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447、四座关羽陵墓

人生流浪 447、四座关羽陵墓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447、三座关羽陵墓

潜溪寺,又名斋祓堂,在龙门西山北端。为此处第一大窟。寺下泉水迸流,故有潜溪之名。唐代初年开凿。洞内雕刻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主佛“阿弥陀佛”端坐须弥座上,比例匀称,面部丰满,神情睿智慈祥。二菩萨丰腴圆润,双目俯视,造型敦厚,是唐初雕塑艺术中的佳作。天王身着甲胄,足踏鬼怪,竖眉挺立,表现了武士的英勇神情。

万佛洞,在龙门西山南部,建成于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因洞内南、北两壁满刻一万五千尊佛像,故名。正壁阿弥陀佛端坐于八角形束腰莲花座上,神情安祥肃穆,背后雕刻五十二枝莲花,每枝莲花上坐一菩萨或供养人像,布局精巧别致。南、北两壁佛像下雕刻的伎乐人,舞蹈者婀娜多姿,衣带飘扬,奏乐者手执乐器,形象生动。洞口南壁上的观世音像,右手执麈尾,轻依肩头;左手提净瓶,娇柔无力,甚是可人。尽管其头部泐损,但从她那优美动人的体态中不难想象出她一定具有明媚如花的面庞。

奉先寺,在龙门西山南端。唐高宗初年开凿,至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竣工。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露天大龛。佛龛南北宽36米,东西长41米,有卢舍那佛、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九尊雕像。主佛卢舍那佛高17.14米。其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两旁的弟子,迦叶严谨持重,阿难温顺虔诚,菩萨端庄矜持,天王蹙眉怒目,力士威武刚健。群像形神兼备,刀法圆熟,巧夺天工,大侠之作,是唐代雕塑艺术中的代表作。

看经寺,在龙门香山即东山之上。建于唐代武则天时期。洞顶雕有莲花藻井,上面的浮雕飞天,体态丰润,衣带飘逸,给人一种凌空飞舞的韵律美。壁下浮雕的二十九尊罗汉像,相传是从摩诃迦叶到菩提达摩二十九个天竺祖师衣钵相承的形象,性格刻画入微,生动有致,是罗汉群像中的上等佳作。

白居易墓,在龙门香山即东山的琵琶峰上。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下邽人,陕西渭南县(今渭南市)人,生于河南新郑县,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辈太原人,后迁居下邽,今属陕西省渭南(县市)东北。“你看这地名改动的,真个让说者费劲!乱改什么?!”

白居易乃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辑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终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岁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晚年居洛阳,与刘禹锡唱酬甚密,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三十余首。其《花非花》奇丽缠绵,《长相思》平易流畅,《忆江南》清新明丽,皆为世人传诵。诗有《长恨歌》、《琵琶行》、《燕子楼》等。白先生乃唐代大诗人,号称“诗魔”,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晚年寓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文学上倡导新乐府运动。其诗自然流畅,抨击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逝世后即葬于此地。其墓前立“唐少傅白公墓”碑,峰顶松柏葱郁,景色清丽。东眺嵩岳少室隐约可见,西瞰长桥卧波水平如镜,北顾邙山蜿蜓起伏,南望窟龛密似蜂巢,乃是龙山重点游览胜地。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10公里。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为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传说蔡谙、秦景二人去西域求取佛经,在月氏遇到来自天竺的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四人同行,用白马驮经迎回洛阳。次年便在此建寺,以白马命名。寺址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原建筑规模雄伟,今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建筑。山门内东西两侧有当时在中国传教的摄摩腾和竺法兰两僧墓。所藏唐代经幢、元代碑刻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原有石刻弥勒菩萨像,已被盗往美国。这也应该索要回来,“中国的地面上,决不能让你们横行霸道!”寺东有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南宋末期德佑元年。)建造的齐云塔,四角十三层,高24米,巍然屹立。白马寺背负邙山,南临洛河,古刹高塔,遥相辉映。

上文所说的汉魏洛阳故城,在洛阳寺(市)东12公里处。此城东起寺里碑,西到白马寺,南起大郊村,北至邙山,洛阳河从中穿过,登高鸟瞰,城墙逶迤相连,故城轮廓尽收眼底。西周第一王周平王时始建东都洛邑,东周敬王姬匄(gài)迁都于此。西汉刘邦即位,初都洛阳,后迁长安。刘秀建东汉王朝,定都洛阳。曹魏、西晋、北魏等朝先后在此建都。前后千余年,汉魏两代为繁盛时期,故称汉魏洛阳故城。其南城墙早已被洛阳河冲毁,今存三面城墙,上有十四个缺口,为当时“楼皆两重,朱阙双立”的城门所在地。城内主要大街八条,宽40多米。宫城分南、北两部,据文献记载:“南宫太极殿,高十余丈,建翔凤于其上”;“北宫德阳殿,可容万人,文石作坛,画屋朱梁,玉阶金柱,有珠帘玉米户如桂宫之称。”城内最大寺院为永宁寺。东汉太学遗址在城南,当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多达三万余人。城西的白马寺、城南的灵台,都是我国古代著名建筑。

