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活在影视诸天 > 第二百十七章 郑和的回朝

活在影视诸天 第二百十七章 郑和的回朝

作者:半步武林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1: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些海洋贸易所要交易的这些产品比如,茶叶,蚕丝,丝绸瓷器,以及大明朝的一些特别的商品,这些商品如果要占用农田的,或者如果要占用其他资源的,要进行合理的妥善的安排和分化,以免造成后面农田大面积改稻种桑带来的恶劣影响。

现在明国还是要以农为本,吃不饱饭,其他的都是瞎扯,现在农业生产力和粮食储存还远达不到粮食自由,老百姓动不动就会吃不饱饭,一遇到战乱和灾荒之年饿死人都成了常事。

为了防止这些民众为了这些海洋贸易的巨额利润抛弃自己的农田,使其荒芜,导致整个江南地区亩产下降,现在整个国家最需要的还是粮食。

另一方面,也要提高粮食产量,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通过海洋贸易可以得来很多粮食作物以及优异的粮食作物品种。

这些也应该作为下西洋的活动的重要内容,下西洋可不仅仅是为了宣扬国家威仪,既要有面子,也应该有里子。

但是这两年的,应该说是这两次下西洋,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果。

曾云风早年已经上了奏章给永乐皇帝朱棣,详细的阐明下西洋的那些作用,他不仅仅是皇帝用来宣扬国威安抚周边各国的一种措施,也应该将它推而广之。

使它汲取最大的利润和最大的利益,这样的话,以后下西洋活动就能够自给自足,不需要国家出动大量的力量来支援这种下西洋活动。

否则,以这种政治挂帅,而作为下西洋朝贡贸易而忽视经济实利的,到时候会难以为继。

在曾云风的这张折子上去之后,引起了太子朱高炽以及永乐皇帝朱棣的重视。

随即又将郑和拉到一起和几位内阁人员一起商量了接下来的工作,而郑和也正式的接触了曾云风,明白了他对海洋贸易以及各种海事海船的博学。

所以在第一次郑和下西洋之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的改造。

大力发展重型火炮以及各类商品贸易的分类以及各处港口,交易贸易繁荣民间贸易的各个政策的制定。

当永乐七年,郑和再次下西洋,带领着新的船只满满的货物以及交易的物品跟随着大量的商贸船队源源不断地从整个大明朝的首都出发,然后沿途集结各地的商队前往南洋,永乐十年郑和终于回来了,带着他的船队。

永乐皇帝朱棣,声势浩大的见了他,能给的礼仪都给了他,可算是给皇帝朱棣涨了脸了。

郑和的名号也长的不得了,内宫监太监市舶司总监事远洋宝船队指挥使郑和。

郑和这个人可以算是古往今来最厉害的太监,他的事迹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说起太监第一个就是他,永乐皇帝成就了他。

而且他这一次对外远洋可不仅仅是运送船队,还和其他国家打了一仗,你就说牛不牛吧。

郑和的船队回到太仓,无边无际的船队告诉人们,什么是盛朝气象,曾云风看到意气风发的郑和想到,这个盛世要是能在自己死前不要结束该多好。

现在大明的疆域是最大的时候,辽东的黑龙江直到出海口以及松花家嫩江辽河流域全部加上外兴安岭全部在疆域内,根本不需要曾云风像是朱传武那时去收复。

现在的大明的疆域的拼图缺两块,一块是西域,一块是蒙古,这两块地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是大明的力有未逮,西域现在被蒙古部落瓜分,大明的北面和西北都是都是孛儿只斤氏留下的汗国,东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

