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182章:书海寻迹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182章:书海寻迹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相州,这座孤悬在河北的城池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虽然如何安置这五六千百姓和工匠,颇让赵不封有些头疼,但能救下如此多大宋子民,其中还有二千余名各色工匠,赵不封甚感欣慰。

作为宗室子弟,赵不封虽然身为太祖的六世孙,却早已远离权力中心,终其一生也只能如眼下这般成为一州的主官,永远无法在皇权的核心地带施展自己的抱负。

但他自小心怀天下,以黎民苍生为念,如今看着百姓能逃脱金兵的魔掌,安全归来,赵不封也深深体会到了做父母官的快乐。

为了安顿好这些归来的百姓,他下令开仓放粮,专门为这数千百姓发放了五日的口粮。尽管,相州城中的存粮其实已快告罄,尤其是数千军士的粮草只能维持月余而已了。

但无论如何,赵不封决定要坚守下去。他相信随着天气转暖,宋金之间的战局定会有变,河北之地并非没有彻底光复的可能。

赵不封也深知这二千余名工匠的重要性,所以,他一面令人给入城的百姓安排食宿,一面派出信使前往南京应天府,将工匠被解救一事报与康王知晓。

其实,他心里明白,这个康王心胸狭窄,难堪大任,其行其言甚至有辱大宋先祖。但眼下,他却是唯一被正统认可的继承人。而且,如今他身在的应天府已经是大宋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这些大宋工匠的精英们理应去往那里。

赵不封刚刚派出了信使,武松、柳如烟和亥言就来了,同来的还有一位赵不封不认识的儒雅中年人,自然是乔三水。

武松道明了来意,赵不封二话不说,就亲自将众人领到存放书籍的府库,并令守卫打了房门,让众人自便。

赵不封刚欲转身离去,突然想起来什么,回头道:“哦,对了,五日之前,康王的一名内侍来过,取走御府的书籍。”

“啊!”亥言不由地叫了一声,“全取走了?”

“那倒没有,只是取走了大内的皇室谱牒和翰林医官院的诊录。”赵不封道,“其余的书籍,一概未动。”

“康王放着诸多典籍不拿,却独取这两件,赵大人可知是何缘故?”柳如烟问道。

“据那内侍说,康王是想确认一下宗室子弟中是否还有成功逃脱者,也好寻找搭救。”赵不封道,“至于诊录,说是康王儿时的旧疾发作,身边又无御医,想从之前的诊录中查找药方。”

“那他可曾说,这些典籍书画何时来取?”亥言也问道。

“说是待大事安定之后,自会遣人来取,让我好生看管,不得有误。”赵不封笑了笑,“只是不知康王所言的大事究意是何事?”

亥言暗自松了一口气,表面上却装作若无其事,“那没事了,赵大人公务繁忙,就不劳你费心了。我等自便就是。”

待赵不封走远以后,亥言才朝柳如烟道:“看来娘子的猜测果然有道理,这康王已经露出尾巴了。”

柳如烟点了点头。

众人不再多言,旋即进入店库,开始分头翻阅御府的书册。

这府库内所存放书录足有上万册之多,不过,当初金兵押送已按类分好,分装在了马车之上,且每个书箱上也皆有标注目录。所以众人找起来也不算费劲,尤其是记录大内诸事的起居注并不难找。

柳如烟翻到一册起居注,看了一会儿,脸不禁红了。她赶忙将这一册递给了亥言,“这后宫之事还是你来看吧。”

原来,这册起居注上记录的多是后宫诸事,其中有不少官家临幸嫔妃、侍女的记录,难怪柳如烟看了会脸红。

亥言接过册子,粗看了几眼就忍不住心里暗骂,这老官家当真是日耕不辍,夜夜欢愉,如此淫贼,又喜好舞文弄墨,还如何有精力治国理政。

不过,在这册堪称老官家的风流史中,亥言也有了发现。

原来,康王赵杦的生母韦氏入宫后只是一名侍女,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才被老官家临幸,得以进位。

对于这次偶发之事,起居注上的记录也只有寥寥数笔:崇宁五年,八月,庚戌,宿乔婉容处,醉幸侍女韦氏。

亥言又往后翻看,但此后再无官家临幸韦氏的记录,只是在崇宁五年末,封韦氏为平昌郡君,次年二月又进为才人。直至大观元年五月,乙巳,韦氏生下皇子赵杦。

亥言屈指一算,从被官家临幸到生下赵杦,正好是不到十月。真是准到不可思议,也难免令人生疑。

不过,在老官家的后宫,几乎每日都有临幸妃嫔,甚至侍女,所幸之人数以百计,官家又如何会在意此等细节。他只会在意有皇子诞生,至于是何时种下的龙种,自然不会全记得。

亥言在记录中还发现,这乔氏可谓深得老官家宠幸,从崇宁五年到大观三年,她一路从婉容进升至正一品贵妃,成为四妃之首,仅次于皇后之位。

而这乔贵妃和韦氏关系看起来也非同一般。当初进宫时,二人同为郑皇后的侍女。此后韦氏偶得官家临幸,也是在已经贵为婉容的乔氏宫中,而且,起居注中的记录里,还有一个“醉”字,足见官家当时已非清醒状态。

最关键的是,乔贵妃也姓乔,和乔三水同姓。

这莫非又只是巧合?

