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剑镇四海 > 第一百三十五章 烛火摇曳阅书信

剑镇四海 第一百三十五章 烛火摇曳阅书信

作者:日月未旦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6: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孟德贤弟亲启:”

“已是夏末,即将立秋。为略尝最后一点夏色,愚兄前日往曲池坊赏荷。”

“幸甚至哉,虽各地皆纷纷落叶渐凉,就连天京城内都得裹上一件外衣方才可以上街领略天街喧嚣。”

“唯有这曲池坊中,仿若四季都要走得慢些......”

“愚兄在这曲池坊中,又见那盛夏之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心喜之余,不免又有些遗憾。”

“孟德贤弟你抱病在床数日,重不见好转。”

“需知医未病远胜医已病,贤弟平日里就是太过于喜静,疏于走动,一天到晚便闷在自己的书房之中做学问。”

“做学问本是好事,可若是因此荒废了身体却是万万要不得的。未有健硕之躯体,何以写传世之文章。”

“望孟德贤弟早日痊愈,并以此为鉴,平日里多上街走动走动......”

王肃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

韦府的烛火虽然明亮,质量也是极好的,没有太多的烟气,但架不住邓青送过来的书信太多,而查阅这些书信又是个精细活,快不得。

于是乎王肃便一连看了数个时辰。

王肃看了眼早已躺在床上呼呼大睡的二狗,撇了撇嘴,还真是能者多劳,懒者睡觉啊......

书信很多,不可能说是抽到哪一封就是哪一封,查阅起来总要讲究个章法。

好在邓青,或者说之前在绣衣司里面查阅这些书信的人早就考虑到了这种事情,送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是按照每封信的日期排列整齐了。

这倒也省下了王肃不少功夫,若非如此,只怕王肃现在才刚刚整理完那些书信。

虽然按理来说,应该从最近的书信查阅起,毕竟最近的书信中最可能有什么线索。

但王肃却总觉得这次的案子没有这么简单,应该从之前的书信读起。

因为书信之中总会有一些前言后语,若是从后看起总会有些疑惑。

刘上青的儿子叫刘孟德,刚才那封信便是他的一位文友写给他的。

王肃大致看了看,也就是之前刘孟德生了一场大病。

这也正常,之前问过刘上青还有刘孟德的书童小李,都说刘孟德常年把自己关在书房之中读书。

久坐不外出,难免会染上一些疾病。

王肃摇摇头,又抽出下一封书信。

“哦?”

当看到信封上寄信人的名字,王肃稍感惊讶。

这个人,勉强算是个熟人吧,正是擎涅寺的方丈心本大师。

王肃拆开信封,打开信纸,阅览起了其中的内容。

“刘施主亲启:”

“刘施主身上所患乃是热疾。”

“刘施主久坐于书房之中,气息不通,静脉受阻,又贸然以冰镇暑。内外暑寒交替之下,便使病魔入体,药石难医。”

“老衲此次施针,虽是将刘施主体内暑气散去十之七八,但依旧有些郁结于体内,银针难祛,日后还需多外出走动,若能远足山林自是妙极,大有脾益......”

王肃看完之后将这封信放下了。

想不到这老和尚不光会佛法,居然还会治病,当真不可小瞧了。

将信重新装好之后,王肃又一连从那堆书信中抽出好几封信来,一一查阅。

其中除了一些刘孟德的文友写给他的书信以外,还有几封是心本大师写给刘孟德的。

从心本大师的回信来看,王肃大致可以逆推出刘孟德写了些什么。

他大致还原出了事情的起因经过。

大抵是刘孟德因为久居书房之中,不外出走动,一味地死读书,虽然文章做得不错,但有些浮于表面,过分钻研辞藻了。

他也因此陷入了瓶颈,心中郁结,因此生病,药石难医。

刘上青,也是刘孟德的爹刘翰林,四处寻医无果后,便听说了擎涅寺的方丈心本大师善使银针,一手医术虽是剑走偏锋,但也有其独到之处,于是乎刘上青便咬咬牙去请了心本大师来为刘孟德医治。

不曾想刘上青原本是打算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可心本大师一出手,刘孟德身上的病症竟然痊愈了十之七八,不再困于床榻之上,可以下床走路了。

刘孟德感激心本大师的救命之恩,与其结为忘年交,时常向其请教佛法。

王肃摇摇头,心本大师别的不说,这劝人皈依佛教的本事是真的有一手的。

当初那擎涅寺之所以能如此繁华,甚至超过了当时的怀德寺,也就是现在的皇觉寺,想来心本大师这一张嘴皮子功不可没。

不单单是靠所为的求子灵验。

不过王肃倒是有些想不通,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明显可以看出心本大师是有本事儿的,可当初自己任职银袍玉麒麟,还就是在天京办差儿的,怎的没怎么听说过这号人物呢?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真人不露相吧?

