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320章:剑长剑短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320章:剑长剑短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从回青寺一别,乔三水与武松等人已有近一月未见了。今日重逢,自然是要好好喝上几杯。

萧先达听闻又有高手前来助阵,便亲自安排了酒宴,以尽地主之谊。

不过,在敬了三杯酒之后,他便以公务在身为由离去,将酒宴留给了武松等人。

萧先达这一走,乔三水也放松了许多,众人频频举杯,相谈甚欢。

尤其是说到这一月以来,武松等人屡破金兵,不仅拨了兵寨,斩了代州守将那托叶,还夺了一座县城,乔三水也听得情绪激动,恨不得自己当时也在。

自从了却了心中夙愿之后,乔三水也一直在想,自己今后该如何打算。是继续流浪江湖,还是去做点什么?

也正在此时,亥言前来相邀。亥言一说明来意,正中乔三水的下怀。大丈夫身于天地之间,总该为天下尽一份力。而且,虽然自己家事已了,但国仇尚在,自己一身武艺,又岂能袖手旁观。

所以,乔三水此番前来,已是抱定了与武松等共事之心。他相信,父亲在天之灵也会支持他这样做。

众人相谈甚欢,酒也喝得痛快。

不过,武松却发现柳如烟有些心不在焉,似有心事。

柳如烟的确有心事,她心里始终放不下的,正是越女剑的那最后三式。这其中既有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亦有无法破解剑式的不甘。

要知道,于剑法之上,柳如烟向来颇为自信。

当年在豹林谷学艺时,柳如烟文武双修,但却对剑法情有独钟。这除了她习武是一心为了报父母之仇,也是因为她在剑法上悟性极高。

无涯子本以为,要想尽得无涯剑法的精妙,至少需十年之功不可。之前的二弟子陈琦天赋已属上乘,但入谷十年,潜心习剑,到离谷时依然没有完全领悟无涯剑法。

但是柳如烟习剑六年,到第五年时便已将十六招无涯剑法中的十五招融会贯通,尽得其妙。

就连无涯子也曾言,其天赋足以与自己比肩。

在她学艺六年期满,准备出谷之前,无涯子还告诉她,仅以剑法而论,天下能胜过她已屈指可数。

可如今,柳如烟却被这越女剑最后三式难住了,甚至不得其门而入,这实在是令她心有不甘。

亥言也看出了柳如烟的心事。

“柳娘子莫非还在想着那剑法之事?”亥言问道。

“是啊,这剑法一日不解,奴家这心里便一日不宁。”柳如烟道,“难道天下真有无解的剑法吗?”

“娘子也别太心急。”亥言道,“眼下在座的,除了小僧之外,皆可称当世高手,以各位的见识,总是有办法的。”

“小师父有所不知,本门剑法虽流传至今,但这最后三式也已有近千年无人习得了。”韩岳蓉道,“所以,我与柳妹子亦是百思难解。”

“啊,有如此之久了吗?”亥言也吓了一跳,“近千年,那不是要先晋时期了......”

“正是,本门上一位习得一剑十二式的先人,据说还是一位吴国的郡主。”韩岳蓉道。

“哦......”亥言一边点了点头,一边自己琢磨起来,未再言语。

“烟儿,这最后三式究竟难在何处,令你如此不解?”此时,武松也问道。

“不是难,反而是过于平常。”柳如烟道,“只是出招之后,却似乎于剑理不合,总感觉招式虽在,却有些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武松也是一愣,“是入招过猛过深的缘故吗?”

“不像,这最后三式乃是承接前九式而进,势如破竹却也是攻守有据”

说着,柳如烟手中以筷代剑比划起来,只见她手腕急抖,顿时筷影绰绰,在眼前的杯碗间跳跃,不时发出敲击之声。

武松一直盯着柳如烟手中的筷子。若是将筷子视作长剑,这一剑取位之妙,出招之奇,果然是非同凡响。其每一式的变化皆是出人意料,却又料敌于先,仿佛对手的应对之法全部料算于内,攻其必救,又击其难防。

可是此招从第十式开始,却突现拖沓,剑势就像被凝滞了一般。

武松脑海里飞速地回忆着方才所见的每一式,却一时也陷入迷惘。

“娘子。”亥言突然叫了一声,“可否借你的秋水剑一看。”

柳如烟虽然不知亥言是何意,但还是从身旁取了长剑,递给了亥言。

亥言接过秋水剑,小心翼翼地将剑拔出,然后拿在手里上下打量了一番。

“敢问娘子,此剑有多长?”亥言问道。

“刃长三尺,柄长八寸。”柳如烟回道,“此所谓三尺秋水。”

“那韩娘子之剑可是也一样?”亥言又朝韩岳蓉问道。

“一样,我等江湖之人的佩剑形制皆是如此。”韩岳蓉道,“刃长三尺,所差不过一寸之间。江湖中也有使五尺剑的,但很少见。”

“哦......”亥言点了点头,又盯着长剑陷入了沉默。

“小师父问这剑长是何意?”柳如烟觉得,亥言所问绝不只剑长那么简单。

“嗯,小僧是在想,越女剑既然是始于春秋战国之时,不知那时的剑有多长?”亥言道,“剑法固然一脉相承,那昔日之剑和今日之剑也一样长吗?”

