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574、曾经的“南岳”潜山

人生流浪 574、曾经的“南岳”潜山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574、曾经的“南岳”潜山

然而,昔日之际也以“南岳”而闻名的潜山派又何尝甘拜下风?在这华山擂即将开战之前夕,其老掌门诸葛谦让在其主淮南王杨隆演的密令之下率部挺进华山,试欲一举夺魁。

说起这淮南王,如今已传至杨隆演,此人正是吴忠武王杨行密的次子,原吴王杨渥之弟。时任淮南留后、淮南节度使兼侍中、东面诸道行营都统、弘农王、弘农郡王,其实质已为吴国国王。在此乱世之际,群雄逐乱,淮南王杨隆演在南抵吴越、西征楚王马殷之余,又派遣老掌门率部行走江湖、出征华山,他究竟怀有什么目的?其结果又是怎样呢?这些问题,大概可以从“天皇密使”那里寻找到确切的答案。但是,世事复杂,风云变幻,又有谁能够道出个所以然呢?

至此,有人不禁要问,这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潜山派有何能耐竟然也敢奔向华山擂?但是,我作为说书讲艺者却要给各位讲个明明白白我的心!这小小的潜山派虽然在江湖武林界之中名不见经传,但是他们所盘据的潜山却是大名可见经传。为此,这潜山派当然可以是因山而名扬天下。不然,这么巨大的一场华山擂怎么会将它相邀呢?要知道,这淮南境内与江南九华山、黄山隔江相望的潜山究竟有多大威名,那么你听听如下所说便知。

这潜山,有“蛰藏潜伏”之意,又名皖山、皖公山、万岁山、天柱山等名,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潜山县境内,踞于长江之西北、安庆西北。相传周大夫皖伯封国于此,故又名皖山。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登祭天柱,封号南岳。后来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台道士司马承祯的建议下,加封潜山为九天司命主掌九天生命籍簿。其时南岳衡山已成定制,但潜山虽“潜出”“五岳”之列,它却升为“五岳”之上司,实质已位列南岳衡山之上。故此,潜山已从“南岳”升至“九天”,它已成为天上的大官,而南岳衡山只不过是武则天所封的一位地上司天王而已。所以,这号称为“九天司命”的潜山,那是天下之山的长官,简直就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可见这潜山之潜力非凡,决非等闲之辈!

然而,这潜山和衡山两者之间究竟谁更杰出,古往今来,谁敢作定论?直至今日,这衡山派和潜山派之间的明争暗较仍然没有停止。试想,谁肯服输、甘屈下风?“你潜山当过南岳升级去了,如今我南岳衡山接替了你的位子,我不想服你管!”“你南岳衡山别得意,你那南岳的位子是潜山我过去坐过的!我当了你的上司,你就得给我上供!不然的话,我让你日子别想好过!别想过好年!”“我衡山过不好年?你潜山也别想过好年!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走着瞧,就走着瞧!你能把我怎么的?把我潜山气极了,我让黑道杀手把你办了!我让赖昌星的手下把你办了!”“好!行!你有种!潜山!你别忘了,老赖都逃亡了!我南岳衡山还有四位老大哥,我请我老大泰山北斗把你从江湖上除名!”“姓衡的!你别忘了,泰山也曾是我昔日的江湖好友!”

你瞧瞧!衡山派与潜山派之间的关系恶化,几乎达到短兵相接的白热化状态!故此,这南岳衡山派和“南岳”潜山派双双率部奔向华山擂,其目的之一,可想而知。

转过头来咱们再详细说说这潜山的实力,看看它与南岳衡山相比究竟谁更威名,谁更杰出?

