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318章:王侯之位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318章:王侯之位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空见大师,本名萧德让,乃是萧先达的族叔。

不过,在萧先达三岁那年,萧德让便已离开辽国中京大定府,来到了五台山中。

原来,萧德让身为大辽王族,不善弓马,也不喜权位,却对汉人文化情有独钟。他自幼便熟读汉书,到了十九岁时则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说起来,萧德让出家到五台山还与萧先达的母妃孟氏有关。

孟氏是萧德公年过四十之后才纳的一名汉妃。孟氏一生信奉佛教,在生下萧先达之后,孟氏便征得萧德公的恩准,在王府内建了一座佛堂,日夜供奉香火,诚心向佛。

萧德让因一向和族兄相好,常来府中走动。而契丹人向来民风开放,所以叔嫂之间也无太多避讳。萧德让来得多了,也难免发现了王府中的佛堂。

话说辽国自太祖始,就一直崇言佛教,王公贵族中佛教信徒甚多。历代辽帝皆建寺饭僧,并尊白衣观音为家神。

不过,孟氏在家供奉的则是文殊菩萨,诵的是《华严经》,经中事事无碍等妙义令萧德让拔云见日,慧根顿开,渐渐将华严宗学视为一生所求。

三年之后,他便将《华严经》研习参透,并撰写了《华严十解》六卷,于佛法上有成,而向佛之心更已坚如磐石。

在听闻五台山寺庙云集,乃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之后,萧德让便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毅然辞别荣华富贵,前往五台山出家为僧,潜心修行。

这一走就是三十六年。

其间,大辽由盛转衰,最终被金人灭国。不过,萧德让早已成了空见大师,在五台山清凉谷建寺立庙,不问世事。

直到遇见一路逃难至五台山的萧先达。

萧先达刚到五台山时,原本是以白马寺为据。不过,萧先达一直记着母亲临终前的嘱托,要他日后见寺必拜,尤其是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一定不能错过。如此便可保佑他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所以,萧先达在白马山站稳脚跟之后,更加感念佛陀庇护,于是遍访方圆数十里的寺庙,进香还愿,尤其是供奉文殊菩萨之地。

空见大师的翠华寺供奉的正是文殊菩萨。

空见大师原本已经认不得这个族侄了,毕竟他当年出家时,萧先达只是个三岁的孩童。不过,萧先达脖颈上一块胎记他却记得,于是,在菩萨面前,叔侄相认,也是一阵唏嘘。

自此,萧先达每月皆会到翠华寺拜望空见大师,叙旧谈心。他也有意邀空见大师上山,在白马寺中修行。但空见大师早已将翠华寺视为归宿,更不愿意再涉足凡尘俗事,故而婉言谢绝。

不过,血毕竟浓于水。空见大师虽已遁入空门,但血肉亲情犹存。尤其是得知大辽已经分崩离析,族人亡命天涯之后,他也难免心系侄儿的安危。

所以,昨日见面之后,他便将那小郎君之事告之了萧先达。他虽然并不清楚赵榛的真正身份,但从武松等人对其严加护卫之中也多少看出些端倪。而在大队金兵围寺之后,他更加确信,这位小郎君的来头绝不简单。

听罢萧先达所述,武松等人心里也明白,赵榛的身份是瞒不住了。

“萧大哥,并非小弟要有意隐瞒。兄是这小郎君的身份实在太过敏感。”武松诚恳道,“稍有不慎,怕是会招来大祸。”

“二郎,你我既已是兄弟,就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萧先达道,“纵然是天塌下来,也该我兄弟二人一起承担啊。”

“好吧。大哥言至如此,我若再有隐瞒,也就愧对结拜之情了。”武松一脸严峻道,“大哥可听真切了,这小郎君不是别人,正是大宋的十八皇子,赵榛。”

虽说萧先达心里已做足了准备,可当“皇子”二字从武松口中而出时,他还是大吃了一惊,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大宋皇子!”这四个字在萧先达脑海中来回跳跃着,彻底搅乱了他的思绪。

萧先达的手中不停拔动着酒杯,越拨越快,杯中的酒已经溢出,溅在了桌子上,他却似乎浑然不觉。

过了良久,萧先达才试探地问道:“那二郎今后有何打算,可是有拥立皇子之意?”

“实不相瞒,待时机成熟,小弟确有此意。”武松也拔了拔手中的酒杯,“不知大哥意下如何?”

“二郎本是汉人,拥立大宋皇子自然是天经地义。只是......”萧先达欲言又止。

“萧大当家的所虑,可是担心所谓的胡汉之别?”柳如烟此时道。

“柳女侠所言正是。”萧先达面露难色,“虽说这白马山早已是胡汉一家,可我毕竟是契丹王族,身之所负乃是大辽光复之责,若是拥立宋皇子,又如何去面对我大辽的列祖列宗呢?”

