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蜀山悬剑传 > 第一百七十一章 始保终弃

蜀山悬剑传 第一百七十一章 始保终弃

作者:大明终始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琴歌》李颀(唐)

……

……

剿灭邢縡等反贼后,王鉷率队进入邢縡府邸,搜查谋逆造反的证据。杨国忠担心邢縡余党隐匿其中,不敢久留。吩咐贴身亲信留下协助搜查,自己则跟随高力士,连夜入宫。

见到玄宗后,杨国忠匍匐在玄宗脚下,嚎啕大哭,泣道:“圣上,下官险些再也见不着陛下了。”

玄宗见杨国忠吓得不轻,赐了他一碗参汤,让其起来说话。

杨国忠添油加醋,向玄宗汇报了整个抓捕过程。包括王鉷拖延抓捕,缉拿过程中与乱匪勾结,逆贼数量众多,持有违禁兵器,自己险些丧命等细节。

杨国忠最后咬牙切齿地得出结论:“邢縡造反一事确凿无疑,除了王焊,王鉷也一定参与了这个阴谋!”

玄宗将信将疑,望向高力士。高力士道:“邢縡造反属实,但王鉷大人是否参与造反,暂无证据。”

玄宗笑着摇头,道:“王銲此人朕见过,是个蠢货,但王鉷不同。他位高权重,荣华富贵,没理由参与造反。

杨国忠大急,噗通跪倒在地,道:“王鉷狼子野心,臣亲眼所见,还请陛下明察!”

玄宗颇不耐烦,念在杨贵妃的面子,不忍责罚。他扭头对李林甫道:“李相,你怎么看?”

今日王鉷之弟事发后,是借机除掉王鉷,还是保住他?林甫一直在反复掂量。

这两年,杨国忠青云直上,固然跟杨贵妃有关,但也跟圣上制衡自己相权独大有关。

王鉷虽然对自己的尊重大不如前,但毕竟是自己一党。王鉷与自己、杨国忠呈三角制衡关系,是自己与杨国忠的战略缓冲之地。自己毕竟是首辅,可以上位者的身份在二人之间居间调停,任谁也不敢挑战自己的权威。

倘若王鉷被拿下,自己必然将面对杨国忠**裸地挑战。要是自己再年轻几岁,定将这狂妄无知小儿玩弄鼓掌之间。可是自己现已老迈,精力再不如前。反之,杨家如今恩宠无匹,烜赫一时,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二十年为相生涯毁于一旦。

思来想去,李林甫主意已定,要力保王鉷。但谋逆之事,罪无可恕。不能轻举妄动,否则救人不成,把自己也折进去。一定要等到圣上倾向明确后,才能表态。

李林甫之前一言不发,一直在观察玄宗的神情。此刻见玄宗依然信任王鉷,赶忙表态:“陛下英明,王大人深受隆恩,勤勉尽职,忠于陛下。既不攀附皇室门阀,也不在百官中结党,断无谋逆之可能。

王鉷和王銲非一母所生,平日并不居住在一起,定然不知道其弟所为。臣以为,王大人有错,错在对其弟管教不严,误交匪人。就此一点,应当严惩。”

李林甫的进奏,让玄宗大为满意。他对杨国忠道:“李相之言,朕深以为是。你去告诉王鉷,让他把王焊下狱问罪。闯了这么大祸,他王家得给朝廷一个交代。爱卿为朕分忧,朕深感欣慰。办案一天,甚是辛苦,早点回去休息吧。”

杨国忠见此,已知玄宗主意已定,虽不甘心,也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告退。

……

回到家中,杨国忠长吁短叹,要了几壶酒,自斟自饮起来。喝了几杯,尹三娘推门而入。

杨国忠道:“三夫人,你来的正好,你给我评评理,他王鉷犯下滔天大罪,竟然不予追究!”说罢,把王焊和邢縡之事讲述一遍。

尹三娘听罢,双目阴沉不定。

杨国忠不忿,咆哮道:“圣上明显就是偏袒王鉷,只要王鉷识相,就坡下驴、丢卒保帅了,就能躲过这一劫。谋逆,这可是谋逆大案啊,就这么算了?”

尹三娘道:“王鉷会牺牲他弟吗?”