说这潜山,自从汉武帝刘彻登祭天柱峰,封号南岳以来,其祭台遗址至今尚存。这天柱峰即为潜山的最高峰,海拔1485米。比衡山之最高峰祝融峰还要高出1485-1290=195米,故此两山之高低由此可见。但是,它却要比武当山的天柱峰低1612-1485=127米。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天柱山位于潜山县西部,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天柱山又名皖山、皖公山,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被誉为“江淮第一山”。这里自然风光雄奇灵秀,兼容并蓄;人文景观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堪称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

天柱山

天柱山为古皖文化荟萃地,人文景观博大精深。道教尊天柱山为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禅宗二祖、三祖曾在此往来驻锡;唐佛光寺、南梁山谷寺显赫一时;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碑刻,集历代文学和书法之精华;石牛古洞摩崖石刻之多之精,名冠安徽全省;薛家岗古文化遗址,将新石器时期原始风光重现。

天柱山自然景色奇绝,自然风光雄奇灵秀,雾潮云海,瑰丽壮观,兼具黄山之雄奇、庐山之幽秀。既有奇松怪石、飞瀑流泉,又有峡谷、幽洞、险关、古寨。这里植被繁茂、物产丰富,珍贵植物有香果树天女花、鱼鳞木、珍珠黄杨、云锦杜鹃等,珍稀动物有花面狸、琴鸟、娃娃鱼等数十种。主峰海拔1485米,奇峭峻拔,直插云天。水资源十分丰富,冠盖全国名山。

当地特色: 江淮第一山(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

江淮第一山——天柱山,千余年前,便已声名显赫,曾为“南岳”,名冠江南。自然风光雄奇灵秀,人文景观博大精深,摩崖石刻遍布山中。始自汉武封岳,即为道教发祥之都。

天柱山植被繁茂,物产丰富,风景多而奇,雄而秀。素以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峡谷幽洞、险关古寨、雾潮云海知名天下。

天柱山奇峰林立,天柱、飞来、天狮、莲花、天池等大大小小45座山峰,或奇伟突起,仰摩霄汉,或比肩巍立,身遏行云。独占鳌头的天柱峰,孤身突起,石骨嶙峋,峭立如柱,群山拱卫,屹然独尊。

天柱山石崖林立,奇石众多,形态迥异。天柱山泉、瀑、溪、潭,随处可见。或飞流直下,或林间潺潺,或山鸣谷应,或清澈可鉴。深山幽林中又有洞10 〈“height=178”米>余,以宽敞可容几千人的观音洞为最。纵横交错,缠绕诡秘的峡谷中,以飞来峰下的“天柱一绝”神秘谷最为奇险。谷底54个洞穴形态各异,云集交错,洞连洞,洞套洞,洞洞相连,人游其中,狭窄处须屈身匍行。谷旁古树虬枝,谷内怪石异草,恍似仙境,引人入胜。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松竹海,构成了天柱山的隽隽秀色。危崖险峰中,交替闪现的云海、佛光、日出、晓霞、雾淞等时景,云蒸霞蔚,更使天柱山胜景常在,春颜长驻,引人折腰。

最佳旅游时间

天柱山四季有景,四季可游,但以每年春、夏、秋为佳。

天柱山为季风北亚热带气候带,森林茂密,环境幽静,冬暖夏凉,是避暑休闲胜地。年平均气温偏低,在9.5℃左右,历年夏季绝对最高温度为29℃,历年冬季绝对最低温度为-13.4℃年。年较差(夏季最高月温度与冬季最低月温度之差)也偏小,一般为22.3℃。天柱山日照时数偏少,年平均日照时数多在2000小时以下。多云雾,全年平均雾日可占三分之二,在250天左右,最多可达300天,最少也有200天。年平均无霜期约240天。天柱山雾凇多发生在海拔1000米以上。每年10月至次年5月都可见。

天柱山历年平均降水量最高曾达1900毫米,一年中最多降水日数可达150天左右。日降水量等于或大于10毫米的日数为55天。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夏季(6~8月)降水多,春季(3—5月)次之,秋季(9—11月)较少,冬季(12月一翌年2月)最少。每年6、7月间,天柱山出现“梅雨”期。平均梅雨期24天。

