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不臣 > 第一卷:江湖浪荡,终是孑然 第二十七章、向天下讨取一杯酒醉去

一袭白袍的儒雅老者握着书卷,注视着院中的两棵老树,刺槐和柏树。柏树仍然很顽固,有老茎和树枝,旋转着,旋转着,看来它们可以活数百年。那棵刺槐树稀疏地覆盖着一些细小的树枝,它干燥而僵硬,没有生命力。它太旧了,很难说它是否仍然活着。

国子监大殿为两重屋檐,上覆黄色琉璃瓦,檐角翘起,四条屋脊直达顶部,顶端做成圆型,铜包鎏金,既所谓四角攒尖,正面屋檐之下,高挂着武德皇帝书写的‘尚学’匾额,这块华带匾边框为七彩九龙祥云圆雕,四面开门,门窗装饰三交六碗菱花图案。高大的石基下建水池环绕,池岸用白玉做护栏,四周建有围廊,红色檐柱、廊柱多达数十根,柱间建雀替,大木构架绘以金龙和玺。

先生迟暮两鬓白斑,步履蹒跚走进殿内,一双浑浊的老眼眯着,来到书案前坐下,沙哑着嗓子,一字一句地道:“今个不讲四书五经,咱们聊一个人,怀州晋王杨直,你们说,他是忠将还是反贼啊。”

二皇子郑德站起身朝着范进鞠了一躬,不屑挥动袖袍冷哼道:“肯定是反贼啊,他为了北玄余孽竟然违抗父皇圣命,最后派旧部护送余孽北上占领了幽州,洛阳城前一战我朝黑骑军将其斩于马下,何其快哉!”

范进看了一眼郑德,闭上眼睛点点头,“说的有理,你们是否心中都这样想?”

大皇子郑仁有些怯懦的站起身,谦卑的鞠了一躬,缓缓开口道:“先生我有一事不解,若他真的要造反何不直接挥兵西进,我朝黑骑军虽然勇猛却不如虎豹骑久经沙场若真打起来胜负难论,学生不解。 ”

范进缓缓起身,连连叹息摇头,摆手示意两人坐下,沉声道:“战国九雄灭其四,与北玄在渭水一战我朝损失惨重,他单骑护主落了个右手残疾。为国将女儿嫁去了北玄,北蟒来犯他请命北上御敌,前后三年战死二十万铁骑换来我朝寸土未丢啊!

是他挥兵攻取汴梁才有如今这天下,女儿被亲手逼死,只留下一外孙存活于世,被天下书生辱骂整整九年,可要论起丰功伟绩就连谋圣李林燕也自叹不如,洛阳城前没有跨出臣子之范畴。他不曾亏欠璃阳半分,到死也只是求了一份人情而已,不算多吧!”

范进迈步走大殿,走到那颗刺槐树前抬手抚摸,眼里满是辛酸。

“先生,为何不向父皇求情?”

抬眸看了一眼不知何时走到身旁的郑仁,只是笑笑,“盛夏的毛蝉从早到晚一直在叫可有人喜它?清晨公鸡只是啼鸣了两声可所有人都在听亦不反感。想说时不能说,能说时已不想说,事世无奈人无奈,举国皆醉我独醒,今日便向天下讨一杯酒吃,醉去吧!”

范进缓缓跪下,朗声道:“老臣先行告退,皇子殿下珍重!”

请辞还乡归于青田的范进将所有文墨焚毁,小书童不解可也不敢上前阻止,心疼落泪。

握着手中最后一本书,低头看见了‘心’字,扯下那一字放进嘴里咽下,侧头看向小书童,叹息道:“我死后你便回老家,若有一日郑仁继位,你就将书桌上那封信交给他,以后都不要再回来了。”

五圣之一的范进在交代完后,逝去。

小书童按照先生吩咐将他焚烧成骨灰放进坛子中,寻了一处风景秀美的地方迎风挥洒,而留在长安的则只是一座衣冠冢。

一生为璃阳王朝鞠躬尽瘁,晚年却一言不发,一策不进,沉默至死。

四权五圣,先后已逝三位,谋圣李林燕被砍了脑袋,观弈道人魏子恭坐化青阳观。但对于井市百姓而言生老病死再正常不过,谁都会有那一天,毕竟圣人不是仙人,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对于身处堂庙的聪明人来说,只见前人去,不见后人归的悲痛又该何从吐诉。

而对于隐士而言,范进之死只有惋惜、悲叹。

“天下无人,范进之言犹在”

范进被称为文圣可谓是毁誉参半,他提倡取百家之长避其短,身为儒生说出此番言论便是被人戳着后脊骨骂了好多年,诸子百家当以儒、道、法三家最为有名。

可他仍然敢直言不讳道出其中利弊,如儒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儒家思想的缺点,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种成分划分是与生俱来的。君王不管多么荒唐,作为臣民只有忠心的份,绝对不能够进行任何形式的批判 ’。且写下三条,为臣之道当以身为镜,敢谏敢言。帝王贵胄当以身效法,知法而犯法则罪加一等。论才德不论出身,后起之秀才能如惊涛骇浪连绵不绝。

