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809、敦煌飞天

人生流浪 809、敦煌飞天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809、敦煌飞天

“宋将军!你可是我们的向导,对此山是轻车熟路,下一步你要带我们去哪?”

“大帅!你别忘了,我给你所说的千佛洞和藏经洞,到了那里,我保管你会留恋忘返、忘乎所以!”

“宋将军!你所说的那地方真有那么大的魔力?”只见身后的王明义笑着寻问道。

“百闻不如一见!我保你们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走!看了你们就知道。”话说之间,宋克金扬鞭打马加快了脚步。

很快,他们五人已走马来到那因山而凿的洞窟——莫高窟,即俗称的千佛洞。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历史悠远悠长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话到此处,咱们有必要介绍一下这洞窟的详细情况。因为在这里,简直就是华夏文明的历史宝藏。透过它,可以看到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上少有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结晶。

说这千佛洞,在如今甘肃省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而如今的这敦煌县城与慕容天水所驻守的敦煌城却是两回事,它们一个在党河东,一个在党河西,而且它们已上下相差千余年之久。而如今的敦煌故城遗址却永远残留在党河西岸,成为历史的沉迹。

转过头来,咱们接着说这千佛洞。这千佛洞,也就是莫高窟,它被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分上下五层,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南北长1600多米。建造年代据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莫高窟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至唐武则天时,已有窟室千余龛。现在尚保存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各代壁画和塑像的洞窟四百九十二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二千四百十五身,唐、宋木构建筑五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综合性艺术宝库。其形制有禅窟与中心柱式、方形佛殿式和覆斗式。窟外原有殿宇,并有木构走廊与栈道相连。窟最大者高40余米,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盈尺。其塑像均为泥质彩塑,有单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三身,多则十一身。最大者33米,小者10厘米。其塑像多以夸张的色彩表现人物性格,神态千姿百态、各不一样。其壁画内容有佛像、佛教史迹、经变、神话、供养人等题材和装饰图案。其中最古老的地图《五台山图》大有40多平方米。从一花一叶、神、佛,到表现当时当地历史人物活动的《张议潮夫妇出行图》,构图精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这洞窟内更是金碧辉煌,绚丽夺目。画面如按两米高排列,可构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另外还有说是光绪二十六年。)发现藏经洞后,窟内历史文物和艺术品遭到帝国主义分子的严重破坏,盗窃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小兔崽子!应该问他们讨还回来!在中国的地面上,岂能让你们横行霸道?睡狮还没醒么?

1943年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以后,对洞窟进行了修复、保管和研究工作。解放后又改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对洞窟又进行了全面维修。在这洞窟之东有泉水,汇成清流,树木成荫,无异于沙漠绿洲,别具一般!

这可以说是鸣沙山的东千佛洞。在这敦煌莫高窟的组成部分之中,还有西千佛洞。它开凿在党河崖壁的北侧,自西向东排列,距河底20余米,窟顶是平坦的戈壁滩。现存洞窟十九个,始建于北朝晚期,隋、唐、五代、宋初和西夏续加兴修。所存壁画、塑像与莫高窟属同一系统,具有同等的艺术、欣赏价值,是敦煌石窟艺术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

再说说这藏经洞,它乃是敦煌莫高窟的第十七洞。是开凿在第十六窟甬道壁上的一个小洞,门仅高出地面1米,长宽2.5~2.7米,近正方形,高3米,顶作覆斗形,空间19立方米。其北壁上绘有枝叶交接的菩提树两棵,东树悬净水瓶,侧立比丘尼,双手奉持团扇;西树挂一个挎袋,侧立侍女,作男装。其下有长方形禅床式低坛,上塑高僧洪巧坐像。西壁上嵌石碑一通,即洪巧告身敕牒碑,好像未完工即被封闭。据洞内遗书记载,最晚纪年是北宋至道年间,不见西夏文卷子。在第十六窟的甬道两壁绘有宋代菩萨行列,以此推断,这可能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人征服敦煌的战争中,莫高窟僧人准备逃难时所封,后未回归,竟因此幽闭达九百年之久。应该让昔日的《敦煌》电视剧重见天日!再去去看看渐渐陈尘、渐渐被世人遗忘的历史天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第十六窟甬道清除淤沙时才开始偶然发现这一满贮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的石室,文物共五千余件。除有汉文写本之外,还有藏文、梵文、去卢文、粟特文、古和阗文、回鹘文等各种民族文字的写文约占六分之一,并有绢本绘画、刺绣等美术品数百件。写本中除有大量的佛经、道经和儒家经典之外,还有史籍、诗赋、小说、民间文学、地志、户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包括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即晋至宋)近十个朝代的文物图书,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注意。此后,研究敦煌艺术的人逐渐增多,并形成了一门敦煌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