“我就当自己死了。”

言罢,武松盘膝而坐,气守丹田,闭上了双目。

亥言从怀中取出了聚元丹,先喂武松服下。接着他也盘膝坐在了武松对面。

静气,凝神,行周天之气,聚阴阳之力,亥言御指为剑,连点武松的百会、印堂、膻中、丹田四穴。

行至丹田,亥言气贯于指,口中默念: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万灵归宗,诸念成阳,江河湖海,聚水成汤,山林石岩, 筑土为邦......

一时间,武松只觉得周身时而如坠冰窟,时而如火焚身,时而如百虫噬骨,时而又似万箭穿心。

而此时,方圆百里的山岭之间,流云开始如波涛般翻涌,灵气萦绕,万千飞烟似隐似现。

被冰封的溪涧又开始水声潺潺,林间的走兽飞禽皆潜伏不出......

......

元道门的后院中,丁路静静地看着袁淳风。

为了让袁掌门清修,丁路特意代掌门颁了闭关令,所有弟子七日内不得靠近后院。

已经过去了三个时辰了,打坐调息的袁淳风几乎一动不动,仿佛死了一般。

此时的袁淳风,体内已经有了两枚灵环之力,一枚是那铁掌门掌门,另一枚正是辛杰带来的孙游。

一个时辰前,丁路曾搭过袁淳风的脉息。这位掌门不仅气若游丝,而且脉象几乎完全消失,半柱香功夫,只动了一次。

丁路不知道该喜还是忧。

以脉息来看,袁淳风已经身得龟息伏气之法,因而即使两枚灵环加身,内息也毫无波澜。

但丁路也怕他是气息不足,就此一命呜呼。

丁路决定赌一把。

加上第三枚灵环。

这枚灵环之主也是个道士,南北朝年间的一位高人。

话说,这道士入道之前曾是一名江洋大盗,凭借一身飞檐走壁的功夫,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犯下累累血案。

三十一岁那年,这道士在陇西一带作案,劫道时不慎误杀了北魏大都督的千金,就此闯下大祸。

北魏大都督盛怒之下,悬赏千金,召集江湖人士追杀此人。

这道士不得亡命天涯,五年间在大江南北间流窜避祸,屡屡化险为夷。

三十六岁时,他得一高人搭救,遂随此人入山修道,避祸隐身。

此后,这道士得了法名云宗。从此潜心武学,奉道修仙,创下云宗门,成为一代宗师。

云宗一派,武功走的飘逸灵动之路,这和云宗道长早年经历有关,也是他悟道多年所得。

这门功夫讲究以巧克力,顺水推舟,以柔克刚。招式变化皆在于临机而变,无招胜有招。

云宗功成之后,并无太多出手记录。但五十七岁那年,他曾一人单剑,杀退了前来复仇的北魏禁军十八大高手。

就此,不再有人进山寻仇,而云宗道长也再也没有下过山。

此人武功之高,遂成传说。

三枚灵环加身,袁淳风气息渐盛,吐纳渐深。

半个时辰之后,他终于睁开了眼,却已是双目精光乍现,面庞血气浮涌。

丁路见状,随手操起院中门人练功的石锁,朝袁淳风掷去。

丁路此举已是犯了在凡间不得动武之律,要是袁淳风按不了这一击,更是坐实了他的违律之罪。但此刻院中没有别了,丁路心里着急,也顾不上许多了。

袁淳风见石锁飞来,轻舒猿臂,右手如拂云,又似掬水,顷刻间竟将飞锁之力轻松卸掉,把百十来斤的石锁玩于股掌之间。

转了两圏之后,袁淳风又轻轻将石锁放下,手掌却似无意中轻轻一按。

石锁顿时裂成数块。

“恭喜掌门,神功告成!”丁路眉开眼笑,不禁高呼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