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蜀山悬剑传 > 第二百七十五章 裴母择婿

蜀山悬剑传 第二百七十五章 裴母择婿

作者:大明终始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忆帝京》柳永

……

独孤仲雷的话让裴夫人瞠目结舌、回味许久。

裴夫人系出河东裴氏。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将相接武、公侯一门、冠裳不绝。

裴夫人作为闻喜裴氏嫡女,也不是等闲之辈。夫君独孤仲雷的话虽然言之凿凿,但似乎并没有将其完全说服。

裴夫人回过神后,不屑道:“夫君的话也有一定道理。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对于白复这种庶民来说,要想鱼跃龙门,谈何容易!

太傅虽然德高望重,但如今远离庙堂,天子疏远,再也不像以前那般举足轻重。朝廷的事你还不明白吗——人走茶凉。就算白复是太傅的关门弟子又如何,以后谁还会一直关照他?

姜隐农当年倒也是个叱咤风云的厉害人物。如今成了绿林中人,偏安一隅,鞭长莫及。川帮虽经营多年,但其实力无非也就是钱财。躲在巴蜀,依仗剑门关和蜀道天险或能自保,但要想逐鹿中原嘛?哼哼,他的先祖姜维将军都没能做到!难不成,他认为自己胜得过诸葛武侯?

至于青玄道长嘛,我就更看不上了。他当年鸾章凤姿,名动长安,才冠京华,与你姐夫长孙晏行合称“绝代双骄”。被先帝寄予重望,认为两人未来定是国之柱石、宰辅之才。只可惜,不能洁身自好,最后害人害己,远遁巴蜀大山。

所以说,选定之人就真的有天命吗?青玄道长当年何尝不是选定之人!结果怎样?可见命运造化,半点不由人。

不得不说,今日白复还真有几分他师父当年的影子。可即便达到了他师父巅峰时的高度、一般风头无两,又能怎样?

有什么样的师父就教出什么样的徒弟。我就怕青玄的宿命再次降到他徒弟身上,再把我闺女搭进去。”

……

裴夫人的话让独孤仲雷一声长叹。青玄道长当年惊才艳艳,翩翩风采,自己记忆犹新,也曾是自己少年时艳羡仰慕的榜样。只可惜,京华烟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裴夫人见夫君神情有些动摇,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都想给女儿选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之人物。作为女人,我却不以为然。

我可不希望女儿嫁给什么移星转斗、改天换日的盖世英雄。在我们女人看来,这些自命不凡的大英雄最是无情。满口江山社稷、天下苍生、道德仁义,骨子里视妻妾如衣服、视权力如生命。为了权力地位,头可断、血可流、家可抛。

君不见长坂坡前抛妻弃子,江左骗婚的刘玄德呼?其先祖刘邦也是个共患难、难富贵的货色。

古往今来,为了虞姬,不肯过江东的,也就一个楚霸王——还落个身死族灭、饮恨千古的下场。

所以,我这为娘的,可不希望女儿成为第二个孙尚香。不想让家族兴衰的责任落在女儿身上,不想让她成为家族争霸天下的牺牲品。

我就想要点实际的,替闺女选个门当户对、诗书传家、知根知底、知冷知热的长安子弟。

无论白复多优秀,庶民就是庶民,哪比得上世家子弟枝繁叶茂、根基深厚。

我爹爹常说:‘我裴氏一门之所以能有百年基业、声势显赫、彪炳史册,不是靠家族中名卿贤相们的高瞻远瞩、神机妙算,而是在每次重大选择的时候,家族总是把宝押在赢面大的一方。门阀世家人才多、资源广、积累厚、输得起,不管开局如何艰难,过程如何曲折,拼到最后,总是反败为胜、力挽狂澜。’

咱们选女婿,也应如是。不能靠赌,还是要把宝押在赢面大的一方。”

……

这日虎贲军操练结束,杨亦蝉筋疲力尽。思量着今晚就在营内宿舍静养,又怕李璘见怪。匆匆赶回永王府,李璘在外应酬,尚未归来。

杨亦蝉略感不适,服用完姜茶,便让侍女服侍泡汤。出得一身大汗后,浑身通透,方觉鼻塞的症状缓解一些,但可能浸泡时间过长,有几分头晕目眩。

杨亦蝉披上浴袍,推开花棂窗,排风透气。

卧房外的庭院内叠造假山,假山高陡峭峻,笼络起隐,遍多坳坎,在松萝乔卉的掩映下,植立轩堂前。

假山下方的池塘内,原有的几尾游鱼不见踪影。此季节,荷花凋零,碧叶败落,显得池塘枯颓萧瑟。

……

李璘在外应酬到很晚,才返回府邸。听说杨亦蝉来了,李璘心念一动。

喝完醒酒汤,服下暗格内的药丸,沐浴更衣后,李璘**上身,仰躺在绣床上,伸了个懒腰,有一搭没一搭问道:“杨妹,青城白复可是你师兄?”

杨亦蝉正对镜梳妆,闻言顿生警觉。佯装摘卸首饰,故作镇定道:“是啊,前两天我们在长安的青城同门还一起聚了一次。他当年落选虎贲军,错失机会,这两年在长安混的越发不如意。看他样子,保不齐哪天就返回青城了。

对了,你怎么突然问起我师兄啦?”

李璘翻了一下身,瞄了一眼杨亦蝉,道:“本王敢打赌,你师兄不会离开长安。要是有空,最近你可以跟他多走动走动。”

杨亦蝉暗暗一惊,将柔软丰润的身子主动倚向李璘。眼波流转,抿嘴一笑道:“王爷,你这又是何意啊?”

李璘眯眼望着杨亦蝉,大有深意,故作神秘,道:“听说,独孤仲雷要将他的掌上明珠许配给白复。你师兄要时来运转了!”

杨亦蝉大惊,不动声色回道:“不会吧,徐太傅不是都告老还乡了吗?这长安城里,还有谁会帮他?”

李璘淫邪一笑,道:“这一点,我也没想明白。要不,你帮我查查?”说罢,撩开锦被,一双禄山爪伸向杨亦蝉胸前……

一番**之后,李璘抱着绣花枕,呼呼大睡。杨亦蝉望着刺绣帷帐正中的一对儿鸳鸯,心绪起伏,醋意难平,一夜未能安稳入眠。

……

注释

1、闻喜裴氏

河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着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嬴秦始祖非子。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六世孙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名声显赫。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国历史上也实属罕见。据《裴氏世谱》记载,裴氏家族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专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驸马21人,荫袭46人,进士117人(其中可知文武状元11人、榜眼2人),贤良7人,辟举65人,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谥59人,乡贤30人,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公主20人,贤节8人等,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有“儒林丈人”裴秀、“玉人”裴楷、“言谈之林薮”裴頠、“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骃、裴子野、“三河领袖”裴骏、“独立使君”裴侠、“直臣”裴矩、“儒将之雄”裴行俭、“四大尚书”裴伷先、裴敦复、裴漼、裴宽、“力赞中兴”裴冕、“社稷良臣、股肱贤相”裴度······这一个个名字光耀史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