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活在影视诸天 > 第二百二十七章 父子的苦心

活在影视诸天 第二百二十七章 父子的苦心

作者:半步武林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1: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时杨士奇进来跪下献给朱棣一卷太子的书法。

朱棣拿过展开一看不屑地笑了笑说道:“这是太子抄的兵车行,展开来给大家都看看!”

朱瞻基上前念道“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众人听后都脸色凝重,朱棣脸色更不好,这是太子在劝谏休战。

“我年轻的时候,跟随徐达大将军北征,两淮地区,洪泽湖一带本是鱼米之乡,几百里没有人烟,草都长了半人高,从院子里一直长到炕上,敌人把当地圈了当马场,把人杀了埋在地里当肥料,那草长得才好,我记得清楚,那是盛夏七月,当地却阴寒刺骨,四野鬼火,遍地呜咽,十几万大军尽皆垂泪。”朱棣叹了一口痛惜和愤恨地说道。

营帐众多将官和汉王众人听了莫不是心中愤愤。

“徐达大将军说,再搞十几年,我们的孩子,连唐诗宋词是什么都不知道了。”朱棣说着摇摇头一脸的悲痛。

“我明白太子的意思,要与民休息,做一个明君,他嫌我烦,总带着军队打打杀杀,放不开手脚治国。”朱棣看着眼前的兵车行抚摸了一下继续道。

“你们有的跟我半辈子,有的是最近跟我,我的那些兄弟叔叔,死的死老的老,都凋零了。”永乐皇帝感伤地道。

“常遇春大将军当年受了六处箭伤,刚包扎好,敌人夜袭,要上马战到天亮,铠甲都被自己的血泡透了,他跟我说,小子,死在床上没出息,只要敌人还在,咱们该死在马上。”朱棣像是想起了什么重新振奋说道。

“老大上折子来说兵部没有钱,年年战争,财政赤字,高如泰山,我不能驳他,可我不能看着敌人做大冲进来,这场仗,就算你们都不去,我老头子匹马单刀也不让他们跨进长城一步,我自己去。”永乐皇帝咬着牙说道。

这些话就是曾云风也听得动容,有君如此,臣子敢不效死。

众多将官士气振奋直接跪在朱棣的面前说道:“愿追随皇上血战到底!”。

朱棣当即抽出宝剑建光一寒斩断桌案一角说道:“不破贼军誓不回还。”

“不破贼军,誓不回还!”众多将官接着喊道。

“满饮此杯,告诉太子爷,士气可用,军心所向,不可逆转,让户部重新拿方案。”朱棣端着杯子重新整了一下胡子说道。

曾云风一口饮下烈酒,口中如凉水,下喉似尖刀,好酒,痛快!

朱棣也真是厉害,太子的一篇劝谏书法,都能被他用来笼络军心。

“明德,你也几个月没有回家了,你就不要先不要考虑这些,赶紧回家见一下你夫人和孩子,歇两天,后天去尚书台,我们好好的合计一下该怎么打!”朱棣走到曾云风面前拍拍他的肩膀说道。

曾云风骑马带着两个护卫准备回去,在营帐门口却遇到杨士奇。

“明德,皇上如此,你也不劝劝哪!”杨士奇忧心地说道。

“开弓没有回头箭,皇帝主意已定,已抱死志,谁能劝地动!”曾云风感叹一下说道。

“兵部的官员也讨论了,这次出征前景堪忧啊,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敌人是谁啊,是瓦剌,鞑靼,还是兀良哈,连这个都闹不清楚,大军倾城而出,岂不危险!”杨士奇说道。

“皇帝想要一举打垮草原诸部,危哉!危哉!”杨士奇无奈地说道。

“我倒不担心打不过草原诸部,就是全来都不惧怕,就是怕他们避而不战,到时你们兵部首当其中,我军粮草不济,而他们以逸待劳一旦陷入僵持,塞外苦寒,皇帝的年岁又摆在那里,那才是堪忧,你们也要早做准备。”曾云风也是忧心地说道。

“太子近些年夙兴夜寐,身体也是堪忧,皇上太子有个三长两短,大军在外,汉王在军中的影响力你是知道的,汉王登高一呼!”曾云风看着杨士奇语重心长。

“何以至此啊!”杨士奇焦急地说道。

“你们三杨都是太子属官出身,汉王不能容人,一旦上位,我乃建文旧臣,你我抄家流放只在朝夕!”曾云风又说道。

“谋定而后动,你们兵部就是干这个的,早做打算吧!”曾云风一扬马鞭狠狠一抽,纵马而去。

杨士奇看着曾云风的背影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点事情,曾云风相信三杨能够搞得定,而且关内还有更多军队应该是没问题的。

另一面,皇太孙朱瞻基马上就要大婚,正在准备,这个婚礼耗费了整个大明国的不少银两,差不多花了将近300万两,今年也是一个多事之秋,不光光有这一场婚事,还要迁都,还要打仗,而且还要赈济灾民,另外还每年要出一笔钱修永乐大典。

其实修永乐大典,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年代,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情,要花很多人力物力去找这些书,而且要将这些书编撰在一起,这都是要花很多人力物力才能办到的事情。

如果不是帝王,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来做这个事情,但是这个书一旦编好也是一件几乎可以载入史册的事情,书籍不会惠及大众,但是会提高整个民族的知识上限,算是建立了共享知识库,但是也为皇家笼络人才使用的。

今年花费的远远要超出了大明所做的预算,所以今年财政肯定是赤字的。

但是好在今年郑和带了不少的钱财回来,所以弥补一下亏空还是可以的,但是这场征伐蒙古的战争不能持续很长时间,要不然一定会被蒙古这些游牧牧民族给拖垮。

现在对蒙古可能这么说,大家没有什么印象,其实整个明朝并没有把元朝的势力完全灭绝,瓦剌,鞑靼,兀良哈,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这个蒙古人的势力都在。

这些元朝的游牧民族又回到了他们的草原,元朝在统治中原地区的时候,也没有为中原地区做出什么特殊的贡献,除了在这里杀人。

元朝统治时期中原地区很多十室九空,人都被他们杀了埋在地里当化肥用来长草而后放牧,那些元吹可以闭嘴了。

现在这个时代的这些游牧民族是一点也不值得同情的,而最后元朝的残余势力只是被老朱赶到了草原上,如果把它统称为元朝势力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为什么永乐皇帝朱棣一定要将这些游牧民族赶尽杀绝。

永乐皇帝朱棣的担心是正常的,而确实永乐皇帝朱棣的担心后来变成了现实。

这些游牧民族真的像永乐皇帝朱棣想的那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之后的宣德皇帝的统治之下,包括他的老爹朱高炽,将近11年到12年的和平时期虽然让他们北部边境十分的安宁,也赢得了历史上所谓的仁宣之治。

但是这是一种慢性毒药,大明王朝将他们吞了下去。

至于宣德皇帝和蒙古人打得胜仗,那只是非常非常小的一场胜仗,根本不可能让蒙古人伤筋动骨,而之所以仁宗和宣宗两位皇帝,能够如此的平安,就是得益于永乐朝对蒙古的征伐,蒙古人也要修养生息。

永乐皇帝朱棣将阿鲁台打得残废站不起来,所以才有了边境的安宁,但是仁宗宣宗两位皇帝和平的发展自己的国家,治理内政,却忽视了边疆,造成蒙古族内瓦剌人也先带领蒙古人重新站了起来,再加上鞑靼以及兀良哈。

最后,蒙古人又再次将部落统一,兵锋直指大明,终于蒙古瓦剌人也先将战火燃烧到了中原大地。

求推荐收藏打赏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