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40章:夜宴(上)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40章:夜宴(上)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知府府衙内宅,中庭之中,张灯结彩,筵席大开。

居南之首自然是主桌,其余各桌自此分左右两翼排开,再合围成一个圆形。当中留出一块约三四丈见方的空地,正是留给歌舞杂耍的舞台。

主桌之上,当日的寿星李余氏一身大红绵缎对襟大袖,朝天髻间珠钗闪亮,端坐椅上,满面春风。李梦权自然是居右而伴,也是笑意满脸。

但居首席者却另有其人。

此人正是两浙路漕司转运使王思端。此番特地从真州而来贺寿,自然也是李梦权巴结这位“财神爷”的大好机会。

主桌之上的皆是上宾,袁淳风也在其中。

除了袁淳风,这桌的宾客,不是杭州官府的文武要员,就是当地有功名在身的名门望族。

能坐在这一桌的,袁淳风是唯一一个江湖人物,自是一份荣耀。

可袁淳风虽然脸上陪着笑,却如芒在背。因为,丁路丁护法一直就站在他身后。

昨日孤山一战,袁淳风知道自己又神功附体,但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而今日赴宴,又不知道这丁路究竟意欲何为,心里更加惶恐。

“他要是让我杀知府大人呢?”袁淳风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这个奇怪的想法,不由得自己倒吸一口凉气。

本是满桌的玉盏银盘,美酒佳肴,可袁淳风却吃得心神不宁,索然无味。

“久闻袁掌门威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袁淳风正在走神,一旁有人举起了酒杯。

敬酒之人正是驻泊在城外的神卫军统领,右厢都指挥使陈道前。知府大人设宴,他这位此地的最高武官自然是座上宾。

“岂敢、岂敢。”袁淳风连忙举杯回礼,“将军才是威名远扬,在下真是三生有幸。”

陈道前以怀化大将军出任右厢都指挥使,官居三品,手握重兵,本该是这场夜宴中最显赫之人。

不过,大宋自开国以来,就重文抑武,文武官员的地位极为悬殊。莫说是李梦权是四品知府,就算一名从五品的通判也比三品的武官高过一头。

所以,陈道临自己倒也知趣,虽坐在主桌之上,却是谦逊有加,对同桌之人无半点官威。

陈道临的出现倒是让丁路有些意外。

元道门在杭州树大根深,和官府各方势力皆有深交,但和这驻泊而来的禁军却是少有往来,也知之甚少。这位指挥使大人究意是什么来路?丁路更是一无所知。

有人来得意外,而有人没来也让丁路有些意外。这个人就是通判吴化成。

身为杭州府排名次席的官员,吴通判居然没来贺寿,这似乎也坐实了他和知府大人不合的传闻。

以丁路对吴化成的了解,此人一向是个城府颇深的笑面虎,如果不是遇到什么要紧之事,他断不会公开和知府大人撕破脸皮。

究竟是什么事让这位吴通判如此行事呢?丁路一时也想不出个究竟。

丁路想知道的,柳如烟也想知道。

在看到贺寿宾客名册时,都指挥使大人的名字就让柳如烟眉头一皱。

又是禁军,自己尚未摸清底细的禁军。

其实来贺寿之前,柳如烟就一直让人在打探这位陈指挥使的底细,但所获甚少。

陈道前的履历很简单,其祖父曾官至尚书右仆射,所以得恩荫入仕,一直就在禁军中任职。

驻泊到杭州一月以来,陈道前一直就随大军驻扎在城外,只进过两次城。

一次是刚来时例行公事,到知府府衙交接公文,另一次就是此番前来贺寿。

而且两次入城,陈道前既没去过勾栏瓦肆,更没去过青楼酒馆,每次所带也只有亲随两人......

此人简单、低调得简直让人索然无味。

但越是如此,越是让柳如烟感觉,这位陈道前大人可能并不简单。

至于通判吴化成,柳如烟早就知道他和金人有往来,也知道他已连续数日闭门谢客,颇有些古怪。

但今日为何缺度寿宴,也不得而知。

该来的没来,这让柳如烟隐约觉察到一丝不安。但如今箭在弦上,已是不得不发。且不管怎么说,今日宴上已几乎聚齐了杭州上下所有达官显贵,机会难得。

这场夜宴的重头戏,该上演了。

一众伶人飘然而至,落于四席中央。为首的正是柳如烟。

柳如烟一袭白色罗裙,外缀轻纱,面蒙白纱,只见得眉黛如画,明眸似水,却已是宛若仙子,顾盼生姿。

其余八名舞妓则一清色粉色褶裙,臂挽绘花纱罗披帛,众星捧月般围住柳如烟,恰如荷花绽放,更显柳如烟雅洁之姿。

管弦声起,裙衣流动。

只见皓臂纤指,似雪藕春笋,裙摆翩翩,又如荷莲扶风。正是一曲碧水风荷之舞。

在座之人,都从未见过柳如烟,更没见过她的舞姿。如今这名动杭州的美人起舞,众宾客纷纷停杯掷箸,屏息而观。

柳如烟本就生得亭亭玉立,加上习得一身武功,身段婀娜之中更显狡捷轻灵。婆娑起舞,举手投足间爽利而不失妩媚,轻柔中尤见铿锵。

比那平常的舞姬更多了一份别样的风情。

一曲舞罢,击节喝彩声四起。李梦权也轻捋胡须,频频点头。

舞妓退下,柳如烟却依然留在原地。

此时,只见翠荷上前,先面向主桌欠身行礼报了个万福,接着道:“今日是老夫人大寿之喜,我家小姐还特意新谱了一曲《拂霓裳•乐秋天》,献于老夫人。”

柳如烟还要献歌。

在座的宾客顿时喜出望外。其中有不少文人雅士,早就听闻这柳家娘子在诗词自有一番造诣,今日要唱元献公晏殊大人之作,更是期待。

管弦又起。

柳如烟朱唇轻启,如莺啼之声划破夜空。

『乐秋天。晚荷花缀露珠圆。风日好,数行新雁贴寒烟。银簧调脆管,琼柱拨清弦。捧觥船。一声声、齐唱太平年。』

在座之人,多是饱读诗书之士,一听之下果然是晏殊大人的那首“乐秋天”。而在柳如烟新谱曲调之下,再配上此时此景,声如天籁,意境正合。

上阕唱罢,柳如烟稍作调息,待乐声延绵,鼓板击节,再启朱唇。

『人生百岁,功利易、孝忠难。国难至,剩三家奴苟且官。边关催战鼓,欢宴醉江南。叹偷安。待何时、提剑斩楼兰。』

曲调悠扬依旧,却多了几分铮铮之气。而在座的宾客方才还沉醉曲中,此时皆面色大变,惊愕不已。

因为,自“人生百岁”之后,柳如烟唱的就已不再是原作中下阕之词。而是她自己填的新词。

待唱到“提剑斩楼兰”,柳如烟已是目露寒光。

四座皆惊,却一时鸦雀无声,死一般的沉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