亥言越看疑惑越多,也越看越兴奋。

此时,乔三水和柳如烟那边也有了进展。

根据起居注记录,二十年前,也就是大观初年,担任殿前司都指挥使即殿帅的,正是奸贼高俅。

不过,作为武官之首,殿帅是统领整个禁军乃至全**队,而实际掌管大内禁军的则是殿前司都虞侯,官居五品,是仅次于殿帅正副指挥使的人物,也是统领大内禁军诸班值的指挥官。

而在殿前司都虞侯这个位置上,柳如烟和乔三水也发现了一些不寻常之处。

根据记录,在大观元年担任殿前司都虞侯的是一名叫沈放的武官。但大观元年六月,沈放突然告病还乡。

紧接着,一个月之后,金枪班指挥使高炼和招箭班指挥使王岭双双暴毙,死因不明。

为此,官家还一度责问高俅,斥他御下不力。

这莫非又是巧合?

就在亥言埋头琢磨时,乔三水则将相关的记录都抄录了一遍,收入怀中。

在这些看似不相干,却又不寻常的记录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他一时也想不明白,只能留存好这些资料,慢慢琢磨。

翻看了差不多半日,众人见暂无其他发现,也权且作罢。

回到通判府之后,四人又齐聚于武松房内,开始逐一分析其中的关节,希望能在千头万绪中寻出些蛛丝马迹。

亥言最关心的还是那位乔贵妃。因为,他实在不相信,乔贵妃和乔莫峰之间没有干系。

不过,乔三水的回答却让亥言有些失望。据乔三水所言,乔家一族七十三口当年尽命丧于西夏之手,这亦是乔莫峰怒入敌营,二年内杀得西夏人闻风丧胆的重要原因。

“当真是无一生还吗?”亥言犹未死心。

“据家父所言,等他闻讯赶回米脂老家时,族人已尽遭毒手,没未发现生还者。”乔三水道,“家父还亲手掩埋了族人,共计七十三口。”

“那有没有可能有人当时正好不在家中,侥幸逃脱呢?”亥言又问道。

“这......在下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族中有多少人口,家父应该不会记错。”

“敢问乔大哥,令尊当年在谭大师门下学艺七年,当中可曾回过老家?”柳如烟此时突然问道。

“在下听家父说起过,当年他一心学艺,从入门到师公仙逝,他都未曾下过山。”乔三水道,“未曾想,却再无机会为双亲尽孝,殊为憾事。”

“如此说来,若是族中这七年再有新添人口,令尊也未必知晓?”柳如烟道。

“这......应是如此。”

“娘子果然是心细,我如何就没想到此中关节。”亥言觉得眼前又浮现出一道光亮。

“奴家只是觉得,若那七年中乔家再有新添人口,按年纪算,此时大约该是四十岁上下,正好和乔贵妃相仿。”柳如烟道,“这又是一个巧合。”

柳如烟接着道:“此外,奴家素闻米脂盛产美女,当年闻名天下的美人貂蝉据说就是米脂人氏。乔贵妃能从一名侍女进至贵妃之位,深得官家宠幸,必也是天下少有的绝色,是米脂人也未可知。”

“而且......”柳如烟不由地看了乔三水一眼,又道,“以乔大哥的容貌也不难看出,乔家人天姿俊秀,当是一脉相承。乔前辈当年在江湖上不也是人称“玉面双枪”吗?”

“有道理,有道理。”亥言道,“娘子之言虽只是揣测之说,却也并非牵强附会,乔兄弟之乔和乔贵妃之乔或许真是一家。”

“小和尚先莫夸我,说了这么多,可我等所言也皆是猜测,眼下并无实证。”柳如烟道,“无实证也就很难破解其中谜团。”

“既然此路不通,我等不妨换条路试试看。”武松一直没说话,此时却突然道。

“师兄的意思是?”亥言知道,在这种场合,武松一般不太说话,但他一旦出言,必是有十足把握。

“乔贵妃这路暂时无解,我等可以顺着大内禁军这条路追查,实在不行,还有最后一条路。”武松眼光一动,“此路虽然有些风险,但或可一击必杀。”

“何路?”

“直接去找那康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