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334章:楼中藏金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334章:楼中藏金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完颜宗哲最终还是没见姜望。

但他让下人将一枚令牌交给与了姜望,有了这枚令牌,太原府所辖的河东各州县均可畅通无阻。

这其实是多此一举,姜望已手握完颜宗汗的令牌了,这一路之上又有何人敢阻。

但这也是一种姿态。

完颜宗哲还让下人给了姜望五十两黄金,作为犒赏。

姜望心里暗乐,自己大闹了官驿,非但没事,还得了五十两黄金。看来,打着完颜宗汗的旗号果然非同一般。

姜望回到官驿之后,连忙写了一封信,将太原府所遇诸事飞报与完颜宗汗。

然后,他传令各营,明日辰时开拔,不得有误。

......

戴月楼的酒确实不错,不过武松喝得还算节制,因为他知道晚上还有行动。

趁着喝酒的机会,亥言又向店小二打听了一番有关净因寺之事。

一说起净因寺,小二也是赞不绝口。

在他口中,这净因寺俨然就是城中百姓精神寄托,平日里不仅香火旺盛,而且寺中僧人也乐善好施,时常救济百姓。今年初春大旱时,净因寺还做了七天的法事,为百姓祀福求雨。

此外,亥言从小二口中还得知,这一年多来,净因寺不仅扩建了不少,连寺中僧人也似乎多了很多。

还有就是,净因寺原先的方丈于半年前圆寂了,现今这位方丈是金人特意从五台山请来的。据说是位得道的高僧,法号尘空。

眼看天色已晚,武松三人先回了一趟客栈。

亥言抽空去官驿晃了一圈,发现官驿内的金兵已在收拾行李了,看样子是准备次日开拔了。趁着夜色,亥言又在官驿里仔细打探了一番,他想找出那个领军之人,以便日后行事方便。

姜望并不难寻,身为骁南卫指挥使,他自然是独占一间正房。

亥言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在擦枪的将官,而且除了他手中之枪正是短钩之外,还有一个令亥言大吃一惊的特征。

说是特征,其实应该是缺陷:此人的右耳缺了一半。

亥言立时想到,韩岳蓉曾经说过,当年她师父谢云娘曾经刺伤过袭击自己的那两名蒙面人,其中一人中剑的部位正是右耳。

枪对上了,右耳也对上了,这显然不是巧合。换而言之,眼前正在擦枪之人,很可能就是当年偷袭谢云娘之人。

亥言既惊又喜,连忙奔回了客栈。

听到这个消息,武松和柳如烟也吃了一惊。他们也没想到,一直在苦寻之人突然就出现了。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经过简单的商议之后,三人决定今夜依然去净因寺一探究竟,但无论结果如何。明日都要跟随白虎营出城,在路上寻机下手,拿下这个缺了半边右耳之人。

转眼已近子时,三人换好夜行衣之后,便离了客栈直奔净因寺而去。

按照柳如烟的指引,三人从寺院后墙飞入,然后一路朝东南角的小院摸去。

整座寺院已经一片寂静,只有东南角的那座藏经楼里泛出点点亮光,在黑夜里格外亮眼。

远远看见有灯火闪烁,武松低声嘀咕了一句:“看来我等来得不是时候。”

“也未必,或许我等来得正是时候。”柳如烟悄声回了一句。

武松立时明白了柳如烟之意:是啊,夜已如此深了,这小楼里还有灯火,足见此处果然是有古怪。

“有灯必有人。”武松又悄悄道,“一会儿若要出手,可犹豫不得,不然惊动了寺中僧人可就不妙了。”

“莫急。”亥言突然道,“师兄先别急着动手,待我先去探探虚实再说,此地毕竟是金人地盘,能不动手就先别动手。”

