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733、阿斯塔那

人生流浪 733、阿斯塔那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733、阿斯塔那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在新疆吐鲁番市东南约40余公里。阿斯塔那是维吾尔语,意思是“首府”。墓葬区在阿斯塔那(汉名三堡)村北和哈拉和卓(汉名二堡)村东。为高昌及唐西州居民的墓地。墓葬按家族分区埋葬,每一家族均有固定的茔地,以砾石为界。每个墓都有斜坡墓道和土洞墓室。墓道和墓室顶部地面一般都堆摆砾石,平面呈“甲”字形。从墓中已出土的文书和墓志来看,墓葬的年代,最早的是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最晚的是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俄、英、德、日等国的“探险者”曾在此进行破坏盗掘,窃去中国大量珍贵文物。

解放后,1959年开始发掘,出土大量的丝绸织品、陶器、木器、钱币、泥俑、墓志和近三千件官、私文书等。其中较著名的有绢本的伏羲女娲图、舞乐图、围棋仕女图、牧马图、禽兽纹锦、对鸟对羊树纹锦、骑士对兽纹锦、牵驼纹胡王锦及狩猎纹印花绢等,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出土的大量吐鲁番文书,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世俗生活等方面,对研究古代高昌国的历史、经济及与内地的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高昌故城:维吾尔语称亦都护城。在新疆吐鲁番市东约40公里的阿斯塔那(汉名三堡)村东、哈拉和卓(汉名二堡)村南。汉称高昌壁、高昌垒,两汉魏晋时期,戊己校尉屯驻于此。此后曾历为前凉高昌郡郡治、菊氏高昌王国国都、唐西州州治和回鹘高昌王都,至明初始废,前后经历约一千五百余年。其建筑和基本规模形成年代约在前凉至高昌菊氏王朝时代。总面积为200平方米,城垣大部分残存,为夯土筑,略成正方形,周约5公里,可以登眺。有马面,西门瓮城仍存。有些城门的土建痕迹尚保存完整。全城分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布局略似唐代之长安城。城内建筑遗址破坏严重。在外城西南隅有一寺院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寺门、广场、殿堂、高塔和佛龛保存较好。内城中有一高台,上面残存一高15米的建筑物,俗称“可汗堡”,附近发现带有覆莲纹图案和绿色琉璃瓦残片,似有北凉时期的佛寺遗址。城中所有建筑全用夯土可土坯建造,门窗顶部多作穹窿形,类似今日吐鲁番的建筑。

解放前,俄、德、英、日等国“探险者”曾来此盗掘,窃去大量珍贵文物。你瞧瞧!这些东西多会欺辱中国!净会拿别人家的东西据为己有,什么嘛东西!

解放后,陆续发现一些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元龙泉窑瓷盘,还收集到一些小佛像、大陶缸等。特别是所发现的元代用回鹘文和汉文合写的善斌卖身为奴契约,对当时的寺院主剥削奴隶的状况有所揭露,很具有历史参考价值。

艾丁湖:艾丁,维吾尔意为月亮。艾丁湖,意为月光湖。因湖中和湖盆多晶莹洁白的盐结晶和盐壳,酷似月色,故名。在新疆吐鲁番市南部、吐鲁番市东南,横卧在盆地南缘觉洛塔格(塔格意为山)下,所以旧称艾丁湖为觉洛浣。湖面低于海平面154~155米,是中国地势最低点。这不应叫“海拔”,而应叫“海低”矣!或者也可说成是“海拔-154~155米”。湖盆东西狭长约40公里,南北宽仅8公里,湖盆面积152平方公里。春季冰雪融化水流入湖,夏秋强烈蒸发干涸。湖水矿化度极高,夏季高达210克/升。

台藏塔:在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汉名三堡)村。为高昌时代(公元六至七世纪)的佛教建筑遗址。为夯土筑,高约20米,基部每边各约20米,平面呈方形。塔身四面均有洞龛,残存有塑像和壁画。