“倘若奴家没有记错的话,大当家的所言的先祖应该是指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吧。”柳如烟道。

“正是。”

“那大当家的莫非忘了,耶律阿保机还有一个名字。”柳如烟又道。

“柳女侠所指是......”

“他还有一个汉名,姓刘名亿。可对否?”柳如烟问道。

“是。”萧先达道,“先太祖一直崇尚汉文汉礼,也确有汉名不假。”

“那大当家的可知,其取汉姓为刘是为何?”柳如烟问道。

“嗯......先太祖曾言,我契丹一脉的祖先是商朝刘姓豕韦氏,故而汉姓为刘。”萧先达道,“乃是和汉高祖同宗同源。”

“如大当家的所言,可见契丹人与汉人本是同宗,皆是诸夏之后,炎黄子孙。”柳如烟道,“如此,大当家的拥立大宋皇子,又何来愧对先祖之说呢?”

“这......”萧先达一时语塞。

见萧先达沉默不语,柳如烟决定趁热打铁,接着道:“其实,辽太祖当年初定北境,便举办祭孔大典,奉儒家之学为尊,早已将自己视为诸夏正统。如今,宋辽皆受金贼之祸,正是同心协力,同气连枝之时,大当家的又何必介意这所谓胡汉之别呢?”

“柳女侠所言也在理。我与二郎既为兄弟,自当不分彼此。汉人也好,契丹人也罢,共驱金贼才是大计。”萧先达道。

“大哥放心,眼下拥立皇子的时机尚早,白马山依然以大哥为尊。”武松道,“他日若功成,大哥的王侯之位也绝无动摇。”

“二郎多虑了。我并非是贪图什么王侯之位,只是心系族人,不想我白马青牛一族就此断了血脉。”萧先达道。

“此事请大当家的尽可放心。”柳如烟道,“昔日檀渊之盟时,宋辽便以兄弟相称,我等若能驱除金贼,匡扶宋室,也自然不会慢待契丹人。”

“好。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萧先达举起了酒杯,“我等就干了此杯,同舟共济。”

众人举杯,一饮而尽。

宴罢,武松等人回到房间各自休息。柳如烟则让韩岳蓉先行,自己则来到武松房内。

暂时稳住了萧先达,武松也松了口气。不过,在柳如烟看来,萧先达表面上虽不再多言,但心里怕是已有了芥蒂,她来寻武松也正是为此。

“哥哥,如今萧大哥已知皇子身份,奴家担心夜长梦多,我等还需早做打算。”柳如烟道。

“烟儿之意是......”

“奴家就直说了吧,所谓人心难测,我看萧大哥未必就甘心屈于人下,有些事情我等不得不防。”柳如烟道,“以奴家之见,皇子与萧大哥不可再同处一地了。”

“烟儿是担心萧大哥对皇子不利?”武松眉头一皱。

“奴家也是以防万一。”柳如烟道,“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万一皇子出了意外,我的等岂不是前功尽弃。”

“可若是有意将皇子送走,你就不怕萧大哥更加心生猜忌吗?”武松问道,“况且,又该将皇子送往何处才妥?”

“此事奴家已经想过了。”柳如烟道,“待我等取了五台县城,便请萧大哥下山前往县城作镇,如此皇子依旧留在山上便是了。”

“他肯吗?”武松道。

“拿下五台县这一重地,他身为大当家的自然应该前去坐镇,以安军心,又岂能不肯。”柳如烟道,“届时我等皆随他前去,也可打消他的顾虑。”

“我是担心他舍不下白马山这基业,毕竟他在此经营已两年有余,岂可轻易舍之。”武松道。

“哥哥放心,他舍不得白马山,只是因为之前离了白马山便无立足之地。若是有了可据之城,谁还愿意留在这山野之中呢?”柳如烟道,“你忘了王青说过,五台县城中有六七万人丁,远胜白马山之数。换作是你,是愿意拥数万之众,还是愿意守着这万余人的大山呢?”

“哈哈,这也倒是。”武松笑了,“烟儿真是洞悉人心啊。”

“哥哥放心好了。”柳如烟也笑了,“今日回山时,萧大哥听闻王青果真在永乐县募得了两千人马,奴家见他已是两眼放光。你猜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武松突然觉得,眼前的这位美人简直就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礼物,有她相伴,此生足矣。

武松不禁伸过手去,抚摸着柳如烟的秀发。

青灯之下,青丝如瀑,娇面如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