杨国忠道:“当然会,此人当年为了上位,连他的亲舅舅杨慎矜能都出卖。”

尹三娘道:“王焊现在何处,是在京兆府牢狱还是在刑部大牢?”

杨国忠道:“王鉷把他放跑了,不过这个蠢货逃跑还带着小妾,脚程不快。刚出城就被飞龙禁军追上,现关押在刑部大牢。”

尹三娘道:“这就好办了。吉温不是最近想投靠大人吗?就让他拿这事做个投名状,连夜审讯王焊,让他把王鉷咬出来。”

杨国忠想了一下,摇头道:“吉温虽有心投奔于我,但他知道王鉷是李林甫的左膀右臂,公然陷害王鉷,必然会彻底得罪李相。这家伙老滑头,不会把其后路断掉的。”

尹三娘沉吟半晌,道:“若此,臣妾还有一计……”

……

当晚的刑部大狱,灯火通明。杨国忠在众人的陪同下,提审王焊。

尹三娘沉吟半晌,道:“王銲和王鉷兄弟数十年,王焊一定知道王鉷不少秘密,只要王焊以此为要挟,必然能让王鉷不得不救。只要王鉷不肯牺牲他弟,就必然触怒圣上,倒时落井下石,不怕他不牵连入狱。”

此时玄宗仍然信任王鉷,就说:“他受了朕那么大的恩遇,没理由参与谋反。”一直在冷眼旁观的李林甫此刻赶紧发话,也赞同天子的判断,认为王鉷肯定不知道他弟弟的事情。

李林甫之所以力保王鉷,首先当然是为了随顺玄宗,但最重要的是——一旦王鉷就这样被除掉,杨国忠接下来肯定会把目标转向他,所以他必须保住王鉷,让他来制衡杨国忠。

最后,玄宗决定不追究王鉷的责任,但为了维护法纪,希望王鉷做得漂亮一点,主动上表请求将王焊治罪,这样大家都有个台阶下。他让杨国忠把这个意思传达给王鉷。

如果王鉷识相的话,这时候绝对是要就坡下驴、丢卒保帅了,可他居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回了一句让玄宗和李林甫都目瞪口呆的话——我不忍心对亲弟弟下手。

玄宗勃然大怒。

给脸不要脸,你王鉷真的是活腻了!

随后,玄宗立刻命人逮捕了王鉷,让杨国忠取代了他的京兆尹之职,并让杨国忠和**烈会审王鉷。

既然是让杨国忠来审,那结果就毫无悬念了。王鉷不但被坐实了谋反罪名,而且连同以前杀任海川和韦会的事情也都被抖了出来。玄宗旋即下诏,赐王鉷自尽,然后把王焊绑到朝堂上活活打死,党羽全部诛杀。同日,王鉷的两个儿子被流放岭南,数日后就被杀死在了流放路上。后来,有关部门派人查抄王鉷的家产,居然一连数日都清点不完。

王鉷一死,杨国忠就彻底熬出头了。

天宝十一年五月,玄宗把原属王鉷的二十几个职务,如御史大夫、京畿采访

使、关中采访使等等,通通给了杨国忠。

不出李林甫所料,杨国忠取代王鉷之后,立刻就把枪口掉过来对准了他。

杨国忠利用王鉷的案子大做文章,指控李林甫和王鉷兄弟暗中勾结,并且和突厥叛将阿布思也有瓜葛。阿布思是突厥降将,曾一度归顺大唐,后来因与安禄山有隙而再度叛回漠北。

为了彻底扳倒李林甫,杨国忠还怂恿**烈和哥舒翰一起出面指证。对于杨国忠等人的指控,玄宗当然是不会轻易采信的。可尽管如此,从这个时候开始,玄宗还是逐渐疏远李林甫了,转而把全部的信任和恩宠都给了杨国忠。

至此,杨国忠入相已成定局,而李林甫也成了他必欲拔除的眼中钉。“国忠贵震天下,始以林甫为仇敌矣……”(《资治通鉴》卷二一六)

在这场激烈的政治角斗中,杨国忠很可能会笑到最后。

面对如此恶劣的形势,李林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临深履薄之感。他生平第一次感到了恐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