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如水剑道 > 第427章 掌剑之争

如水剑道 第427章 掌剑之争

作者:花淡茶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各方抵牾,相持不下。

诸观道士与一众僧尼连成“人墙”,夹在中间,架起手中刀兵棍棒等物,防止两边互骂的兵募、卫卒恼怒,逾墙再斗。

西平郡王哥舒曜、雁门郡王田承嗣,各令身边亲卫手脚相交,搭起“人舆”,将两人高高架起。以便俯瞰麾下兵卒喝骂之状,同时不忘遥遥指着对方鼻子、破口大骂。

元载复又坐回肩舆之中。眼见就要被他说服的太子李适,被眼前两个郡王一搅、登时将他晾在了一边。转而又同李长源、萧璟之流有说有笑,不由大为光火。拢在袍袖中的双拳攥紧、不住颤抖,恨不得立时便令身侧英武军出动,将这泼妇骂街似的两个郡王砍了、以消心头之恨。

这时,一名东宫卫率行至元载面前,躬身抱拳道:“元相,殿下有请,过去说话。”

元载心头一喜,忙跳下肩舆。心道太子毕竟年轻识浅,要应对眼前这般乱象,还须靠我元载方可。至于那李长源那等役鬼请神、夸夸其谈的道士,又如何当真劝得动这些手握重兵的武人?只怕一个不慎,还要殃及自身……

元载这般想着,已到太子驾前。

忆起方才自己犯言直谏、大义凛然之态,不由下巴微抬,略一拱手道:“殿下若是听信谗言、以为老臣假公济私,现下便可将老臣捆了,带至圣前论罪……”

“元相谋国之言,岂容粗鄙武夫置喙?”

太子李适立于马上,却是拱手还礼,笑吟吟又道,“方才本宫与萧大人、长源真人一番论策,均觉元相之言切情入理、义正辞约,本宫获益良多。然今日之事、皆由争抢‘如水剑’而起。纵然元相言之有理,旁人又有哪个肯放下贪念、心甘情愿坐失此剑?”

元载被太子先褒后贬,只觉莫名其妙:“盛朝李氏为天下共主、四夷正朔!如此神兵利器归于正统,还有谁敢不服?老臣实不知太子之意,还望明言。”

太子李适这才翻身下马,负手踱步道:“道理虽是如此,可难保没有顾盼自雄、夜郎自大之辈,以为可举蕞尔小国之力,与我中华相抗。譬如昔日之高句丽、突厥国,以及今日之南诏、吐蕃,哪一个不是狂妄自大、屡犯天颜?何况如今只一柄剑尔!”

元载能官至宰辅、亦是饱学之士,岂会被太子随口几句评语震住?当即纠正道:

“自古四夷不服王化,皆因汉民羸弱、中土动荡、无雄主一统大局。且盛朝与吐蕃实乃翁婿,南诏亦是归化之所,即便有些不睦,亦如一族之家事。岂能一概以异端视之?

殿下之意,莫非以为这些藩属之国,当真敢得剑而自雄?甚至变生虎狼之心、欲将我泱泱华夏分而食之?老臣窃以为,殿下自幼身受‘蓟州之乱’惊惶所苦,不免常发风声鹤唳、杯弓蛇影之思。”

太子李适见元载暗指自己疑神疑鬼、危言耸听,自是心中不快。但想到长源真人方才所嘱,才按下不快、打了个哈哈道:

“盛朝雄兵百万,何须杞人忧天?本宫倒是觉得,既然各方都欲得剑,何不立个规矩、摆个擂台,将这‘如水剑’当做彩头。再请各方指派一二好手,同台竞逐,优胜者得之!岂不妙哉?”

元载未料太子竟作这般打算,不由一时哑然。半晌才憋出一句:“殿下嗜剑之人,怎会忍痛割爱?定是长源真人的意思罢?”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太子李适哈哈大笑:“本宫嗜剑,如叶公好龙,不过自警自醒而已。若能万民和乐、天下太平,谁肯嗜好这凶戾之器?况且元相适才言道,此剑实乃‘不详凶兵’‘是非之物’,一再苦劝本宫莫要沾惹。故而本宫愿以此剑为酬,见识一番天下英豪侠士,也是不虚此行!”

元载闻言,当即忧心忡忡道:“这摆擂争雄之戏,不过是江湖侠士扬名立威、绿林豪客互争山头的一个折中法子罢了,其实难登大雅之堂。何况各方竞逐之后,若我中原豪侠尽数失手、反令宝剑旁落,岂非大损盛朝颜面?”

太子李适不答,却一脸深意瞧向李长源。李长源施了一礼,捋须笑道:“元相可莫小瞧了我中原江湖!远的不论,单这神都洛阳城里,释、道两门中,便有许多道法精深、武艺绝伦之徒。

便是周边山中落草为寇、剪径劫掠的匪寇,亦有收罗了不少惊才绝艳之辈,今日踏歌而来的‘雌雄双霸’,便是其中翘楚,一度令我等头痛不已。”

说罢,更将拂尘一指,指向困在“云罗天网”中杨朝夕和柳晓暮。

元载瞥了眼网中二人,又看向李长源道:“长源真人说笑!既然这两个匪人如此难缠,何故灵澈方丈一出手,便擒在此处、不能动弹?”

