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442、《道德经》

人生流浪 442、《道德经》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442、《道德经》

在这南阳城东关温凉河畔,有座医圣祠,就是为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而建。仲景名机,生于公元150年,卒于公元219年,南阳郡人。此人医术精湛,著作甚丰。后人收集整理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尤为著名。这医圣祠分正偏两院,正院有山门、中殿、两庑,偏院有医圣井、医圣桥、素问亭、内经楼等。大门左侧立有“医圣张仲景故里”碑,大门内10米许即为张仲景墓,墓前立“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墓后有中殿、大殿,两侧有廊庑各三间。解放后,大加修葺,并设立张仲景纪念馆,陈列出他的生平和医学成就。

再说到那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他生于公元78年,卒于公元139年,《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即今天的南阳县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乃是青城山天师道教教主张道陵之子,教主传于张衡,称嗣师。衡死,再传于道陵之孙张鲁,称系师。张衡死,其墓便造设在今天的南阳县石桥镇。墓冢周围是砖砌甬道,并有围墙,栽植苍松,花木芳香。墓前有“汉征尚书张公平子墓”碑,已是长眠于此八百又千年的一烈英魂!

《后汉书,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其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钢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杨,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上面通俗易懂的文字应是这样: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

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文章,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相符,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从来没有这件事。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典章制度;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查知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治清明。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南阳城的传奇名人和事迹咱们就只能介绍到这,而男主人公慕容天水(耶无害)也仅是在此逗留了一天一夜,便于第二日继续向平顶山和许昌方向进发。

许昌,乃是东汉末期曹魏故都,据说汉献帝刘协与曹操“许田射猎”的故事即发生于此。至后来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东征俘获关羽,拜为偏将军,并以礼相待,赐宅院一府。关羽则把一宅分为两院,皇嫂住内院,自己住外院。他秉烛夜读《春秋》的地方便被后人命之曰“春秋楼”。

这是许都历史事迹的点滴,慕容天水久已从史册上查阅过。可喜的是,如今他亲临故都,便可以一览无余地瞻仰地番千古圣地。他徘徊游观在一片碧水湖畔,只见堤岸花柳掩映,水中鱼戏莲藕,甚觉是情趣盎然、心旷神怡,简直可以令他留恋忘返。但是,他尚未抵达许都故地,所以他不得不决意离开这令人迷恋的风景秀地,准备去瞻仰古迹!

经过寻问过往行人,慕容天水终于摸索到曹魏故城。但是令他遗憾的是,原城已毁,仅存遗迹。其内城系皇城,宫殿遗址,历历在目,砖瓦残片随处可见。外城约5公里,蜿蜒起伏,状如小丘,据说这里迭压着新石器时代至秦汉前历代的文化层。其城内原有汉献帝庙,今已不存。城西南隅有毓秀台,高15米,广200平方米,乃是汉献帝祭天地之坛。台西5公里处有汉献帝墓,南有张、潘二妃墓。城北6公里许,五冢巍然高耸,是伏皇后五姊妹墓,俗称五女冢。古城西北里许有张飞庙,庙在隆起的高地上,庙中有风雨台,气候阴晴变化,石上干湿分明,以此可以观测气象,真乃自然奇观!古城北15公里许田村有射鹿台,清人滕子胡石刻尚在。三国时汉献帝与曹操“许田射猎”的历史故事即沉迹于此!

慕容天水牵马寻望着这些历史的陈迹,心中不免升起一丝丝的寒酸和遗憾。古往今来,世代更替,昔日的繁华都城,如今还不是成为荒城一座?所谓“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何时何日才能再使之熠熠生辉呢?

慕容天水正在寻思之间,突然一阵轻脆的铃响和蹄声惊动了他,伴随着这轻脆的铃响和蹄声,只听有位老者唱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辩,辩言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这声音由远及近,浑厚有力,仿佛天来之音。等到耶无害转过身,只见一位倒骑着黑色小毛驴的干瘦老道正手持拂尘还在哼呀哼呀地吟唱不停!

见这情形,耶无害顿时想起东游记里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难道这位老神仙真的下凡了?

耶无害正在犹豫之际,老者已行至面前,他微闭着两眼,早已望见耶无害。看到耶无害惊奇的目光,老道一甩银丝拂尘,小毛驴顿时嘎然而止,只见他向耶无害问道:“年轻人,汝可知吾所唱?”

闻听老者相问,耶无害立即恭敬地回答道:“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长老所唱的是《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和第二十二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