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253、风起洛阳

人生流浪 253、风起洛阳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人生如麻,风云变幻。江湖正道,风雨飘摇。风起洛阳,凤舞九天。与狼共舞,风云再起。

“欲问天下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因为它就是“太阳落下又归来”的地方!“龙蛇潜影行道,朝野相合连山。”就是对古神都洛阳的真实写照。

在我们书归正传之前,先让我们去领略一下故事即将发生之地的人文风光——龙门石窟:留点遗憾,也就有了怀念……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离开千年古刹少林寺,我们“网上看河南”采风团一行人旋即乘车沿宽阔的旅游大道一路直奔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此外还有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石窟和宁夏固原县西北六盘山北须弥山石窟比较出名。)之一——龙门石窟而来。

下午的天空稍嫌阴沉,远远地就可望见郁郁葱葱的龙门山尖,正感叹北方也有如此秀美的山峦,一个转弯,视野骤然开阔,只见玉带般的伊水从天边处劈开两山平缓从容而近,水面宽阔清澈,杨柳夹岸拂风,刹那间空气便润泽清新起来。沿着伊水边长达一公里的青石路面缓缓而行,一步一景,步步有惊喜。大大小小,姿态神情各异、面目栩栩如生的佛龛密布于整个崖壁之上,佛像或立或卧,或行或飞,或舞或歌,或喜或嗔,惊叹其鬼斧神工之余,也不时能听到声声惋惜:很多精美的佛像头部都不完整,据说很多都成了外国博物馆的藏品,真不知羞耻呀,拿别国的东西据为己有。同时,千百年的沧桑裸露也使它们的圆润肌肤渐遭风化腐蚀。工作人员介绍说,龙门石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尤其是近两年开始和日本合作,将尽全力保护这处目前河南惟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免遭侵蚀。

“这是龙门最漂亮的一尊佛像。”在莲花洞前,导游指着一尊已被毁掉头部的观音像介绍说,当年梅兰芳就曾仔细研摩并在舞台上多次习用这个优美造型。近前看,只见她左手轻提净瓶,右手持佛尘悄洒肩后,仪态万方,冉冉而来,仙衣飘动,裙带当风,说不出的妩媚韵致。正想要伸手抚摸,却突然心生感慨迅速收回,不忍亵渎她的优雅闲适。

随着眼前豁然开朗,奉先寺到。拾级而上,美轮美奂的卢舍那大佛已端坐面前。曾经在无数的画册上看到过她秀美丰润的身姿,而今到了她身边,竟仍是如此震撼!那俯视大千世界的慈悲目光,那轻浅不可思议的微笑,那阅尽人间寒暑冷暖永远温柔亲切的面相和胸怀,仿佛有着无穷的魔力,让每一个注视她的人为之倾倒、为之感动、为之流连……

“石窟这一表现手段,不仅仅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也可以说其中包含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种种愿望。”千百年前的工匠在这些佛像上寄托了什么?卢舍那大佛的微笑是对这千年沧桑巨变的赞叹么?

据介绍,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始凿于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前后营造400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余万尊,碑刻题记2840块、佛塔60余座,堪称世界古典艺术的典范,200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要想把这些巧夺天工、井然有序的佛像全部仔细看一遍,一天、两天也不够!大侠有时间可以去试试。

导游笑言:留点遗憾,也就有了怀念……

龙门石窟及主要洞窟简介

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建于北魏时期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药方洞以及建于唐代的潜溪寺、看经寺、万佛洞、奉先寺、大万伍佛洞等。北魏开凿的石窟全部集中在西山,唐代开凿的石窟则分散在西山和东山。

奉先寺

原名大卢舍那像窟,南北35米,东西39米,置9米宽的三道台阶,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露天佛龛,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先后耗时四年。据说武则天还捐钱二万贯,传说卢舍那大佛是以武则天的形象而塑造。该窟是最具代表性的唐窟,显示出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高17.14米的主佛卢舍那佛坐像便端坐石窟正中,端庄大度、淳厚安祥的神情气度无不透着盛唐的从容与大度。整个洞窟的雕塑群是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无论是主佛还是两旁侍立的弟子像、菩萨像、天王像、力士像,无一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金刚力士是难得的珍品,造形粗犷豪放,雄健有力,其逼人的气势令人过目难忘。

宾阳三洞

包括宾阳南洞、中洞和北洞三个洞窟,是龙门石窟中最典型的三个洞窟。宾阳中洞为三洞之冠,历时24年,用工80多万,整个洞窟雕刻完整,富丽堂皇,正壁雕主佛释迦牟尼坐像及二弟子、二菩萨,南北壁均一立佛二菩萨。佛、菩萨体态修长,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是北魏晚期风行的“秀骨轻像”的典型代表。地面刻莲花图案装饰,示意莲花宝池,窟顶飞天仙子的刻画也十分传神。宾阳南洞是北魏开凿,隋代完成。主佛阿弥陀佛面部丰润,唇厚,衣纹自然,流畅。该洞造像上续北魏刚健雄伟,下开唐代生动活泼,属于过度时期的风格。宾阳北洞始凿于北魏时期,唐朝初年完成,主尊为阿弥陀佛,火焰纹背光繁杂而生动。洞口两侧“龙头”柱础与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柱础造型风格相同。属北魏完成之作品。

古阳洞

利用天然溶洞扩凿而成,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洞窟,也是龙门西山南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洞窟。洞中主佛形象清秀,左右二菩萨庄严文静,南北高11米的壁面上层层列龛多为随孝文帝征战将领发愿所造。除了佛龛造像外,该洞中的精品包括浮雕组画与造像题记,浮雕组画详细记载了释迦摩尼的传奇故事,而那些记录造像者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的造像题记,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魏体书法最有代表性的“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另一品在慈香窟),尤其是北壁的《始平公造像记》开创了北魏方笔的风格,为“龙门二十品”中的第一珍品。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这里绝对是个留恋忘返的“宝窟”。请书画界大侠有幸一观。

万佛洞

位于宾阳洞南侧的一座唐窟,因为洞内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进入该窟简直是进入了佛的世界、佛的海洋,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南壁上有一座观音像,脸庞圆润,体态丰盈,微扭身躯,曲线优美,既含蓄又端庄,为龙门造像中之精品。

莲花洞

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所造,进窟抬头便能看到一朵异常精美的大莲花――莲花洞是因此而得名,围绕着莲花的飞天线条简洁优美。南壁上方有高仅2厘米的小千佛,刻工精细,造型生动,观之忽有忽无,亦真亦幻。

药方洞因洞口两侧刻有140个中医药方而得名。洞窟顶部雕刻有北齐时代的三重大莲花,外绕四伎乐天,正壁有五尊像及狮等。

攻略

交通:在洛阳市火车站前乘81路公交车,票价1元,终点站即到龙门石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