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五代箫剑录 > 第二卷 秋水长天 第八十六章 天子宁有种?

却说高行周和符彦卿率骑军紧追耶律屋质,耶律屋质和耶律虎在晋安寨前会合契丹南路围寨兵马,与高、符大战一场后四散溃败。

契丹轻骑四散分开,高、符无暇四面追击契丹南路军马,匆匆北上接应张敬达步卒主力。

未到汾河之前,高行周突然听得后军一阵熙攘,乃是耶律屋质突然集结兵力从背后杀来。

符彦卿见腹背受敌,心知不妙,对高行周道:“请高将军速去驰援张将军,追兵我自挡之。”说罢一扬手中三尖两刃刀,率兵翻身接战。

此时杨光远在汾河北岸大败而归,张敬达正欲重整态势在河畔接战,却被败退下来的残军冲动阵型,自顾不暇。

张敬达部唐军被围日久,个个食不果腹,本就军心涣散。眼下张敬达麾下后军见杨光远前军大败而归,后军也有半数兵士四散溃逃,张敬达连斩数名逃兵,无法阻止兵败之势,心急如焚。

安审琦无可奈何,朝张敬达叫道:“张将军,今势已急,不如退保晋安寨。”

兵败如山倒,数万人马一时溃不成军。张敬达也别无办法,只得下令后军变作前军,全军南撤。

此时尚在南岸的晋军、契丹军大部从三面围拢过来,截住张敬达大军厮杀,耶律德光也渡河追击而来。唐军一溃千里,几乎损失殆尽。

眼见得麾下军士尽皆溃逃,或是死在契丹与晋军屠刀之下,张敬达在乱军之中仰天长叹道:“我身负皇上厚恩,今一朝败光朝廷社稷,除了以死报国,别无他法。”说罢举刀便要自刎。

韩通连忙将其拦住道:“高将军所率骑军尚未中伏,胜负犹未可知,将军不可气馁。”

话音刚落,却见南面一名将军白马银枪,白须冉冉,亲率大队骑兵在叛军阵中如入无人之境般四面冲杀,有如天神,杀得叛军无不心惊胆裂。

此人正是白马银枪高行周,他虽已年迈,却是廉颇不老。他当下一面冲杀一面大声喊道:“张将军何在?”

张敬达大喜过望,在韩通、王彦升等人死命相护下杀出一条血路,会合高行周迤逦南撤。

高行周见耶律德光势不可挡,亲率骑兵前往后军断后,迎上耶律德光契丹骑兵。

耶律德光见一年长将军白马银枪,威风凛凛,当下也在心里啧啧称奇,下令三军停步,亲自上前问道:“阁下可是‘白马银枪’高行周老将军吗?”

高行周冷哼一声道:“既知吾名,安敢犯吾境?”

耶律德光朝高行周朗声道:“今唐国运已衰,我契丹天军顺应民意入主中原,高将军岂能逆天而为?不如归降明主,朕必然不会亏待将军。”

高行周刚要约耶律德光出战,但忽然想起追击耶律屋质前将大队步兵落在身后,暗道一声:“不好!中了他分割包围的诡计。”

耶律德光见高行周执迷不悟,亲率大军发起冲击。高行周且战且退,一直掩护张敬达残部退入晋安寨中,符彦卿也已被迫避入寨中坚守。而昭义军步卒已被叛军阻断于南面,前后不得相救。

高行周与符彦卿说定率骑军当先突围,接连冲杀三次,都被刘知远、耶律德光和石敬瑭轮流杀回,只得继续困守孤营。

— — —

却说这日晋军大寨中,“金刀王”刘知远入帐拜见晋王石敬瑭。

石敬瑭也是一员久经沙场的将领,被后唐长期依赖为北面屏障。如今他一朝联合契丹在太原起叛,震惊朝野。

刘知远乃是石敬瑭麾下第一大将,石敬瑭见刘知远前来,当下十分欣喜,连忙请他坐下,吩咐下人斟酒。

酒过三巡,石敬瑭知刘知远向来对自己结连契丹叛国有所不满,假意叹道:“今唐军深沟壁垒龟缩不出,孤担心皇帝小儿李从珂亲率四方大军前来解救,届时形势定当大大不妙啊!早知如此,倒是不如不反,在太原安享富贵罢了。”

刘知远摇头冷冷道:“将军既然决然要自为天子,到了这等关头,又何必用这种话来试探在下。”

石敬瑭一时说不出话来,心里却已对刘知远隐隐生出怨恨,只是碍于他在军中威望极高,自己称帝多要他来相助,只得绽开笑颜道:“知远此话深得吾心,看来引契丹兵马相助果然是一条良策,短短几个月,就已胜了这么多场。”

刘知远面色阴沉,考虑半晌后对石敬瑭道:“我今日来拜见将军,正是要说这件事。”

石敬瑭奇道:“哦?知远有何高见?”

刘知远继续道:“请契丹兵马相助本就是引狼入室之举,就说将军急欲称帝,迫不得已为之。但只需许以重金,便能请动耶律德光,何必要将燕云十六州尽数割让?将军此举日后定当成为中原大祸,届时悔之晚矣!”