天柱山经常出现雷暴雨,尤其是7、8月,年平均近50日。一年中约有6个月可见降雪,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降雪期长、降雪量大。每年5~8月,时有冰雹出现。海拔600米以上的冬季连阴雨,会出现大面积的冻雨。

这潜山的天柱峰,又名司命峰。因峰陡如层塔,直如笋尖,故俗语称笋子尖。峭壁峋岩,突起如柱。大唐“诗魔”白居易有诗誉之曰:“天柱一身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玉光白桔香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此峰拔地约840米,周围数里,峰前正面崖壁上镌有“孤立晴霄”、“中天一柱”八个横字,其下直书“顶天立地”四个大字,万山拱卫,屹然独尊,实为淮南、江北诸峰之冠。咋样?说这潜山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没冤枉你吧?

宗观整个潜山,群峰兀立,危崖罗列,峻峰层出不穷,石崖苍苍,怪石嵯峨,千岩万壑,遍布苍松、翠竹、怪石、奇洞、飞瀑、深潭,有天柱、天狮等四十二峰,有麒麟、熔药等十六岩,有霹雳、鹦鹉等五十三怪石,有试心、千丈等十七崖,有宝公、司元等二十五洞,还有十八岭、十三井、七关、八池、四十八寨。这整座大山,奇松秀竹、流泉飞瀑遍布其间,奇花异草弥漫山谷,雾潮云海苍茫无际,风月烟云瞬息万变,雄、奇、灵、秀兼而有之。由此可见,这潜山的实力是多么多么的雄厚!当然,这盘据(踞)其中的潜山派更是声名鼎盛!在其老掌门“飞天狮魔”之下,便有42峰主,十六岩主,53怪,十七崖主,25洞主,十八岭主,13井主,七关主,8池主,四十八寨主。当然,诸葛谦让率部发往华山仅是带了其中一部分顶尖高手,更多的人马还是留守本部,看家护院,或者以待殿后接应。

古音缘没独寂寞,丽颜情寄待知音。唐天宝七年,诗人李白只是在江上路过时远远地看了看天柱山,便立即把它选为自己的归宿地:“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过了些年,安禄山叛乱,唐玄宗携杨贵妃出逃蜀中,《长恨歌》《长生殿》所描写过的生生死死大事件发生在历史舞台上,那个时候李白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他正躲在天柱山静静地读书。唐代正在漫漫艳情和浩浩狼烟间作艰难的选择,我们的诗人却选择了天柱山。当然,李白并没有炼成丹,最终也没有“投迹归此地”,但历史还是把他的这个真诚愿望留下了。

想在天柱山安家的愿望比李白还要强烈的,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在四十岁时曾遇见过一位在天柱山长期隐居的高人,两人饮酒畅叙三日,话题总不离天柱山,苏东坡由此而想到自己在颠沛流离中年方四十而华发苍苍,下决心也要拜谒天柱山来领略另一种人生风味。“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他所若访潜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这便是他当时随口吟出的诗。后来,他在给一位叫李惟熙的友人写信时又说:“平生爱舒州风士,欲卜居为终老之计。”他这里所说的舒州便是天柱山的所在地,也可看作是天柱山的别称。请看,这位游遍了名山大川的旅行家已明确无误地表明要把卜居天柱山作为“终老之计”了。他这是在用诚恳的的语言写信,而不是作诗,并无夸张成分。直到晚年,他的这个计划仍没有改变。老人一生最后一个官职竟十分巧合地是“舒州团练副使”,看来连上天也有意成全他的“终老之计”了。他欣然写道:青山只在古城隅,万昊归来卜筑居。

把到天柱山来说成是“归来”,分明早已把它看成了家。但如所周知,一位在朝野都极有名望的六十余岁老人的定居处所已不是他本人的意向所能决定的了,和李白一样,苏东坡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终老之计”。与苏东坡同时代的王安石是做大官的人,对山水景物比不得李白、苏东坡痴情,但有趣的是,他竟然对天柱山也抱有终身性的迷恋。王安石在三十多岁时曾做过三年舒州通判,多次畅游过天柱山,后来虽然宦迹处处,却怎么也丢不下这座山,用现代语言来说,几乎是打上了一个松解不开的“情结”。不管到了哪儿,也不管多大年纪了,他只要一想到天柱山就经常羞愧:相看灵秃无归计,一梦东南即自羞!

