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288章:夜探牢房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288章:夜探牢房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亥言想来,要想寻到王青的笔迹应该不难,所以,即使王青不肯就范,他依然可以假王青之笔,给代州的金人写封信,骗金兵出城。

可是,奉命前去搜查王青住处之人却一无所获,寻遍了所有角落,也没有找到任何有王青笔迹的东西。

王青城府之深,心机之细,显然超出了亥言所料。

其实,王青刚上山时并非如此,保括山寨的诸多条例、告示和公文等等,皆是他亲笔所写。不过,自从和代州金人有了密信往来之后,王青便异常仔细起来。

他先是借重新制定山寨条例的机会,将自己所书尽数销毁,改由山寨中一名落第的举人执笔,重写了一遍。平日里签发各类公文,他也皆以私章代替,从不落笔。

至于自己在住处习练的书法之作,也皆是写完之后当即烧掉,绝不留存。

王青之所以如此,并非是他有未卜先知之能,而是他深知通金之事事关重大,在没有十足把握之前,绝不可泄露半分,也绝不能落下任何把柄。

所以,他每次写给金人的密信,事先皆以蜡丸封好,即使蔡旺这般的心腹也从未见过信中内容。而金人的回信亦是看后即焚。

所有一切皆记在心里,这才是最安全所在。

王青其实并不知道,亥言准备在他的笔迹上作文章,但他知道,留下的任何痕迹皆有可能成为罪证,若想死无对证,只有尽可能抹去一切。

所谓未雨绸缪,料敌于先,也正是所有成大事者应具之能。

不过,事到如今,王青心里也很清楚,自己的招安大计已是山穷水尽,蔡旺和朱奎暴露亦是迟早之事,说不定二人见大势已去,已经去主动投案自首了。

躺在牢中的草堆上,王青虽然双目紧闭,却根本睡不着。

右手臂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这种疼痛感也令他回忆起了方才的情景,可直到此刻,他也不知道是谁出手打断了自己。

而当武松飞至自己眼前时,他甚至还未及有任何反应,就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他一度以为自己已经死了。

他也没想明白,萧先达为何没有杀了自己,还让人给自己包扎了伤口。

虽然他自信没有留下任何通金的物证,但方才在大殿之前,在山寨众头目的众目睽睽之下,自己的所做所为已然是鱼死网玻,图穷匕首见了。

令王青更加没想到是,已是丑时将近,牢房外却传来了脚步声。不一会儿,萧先达出现在了牢门外,身后还跟着武松和亥言。

“王青兄弟,你手臂伤势如何?”萧先达扶着牢门问道。

王青朝牢房外瞟了一眼,又抬眼看向了房顶,“多谢大当家的挂念,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王青并不知道萧先达此来所为何事,但他也不相信,萧先达会饶过自己,他也打定了主意,绝不求饶。

“王青兄弟,你可知道我为何留你性命吗?”见王青如此倨傲,萧先达也未恼,反而更加语重深长。

“在下不知。”王青依然望着房顶。

“因为我从未忘记你曾为山寨立下的汗马功劳,我也重你是不可多得之才。”萧先达道,“你若能回心转意,你我依然可以兄弟相称,捐弃前嫌,共图大计。”

“共图大计?呵呵。”王青笑了,“何为大计,莫非守着这山寨,当一世的山大王便是你所言的大计吗?”

“我知道王青兄弟其志不在小,也颇有谋略。不过,在你看来,难道就只有降金这一条路可走吗?”萧先达道。

“非是降金乃是出路,而是择强而从才是这乱世中的生存之道。”王青道,“如今山寨所处之地,金人环伺。而纵观天下,莫说整个河东已尽归金人,就是整个黄河以北也已无他人立锥之地。敢问大当家的,你又拿什么逆天而行?”

“哎!事已至此,我也不再瞒你了。”萧先达道,“你可知道我为何绝不可能投降金人吗?”

“为何?”王青终于将头转向了牢门。

“我乃胡人,想必王青兄弟早已知晓?”

“知道。”

“我不只是胡人,还是契丹人,更是大辽的王族之后。我也不姓孟,而姓萧。”萧先达道,“金人于我,有杀父之仇,更有灭国之恨,倘若换作是你,你又该当如何?”