这已经不是刘知远第一次说起此事,石敬瑭心中不悦,佯装无奈道:“胡人贪得无厌,区区许与金帛,怎肯出兵?且孤闻枢密使赵延寿也已暗地里为契丹主送上厚礼,孤若不送上比他更重的厚礼,契丹主放弃了孤,改立赵德钧赵延寿父子为帝,这可如何是好?”

刘知远听到此时胡须倒竖,一摔酒碗怒斥石敬瑭道:“将军一口一个契丹主,那耶律德光小将军十岁,将军甘愿以父事之,三军上下莫不为将军汗颜!”

石敬瑭见刘知远发怒,只得好生抚慰道:“知远啊,你随我已久,若不是李从珂那小儿对孤不仁,孤又怎会如此低声下气求契丹相助?这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既然将军畏惧契丹人,此时收回燕云,以金帛补偿,未为晚也。”刘知远道。

石敬瑭见刘知远执意劝自己收回燕云十六州,心中暗骂道:“若不是老子低三下四请来契丹兵马,你以为凭你那一柄金刀,能助我登上皇位吗?”当下朝刘知远摆摆手道:“此事容孤三思,日后再议。”

刘知远见石敬瑭有意拖延,冷冷道句:“将军好自为之。”说罢丝毫不给石敬瑭面子,起身便走。

石敬瑭狠狠盯着刘知远离去身影,心知此人迟早要成为自己霸业上的障碍。

刘知远走出帐中,一名将领急切上前问道:“石将军如何说?”

刘知远摇摇头道:“安将军,石将军固执己见要为天子,我亦无法劝动。”

这将领名叫安重荣,血气方刚,当下捶胸跺足道:“天子?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他这一句话可谓一针见血,道出乱世真谛。刘知远连忙劝住安重荣道:“既然如今已经引狼入室,别无退路。唐国运已衰,我等不可造次,唯有从长计议。”

安重荣连连点头,两人就此退下准备战事,按下不提。

— — —

且说晋安寨被围困已久,高行周、符彦卿所率军队中步骑被分为两截,互相不得接应。高行周心急如焚,暗道耶律德光的围点打援、分割歼灭之计实在高明。

这日升帐议事之后,高行周敏锐察觉到副招讨使杨光远面色不安,心知不妙。事了之后,高行周召集韩通等数名亲兵,亲自跟随在主帅张敬达十余步外远远护卫。

张敬达察觉到高行周,初时并未在意。一连暗中护卫数天,高行周见杨光远并无动静,不由得暗道:“莫非是我多心了么?”

高行周正思索之间,张敬达突然径直走来对他道:“高将军,不知日夜跟随本帅,所为何事啊?”

高行周见张敬达面有不快,心想他多半对自己有所误会,连忙道:“末将……末将正是要与将军商议突围之事。”

张敬达点点头,遣退身旁侍卫,对高行周低声道:“本帅正有一事要秘密吩咐高将军。本帅怀疑军中有叛军细作,不然何以每次突围都被阻回?本帅想请高将军今晚率本部骑军突然出击,杀叛军一个措手不及。”

高行周听得这话有理,便答应下来。张敬达又看看左右无人,低声问高行周道:“高将军,你觉得符将军信得过吗?”

高行周连忙答道:“符将军深受皇恩,一心为国,绝无叛国之理。”

张敬达似是满意,又道:“那便请高将军和符将军一同突围。”

高行周领下军令,寻到符彦卿将原委说清,符彦卿自然同意,两人筹划已定,只等暮色降临。

转眼间沙场已被夜色笼罩,此夜可谓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乃是个不祥之夜。高行周和符彦卿集合本部兵马,整装待发。

此时张敬达正在帐中读书,估摸着到了高行周和符彦卿出兵时间,便轻甲带刀,准备前去视察。

未及出帐,大帐四周忽然窜出十余个黑影,齐刷刷拔出刀来将大帐团团包围。

张敬达大惊失色,连忙拔出腰间唐刀欲要冲出。未及掀开帐帘,一柄刀突然从帘外刺入,一刀刺透了张敬达腹上甲胄,又刺穿了他的身体。

帐外之人正是副帅杨光远,张敬达带着难以置信的神情,被杨光远一手握着刀柄、一手按着肩头推入帐中。

杨光远冷笑一声道:“生铁小儿,你若不死,我便没有活路。”说完又一把将刺入张敬达腹中的唐刀拔出(张敬达小字生铁)。张敬达血流不止,原地毙命,犹在圆睁双目。

高行周和符彦卿尚在大营门口,正要下令出击,突然听得大营中一片喧哗,连忙派兵士前去打探。

不久之后,杨光远、安审琦率大军赶到大营门口,杨光远举起张敬达首级,对高、符二军兵马朗声叫道:“贼首已诛,其余降者一律不问!”

杨光远话音未落,突然听得大营外喊杀声震天,高行周和符彦卿回首一看,契丹铁骑已经大举杀来。

高行周白须倒竖,正要提枪先挑了杨光远这个叛贼,再回身对付契丹人马。符彦卿连忙将他按住,意味深长地摇了摇头。

高行周当即想起了那日出兵之前,符彦卿与自己说过的话:

“此次北上凶多吉少,你我能战则战,尽到臣子本分。至于成败利钝,非你我所能逆睹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