此言一出,柳如烟脑中也顿时闪过一念。

“对啊,奴家如何就未想到此节呢。”柳如烟道,“此剑或许非彼剑也。”

“妹妹究竟想到了何事?”韩岳蓉急忙问道。

“姐姐你想想看,春秋之时是以何物铸剑?”柳如烟道。

“先秦皆是以青铜为剑。”韩岳蓉回道。

“那你可知那时的青铜剑剑长几何?”柳如烟又问道。

“奴家只是听老家的铸剑师说起过,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也是刃长三尺。”韩岳蓉道,“可惜从未见过。”

“刃长三尺不假,可此三尺非今日之三尺。”亥言又接话了,“春秋时的一尺大约只有如今的七寸。所以,那时的三尺之剑实则要短了九寸。”

“小和尚果然是博学。”柳如烟笑了,“这账算得真快。那烦请你再算算汉末时三尺有多长。”

“汉末时一尺应该与春秋时大致差不多。”亥言想了想道,“三尺之剑也比如今短了不少。”

“这就对了,这剑法不通之处或许就在这剑的长短之上。”柳如烟道,“持二尺剑的招式和三尺剑看似是毫厘之差,却可有天壤之别。”

“烟儿之意,是说越女剑初创时用的是短剑,而如今所用则是长剑。这其中果真有如此差别,以致招式不通吗?”武松问道。

“哥哥善使刀,自然应该知道,刀与剑相比,更重力,尤其是劈砍之力。”柳如烟道,“而剑则不同。”

“有何不同?”武松一生从未使过剑,所以也从未深究于此。

“剑虽有三刃,削、砍、刺、劈皆可。但却是以刺挑为主,故而剑法讲究的是灵动多变。”柳如烟接着道,“所以,每把长剑的重心皆以手握之处为据,刃长一寸,重心便要重要校准,招式亦会有相应变化。”

“原来这剑的长短竟有如此多讲究。”亥言瞪大了眼睛,“看来真是隔行如隔山,只是刀剑之差,连我师兄这般的绝世高手也不明就里了。”

说完,亥言又偷偷瞟了武松一眼,正好撞上武松瞪着他。

“哥哥从不使剑,自然是不知道这些。”柳如烟道,“况且,剑这种兵刃自汉之后,也少于见兵戈之争,多是江湖之器了。非武林中人,也不会深究于此。”

“你少打岔。”武松朝亥言又瞪了一眼,“烟儿你接着说,那这春秋时期之剑为何要短些,你等使剑之人又究竟是以多长为佳?”

“据家师所言,剑之道已有数千年历史,而从兵戈之器到江湖之器,其形制长短历经千年亦也有范可循。”柳如烟道。

说着,柳如烟站起身来,从亥言手中拿回了秋水剑,单手持剑,胳膊下垂立直。

“如奴家这般持剑,剑尖过耳为佳。”柳如烟道,“以乃以身长定剑长,以达人剑合一之境。”

“至于春秋时的剑稍短,这一则,是因为当时剑还多用于两军交战,以刺劈为主,招法相对简单。”柳如烟接着道,“这二则,当时冶炼之术尚有不及,以青铜铸剑,剑刃一旦过长便易折。所以只能是短剑。”

“那本门先晋时的那位郡主掌门莫非用的也是短剑?”韩岳蓉道,“所以才能与剑法相合。”

“奴家猜测是如此。”柳如烟又道,“吴越之地,素来以铸剑闻名天下。据说当年吴侯孙权召集能工巧匠打造了六把宝剑,名曰:白虹、紫电、辟邪、流星、青冥和百里。其中白虹剑与青冥剑,据说后世多有人仿制,家师当年也曾以收藏名剑为乐,其中便有仿制的一把白虹剑。此剑的确是较如今之剑稍短一些。如今想来,也正合三国时的三尺之数。”

“此今日之三尺剑使昔日之剑法,长短之差以致剑理不通。这个解释我以为说得通。”亥言晃着脑袋道,“虽说武学一道,小僧是个外行,但道理是相通的。你以为如何?师兄。”

武松并未马上接话,而且闭目沉思。

待他双目睁开,才缓缓道:“前九式剑式精妙,却始终剑走偏锋,而后三式却尽取中宫之位,正是寸险寸强之意。”

“何解?”这回轮到亥言发愣了。

“不用解,去一试便知。”武松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