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62章:佛家兵器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62章:佛家兵器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炉火熊熊,钟老七兴致盎然地说着。他恨不得再有块惊堂木,也过一把说书先生的瘾。

十几年了,他从未一口气说过这么多话,也不需要他说这么多话。

抡锤千百下,自然才能百炼成钢,才能打出生计,说多了,没什么用。

但今日却不同,得见雪花镔铁,话,不由自主地就从心里往外涌。

当年学艺功成,师父曾对钟老七说过,打铁之幸,莫过于遇上好铁,好铁中之幸,又莫过于雪花镔铁。

今日得见,钟老七顿觉人生无憾。

倘若要说还有什么美中不足,那就是,自己没机会亲自生炉开锤,打铁成钢,化石为器。

看完了好铁宝刀,钟老七也没忘了自己答应的事。

不到半柱香功夫,他就将刀鞘的崩簧修好,交给了武松。

“工钱多少?”武松问道。

“分文不取。”

“这又是为何?”

“能得见雪花镔铁,在下也算了了一桩心事,怎能还收大和尚你的钱。”

武松执意要给,钟老七却坚决不取。

僵持之下,武松干脆道:“这推来推去,岂是大丈夫所为,罢了,你不收我钱,那我请你喝酒如何?”

“好!大和尚爽快,在下就不客气了。”

二人一拍即合,钟老七当即熄了炉火,关了店门,随武松出了街。

寻得一家酒肆,二人叫了酒肉,举杯畅饮。

此时已是酉初时分,本该是酒客盈门之时。但酒肆里,除了武松二人之外,却没什么客人。

“贫僧素闻庐州是关中有名富庶之地,为何却如此冷清?”武松道。

“大和尚难道还不知道,金兵已攻破潼关,距此不过三百里了。”

“这我知道,可莫说还有三百里,就算潼关已破,那金贼也未必就能一路南下啊。”

“哎。”钟老七喝了一大口,“大和尚,你不怕,但普通百姓怕啊。金人铁骑之下,官军都闻风而溃,就别说百姓了。”

“宋军真就如此不堪一击吗?”

“那也未必,西军一向剽悍勇猛,种家军更是战功赫赫。只可惜小种经略相公战死沙场,老种经略相公也忧郁而终,金人怕的都一个个没了......”

“那你为何不走?”武松问道。

“我一个打铁的,能走到何处去。”钟老七道,“能走的都是有钱有家的人,我无妻无儿,身无牵挂,又有甚可怕。”

二人一时皆无言,只得喝酒。

两坛酒尽,钟老七已是满脸通红,有了几分醉意。

“不瞒你说,大和尚。”钟老七端起酒碗道,“我打了一辈子铁,今日能遇到你,也算是无憾了。”

“莫不是因为这镔铁戒刀?”

“是,也不全是。”

“这又从何说起?”

“能得见雪花镔铁,自然是在下之幸,但所谓宝刀配英雄,这刀也认人,大和尚正是这刀的应有之主。”

“哦。”武松不由一笑,“你又如何断定贫僧是就是这刀应有之主?”

“罢了。今日难得痛快,我就索性把打铁的门道说与你听听。”

“好。那贫僧就受教了。”

“自古打造兵器,长器短刃在重量上皆有定例,通常的刀剑,重不过二斤,若有天生神力者,最重也不过四斤。”

“哦,还有如此定例?”武松道,“我有一位师兄,善使一根水磨禅杖,却足足有三十六斤。”

“诶,那评书里,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还重八十二斤呢,这又岂能作数。再说长兵器自然是要重些。但单刀超过四斤,就失去刀剑应有的灵便。”

“那贫僧这对戒刀呢?”

“这就是大和尚你过人之处了。”钟老七醉意朦胧,却眼含敬意,“方才我看刀时,已用手掂量过了,这对戒刀单柄就已过四斤,绝非人力可为。”

“哈哈哈,难道贫僧不是人?”

“不不,大和尚说笑了,在下的意思是,只有大和尚这般天生神力,方能使得动此刀,换作别人,这宝刀反而是个累赘。”

“果真是如此?”

“大和尚莫要不信,在这世上,能使得这对雪花镔铁戒刀的人,怕是没几个。”

见武松只是微笑,钟老七以为他还是不信自己,不由得又喝了一碗。

“大和尚,你可知道我师父之名?”

“贫僧听客栈掌柜说过,施主在关中一带颇有名气,想来尊师也非一般人物。”

“诶,我这点名气全拜家师所赐。但求不要辱没了他老人家的名声也就是了。”

钟老七接着道:“家师早年曾在京城军器监做过掌印,铸刀剑无数,人称“万刃手”汤盛。据他老人家讲,禁军之中,能使三斤重佩刀者,也只是寥寥数人,四斤重的刀剑,就从未打过。”

“如此说来,尊师是以善制刀剑著称。”

“哎。”闻听此言,钟老七不由长叹了一声。

“施主是有难言之隐?”眼见钟老七一时不言,武松问道。

“也不是什么难言之隐。”钟老七道,“家师一生与铁器为伴,视好铁如命,五十岁之前也一直在军器监效命。见多了宝刀利刃,却也看透了刀剑之祸。”

“此话怎讲?”

