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天涯仗剑行 > 雨水 第三十九章 冤魂索命秦时恨

天涯仗剑行 雨水 第三十九章 冤魂索命秦时恨

作者:赶车一族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7: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场众人听后虽然各自诧异,但心中却大都存疑。

传说中地方出现在现实,身边人还是当事人,这种事委实离奇。

如果此事属真,便当真是江湖上近百年难得一见的奇闻。

而如果是赵夫人信口胡诌,又太容易被拆穿,毫无意义。

马见山只道是赵夫人在诳人,喝道:“到这时候还在扯谎!若木老哥,你......”

扭头看去,刘若木却一副丝毫不吃惊,也不准备反驳的样子,让马见山一时间也没了底气,讪讪收住了口。

方泰经过昨夜之事后,已经知道此地地下埋藏的秘密,才不会对游龙山庄就是桃花源这个秘密有太大的反应。

反倒是赵夫人话语中的其他信息,让方泰联想到了别的事情,面色也瞬间僵住。

贺文州听到“桃花源”三个字后,大惊失色,喃喃道:“竟然是真的?那算卦的前辈说的是真的......”

赵夫人接着道:“刘老狗,你怎么不敢说话了?被我当众揭开你刘家的老底,心虚了?害怕了?什么狗屁仁义山庄!”

刘若木倚坐在轮椅上,对赵夫人的话充耳不闻,闭着眼说道:“贺老弟,你又听说什么事了?”

贺文州深深的看了一眼赵夫人,收拾起震惊的情绪,对众人说道:“月前,贺某接到游龙山庄请柬的时候,正在酒楼吃酒,偶遇了一位算卦的高人。他听闻刘赵两家恩怨后,当场算了一卦,对贺某说这山庄便是传说中桃花源旧址,刘赵两家宿命纠葛数百年,难分难解,唯有贺某今日前来,救下两男两女的性命,才能将这场劫数彻底了结......

“贺某本是不信的,便又以家事问他。这位前辈对答如流,仿如亲见,连远嫁的小女生了个儿子一事都说的明明白白。贺某惊讶之下便请那前辈一道入席,想要请教更多,他却说贺某的福缘只能听这么多,再多问便要折了寿。

“那日用完了午膳,前辈便离去了。贺某心里却如同长了一根刺一般,一直想着刘庄主和民章兄的事情,如果能有一线希望化解这段恩怨,也是功德一件。于是今日贺某即便豁出去这张脸,也要强逼尘云带我去见刘庄主,当面问问清楚。”

说到这,贺文州朝刘若木一拱手问道:“敢问庄主,此事可属实么?”

刘若木长叹一声,睁开眼看着赵夫人道:“几十年了,这数代人的仇怨总要有个了结......不错,她说的,是真的。”

这一句仿佛耗尽了刘老庄主浑身的力气,又好似终于松了口气,沉重却又解脱。

“啊?!”

数声惊呼从场间响起。

赵夫人恨声道:“你刘家在这山上居然能住的安稳,这些年间,就不怕赵氏几十条冤魂半夜索命么!”

马见山不解道:“你们赵家不就死了赵民章一人么?还是比武之后死的。也没听说荆州赵家和武陵刘家是世交,哪里来的几代人的恩怨......”

赵夫人瞪他一眼,道:“马见山啊,马见山,你还真是不学无术!”

孙焉在一旁道:“我听这位老夫人一直在说赵氏,而非赵家。书中有载: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先秦之时,尚有姓氏之分,比如晋文公的夫人齐姜,便是以齐为姓,以姜为氏。始皇帝嬴政,也是嬴姓赵氏。不过自太史公著《史记》以来,世间便逐渐把姓氏混为一谈。

“赵夫人嫁给了赵民章前辈,自然以赵姓冠在名前,但其口中的赵氏却并非赵家,想来是她的娘家。”

“不错,我便是当年自秦时避难至桃花源的姬姓赵氏后人!而他刘家便是《桃花源记》中那个寻之而不入的南阳刘子骥的后人!”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后半段有载:“......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赵氏名永宁者,带着难以消解的恨意,缓缓道出了一个未曾记载于书面,也未在世间流传的辛密。

姬姓赵氏本是墨家演术支脉,传承自被称为‘东方钜狡’的索卢参,尤擅机巧之术。在暴秦焚书坑儒之时,遵守门中律令,带着家族门人寻到了武陵,在此山中利用机关术打造了一处隐世之所。

