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511、“阴阳合历”

人生流浪 511、“阴阳合历”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511、“阴阳合历”

“阴历”,又名“太阴历”系月球沿着“白道”环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沿着“黄道”绕日一周之时数为一年,实际上等于“阴阳合历”,中国在民国纪元(1912年)前采用此历,为与现行之历相对称,故名之曰“旧历”。一般人以为阴历适合于农家,而名之曰“农历” ,实际上并不如此,农家常用的二十四节气与阳历有着密切有规律的联系;而阴历之二十四节气则无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规律。

何以言此?那么,你请看: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即是说一月之节至下月之节的时间,或说一月之气至下月之气的时间,平均约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阴历每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故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有节而无气、及有气而无节,有节无气之月,即阴历之闰月,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月。故有2006年丙戌狗年在阴历正月“立春”和十二月“立春”两次节,而且本年度闰七月小二十九日,仅有白露之节。

农民耕耘收获,常以节气为标准,自改用阳历以来,一般农民,对于二十四节气,如失依据,都以为不便,其实不然,阴历之二十四节气必须翻检历书,才能查出,而阳历之二十四节气,公布于十二个月,反而有一定的日期,相差不过一两天,更容易记忆。

下面这就是节气与阴历月份的关系:

立春正月节 雨水正月气 惊蜇二月节 春分二月气 清明三月节 谷雨三月气

立夏四月节 小满四月气 芒种五月节 夏至五月气 小暑六月节 大暑六月气

立秋七月节 处暑七月气 白露八月节 秋分八月气 寒露九月节 霜降九月气

立冬十月节 小雪十月气 大雪十一月节 冬至十一月气 小寒十二月节 大寒十二月气

而阳历的二十四节气有歌曰: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蜇、春公、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

关于阳历二十四节气又有《节气诗》曰:

地球绕着太阳转,转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

这些都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蜇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地球绕日一周,谓之一岁,也就是一年,而一岁之气候不齐,一由于吾人所处之地带不同,二由于地球距日之远近不同。以北半球言之,当地球行至南纬二十三度二十七分四十五秒南回归线时,得斜射日光,故气候寒冷,谓之“冬至”,及其行至北纬二十三度二十七分四十五秒北回归线时,得正射日光,故气候炎热,谓之“夏至”,南半球则相反。由冬而夏,地球行至冬至与夏至轨道之中间时,寒热适中,谓之“春分”;由夏而冬,地球行至夏至与冬至轨道之中间时,气候与春分等,谓之“秋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谓四时。

自春分起算,将周天分为三百六十度,则春分适当零度,夏至九直度,秋分一百八十度,冬至二百七十度,再将相距之九十度以六分之,得每分十五度,一周有二十四个十五度,以之分为二十四节气。

四季月令为:

孟春正月建寅 端月

仲春二月建卯 花月

季春三月建辰 桐月、桃月

孟夏四月建巳 梅月

仲夏五月建午 蒲月、榴月

季夏六月建未 荔月、荷月

孟秋七月建申 瓜月

仲秋八月建酉 桂月

季秋九月建戌 菊月

孟冬十月建亥 阳月

仲冬十一月建子 葭月、冬月

季冬十二月建丑 腊月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及万物之变化。

夏至和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夏至是六月二十二日(阳历),表示最热的夏天就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要到了,故称之为夏至、冬至。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春分和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就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的开始。

雨水 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惊蜇 蜇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蜇,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蜇。从惊蜇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蜇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惊醒,出土活动。

清明 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谷雨 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 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有成熟,故称小满。

芒种 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 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 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

白露 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

寒露 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霜降 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小雪、大雪 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有积雪。

小寒、大寒 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数九,是从冬至日数起,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以至“九九”,共是八十一天,最为寒冷。“春打六九头”,“九九艳阳天”,因为五九四十五天,六九的头一天是从冬至数起第四十六天,两个节气相隔平均为十五天,从冬至后的第三个节气,第一个是小寒,第二个是大寒,第三个是立春,故立春日一定在六九的头一天。

512、公转自转

数伏,并不是从夏至数起,“夏至三庚便数伏”,在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如果不查历书,怕是常人很难算出!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六个庚日是“末伏”,是谓“三伏”,在三伏天,天气最为炎热,两个庚日之间是十天,初伏与夏至之间的天数不一定,最少是二十一天,最多是三十天,末伏的末一天距夏至最少五十一天,而夏至到立秋是四十五天,故“秋后有一伏”和“三伏里面有立秋”之说法。

在此,说书者还要给各位说明一下:“白道”为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象征官道公务人员;“黄道”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澳门警方为黄道;“黑道”为阴险恶人运行的轨道,象征黑社会组织;“赤道”为环绕地球表面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圆周线,它与“天之赤道”不同;“绿道”为山贼绿林草寇活动的轨道;“红道、青道”为红尘青楼女子活动的轨道;“蓝道”为蓝天之上所有星星的运行轨道;“紫道”为紫气东来,官运、财运亨通之道。所谓“黑白道”、“黄道吉日”、“黄道日”、“黄道十二宫”,你从中自可得以理解矣!至于其他的各道,比如山道、水道、弯道、甬道、粮道、食道、大道、中道、小道,老道、官道、人道,地道、天道、。。、阳关道、阳道、阴阳道,正道、同道、知道、邪道、斜道、鬼道、魔道、佛道、道道,鸟道、猫道、狗道等的定义概念,你在此可以举一反三地进行联想、意会矣。

再说这种太阴历,因岁首不同,而的四种情况:秦建亥,即以现行的阴历十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周建子,即以现行的阴历十一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四书孟子内有“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之句,所谓七八月,即现在阴历的五六月。商建丑,即以现行的阴历十二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夏建寅,以周历的三月为正月,为寅月(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新年春联常写“斗柄回寅”,意即在此。因现行的阴历,是夏朝采用正月建寅的太阴历,故又名“夏历”。

公转是一个天体绕着另一个天体转动叫做公转,不是《春秋公羊传》的简称“公传”。太阳系里的行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冥王星、地球等九大行星,全围绕着太阳公转,或各行星的卫星绕着行星而转动,都叫做公转。其中太阳是恒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所发射升空围绕地球公转的高新科技产品“人造地球卫星” 、“宇宙飞船”、“神舟(州)8号轨道舱”也是卫星的一种。而每个天体,不论是恒星、行星还是卫星,如太阳、九大行星、月亮、星星、“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神舟(州)8号轨道舱”等,本身都在“自转(传)”。所以,航空航天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