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531、人有悲欢离合

人生流浪 531、人有悲欢离合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531、人有悲欢离合

出行线路:

郑州(沿郑焦晋高速至焦作沿长济高速)-济源-王屋山,耗时约两小时。

景区票价:

40元/人

精彩看点:

一.愚公故居 赏愚公群雕,看王屋琴书表演,体会愚公移山的坚韧民族魂魄。

二.千年银杏树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银杏树,“七搂八拐杖”,郁郁葱葱,被称为“世界植物活化石”。

三.万古不老泉 长年涓涓细流,久旱不竭,清凉宜人,饮之则延年益寿。

四.天坛极顶 观王屋云海,看祭天表演,求神遇仙,心想事成。

温馨提醒:

一.济源王屋山是国家AAAA级景区,春天山花烂漫,夏日群山叠翠,秋来层林尽染,冬到素裹银装,是一处有万年文化积淀、千年道教传统的融人文、自然于一体的品位极高的山岳风景名胜区。

二. 王屋山宫观林立,野趣横生。阳台宫、地质博物馆为人文精华,天坛顶许愿时有灵验;山中猕猴、鸟兽能与人嬉戏,妙不可言。

三. 王屋山珍奇绝,如灵芝、鸡头参、五色花等独具特色,为馈赠亲友之佳品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在山西芮城县城北3公里龙泉村东侧。宫殿规模宏伟,布局疏朗,殿阁巍峨,气势壮观。宫址原在芮城西向20公里的永乐镇上。据道藏中有关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为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诞生地。吕氏死后,乡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金末,随着吕洞宾神话故事有流传,奉祀逐渐增多,祠堂遂增修门庑,扩充为道观。蒙古太宗三年(1231年)毁于火,其时新道教全真派首领丘处机(曾在金庸笔下的《射雕英雄传》中出现!)等人,受朝廷宠信,祖师吕洞宾倍受尊崇,次年敕令升观为宫,封真人号曰“天尊”,并派河东南北两路道教提点潘德冲主持,营建此宫。历时十五年,至中统三年(1262年)建成主体建筑,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又建成龙虎殿,泰定二年(1325年)绘完三清殿壁画,至正十八年(1358年)纯阳殿壁画竣工。前后一百一十多年,几乎与元朝共始终。明、清两代,曾作小规模维修和补绘,较完整地保存了元代艺术宝藏。宫内主体建筑五座,即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垂直排列于中轴线上,其中宫门为清代建筑,余皆元代所建。三清殿最大,位置在前,与一般寺庙主殿在后截然不同,而与皇宫设置近似。各殿精美的元代壁画,包括拱眼壁画,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题材丰富,笔法高超,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永乐宫旧址因在三门峡水利工程淹没区几,1959年开始已将全部建筑和壁画移至新址复原保存。

解州关帝庙,在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背靠银湖(盐池),面对中条山,景色秀丽。解州东南10公里常平村是三国蜀将关羽·关云长的原籍,故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怪事?那常平关帝庙为什么不为武庙之祖?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明时期曾扩建和重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现庙坐北朝南,总面积1.8万多平方米,内外古柏苍翠,百花争艳。平面布局分南北两部分。南为结义园,由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等组成,亭内有线刻结义图案一方。四周桃林繁茂,大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北部为正庙,分前后两院。前院以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为中轴,两侧配以石坊、木坊、钟鼓楼、崇圣寺、胡公祠、碑亭、钟亭等;后院以“气肃千秋”牌坊为屏障,春秋楼为中心,刀楼、印楼为两翼,气势雄伟。前后院自成格局,但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前后有廊屋百余间围护,形成左右对峙而又以中轴线为主体的我国古建筑传统风格。布局严谨,规模完整,建筑以春秋楼和崇宁殿最为精致。

常平关帝庙,又名关帝祖祠。在山西运城市南25公里常平村。三国蜀将关羽,山西解州常平里人,乡人慕其德,于故居建祠奉祀。创建于隋,金代始成庙宇。后关羽历代追封,庙堂亦随之重修或扩建,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构。规模宏敞,布局严谨,古柏参天,殿宇壮丽,总面积近6万平方米。庙前牌坊三座,左右木构,中为石雕,两厢配以钟鼓二楼。庙内中轴线自前至后,有山门、午门、享殿、关帝殿(又称崇宁殿)、娘娘殿、圣祖殿等六进殿宇,两侧配以厢房、配殿、回廊,主从有致。在总体布局上,沿袭“前朝后宫”之制。关帝殿面阔五间,四周围廊、重檐九脊顶,殿前古柏分峙左右、殿内木雕神龛装饰富丽,关羽头戴冕旒,身着帝装,凝神端坐于龙椅上,龛内外侍者四人,恭谦微谨。娘娘殿前有垂花门,左右配殿分峙,自成院落。殿宽深各五间,重檐歇山式,前有插廊,内有神龛,关夫人凤冠霞帔端坐其中,侍者或侍帕或握笏,恭身而立。各像比例适度,面形清逸,衣饰柔丽,神态自若,在清代塑像中此为佳作。圣祖殿位居最后,五开间,悬山顶,内供关羽始祖忠谏公、曾祖先昭公、祖父裕昌公、父成忠公及其三祖夫人像,为其他武庙中所未见。庙内东隅八角七层砖塔一座,是为奠祭羽之父母于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建造。庙南古柏苍翠,石碑林立,乃关氏祖坟。庙内石碑数十通,对关羽封号、关族世袭、庙堂沿革记载甚详。