郑和原来叫马保,早年给燕王朱棣牵马,后来的靖难的时候作为燕王的右前锋,打起仗来是一点儿都不差的。

现在的郑和经过了曾云风的指导,他的战船船队如虎添翼,现在足迹遍布整个南洋,印度洋,和东海黄海,他一回来,永乐皇帝朱棣的钱袋子就一下子鼓了起来。

这一下,永乐皇帝朱棣准备去打马哈木,征伐瓦剌阿鲁台算是有钱了,省得他自己的便宜儿子太子朱高炽天天在他面前说,没钱,没钱,没钱。

郑和这一次是给永乐皇帝朱棣撑腰来了,这一次不仅带了大量的钱回来,还带了各国的使臣回来,这一带可就是一大帮人,虽然这些国家的使臣,都是些小国使臣,但是经不住人多呀。

永乐皇帝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候显率领官兵二万九千余人,驾驶海舶59艘,其中有好多新式战舰和商船,还有跟着的商队,战舰配备有大炮,从太仓刘家港启航。

郑和先后到了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剌加,彭亨,东西竺,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剌,花面,龙涎屿,翠兰屿,阿鲁,锡兰,小葛兰,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苏禄等国。

一路上是大炮加上商品,路上就是有不开眼的,果断的郑和喂了他们炮弹吃。

在曾云风建议的一手刀枪,一手商品的交易政策下,第三次下西洋活动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贸易利润,事情情况是郑和下西洋灭国无数,真当是搞交易,想让别人听你的,要么就是德高望重,要么就是武力煊赫。

等到郑和船队还朝的时候,这一次下西洋活动取得的利润,相当于是大规模的攻打一个国家,取得了战争利润。

同时,不仅仅是下西洋,包括前往东北四岛国高丽以及其他各地通商的船队的出发和回归,带来了大量的铜以及各种珍稀的缺乏物资弥补了大明朝很多地方的短缺。

对于这种下西洋贸易永乐皇帝十分的高兴,因为他一下子有了钱也因为永乐皇帝一下子有了钱,弥补了原先50万大军,深入漠北,亲征鞑靼,朝廷的亏空,经济问题一下子好了很多,皇帝朱棣还赏赐了很多金银给曾云风。

“喏,保管好!”曾云风将皇帝赏赐的金银都交给方嫣然说道。

“是!”方嫣然微微施礼示意,脸上没有欣喜等其他表情。

不知道为什么曾云风感觉自己的妻子和自己总是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怪怪的。

永乐皇帝朱棣也因为这件事情开放了京城附近的地区几个港口,以及泉州的港口。

海洋贸易有限度的开放,并设立了高昂的奢侈税,控制海洋贸易,得益于曾云风的建议,永乐皇帝采纳了曾云风长时间不间断进行海洋贸易的的建议。

下西洋活动跟随季风活动的影响,持续不断地每年进行,小批次东亚贸易依然可以进行,但是距离要短得多,基本上只覆盖到目前的高丽东北四岛国以及东南亚,从这里换取大批的香料以及珍贵的物资。

这几年,火炮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在曾云风可以算是永乐皇帝手下这些新建的火器营的香饽饽,更是他底下制造火器和船只这些工匠的香饽饽。

很多下西洋宝船的改进,让民间的商人也看到了这些船队改进的方向。

这次大规模组织的下西洋的海洋贸易,不仅仅繁荣了各地开放的港口,也因为整个大明朝带来丰厚的红利,这样既不违反大规模开海的政策,又可以大规模地为大明朝带来利润,又不让这些商人脱离大明朝的管控。

郑和此次回来不仅带来了很多朝贡的使臣,还带来了一些麻烦,就是永乐皇帝朱棣要给这些沿海的诸国调解纠纷,现在整个南洋地区,包括三三国洋附近基本上靠海的国家都接受大明朝的调节。

南洋诸国也一致认为,大明朝是最公正的国家,这个时候这块地方,可没有什么大英帝国什么事。

加上这一次郑和船队队带的战舰火炮,让很多国家认识到了大明国一旦露出獠牙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承受。

永乐皇帝朱棣一直念叨着仁义道理,这次带回来的很多使臣,也派了很多学生来到应天府的太学学习中原文化。

求推荐收藏打赏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