族人谨遵祖训,从不离开,只在山中推演机关之术,日子枯燥而安稳。

直到晋时,那个捕鱼人误闯山中,山中之人才知道世间已经变了天下。从那渔人口中,族人问询了许多,丰盛的招待了数日,最后安全的送他离开。

那时的族长对族人说:天下更迭,乃是常理。然战争纷乱仍不灭于世,非吾等出山之时。于是再度将山门封闭。

那个捕鱼人恩将仇报,为了名利将此事告与朝廷,桃花源之名自此传开,引得世间无数人想要来此寻密。其中以南阳刘子骥最甚。

虽然在古文中,刘子骥在规划前往武陵之前便病终,后来再没有对桃花源感兴趣的人,也再无人能得其门而入。

但在赵夫人口中,却有了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结局。

刘子骥倒在了探秘的途中,他的子孙却将这件事继承了下来,历经数代人始终寻找不辍。

直到北魏之时,武陵附近发生了一场剧烈的地震,将桃花源中人在山间布置的机关毁坏了泰半,才让刘家后人再度寻到了这避世数百年的隐秘之所。

但热情好客的桃花源中人再度迎来的却不是那好奇的渔人,而是别有用心的阴谋家。

他们以误入之名诱得同情,暗中引来同伙,在夜晚突施辣手,闯入久不入世,忘记人心险恶的桃源。

杀了一百多人,刘家后人把活下来的近千数赵氏族人尽数关押,将族中流传乃至新编撰的无数机关书籍占为己有。

此后,刘家人改头换面,堂而皇之的以秦朝后人自居,不仅鸠占鹊巢,还要逼迫赵氏族人为其研制精妙的机关武器,建造复杂的密道庄园。

赵氏虽然不理世事多年,但到生死存亡之时自然不肯就范,找回了生而为人的对自由的向往,和刻在骨髓之中反抗和不屈的火焰。

在近百年的虚与委蛇和暗中反抗之下,赵氏暗中建造了许多不为刘家人所知的密道机关。

探听,反间,牺牲,谋杀……赵氏展开了无穷尽的报复。

刘家在江湖上沉浮了近百年,被赵氏拖着,终究无法凭借抢夺来的东西成就江湖霸主的地位,反而因为使用的机关暗器故障层出,而近乎成为了笑柄。

直到隋朝时,在刘家越发强硬的压迫之下,鲜血迸发了。

那一代的刘家主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处死了近半被囚禁的人,大有“不为我所用便尽杀之”的态势。

赵氏为了生存,妥协了。

在严密的监视下,赵氏在不见天日的地下溶洞之中,做出了名震江湖的“八方风雨匣”,刘家也凭之扬名天下,被称为暗器天下第一,风头一时无两。

也正是在那个时期,赵氏凭借着记忆,在地下用土木石偶重现了当年桃花源的风采。

但时移世易,只能以此凭吊一番,却终不能再见。

在隋至唐的一百多年间,赵氏一共做出了三只“八方风雨匣”,但那些需要手口相传的技艺却在老一辈人死去之后渐渐消失,只有那些尚未风化的古籍上还记载着那些神奇的技艺。

而从未消散的,还有赵氏族人始终不忘的——自由的向往,一代一代从父母口中传到子女心中。

一直到五十多年前,刘樗栎祖父那一代,赵氏永宁出生了。族长亲自为其起的名字,希望这个女娃能够得到他们这些老人一生中都无法得到的东西——安宁。

她是那时赵氏最小的一代。

也是最不幸的一代。

赵氏能被利用的只有技艺,而失去了技艺的赵氏便没有了生存下去的支柱。

就像所有故事中说的那样,富不过三代,刘家渐渐没落了。

刘樗栎的祖父开始觉得被囚禁在地下的那些工匠们成为了累赘,不仅无法再制风雨匣,甚至也没有有用的产出,只能凭空浪费口粮。

在赵永宁七岁的一天,刘家人把所有的赵氏族人召集到了一起,然后无情的挥起屠刀。

从秦时生存至此,仅剩七十七口的赵氏,被抹去了所有留存世间的痕迹。

不,还有赵永宁。

她那日贪玩,从钟乳石上跌落昏迷,反倒因此躲过一劫。

醒来的她见到了对她而言世间最悲惨的场面。

父母,族长,朋友……还有那个邻居家的小妹妹,都被堆砌在那间小小的石室。

是的,堆砌。

毫无生机的死肉。

崩溃的赵永宁在地下凭借残留的食水活了三天,终于凭借父亲告诉她的只言片语找到了被隐藏在厨房的那条密道。

她回到那个被鲜血浸满的洞里,重新用手沾满了族人的鲜血,抹在自己的脸上。

在今后的日子里,她一人便是整个赵氏。赵永宁将会背负起所有的怨恨,终有一日会化作复仇的利刃,重重刺向所有刘家人的心脏。

从那条密道逃出来的赵永宁终于见到了温暖的阳光。

在那时的山庄中东躲西藏,赵永宁总算找到机会跑到了山下。

她回头望着桃花林围绕着的仁义山庄,想着长辈们诉说着的桃花源,还有地下的苦难与冤魂,转身而去。

从此,她便不是一个人,而是复仇的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