由关帝庙我们自然联想到关羽林。在前文“447、三座关羽陵墓”写道:关羽林,在洛阳市南7公里。北临洛水,南望伊阙,风景秀丽。相传三国时西蜀大将关羽之头埋藏于此。墓冢高大,犹如土丘,冢周有参天翠柏,蔚然成林,故称关羽林。冢前有清人所立的“汉寿亭侯关云长之墓”石碑一通。碑前的着帝庙系明代建筑,由层层大殿、山门、戏楼构成一个整体。山门西侧的石牌坊,刻雕精致。殿前的石拦、华表及门窗上的木雕,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两侧的廊房陈列有洛阳附近出土的历代石刻。

说完这洛阳的关羽林及其陵墓,在此还要提及一下,在四川成都还有关羽的衣冠冢;在湖北省当阳县城西北3公里许,也有一座关陵,系西蜀第一虎上将关羽陵墓。史载,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与孙吴交战,败退于临沮,被杀。吴主孙权将其首级运至洛阳送给曹操,同时以诸侯之礼葬其尸骸于此。当初此陵仅具备土冢的规模。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始建祭亭,元至元中,增修墓道墓门。明成化三年,1467年,创建庙宇,其后曾重建、增修。陵园内现有牌坊、红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启圣宫、春秋阁、柏子祠、钟楼、鼓楼、八角亭等建筑。楼阁参差,殿堂森严,丹垣环绕,规模宏伟。墓冢在寝殿后,高7米,周70余米,秋石为垣,上加石雕栏杆,墓前碑亭,亦甚古朴。这里还保存着许多明、清两代名人碑刻,其中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俩所作之诗文石刻尤佳。陵园面临沮水,四望平旷,园内古柏参天,风景幽丽。

太行第一峰,亦名佛子山,俗称佛山,与广东省地级市佛山是同名不同地,不可弄混淆。太行佛山在山西省陵川县六泉村。周围山岭峥嵘突兀,峰峦连绵不绝,山花灌木遍野丛生。主峰海拔1884米,有古佛寺,佛为“天中天”,雄踞太行绝顶,登峰远眺,黄水东流,云海翻腾,太行风光尽收眼底。现如今寺宇已毁,基址尚存。

再说此时的耶无害和阮晓峰已来到太行山脚下,眼前,山岭突兀峥嵘,山峰绵延迭宕,山花灌木遍野丛生,太行雄峰傲岸耸立。

说起这太行山寨,总共分前、中、后、总四大寨。总寨主阮南山雄踞山峰之巅,前、中、后三寨分别由三寨主阮山豹、二寨主阮山虎、大寨主阮山龙把守。耶无害和阮晓峰在前寨见到了三寨主阮山豹,三人欣喜万分,便一路相遨二寨主阮山虎和大寨主阮山龙一同去拜见总寨主。一时之间,幽幽山道之上,欢声笑语,使寂寞的山林增添了万分生气。

阮南山夫妇俩见到久别重逢的干女儿、女婿,更是惊喜若狂,不离左右。又值今日是六月十五月圆夜,恰是家庭团圆的好日子,阮总寨主当即设宴款待,和众子孙们一起为晓峰和无害夫妇俩接风洗尘,一直畅饮到月空高照,灯火通明。一个传统的十五佳节,就这样在太行山寨之中欢声笑语地一晃而过。这正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谁也阻挡不了事态的发展,这十五的圆月势必还有阴缺的到来。

晨鸡初叫,窗外是明又暗。耶无害躺在床上,望着偎依在自己胸口还在熟睡的阮晓峰,不由抚摸着她的肩膀想起了幽幽往事——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在这张床上,他从昏迷之中醒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守护在自己身旁……花前月下,他们畅谈过多少美丽的篇章,度过了多少美好的时光……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山洪,足以使他们俩永世不得再见……然而,天不绝人,天缘一对终又相逢,注定他们要成为患难知己、成为患难夫妻。自始至终,她都是那么的温柔、体贴,他感到无限的幸福和安慰。他自感在此纷纭(云)乱世,能得到这小佳碧玉一般的红颜知己,一生足矣!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关心她、爱护她?既然得到了她的身心,对她之外的女人就别无所求,他就应该将一生一世的爱全部奉献给她;有了她的支持,他将会有更大的决心和毅力去捍卫人道正义而决战到底。但是,此次他与她前来太行山寨,说是前来探亲,可他却秘密肩负着天子之命,真不知道在这十天半月之内,是否能酝酿出一个万全之策才能说服岳父泰山归顺朝廷。这尽忠,尽情,尽孝,实在令他难以做到尽善尽美。他多么希望晓峰能暗助他一臂之力,可为时尚早,毫无成熟之机。更何况这是军机大事,他只能等待时机成熟,相时而动,也许会获取一个满意的丰收。现在,最主要的就是他内心的酝酿和外在的观察了。想至此处,耶无害低首赏心悦目地观察着晓峰的面容和呼吸,心里开始感到一片明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