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302、雷劈山洪

人生流浪 302、雷劈山洪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古语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又有《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道:“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孟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孟子所举的例证是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成为《孟子》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后人常引以为座右铭,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其思想基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英雄观念和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对生命痛苦的认同以及对艰苦奋斗而获致胜利的精神的弘扬。

借用悲剧哲学家尼采的话来说,是要求我们“去同时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快乐的科学》)

因为,痛苦与希望本来就同时存在。这世界,这社会,这人类,给予你多大痛苦,就会给予你多大希望。能量总是守恒存在。

说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太史公司马迁说得好: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 自序》)

而司马迁自己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在而受过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了被鲁迅誉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太史公书》。他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他们身处逆境的忧患之中,心气郁结,奋发而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缘故。

至于死于安乐者,历代昏庸之君,荒淫逸乐而身死国亡,其例更是不胜枚举。

所以,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都是坏事。逆境出人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娇生惯养多误身,从来纨裤少伟男。温园只养金玉叶,风霜雨露催折枝。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人要熬,井要淘淊。我终于熬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特别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更有价值得多呢?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谁也不能随随便成功。”历经磨难,才会更加伟岸。

也许正因为如此,耶无害才对他往日所经受的灾难和打击视若风寒霜露,“忍得过来便是英豪,过得海去便是仙”,他权当以此来磨难自己的意志、丰富自己的经历。但是,他却没有料到,灾难和打击竟是接踵而至,而且是“波浪涛天”、一浪强一浪……

闲言少絮,话说此时的三公子耶无害他已看到了什么?……在他那惊恐巨大的眼孔里,似乎在埋藏着满腔难以言喻的情怀!在他那惊恐巨大的童孔里,他仿佛感化到眼前的一切似如“平地响雷”、“六月飞雪”,让他感到全身已是“冷若冰霜,面如死灰”。仿佛他那惊恐巨大的眼眸和童仁不是在寻视着他面前的一切,而是眼前的凄然景象慢慢游动在他那深暗无底的童孔之内;仿佛他的黑色童孔里在闪动着火光销烟,闪动着人喊马叫,闪动着一幢幢、一排排楼房亭阁在烈火之中的轰然瘫塌……

“汪汪汪!汪汪汪!哇哇哇!”废墟之中传出三声狗叫。

“咚——啪——”突然一声巨雷闪电,照澈得天地一片煞白!照亮了废墟前面一对怒目圆瞪的“震邪”石狮以及它那狰狞的面孔,仿佛它在对天怒吼!这一声响雷电闪,更震醒此时呆立在耶家庄园遍地狼籍、瓦砾废墟之前的三公子耶无害和阮晓峰!更把废墟之中的一只大黄猫、一只左蓝右黄眼珠的白色波斯猫和一只“黑白猫”惊得窜入了“震邪”石狮。

“啊——这是怎么了?!……这是怎么了?!……”耶无害终于发疯似的向前扑跪在瓦砾之上。听得出来,他这狂叫之声已非同寻常,必定深含巨大撕心裂肺的惊骇!仿佛他的双目一时难以接受这惨不忍睹的事实,而致使他仿佛已是神经错乱、脑浆迸射!

也许就是从这开始,耶无害异日的童孔才一反常态,每逢有“黑暗来临”之时,他的双眸童仁就会象此时此境如此的巨大深暗如“黑洞”一般!仿佛一双黑猫双眼的童孔,圆圆大大,一望无底。而他却早已知道的的确确有一只大花猫投身附在他的身上,使他成为一只名副其实的“三猫”。

“耶公子!……”阮晓峰不觉泪如雨下,急忙扑到耶无害的身边。她生怕,生怕耶无害经受不住如此的打击,而变得呆若木鸡……

“轰!哗哗哗……”只听得前方骤然炸响,似如雷霆霹雳、山洪爆发!

再说此时伏在呆若木鸡的耶无害后背之上的阮晓峰猛然抬眼北望:只见前方是烟雾飘渺、哗然雷鸣,漫山遍野似如黄河大决口一样的黄土色狂浪巨峰在向他们俩直扑而来……啊!山洪!……山洪爆发了!……

然而,在惊恐之中才意识到是山洪爆发的阮晓峰还未来得及反应过来,便已被一股土腥水气呛得是头晕目眩、全然失去知觉!

刹那之间,这气势磅礴的山洪便吞没呆跪在地的三公子耶无害和阮晓峰,再也看不到他们的一丝一影。也不知道这场狂浪巨水要把他们冲向何方,更不知道这残酷的山洪将会怎样摆布他们的命运……三只失家之猫:大黄猫、白色波斯猫和“黑白猫”也从此被洪水冲散、沓无音信!三只失家之狗:白色长毛小狗、小黄狗和小花狗同样从此被洪水冲散、沓无音信!

然而,“洪水无情人有情,仓茫两地心悠悠;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就在三公子耶无害和阮晓峰被洪水吞噬之时,那凄然离乡别井的耶家老少早已投奔到耶国文的长兄耶国宾的门下,而且就在当地的徐州云龙山之东、耶国宾的府宅之中安居多日。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巴蜀东道突遇山洪,群山低首,江河呜咽,一马平川,庄园尽毁,尸横水岸,惨不忍睹。

扯开此幕,咱们再看一看中原故事:

书接前文——在“42、京城一片风雨雾,荆州城乱如云烟。”这一章节的开头说到,荆南节度使高季昌击败武贞节度使雷彦恭和楚军,荆南之地暂得安宁!这一事件正发生在本故事主人公之一耶无害进京赶考期间。

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及《乱世英魂》有这样的记载:

自从今夏(大梁开平元年907年)四月刘守光因与其父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争风吃醋而囚禁其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