武松心想也对,以亥言的驭风之力,想不被人发现,就连自己也发现不了。

武松刚点了点头,亥言就纵身飞了出去,像一只轻灵的飞鸟,却完全悄无声息。

“奴家若是有小和尚这般的轻功,定会潜入宫去,宰了那康王。”柳如烟看着亥言飞走,不禁赞道。

藏经楼里果然有人。

一人是净因寺方丈尘空,另一人正是完颜宗哲。

亥言虽然并不认得二人,但完颜宗哲腰间扎的是玉带,这是二品以上官员才能佩戴的。而在这太原府城中,唯一够资格配玉带也只能是主政之将了。

亥言伏在楼檐上,探身向下望去,正好看到二人正走上了顶楼。顶楼的四面墙上排满了格架,架子上则是一个个的木匣,像是藏经书之用。

不过,亥言觉得这些木匣有些古怪,比寻常盛放经书的木厘要大了不少。

正当亥言还在琢磨这些木匣时,那老和尚将烛火放好,然后从格架上取下了一个木匣,小心翼翼地打开了。

这一开不打紧,立时吓了亥言一跳。

原来,木匣里放的根本不是什么经书,而是一锭锭摆放整齐的金子。

接着,老和尚又陆续打开了几个木匣,让完颜宗哲一一验看,木匣之内不是金锭,便是珠宝玉器。

末了,老和尚又从怀中掏出了一本册子,递给了完颜宗哲。然后低声道:“大王,楼中所藏之物均已录在此册之中,共计黄金五万四千两,珠宝玉器三百六十三件。”

老和尚说话的声音很小,小得只有和他肩并肩的完颜宗哲能听到。但亥言还是听了个一清二楚。

这个数字又把亥言吓了一跳。

要知道,当年宋辽定下《澶渊之盟》,宋朝每年支付给辽国的岁币是三十万两白银,折合黄金也就是三万两。而这楼中所藏的黄金就居然有五万余两,还不包括那些珠宝玉器。

这座寺院简直就是富可敌国。

这寺院之中为何有如此多的金子?这些金子又是从何而来?这二人又会将金子用于何处?

亥言脑袋里顿时冒出了无数疑问。

此时,楼中二人的对话还在继续。

“若是将那些珠宝玉器折算在一起,会有多少?”完颜宗哲问道。

“嗯......”老和尚捻着胡子思索了片刻,“怕是有**万两。”

完颜宗哲点了点头,又沉思了片刻,“日常守卫没有松懈吧?人手可还足够?”

“遵大王之命,贫僧采用的是明松暗紧之法。”老和尚低头道,“平日里,只在院门处设有四名武僧值守,皆是由令尊的弟子轮换,一日三班。西边的两排僧房中则还住有二百僧人,也皆是精锐士卒所扮,一旦藏经楼有事,便可即刻驰援。”

“这小院和藏经楼的钥匙呢?”完颜宗哲又问道,“可保管妥当?”

“请大王放心,这钥匙贫僧从不离身,就连睡觉也藏于怀中,绝无闪失。”老和尚回道。

“嗯。”完颜宗哲点了点头,“这几日尤其要多加小心,万不可有任何闪失。”

“贫僧明白。”老和尚重重地点了一个头,然后又偷偷地瞄了完颜宗哲一眼。

“敢问大王,是准备起事了吗?”老和尚又将声音降低了些。

“嗯。我派去西夏之人已经去了一月有余了,四日前已接到飞鸽回报,按日子算,年前便可返回了。”完颜宗哲道,“最快,正月之时,便是我等起兵之日。”

“看大王如此踌躇满志,莫非是已成竹在胸了?”老和尚又问道。

“具体详情只有等人回来了方可知晓。”完颜宗哲道,“不过,只要这些金银不出问题,借兵之事便无大碍。况且,我许他河东半壁,他何乐而不为。”

“大王深谋远虑,自然是非贫僧所及。”老和尚道,“贫僧只是听说,代州附近最近出了一伙山匪,连夺了两座县城,兵锋正盛,大王怕是要有所提防才是。”

“此事我自然知道。不过只是一股山匪而已,不下必过于担心。”完颜宗哲道,“待我大军一到,这群乌合之众又能如何?”

“大王说的是,不过......”老婆和尚欲言又止。

见老和尚吐吐吞吞的样子,完颜宗哲道:“有什么直管明言便是,你已跟随本王多年,莫非不知本王的脾气?”

“是。”老和尚把头又压低了些,“不瞒大王,贫僧查看过舆图,那伙山匪所据之地正好背靠五台群山,贫僧以为,大王若是放任其不理,他日若是我军需要借助五台山回旋之时,怕会是个麻烦。”

闻听此言,完颜宗哲也是眉头一皱。

“你果真以为这伙山匪能成气候吗?”完颜宗哲问道。

“大王,你想想看,代州本有二千余人马,据报已折损了十之七八。而永乐县和五台县也有数百人马据守,可皆是一夜之间就被破了城。可见这伙山匪绝不可小觑啊。单以此等战绩而言,怕是比正规的宋军还强出不少。”

“哦。那依你之见呢?”完颜宗哲道。

“贫僧以为,不如先礼后兵。”老和尚道。

“先礼后兵,这是何意?”完颜宗哲有些不解。

“大王可以先差人去会会这伙山匪,探探他们的虚实。”老和尚道,“看看其究竟所求为何?再作决断......”

亥言一边听着,一边心里道,这回可是越来越热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