李长源登时语塞。

道门众人之所以被“雌雄双霸”破阵而出,一半固然是与“燕山圣君”斗法,气力双竭;另一半却是他与几个老道手下容情,故意将杨、柳二人放出。

至于释门高僧出手,却是始料未及。更不知那位香山寺灵澈方丈使得什么法器,竟能将“雌霸林孤月”、也就是妖修柳晓暮,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

好在太子李适已将话头接过:“本宫晓得、元相自来精研佛道,与两京各处寺庙庐庵的得道高僧、师太多有交游。适才那独擒二匪的灵澈方丈,可是龙门东山上的香山寺住持方丈?”

元载面露微笑:“正是!若非灵澈方丈禅功精妙、佛法高深,怎能令二匪自悔罪孽深重,甘愿束手伏法?老臣能一举擒人夺剑,灵澈方丈功不可没!”

“若是如此,再好不过!”

太子李适闻言拍手道,“方才本宫所言以武擂决之法,追本溯源、却是香山寺灵真禅师之妙计。数日前被齐国公、河南尹二位首肯,定名‘神都武林大会’,原拟于佛诞节前后举办。此事满城皆知,是为敲定‘如水剑’归属,好了了这段公案。今日‘如水剑’既已现世,这场武林大会必将众人翘首、万民期待!

本宫召元相前来,便是要顺水推舟、促成此会,好叫夺剑各方照江湖规矩,各凭本事争夺此剑。即便难免伤残、且终究要分胜败,至多是江湖仇怨,而不至于迁怒朝廷与官吏。若元相依旧欲得此剑,大可从门客幕僚中遴选武艺拔萃之人,登台打擂、以武胜之,叫其他觊觎者心服口服。”

元载登时大窘,仿佛生吞了一只苍蝇、面上难堪至极。他虽隐约记得有这么一桩小事,却哪里料得到、太子竟拿此事大做文章!

且看今日事态,似乎唯有此法才可纾解矛盾、转圜各方。叫手握重兵的两个郡王,暂且按下冲突、息兵罢斗;也给不依不饶的江湖游侠、道门、释门等,留了一线希望。自己常以博学多智自居,然此时思来想去,发现已然无可辩驳。

元载面色一阵变幻,终于俯身行礼道:“殿下此法甚好,老臣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议。”

太子李适淡笑颔首:“元相,此事既由香山寺发起,便请将灵澈方丈、并释门高僧请来一叙。”

元载拱手应下。不多时便将灵澈方丈、苦竹禅师、惠从禅师、妙恒师太等几名释门名宿请了过来,纷纷口称佛号,向太子李适行合十礼。

太子李适当即命元载与萧璟,将方才所议之事、与众僧尼说了。

因是旧事重提、且元相极力赞许,众僧尼皆是满口答应。如此一来,释门各寺、庙、庐、庵的武僧,亦可参与其中,放手一搏,未尝没有得剑的可能!

李长源见此事已然议定,当即向灵澈方丈稽首一礼道:“方才禅师一手‘十方梵音功’精妙非凡,贫道尤为钦佩!既然这场江湖盛会、香山寺做了东道,便请禅师再发神功,为太子殿下传告攘攘众人!”

灵澈方丈眼中迸射异彩、一闪而逝,却向太子李适行礼道:“阿弥陀佛!老衲有幸、代传教令,不知殿下可还有旁事相嘱?”

太子李适亦是颇感意外,竟不知灵澈方丈方外之人、却对朝中诸仪这般熟稔。忙摆手道:“灵澈方丈思虑周全、行事老成,本宫无甚话说。便照元相与萧大人之意通传即可。”

灵澈方丈这才施礼转身,清了清嗓子,向依旧吵嚷不休的众人说道:“诸位施主,太子有教,还请肃静!”

寥寥数语,宛如惊雷,震耳欲聋。

近在咫尺的太子李适等人,只觉双耳嗡咙、心神巨颤。若非眼前立着的、只是个须眉皆白的老僧,还以为是哪处山中修行得道的熊罴妖修。

果然,灵澈方丈说罢,满场俱寂,无敢哗者。

灵澈方丈见众人住口,罡气又转、凝于胸间,接续便道:

“众施主!神剑虽奇,只有一把;争来抢去,徒增杀戮。太子殿下仁厚,不忍许多性命枉留此地,特嘱我释门僧众、协力办好‘神都武林大会’。

并特许鄙寺广邀天下侠士豪杰,于四月初九会于伊水四方台上,印证功法,切磋武艺,兼分胜负。最终拔得头筹者,以今日‘如水剑’授之,以示嘉赏!

不知诸位施主,可否就此罢斗、暂且散去,待得几日后,再于伊水相会?”

众人听罢,一时无言,似乎皆陷入深思之中。片刻后,人丛中忽地冒出一道声响:“此法可行,贫道这便去也!”

接着,便陆陆续续响起附和之声,竟无一人出言抵触。有的人已收起兵刃,晃晃悠悠向后撤去。

十息后,众人却听田承嗣冷声问道:“灵澈方丈要考较天下英豪,自是无可厚非;这同台打擂的法子、我军中亦不鲜见。只是今日这柄‘如水剑’由谁来暂为掌管?且掌剑之人会不会中途掉包?大伙可未必信得过呵!”

众人听罢,均是心中一震,不由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不待灵澈方丈回话,元载已霍然而起、瞪着田承嗣道:“灵澈方丈德高望重,既是香山寺住持方丈,又是一力降服二匪之人,这‘如水剑’自当由香山寺代为掌管!”

“哈哈!谁不知元相与释门素来亲近,只须稍稍因利乘便、使出‘偷梁换柱’的法门,岂非神不知鬼不觉?”田承嗣冷笑一声,语带讥讽道。

众人议论之声,愈发喧嚷起来。

(本章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