“家师曾说过,天下好铁难得,但得好铁者必为铸刀剑之用。铁无罪,但刀剑却难逃杀生之罪。所以,五十岁之后,家师就告老还乡,从此也不再亲自铸刀剑。唯一一次例外,正是当年受少林寺方丈所托,打了那对戒刀。”

“如此说来,那戒刀是尊师的收山之作?”

钟老七点了点头,“家师当年曾说,以戒刀收山,也正是以此为戒,乃是天意。”

其实,钟老七也是只知之一,不知其二。

原来,汤盛当年辞官回乡,封炉熄火,立誓从此不再铸造刀剑。但没想到少林寺方丈竟然亲自登门,带来还是来自天竺雪花镔铁。

一则,少林寺方丈盛意难却,二则,亲眼得见雪花镔铁,也让汤盛心痒难耐。

再三思量之下,汤盛应下了方丈所托,开炉铸刀。不过,在铸刀之时汤盛却藏了一手。

他有意将戒刀打成四斤重。

因为他知道,四斤重的戒刀恐怕无人能使,而没人使,此刀也就不会有杀生害命之罪。

但汤盛千算万算,却未曾想到天下竟有武松这般神力之人。

或许,这也是天意。

正如钟老七所言,武松正是这把雪花镔铁戒刀的应有之主。

神兵配天人,也是万念之果。

话说,二人以酒会友,因刀投缘,不知不觉又喝了两坛。

武松难得遇到一个如此懂刀之人,也兴致难消,心存请教之意。

“施主酒量未必比得了贫僧,但说到兵器,却足以做得贫僧的师父。来,再敬施主一碗,多有请教。”

“诶,大和尚这是哪里话。”钟老七的酒量的确和武松难以相比,此时已有七八分醉意,但说话还算利索。

“你尽管问,只要在下所知,绝无隐满。”

“好,痛快!”武松当下也不再客套,“这一路之上,贫道常听闻金兵铁骑之悍,其中尤以铁浮屠为最。据说,这铁浮屠刀箭不入,无人可挡。果真是如此吗?”

“铁浮屠?”钟老七眼前一亮,“这名字听起来甚是唬人,但和宋军的步人甲一样,都是扎制的重甲而已。只不过金兵人马皆披重甲,且有兜鍪护头,只露双目,又有披膊、腿裙,全身几无破绽,故号铁浮屠。”

“那可有破解之法?”

“自然是有。但必须要有重器。以长枪掀其鍪,以重斧断其臂,自然可破。还有,宋军中的神臂弓也可穿戴重甲。”

“那贫僧这戒刀呢,能否破掉重甲?”

武松这一问,倒是一时把钟老七问住了。

钟老七思量了片刻道:“按理说,刀剑欲破重甲断无可能。不过,大和尚这对戒刀却难说。”

“哦,那究竟如何?”

“要破重甲,长枪大斧自然是首选,而在短兵器中,能破重甲的也不是没有,铁锏、铁鞭、铜锤皆可。但此类兵器破甲靠的是重击之力,而非刀刃锋利。”

钟老七又想了想,“一把铁锏通常重七斤,大和尚的戒刀也有四斤重,或许会有破甲的可能。”

“不会卷刀?”武松此时想起了在西湖岸边的山神庙一战,他虽以单刀破掉了禁军的步人甲,但所持单刀的刀刃尽卷,最后已成麻花一般。

钟老七此时却笑了,“雪花镔铁岂能和一般刀剑相比。大和尚放心,你这把刀能否破掉重甲,在下不敢保证。但我以项上人头担保,绝无卷刃可能。”

说到此,钟老七似乎还意犹未尽,“莫说是铁扎的重甲,就算是熟铜棍,用此刀削之,也可斩断。”

“那如你所言,此刀岂不是天下无敌,无物可挡了。”

“那不也是。”钟老七道,“天下万物,相生相克,雪花镔铁虽锋利无比,却也有一物奈何不了。”

“何物?”武松连忙问道。

“这东西大和尚应该见过。”

“哦。究竟是何物?”

“白腊杆。”

“木头?”

“对,是木头。”钟老七道,“以白腊木所制之棍,号白腊杆,乃是少林寺武僧的惯用兵器。”

“此木棍当真能挡住戒刀?”

“白腊杆虽为木棍,但弹性极强,遇力即化,见锋可顺,以巧克坚,以韧破力。虽无锋芒,却能避锋芒。所以成了佛家的兵器。”

“惭愧、惭愧。贫僧虽号是佛门弟子,却未识得这佛家兵器。今日算是受教了。”

“哈哈哈。”钟老七早已满脸通红,此时却格外意气勃发,“不敢当。我一生打铁,别无所长,也只能痴于这兵器之上。我胡乱说些,大和尚也胡乱听听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