苏公塔:在新疆吐鲁番市东南郊,距城6公里。系回历1181年(公元1779年)吐鲁番郡王苏来满为其父额敏所建,故又称额敏塔。高44米,塔身为圆柱形,下粗上细,以黄砖砌筑,利用拼砖方式构成各种图案花纹。顶呈盔形。构造精致,颇为壮观。塔内无木料,全凭一砖砌螺旋形中心支柱承担整个塔身重量,至今仍巍然屹立。为新疆伊斯兰教著名的艺术建筑。塔旁有教堂,并立有察合台、汉两种文字石碑。

交河故城:亦称崖儿城。在新疆吐鲁番市西约10公里的雅尔湖乡,位于两条古河床交叉环抱的地带,故名交河。有人认为是汉代车师王前庭治所的所在地。六世纪初菊氏高昌时,在此建立交河郡城。现存遗址主要是唐代及其以后的建筑。城依土崖作长方形,无城垣,南北长100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南、东两面有门有路,直通城内。城南有一纵贯南北的大道,长350米,宽3米。大道两旁为高而厚的土墙,建筑物在土墙后面由纵横交错的街巷分割成若干区。房屋临大道一面见不到门户遗迹,只有巷口与城内大道相通。以大道为中轴线可分为三个区:西北区大多为寺庙遗址,有各种类型的佛塔,东北区为居民区,这里院落鳞次栉比,不少建筑保存较好,尚可看出院落的平面布局和房屋的门窗位置;东南区,建筑破坏较严重,但有一较大建筑,保存尚好,有庭堂、天井、甬道、台阶等,为交河城的政治中心。

此外,正对大道北端,有一佛教寺院,泥土版筑,塔上佛龛尚残存佛像。城内散布陶片甚多,大多为灰色印纹和附加堆纹,也有个别为彩绘夹砂粗红陶。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曾出土唐开元十年(公元722年)莲花经一卷。城外有车师、高昌和唐代的墓群。古城自汉至元经历了较长的年代,对于研究新疆古代的城市建设和布局,很有参考价值。

雅尔湖千佛洞:在新疆吐鲁番市西北约10公里,交河故城西土崖上。传为唐宋时代遗址。共有七窟:六个为支提窟,一个为毗诃罗窟,尚属完整。间有壁画。题记中有“己丑年七月二十九日(缺)到此西谷寺”等字样。在第五窟西壁上有突厥文题记,为银山东西各窟中所罕见。

塔什吐尔古堡:在新疆托克逊县城(吐鲁番市西约40公里。)西约50公里的阿拉沟口。为唐代城堡遗址。塔什吐尔是维吾尔语,意为石塔。周60米,高约4米,用卵石砌成。这里曾出土唐代契丹约文书,记载着这一带的烽、铺、镇名及守边将士的姓名等。是保存较好的一处唐代古堡遗址。

这要比“天魔古堡”有意义多了!你知道“天魔古堡”在哪里么?想知道,你去问“水晶球”吧!“水晶球啊!水晶球!请你告诉我天魔古堡在哪里?”“啪——咚——咔——嚓——”“呜——哇哇——嘿嘿——嘎嘎——呀呀——哇哇——呜——”顿时阴风四起,飞砂走石,乌云密布,鬼哭魔嚎。请问你还想知道“天魔古堡”在哪里吗?

四十里堡旧城: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堡西南,在塔里木盆地和塔里木河、孔雀河、库尔勒市之北。传为汉代尉梨国都城遗址。城为两重,均土筑,内城中有长形、方形土台,或为当时建筑遗迹。曾发现过汉代碎铜片、古钱、石柱础、灰陶器及唐开元钱等。

博格达沁古城:博格达沁,维吾尔语意为宏伟高大的城。其遗址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约12公里处。为焉耆盆地古城遗址中最大的一个。平面略近长方形,周长3000米。城墙已毁,墙基犹存,高2~3米,夯筑。城内见古代建筑遗址两处,出露铺地红砖。古城近郊,有七处高大建筑物基址,夯土底基,其上用巨型土坯垒砌。城东半公里,有小城一座,周约1.5公里,城墙已圮。历年在古城内采集到汉五铢、唐钱、波斯银币并金银饰物、料珠、陶器等。城郊里圪瘩等地,有汉、唐时期墓葬,出土过汉镜、包金铁剑等。根据古城地望、规模、出土文物考证,这里是汉焉耆都城、唐焉耆都督府治所及焉耆镇城所在地。