这两句取自他《怀舒州山水》一诗,天柱山永远在他梦中,而自己头发秃谢了也无法回去,他只能深深“自羞”了。与苏东坡一样,他也把到天柱山说成是“归”。

王安石一生经历的政治风浪多,社会地位高,但他总觉得平生有许多事情没有多大意思,因此,上面提到的这种自羞意识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浮现于心头:看君别后行藏意,回顾潜楼只自羞。只要听到有人要到天柱山去,他总是送诗祝贺,深表羡慕。“搅辔羡君桥此路”,他多么想跟着这位朋友一起纵马再去天柱山啊,但他毕竟是极不自由的,“宦身有吏责,觞事遇嫌猜”,他只能把生命深处那种野朴的欲求克制住。而事实上,他真正神往的生命状态乃是:野性堪如此,潜山归去来。还可以举出一些著名文学家来。例如在天柱山居住过一段时间的黄庭坚此后总是口口声声“吾家潜山,实为名山之福地”,而实际上他是江西人,真正的家乡离天柱山还远得很。

天柱山不常为人所知,九井河更不著名,所幸不著名,美丽才得以幽静,九井河还未开发,人迹罕至。沿小路上行,一边流水潺潺,村舍接连,愈往上,既无人烟,更无道路,也许有几个和我一样喜欢幽静的的人走过,静极的林间,有一宽不盈尺的草径,两侧苍翠如滴的青竹和蕨不时挡着去路。翻过一座座山冈,林中突现一屋,欣喜间走近,是一间荒废的水磨房,焦黄的稻草,青苔斑驳的墙壁,只有水车有韵律地推动水粜,木头的吱扭声、水的冲击声,在这寂静的山林中显得更加诡异,心中不禁有些僳然。

但美丽让人无法割舍。期待面前,路也不知有多远,重重山谷隔断了瀑布的回声,只有呜呜的风声。小路突然转了一个弯,水声钻入耳中,地势豁然开朗,阳光下亮晶晶的一个湖泊,水在乱石滩间欢快的穿梭,水深不没膝。右转望去,美丽原来如此让人心动……赤足涉水而过,清凉的溪水浸泡着胀热的脚,疲劳早已远去。站在金黄色的沙滩上,仰望着这造化奇迹,瀑布不高,形如一巨大的X,与周围的秀美山川相比,气势却格外的恢弘。您是否愿意领略这份悠然之美,是否想要学伯牙,倾听一曲天籁之音,那么请侠客们来天柱大山,用您的心来感受这曲“高山流水”已飞入太空……

这便是潜山的大体概况。正所谓“身在室中坐,神游天下间。”中华神州大地的名山大川自可尽收眼底,何乐而不为?然而,天下江山之大,要穷舍其尽,谈何容易?我们自可选列种种,“睽(窥)一山而知全天下之山也!”天下为公,天下大同!所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当然也可以说成“五岳归来不看山,潜山归来不看岳。”如若这样一说,黄山派与潜山派多少有些互相不服气。若问这样如何做到,那么请看下面这段有关潜山的概括记载,我们便可知足常乐矣!

《天柱山志》云:“峰无奇不有,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大唐“诗仙”李白也有诗赞云:“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峋绝称人意。”时至如今的二千年之际,这座名山已划分为梅城、野寨、玉镜、马祖、良药、东关、飞来、主峰八个风景。“潜山派人士”恭候各位的光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