还是说这便是出家人所谓的不问红尘,淡泊世外?

王肃放回书信,又过了一两个时辰,夜深人静之时,他方才看完了邓青送过来的所有书信。

他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顿时噼啪作响,浑身筋骨一震,久坐带来的疲劳都被他用内力消除了。

这也算是内力的一点小运用吧。

也就是王肃内力深厚,丹田之中所蕴真气超过了大部分的贯川通流境,方才能如此“奢侈”。

唤作其他江湖中飘荡的贯川通流境的高手,江湖之中处处凶险,丹田之中的真气那可是用一点少一点,与人拼杀之时,生死关头,说不定就差这么一点点真气就能扭转乾坤反败为胜。

怎么会如此“奢侈”,拿真气来为自己消除一些微不足道的疲惫呢?

王肃打了个哈欠,也有些困了。

他吹熄烛火,脱去鞋袜躺在床上,看着黑漆漆的天花板。

这些书信我都看完了,果然如那书童小李所言,没有一封是和郑虎有关的。

这基本可以说明两人之间真的不认识。

不过我看了这么多书信下来,那个鸣蝉诗社倒是经常出现啊。

这个鸣蝉诗社,王肃倒也知道。

诗社中的社员大都是一些和刘孟德、郑虎一样的官宦人家的公子哥。

而且身份尊贵还不够,还得是真正有才情的,通过了考核才能入社。

当然了,若是你足够得惊才艳艳,哪怕是泥腿子出身,甚至是商贾之家出身,都不需要你主动来,鸣蝉诗社都会自己找上门来邀你入社。

比如说上一届的状元郎庄明皓,就是被鸣蝉诗社主动拉进去的。

鸣蝉诗社在天京,算是年轻一辈里影响力最大的几个诗社、文会之一,不仅是因为诗社的社员都风流缊藉,更因为诗社的创办人,乃是当今圣人一母同胞的亲弟弟齐王殿下。

这位齐王殿下,比圣人小了约莫十岁,现在不过三十多岁,正值壮年。

但他自幼唯当今圣人之命是从,从不忤逆,又从来不涉政事,只钟情于经史子集、琴棋书画。

也正因为如此,当今圣人对这位齐王殿下放心得很,他也是尽享尊容,可以说是大唐明面上第二尊贵之人了。

有齐王殿下坐镇鸣蝉诗社,如何兴办不起来?

王肃心想:如此看来,郑虎也有很大的可能也在这鸣蝉诗社中。

刘孟德虽然还参加了一些其他的诗社文会,但也不算多,而且大多都是南党之人所创办的,乡党的嫌疑更大,郑虎不太可能加入这些诗社文会。

毕竟......

王肃想起今天,不,应该说是昨天了。

昨天那位郑康将军的表现,王肃现在依旧历历在目。

王肃确实能够感受到郑康身上的悲痛。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但王肃还是更能从他身上感受到功利之欲。

尤其是当郑康听见了刘上青之子刘孟德也死于同一凶手之手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愤怒,而是觉着可以借题发挥,通过此事来打击绣衣司。

这倒挺让人心寒的。

同时也让王肃对于现在绣衣司的形势有了个更新的认识。

想不到,现在绣衣司也到了这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了。

尤其是北党,居然对绣衣司抱有如此之大的敌意。

也不知是积怨已久,还是北党中那位安大人的运作产生的结果。

算了算了,我都已经离开绣衣司这么久了,怎么还在替绣衣司操心?

这些事情啊,还是让老关去头疼吧。

王肃并不是很担心绣衣司会被北党扳倒。

毕竟是从绣衣司里出来的,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绣衣司是一个何等的庞然大物。

而想要扳倒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只靠一个北党,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绣衣司乃是圣人嫡系,可以说,只要圣人在位一天,绣衣司就一天不可能倒下。

因为,绣衣司就是圣人悬在文武百官,天下官吏头上的一把利剑。

明天便去和邓青说说查一下鸣蝉诗社吧,我总觉得其中大有问题。

王肃闭上了双眼准备入睡。

忽然,一阵风透过房间的门吹了进来。

王肃瞬间睁开了双眼,在他的气机牵引之下,算盘立刻出鞘,落到了他的手上。

而他则把剑架到了潜进来的那道黑影脖子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