西汉壁画墓,在洛阳市王城公园内。1957年在洛阳老城西北发掘,后移至王城公园内复原保存。墓室用空心砖和小砖混合建筑而成,主室长方形,顶部起脊,两侧斜坡,周壁垂直,中间砌有过梁隔墙,形成前后两室,总长6.1米。耳室在前室的两侧,为丁字形,小砖砌筑,拱形顶。后室内有人骨架两具,随葬遗物在前室和耳室内,有陶罐、瓮、仓、灶及部分车马饰,共计四百五十六件。时间约当西汉中期,距今已二千余年。前后两室有极其精致的大幅壁画,有打鬼的方相氏,星宿图,吉祥,升仙,二桃杀三士等,色彩艳丽,结构紧凑,形象生动。其笔法性格鲜明,比例恰当,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另有复原的东汉墓、西晋墓各一座。本事真大,能够将墓穴“原迹和原材料”移植复原,其中必参有水分吧!

关羽林,在洛阳市南7公里。北临洛水,南望伊阙,风景秀丽。相传三国时西蜀大将关羽之头埋藏于此。墓冢高大,犹如土丘,冢周有参天翠柏,蔚然成林,故称关羽林。冢前有清人所立的“汉寿亭侯关云长之墓”石碑一通。碑前的着帝庙系明代建筑,由层层大殿、山门、戏楼构成一个整体。山门西侧的石牌坊,刻雕精致。殿前的石拦、华表及门窗上的木雕,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两侧的廊房陈列有洛阳附近出土的历代石刻。

说完这洛阳的关羽林及其陵墓,在此还要提及一下,在四川成都还有关羽的衣冠冢;在湖北省当阳县城西北3公里许,也有一座关陵,系西蜀第一虎上将关羽陵墓。史载,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与孙吴交战,败退于临沮,被杀。吴主孙权将其首级运至洛阳送给曹操,同时以诸侯之礼葬其尸骸于此。当初此陵仅具备土冢的规模。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始建祭亭,元至元中,增修墓道墓门。明成化三年,1467年,创建庙宇,其后曾重建、增修。陵园内现有牌坊、红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启圣宫、春秋阁、柏子祠、钟楼、鼓楼、八角亭等建筑。楼阁参差,殿堂森严,丹垣环绕,规模宏伟。墓冢在寝殿后,高7米,周70余米,秋石为垣,上加石雕栏杆,墓前碑亭,亦甚古朴。这里还保存着许多明、清两代名人碑刻,其中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俩所作之诗文石刻尤佳。陵园面临沮水,四望平旷,园内古柏参天,风景幽丽。

走向洛阳市老城北,会见到另一座古迹——含嘉仓。它创建于隋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唐代继续使用,故亦称隋唐含嘉仓。四周有城墙,面积42万平方米。仓城内有整齐的圆形窖穴二百五余座。窖穴口径8~18米,深6~12米,口大底小,圆壁斜下内收,窖底坚硬,经火烘烤,其上纵横铺木板两层,周围砌木板,均经油漆,防潮、防腐措施周密、细致。其中一窖还保存有已碳化的粟米。大部分窖内有砖刻名文,记载窖穴的位置、编号、储粮来源、品种、数量、入窖年月,以及管理人员的姓名和官职等。据铭文记载,粮食来源于苏州、刑州、冀州、德州、濮州、魏州、沧州、楚州、滁州等地,入窖粮食最高在一万石以上。

周公庙,在洛阳老城西关外定鼎南路东侧。相传隋朝末年王世充兴建。历代重修,延续至今。这周公,即姬旦,竟然和“鸡蛋”同音!号称周公旦,是周文王原西伯侯姬昌的第四子,武王姬发的四弟。据说《周公解梦》即为他所著。周公助幼小的周成王掌管政事,平定武庚即纣王之子的叛乱,稳住了周朝的统治。故此,后人建庙为之纪念,尊之为圣贤。据说后来约三千年之后的中国第二贤相周恩来·周总理有“周公”之称。这庙内的主要建筑有前殿和定鼎堂,两侧均有厢房。定鼎堂后有一小院,颇为幽静。庙内有明、清碑记数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