在当时引发了无数儒生口诛笔伐,范进只是一笑置之,其后更是在书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本事大小不在读书多少,反而有些人不宜读书。其一,钻进书中出不来的人不能读书。其二,读书干坏事的人不宜读。其三,天分过高者不宜读书。”

御书房内,书案上弹劾范进的文章堆积如山。不可否认,郑奇渊由衷敬佩,范进与李林燕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聪慧过人,又同样倔强而孤独,然而他们本质上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二人终道路的不同。

与谋圣李林燕不同,纵使他有着‘文圣’如此高雅的称号;纵然他似乎有着孤芳不自赏的清高,但内心深处最在意的,却是育人;反观李林燕却太过功利。

无论是李林燕傲慢回答皇帝“君本佳人,奈何做贼?”那时那句回味的“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贼寇。”还是范进那简单而深刻的回答:“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几事不密则成害。”

离阳王朝的盛世是靠着李林燕谋略,杨直的奋勇向前拼搏出来的,难道他这个皇帝只是摆设?

‘璃阳以来,一人而已!’魏子恭给予李林燕如此高的评价,可对他却只是一笑置之。

然而当毒死魏子恭,害死李林燕,曹忠贤就顺理成章接替丞相之位。

谋圣李林燕,璃阳第一人?到头来还不让自己给灭了?

宦官一言不发站在一旁候着,心中不甚凄凉,伴君如伴虎,帝王一怒便是要人头落地,揣测圣意也需要拿捏适当否则便是玩火**。

郑奇渊将弹劾范进的奏折推倒在了地上,起身冷哼一声,撇下一句“以后这些事情交给曹忠贤即可,不必再送到朕这御书房碍眼”。

陈保胆战心惊的瘫坐在地上,额头上密密麻麻的汗珠,浑身都湿透了,可见心情突然大好的皇上不由摇摇头。

自从曹忠贤将义女献给了皇帝,从此夜夜笙歌醉心诗词歌赋,朝政大事全部丢给了曹丞相。

可他不知,曹丞相这几年将朝堂上比他有才的人全部革了职,生怕被人替掉。

如今朝堂上的官员已经大半与曹丞相为伍,剩下的无非辞官还乡闭口不言两条路可以走。

而当今皇帝谋害了忠臣贤良,仍不自觉,还以为现在的曹丞相依旧是起初那位兢兢业业的曹忠贤,可有些话他看的很清楚却不能言。

跪俯在地上将奏折一一捡起盖上黄布,连夜将奏折送往丞相府。

清晨时分,曹丞相亲自召集文武百官前往范进墓前吊唁,哭喊声如雷,那叫一个肝肠寸断,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曹忠贤双亲归了天。可坐在车碾上的郑奇渊却一滴眼泪都未掉,吊唁尚未结束便称身体不适回了宫,文武百官退去,唯有曹丞相一人跪坐在坟前,皇帝得知还特意让陈保送去了衣物,生怕这位国之栋梁生病无法顾忌朝政。

陈保站在一旁静静注视着曹丞相,将皇帝的话转达到后并没有着急离开,问道:“曹丞相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璃阳一手遮天,范进死了你不应该开心,为何却如此难过?”

陈保伺候过先皇,是宫中的老人再加上常伴君左右知冷知暖,就连曹忠贤也要谦让几分。

闻言,曹忠贤缓缓起身,擦拭眼角泪水叹息道:“范进死了,我曹忠贤岂非孤寂?”

陈保瞪大了眼睛,幡然醒悟,惊恐万状:“先帝派你去北玄蛰伏,那是你已经.....”

曹忠贤眯着眼走到陈保身前,抬手任由细土缓缓的从指缝流走,忽然张开手掌一把放掉,轻拍他的肩膀甩下一句,“聪明人不说明白话!”

望着曹忠贤大步离去的背影,陈保一屁股蹲坐在了地上,眼泪夺眶而出,胸口就像是压了一块巨石透不过气。

“举国皆醉我独醒,日便向天下讨一杯酒吃,醉去吧!”

在奏折上看到范进与大皇子说的这一番话,起初不明真意,可现在他全都明白了,他明白为什么范进会沉默至死。李林燕被弹劾时从头到尾没有辩驳过一句,毅然决然选择慷慨赴死。

原来一切都是他.....

彤云密布的清晨,隐约有一直瘦小的乌鸦越飞越远,身影越来越小直到融入进那一望无垠、萧瑟的旷野尽头。

一串再普通不过的白玉手链,除了装饰外唯一的用途便是丢给当铺换些银两。

想来知春与雪见草两人都是命苦之人,一个不知归期的等待,一个明知不归仍在等。红尘的故事换酒,只是想从旁人的故事中寻觅一个人的影子罢了。

分别时,她没有不舍,或许听过太多悲欢离别的故事早已麻木不堪,心如磐石。

“有一个人一直在红尘酒家等着,盼着。”

究竟知春在那家酒铺等了多久许南烛不清楚,但表面的平淡昭示着心中深处的酸楚,她说“等一个人无非两个结果,一个遗忘,一个遗忘伤感”,在转身的瞬间能够察觉到她的眼眶已经红了。

