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活在影视诸天 > 第二百二十章 大牢的收获

活在影视诸天 第二百二十章 大牢的收获

作者:半步武林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1: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位陈青天,怎么也进来了。”一位锦衣卫瞅了瞅陈言卿嘀咕道。

“这个可是清官,好官,好生伺候着,不要薄待了人家,满天下谁不知道,他要是死在我们手里,传出去我全家估计都没法活了。”令一位锦衣卫有些慌张地说道。

北镇抚司的锦衣卫没有人敢薄待陈言卿,要是陈言卿死在北镇抚司,最惨的肯定是他们。

这里虱子蚂蚁虫子老鼠,那也是多的不得了,要想在这里睡好,那就得清理一番,通天丹可就派上大用场了。

编织稻草的技能,曾云风可是一点都没有丢,曾云风有时候都怀疑自己祖上姓刘,把这里面清理的干干净净,将稻草编织成席子,底下的垫好稻草,睡在席子上,人也舒服点儿。

顺便用这些稻草又编个笤帚,把这个牢房好好的打扫一下,困窘有困窘的做法,把自己好好的收拾了一番,牢里面的东西归置归置。

永乐皇帝对自己还可以,最起码牢房里还有一个桌子,一盏油灯,有多大能耐,做多大事,有多少东西,干多少活儿。

趁着这段时间,曾云风把明朝的事情给理一理。

现在大明朝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蒙古草原征服。

现在和汉唐时期最大的区别是西域和草原地区不服,这两个地方可以说是最巨大的隐患。

朝廷现在有钱了,永乐皇帝朱棣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蒙古那边摆平,不能让他们放任下去,但是这些人骑着快马在草原上奔驰,如果追不上,那就会变成战略僵持,到时候征蒙古就会变成儿戏。

到时候年年征伐蒙古,蒙古边境年年不得安宁,对待这些异族,还是要一手刀枪一手贸易,不仅仅要在他们头上悬一把剑,还要在他们碗里放吃的,到时候想给他们吃,就给他们吃,要给他们形成习惯,狼养成狗,才不会乱咬人。

这样才能把这些蒙古的游牧民族拴在这里,也叫唐朝的羁縻政策一样,钉一个桩将绳子拴在这个桩子上,不管他在这个地区怎么跑都跑不离这里,放风筝一样,不管他飞得再远,只要拉一拉手里的绳子,他就要飞回来。

曾云风花费了大代价,想了一份关于征伐蒙古的奏章,与征伐蒙古之后取得蒙古土地,怎样约束当地的游牧民族和稳定当地的游牧民族统治,统治游牧民族的策略。

曾云风将之列为征蒙四册,第一册,使用佛教手段宗教政治,约束各地的游牧民族的牧民。

第二册,羊毛与贸易战争,为每个区域游牧民族的制定妥当的贸易政策,为他们每一个部落都系上一根绳子,同时为边疆游牧民族疆界地区创造经济示范效应,拉动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两者之间的贸易范围和贸易经济,加强王化和文化融合。

第三册,减丁战争,臣服于大明朝的游牧民族,因所划分的牧场和水草有一定的数量,所以不可能养活多于某个定量的牧民和牛羊,所以规定在必须的年份内对外进行减丁战争,保证人口基数,保持整个归化区域的内部稳定。

为了归化区域边疆的安宁,顺便达到开拓疆土的目的,减丁战争可以分为。对归化区内不臣服于大明王朝的类型战争和对于边境之外的减丁战争,减丁战争由所属宣威司统管。

第四册,征伐战争,战争不仅仅应该局限于土地的征伐,应该分为血脉以及文化的征伐,对与大明王朝有向心力的和默契的部族,认同中原文化的建立仆从军征伐制度,战后划分草场与游牧耕种场所建立卫所。

曾云风将征伐蒙古的几个策略,洋洋洒洒的想了几万字,这都是他自己征服蒙古及草原地区以及游牧民族所得来的经验,从文化融合和文化征服两点考量和试验结果总结得来的。

游牧民族就像是草原上的野草,只要草原上的野草一天不灭绝。

游牧民族就会像草原上的野草,一次又一次的长起来,所以要控制草原上的这些野草,就要控制草原上生长野草的环境和生长野草的条件。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控制他们的牛羊,控制他们的盐巴茶叶和蔬菜。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一样,每天早上一睁眼也是要吃饭的,他们要吃饭,饭从哪里来,无非靠着他们的牛羊。

没听错,就是靠他们的牛羊,草原上只能得到很少的珍贵的粮食青稞之类的,他们要靠这些牛羊换来无数的物资,草原内很多地方是没有盐巴的,长期不吃盐,人就会没有力气。

盐这个东西,对于草原人,才属于真正的鸦片,只要吃过盐,就再也不想离开他,茶叶也是,真正看到的那些经常吃肉的都是蒙古的那些贵族。

而真正的牧民,他们是不舍得经常吃肉的,因为他们的牛羊马匹就只有那么多,一年有365天,以为肉能保持这么久吗?

他们要拿这些牛羊马匹去换更多的物资,所以这些游牧民族的牧民,才是大明王朝要真正拉拢的人,只要控制这些牧民,那些游牧民族的贵族想要打这个打那个,杀那个杀那个杀这个的人,他们通通都没有用。

只要掐住了游牧民族牧民的喉咙,让他们吃得饱饭,吃得起盐喝得起茶,这些牧民就不会造反。

同样还要给这些牧民中的精英分子一个上升的渠道,并不是所有的牧民都想一辈子,或者子子孙孙都当牧民的,所以一个稳定的上升渠道,也是解决一个地区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大明朝还要控制他们能够增加收益的手段和方式,把这些东西和方法集中起来,放到大明朝的官学让这些牧民来学习。

这些东西说破了,都不是什么什么秘密和秘籍,其实都是非常简单的现代知识。

无非就是在什么时期可以出去放牧,可以让牛羊吃的更肥,什么时期哪里的牧草长得更加茁壮,怎么避免牛羊感染瘟疫,大面积死去。

怎么让牛羊在寒冬时刻能够活下去,冬天要储备什么样的牧草,什么样的牧草吃了之后,牛羊长得更快,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当然熟悉。

农耕民族,总结了种植农作物的方法时令,还把他们编成24个节气来唱,但是游牧民族只能够代代口口相传,所以只有那些世世代代有传承的才能够在这个草原上活的越来越好。

而那些没有传承的,只能靠自己摸索,在死了无数次牛羊之后,才又重新总结了这些经验,原因究竟在哪里,因为他们的文化传承比农耕民族要差很多,但是在这方面,农耕民族才是最有说服力。

所以想要控制这些牧民很简单,但是前提是要先将他们打服,这是自然的法则,所有的生物只臣服于强者。

游牧民族最忌惮的没有其他,只有长生天,因为长生天决定牧民的生和死,而牧民对长生天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他们敬畏长生天。

大明王朝要做的事情就是这样,带领这些牧民知道如何和天对抗,或者准确的说是和天时对抗。

等到永乐皇帝朱棣解决完了他几个儿子之后,将内部呼声统一准备征伐蒙古的时候,此时他好像才想起来,大牢里还关着他的两位重臣杨士奇和陈言卿。

这段时间朝廷里面,文官的奏章以及各地的陈情的奏章,都已经把汉王批奏折的房间都装满了。

求推荐收藏打赏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