锡克沁千佛洞:也作七格星明屋,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城西南约30公里。为唐代寺院遗址。明屋是维吾尔语,即千间房之意。其规模甚大,除顶部被毁坏外,墙壁大致完整。靠东南的明屋有大小建筑九十余所,发现有精美壁画及塑像。有前后两大殿,两侧及后面有甬道,殿中间有塔,为土坯筑,塔东南有瞭望台,其西北又有六角形基座穹庐顶式塔,塔前有山门遗址。大殿左右及殿后高地有许多僧房及支提式窟;北面“明屋”后面并列有三所大殿,形式与东南的明屋相同。山门东、西两侧有土台,高约10米,似为钟鼓楼遗址。西高台与山门之间有四个支提式窟。中大殿与东大殿后面有六个土塔遗址,以西边者为最大,塔基各边有六角形壶(kǔ

意指宫里的路。)门,有方形塔院。从两处遗址曾发现过不少泥塑佛头,制作极为精美。东南明屋发现的佛头,细眉高鼻,面庞圆好,具有建陀罗风格,约为六、七世纪时的遗物;北面明屋发现的佛头面带彩绘,眉以墨笔勾勒,作柳叶形,面庞方正,表现出东方艺术的特征,约为八、九世纪或更晚时期遗物。

哈拉木登旧城: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哈拉木登南约10余里的海都河北岸。有内外两城,外城周约1140米,内城周约360米,高6米,宽7米。内城中有土堆,似为建筑遗址。地面散布有红陶片。城北五里许,有四土丘,地名乌兰托罗盖,即红土丘之义(意),为古建筑之遗存。

唐王城: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锡克沁西北约2.5公里。为唐代屯戍遗址。城呈方形,周约450米,墙为夯筑,高约5米,城中有房舍及仓库遗址,已残破不堪。这里曾出土陶器和陶纺轮等,类似内地唐代制品。此外还发现有铁斧、铁镰和铁犁等农用工具。在出土陶器的同一地层中还发现有小麦、高粱、谷子、胡麻等谷物种和极细的面粉,其中有的已被烧成焦炭,有的尚完整,估计是当时的粮仓。并曾出土唐代钱币。

萨尔墩旧城: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六十户西北约2公里处。城区面积约400亩。城有内、外两重,外城不明显,内城周约388.5米,内城原有夯土所筑高大建筑物,已残地面上散布有粗厚的红陶片。遗址中有许多圆形洞穴,直径不等,小者约1米左右,穴内有黄米、高梁等,有的已腐烂,传说在此还曾发现石磨盘、石碾刀石等,似为古代之粮仓,传为古代焉耆、危须二国遗址。

霍拉山废寺: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的霍拉山沟口。有废寺十八处,系土坯建筑,墙基以石垒砌,皆遭焚毁。

1907年,英人斯坦因曾来此盗掘,窃去不少写经残纸及泥塑佛像。又是这个小兔崽子干的好事!看人家的东西好,就能占为己有么?小兔崽子起来的!

1928年在此曾发现绿色瓷砖及木雕佛像等。瓷砖花纹与吐鲁番三堡所出烧砖相同。木雕佛像,两手拱胸,中有孔,形式类似内墓前之石翁仲。

这便是吐鲁番(高昌、唐西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唐焉耆都督)四周的古墓城堡遗迹,我们这仅仅看到的只是其大概状况。若要穷究其所有,谈何容易?

但是在这五代十国之际,契丹大军在此横扫而过,又有哪处没留下他们的烽烟铁蹄?就在当时的这些环境之下,契丹大军如入无人之地,烧杀抢掠,洗劫一空。真犹如日本鬼子扫荡中国、血洗南京城一样的野蛮、残忍!就是在这种状况之下,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已挥师进入了西州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