财迷到了守财奴的知春将几日入账的银两塞给了小乞丐,他摆手告别时偷偷抹了把泪,他没有名字,自记事起便没有见过父母,是一位老乞丐讨饭将他喂大,记事起周围的人就管他叫小乞丐,养育他的老乞丐亦是如此。

“不是谁都能吃百家饭长大,我很幸运!”每次拍着胸脯满脸的骄傲,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有手有脚干点什么不能解决温饱,为何要以乞讨为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候,小乞丐的脸上没了神采,似有些哀怨,“老乞丐告诉我,吃百家饭蒙百家情,这人情是要偿还给天下人的,其实我的志向很大,相当一个大官,但这些年欠下的始终换不清,但我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一定能够还清这笔债。”

吃百家饭蒙百家情,这份恩情是一座山,堪比太行、王屋。不同的是太行、王屋尚有愚公带领子孙每天挖山不止,最终被天神背走。而“情”山则无人能挖,无人想挖。“情”之所以成山,皆是因为“子子孙孙无穷馈也。”

小乞丐不懂却瞪大眼睛反驳,“只要是债总有还完的时候,可能时间会长一点,或许一辈子吧。”

在得知许南烛要去桃花谷寻月跑泉,小乞丐来了精神,幼时老乞丐曾带他去过一次,可后来的事情他没有再说下,想来是那乞丐发生了意外。在路上遇到一些暮年乞讨的人,小乞丐总会从怀中拿出些钱给予一些,每次不多也就一个馒头的钱。

直至傍晚时分,小乞丐将最后一个铜板随手丢进一位乞丐碗里,而他自己则端着碗讨饭去了。

穆玄竹捧着热气腾腾的包子,瞧见小乞丐被人从院里赶出来,偶尔还会被人踹两脚,可他只是巧妙避溜之大吉。

斗米恩升米仇的事情自是见过不少,定州城屠杀九十万人,临死都不敢奋勇搏杀仇人而是选择幽怨守军的撤防,自那日后许南烛披上了小灵屠的称号,北部经商要道的定州城尸骸遍野成了名副其实的死人城,至今仍然忘不掉那些人死去前恐惧愤恨的眼神。另外一次则是遇到一位妇人,她的丈夫皆被山贼所杀,不敢找山贼寻仇却怒斥路人的冷漠,这样的事比比皆是。

小乞丐讨了半碗薄粥,穆玄竹偷偷将一个热包子放进了碗里。对此他只是嘿嘿一笑,没有感激道谢而是将热包子掰成两半又分给了一个乞讨的老汉。

穆玄竹拧眉,似有些生气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饭不能吃太饱,否则就不香了。”

小乞丐狼吞虎咽喝完半碗薄粥,吃完手中的半个包子,从酒壶里倒出水涮洗干净吃饭的家伙事,小心翼翼放进包裹中。

许南烛吃了三个大包子,满嘴流油打了个饱嗝,默不作声又下车买了些包子回来给穆玄竹留了些,其余的分给了乞讨的乞丐包括小乞丐。

这一次,小乞丐没有拒绝反而大口吃了起来。

一位年迈的老乞丐兴许是真的饿了,连吃了八个大包子后突然一头栽倒,咽了气。

小乞丐见怪不怪,只是叹息一声,默默背起死去的老乞丐朝着小镇外走,似乎这种事情已经习惯了。

穆玄竹捧着手中的包子,眼里满是自责,“你早就知道对不对?”

许南烛只是笑笑,对于这些行乞的人来说能够有一口吃的果腹便能活命,可若一次性给太多,饿极了的人是不知温饱的,直至胃被撑破才会停嘴,毕竟不是每次都能遇到好心人给予这么多,兴许这顿吃完下顿就得饿肚子,贪婪在不知不觉中萌芽,或许用在他们身上很不恰当,但事实往往比书本上写的要残酷很多。

有些事没有亲自触及过永远不会知道,可若碰到一回便是刻骨铭心,许南烛没有阻止她,只是眼睁睁的看着老乞丐被撑死,是悲事?还是幸事?

穆玄竹狠狠咬了一口,似乎跟这包子有什么深仇大恨。

许南烛轻声道:“善分两面,翻转间非善既恶。”

小乞丐埋葬好素不相识的老乞丐走了回来,他跳上马车继续赶路,或许是想安慰穆玄竹,他讲了一个故事,“八岁那年,我遇到了一个逃荒来的妇人。当时我讨到了一碗黄米饭,见她快要饿死了,我就沾了点凉水放到她嘴边。妇人饿极了,飞快把饭团一口吞下了肚,还对着我嘿嘿的笑着。等到一碗黄米饭下肚,她忽然神情痛苦捂着肚子凄声尖叫,折腾了良久,声音停了,嘴巴拼命张着,热腾腾的气从她嘴中喷出。”

讲述的时候他的神情很淡漠,就像是在说一件江湖趣闻,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感触颇多的穆玄竹,眼神有些飘忽不定,起身钻进了车厢,她杀过人不止一个,可第一次知道善也是可以害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