王青终于明白,萧先达为何一提降金便断然拒绝了。他不是没有想到萧先达可能是契丹人,可是他却没有想到,萧先达并非是寻常的契丹人--萧姓的契丹人,与赵姓的宋人几乎没什么区别。

王青把头又转了回去,双目又望向了房顶。一时之间,他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若是换作自己,又该当如何?”王青心里不禁也在思量着。

只是作为一个县城小吏,自己和金人既无家仇,也轮不到论及国恨。他虽然志向也不小,但是还远未到要兴邦立国的程度,只是想在乱世之中求得一方太平,一官半职罢了。

“王二当家的,你所言择强而从,虽说有些势利,但也不失为生存之道。”此时,亥言开口道,“不过,你可曾想过,择强而从,这强未必就在于兵锋一时之盛,而是在于长远之道。”

“长远?”王青一扭头,“你是说金兵之势不可长久吗?”

“正是。”亥言也走到了牢门前,“如今金人兵锋之盛,确有摧枯拉朽之势。可先贤有云: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金人虽盛极一时,却必未就可长久。”

“何以见得?”

“你可知金国有多少人口?”亥言问道。

“不知......”

“举国人丁不过数百万,其中十之六七还并非女真人。”亥言道。

“那你可知大宋有多少人?”亥言接着问道。

“这......我只知当年五台县户籍之数有六七万,也曾听闻汴京城有百万之民。”王青道,“至于整个大宋之民,的确不知。”

“那小僧来告诉你,汴京一城的确便有百万之民,而整个大宋人丁则有万万之数。”

“竟有如此之多......”王青也吓一跳。

“只多不少。”亥言道,“试问以万万之数对百万之众,孰能持久?”

“可大宋不还是败了吗?”王青不以为然。

“大宋之败,非败于民,而是败在朝廷昏庸,官家怯弱。而且,也只是败于一时而已。”亥言道,“靖康之耻,虽堪称空前绝后,可汉民根基尚在,汉地四海犹存,迟早可卷土重来。”

“你一个小和尚,又如何敢妄断天下大势。”王青虽然口中犹有不屑,但身子却坐了起来。

“天下之势,天下人自然皆可论之,我虽是出家人,又为何不可?”亥言道,“只要言之有理就行呗。”

“那你所言理在何处?”

“我且问你,若是金人果真势不可挡,天下无敌,那为何不顺势南下,尽灭宋土?反而班师北归了呢?”亥言道。

“为何?”

“实乃金人锋芒已尽,力有不及啊。”亥言道,“要不然,江南、八闽、汉中、巴蜀皆乃物华天宝之地,以金人贪婪之性,又岂肯放过。”

“就算以你之言,金兵之势难以染指南方,可我等身处之地已尽在金人刀锋之下,莫非也不会长久?”王青问道。

“你可知道相州在何处?”亥言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又问道。

“略有耳闻,应当是在河北一带。”

“那关中你应该知道了吧。”

“这个自然。”

“那小僧就来告诉你,相州如今依然在宋军手中,距此也不过八百余里。”亥言接着道,“而关中的门户陕州如今也还在宋军手中,更莫论关中之地还有雄兵数十万。”

“你的意思是......”

“小僧之意是,我等眼下看似身处金人合围之中,但其实不仅可以据山之险暂求自保,也可趁势而动,往东可联络相州,往南则可与关中之兵遥相呼应,绝非孤立无援。”亥言接着道。

“趁势,趁何势?”王青身子已经挺得笔直了。

“正是眼下之势啊。”亥言道,“如今金国大军已经北撤,所留兵马也只是据城而守。而且眼下又正逢暑热时节,金人素来喜寒厌热,正是起事的大好时机!”

“你是说以山寨之兵,去攻城拔寨吗?”王青觉得亥言的想法不免有些疯狂。可如此疯狂的想法,其实也曾在他的脑海里一闪而过过。

“有何不可?”亥言反问道,“代州之兵不过两千余人,而且主将已死。况且,自古用兵之道,在于出奇制胜。但有奇谋,拿下代州又有何难?”

“出奇制胜......那该如何出奇?”王青腾地站了起来。

亥言知道,他已经动心了。

“这奇谋就在你身上。”此时,萧先达趁机道,“只要王青兄弟能与我等同心,拿下代州便指日可待。是降金为奴,还是据兵为将,只在你一念之间!”

“我?”王青真的动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