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572、武夷山

人生流浪 572、武夷山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572、武夷山

武夷山,道教武夷山派的聚集之地,也可以说是“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它与齐云山也要一争“道教四大名山”的位子。因为,“道教四大名山”,有两种说法:鹤鸣山(青城山支峰)派、龙虎山派、武当山派、齐云山派,又有一说为武当山派、龙虎山派、青城山派、武夷山派。你看看,这两个说法不明摆着要让齐云与武夷山一争高低打架么?

此山在福建省崇安县县城南15公里,是我中国著名的风景区。方圆60公里,四面溪谷环绕,不与外山相连,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又一个要争“天下第一”的。再者的武夷大山是江西、福建交界处,可以说是这两省的分界岭。

武夷山

主要风景是“溪曲三三水”(九曲溪)、“山环六六峰”(三十六峰)。弯曲碧绿的九曲溪水,荡漾着无数赤黑斑驳的岩峰,群峰劈地而起,秀拔奇伟,千姿百态,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碧水丹山的天然美景。名胜古迹多集中在九曲一带,有冲佑万年宫(武夷宫)旧址,朱熹讲学的紫阳书院(武夷精舍)旧址(不知道。。。到此来否?),悬崖隙洞中的千年虹桥板和架壑船棺、元代的御茶园旧址、历代摩崖题刻,以及大王峰、玉女峰、天游峰、接笋峰、小桃源、水帘洞、流香涧、一线天等胜景。山中盛产色艳、香浓、味醇的岩茶,以“大红袍”最为名贵。又有世界罕见的珍贵动植物,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武夷山还是福建省革命老根据地之一,附近有1942年“赤石暴动”旧址。这就是小武夷山的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不知你可曾到此一游?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东经117"24‘12“~118"0250”,北纬27"32‘36“~27‘55‘15“,总面积99,975公顷。划分为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中部九曲溪生态、西部生物多样性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武夷山不仅是“罕见的自然美的地带”和“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同时又是“一种已消逝的文明的见证”和“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传统思想的发源地之一”。

武夷山不但风光旖旎,而且是全球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是世界苎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这是由于造地运动时,凸起的“华东(大陆)屋脊”苎其毗连的群峰拒北寒流,迎南暖风,形成特殊气候,成了植物的圣地、动物的乐园。

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这方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里,目前已知植物3728种,如珍稀的鹅掌楸、银杏、南方铁杉、武夷蹄盖蕨、880年的宋桂、980年的南方红豆杉等。其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珍稀濒危物种达28种,冠以“武夷’’种加词的就有20多种,如武夷铁角蕨等。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有5110种,其中:哺乳纲71种、鸟纲256种、鱼纲40种、两栖纲35种、爬行纲73种、昆虫4635种。列入国际(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动物有46种。中外生物学家把这里喻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鸟类天堂”、“昆虫世界”、 “蛇的王国”。

早在19世纪中期,英、美、法、德的生物学家就到这里采集了大量的标本,如今在伦敦、纽约、柏林、巴黎等著名博物馆中仍有保存。 世界遗产评定专家认定,武夷山不但自然遗产具有独特、珍贵价值,而且其文化遗产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能为已消逝的古文明古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且与自然遗产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是极其可贵的。

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是现今世界研究朱子理学的基地。朱熹从14岁入闽北至71岁逝世,在武夷山从学、著述、讲学、传教长达50多年,终成理学之集大成者,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的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700多年,不但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传播至海外,成为朝鲜李朝500年的指导思想,以及东瀛朝野共同接受的学说,对西方国家思想界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著名学者蔡尚思对武夷山与朱子理学的历史文化地位做了这样的评价: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武夷山是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闽越王城所在地。现今留存在武夷山东部的闽越王城遗址,占地48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它在选址、建筑形式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目前已出土大量文物,并建有博物馆将之展出:漫步古城遗址,观赏珍贵文物,宛如见到当年兴盛的闽越国都城。

武夷山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当时就有古闽人在武夷山劳作生息,绵延数千年之久。如今还存放在十多处崖洞中的“架壑船棺”,距今已有三四千年,是国内外发现的最早悬棺,是研究先秦及古闽人文化的珍贵遗物。云崖船棺,也是中国古文化之谜。 武夷山还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即儒、释、道三教同山。武夷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十六洞天,称为“升真元化洞天”。南唐皇帝的弟弟李良佐辞荣在此入道。先后有道教名流吕洞宾、知微子、白玉蟾、江师隆等修炼于此。武夷山又是佛教“华胄八小名山”之一。早在唐武德元年(618年)就有僧人建寺山中。邑人翁乾度修成正果,扣冰沐浴,成为一方高僧,广受信徒顶礼膜拜。后之历代梵音不断。伏虎禅师、祖鉴禅师、超全大师等在此建寺修行。如今古刹天心永乐禅寺得以重建修葺,香火兴盛,为名山又添一景。令人称颂的是,1000多年来,道、佛与儒教相安共处,传为美谈,体现了武夷名山的兼容豁达。

独特、绝妙、突出的武夷山的自然、生态,以及与之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文化,引得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专家学者的赞赏。至今保留在武夷山中的摩崖石刻数以百计,或诗,或词,或文,都是武夷山古代文明的历史记载,也成为今人旅游的导游图解。在重视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今天,武夷山更引起世界有识之士的向往和钟情。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