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227、雁塔风云

人生流浪 227、雁塔风云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有道是“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相连即文章。”正因如此,耶无害凝视着这大雁塔南门东面的碑文,又不由地荡起了片片思絮。他心里知道,这列碑文乃是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所作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书其文者乃是当时的大书法家褚遂良。那楚楚秀丽动人的的字体,无不令人感到清新盎然,更令人联想翩翩!而此时的三公子耶无害,他面对着这清新秀丽的字体,自然而然地处在了翩翩的联想之中。他联想到他所曾经亲手磨练过的诸多名家字体的形形色色,在这联想的一瞬之间,他已将各具特色的字体与褚遂良的苗条秀丽作以短暂而又深刻的对比。而且他还联想到他初来京都在长安碑林里所欣赏到的唐文宗李昂开成年间镌刻的《十三经》,尤其是号称“楷书第一”的欧阳询的杰作,挥毫丰润饱满的颜真卿精品,行笔清丽刚正的柳公权之书法,擅长铁划银钩的褚遂良的宝墨之迹,运笔婉转曲流的李阳冰佳品,王羲之的集圣教序,符秦的广武将军碑文以及虞世南、张旭、怀素、智永、李隆基、史维则等人士的手笔刻石,这些堪称国华精萃的书文,一一在耶无害的脑海里闪耀而过,让他感到一阵如“散花天女”般的辉煌,让他感到五彩缤纷、眼花缭乱,更令他沉入一种无限的陶醉梦乡;然而,虽然这百家荟萃而来的书法精品接连而现,但是,耶无害面前这碑文上的褚遂良之笔法却毫无逊色之迹,相反地,褚遂良的传神之笔在群星璀璨之中更加显得神采奕奕、别具一格。

片刻之后,耶无害不由自主,逆时针绕着大雁塔细细打量。只见这高壮雄伟的大雁塔塔身呈方形角锥,各层塔壁之上都有突出墙外的砖砌隐柱、斗拱、栏额和塔檐。而它每层的四面都设有可向外眺望的砖券拱门,犹如这巨塔之上留置下来的千里之眼,又似如塔身之上四通八达的顺风之耳。这正如唐朝文人章八之所写的《题慈恩寺塔》:

七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

却讶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空中。

四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

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蒙蒙。

听完这首看似平淡无奇的七言律诗,再说此时的三公子耶无害,只见他很快已绕到塔身的西门,和刚才欣赏书法家褚遂良的碑文一样,他又禁不住对西门的石刻图案凝思鉴赏起来。只见这西门的门楣之上,和底层的其他三座拱门的门楣一样,上面全布满阴纹石刻图案,有蔓草、云龙、佛像等连绵的阴刻图纹;而且这些图案画面的布局严密紧凑,线条也是刚毅遒劲、气度非凡,这自然而然为这座仿木结构的方形楼阁式砖塔添了姿、增了色,同时也使它的身价倍增。然而,在耶无害的眼里,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却远不止这些,因为前有名家碑文石刻,后又要再现一碑名家书文刻石,更何况这西门的线刻殿堂图却是最为著名,而且这殿堂图之中所呈现的殿堂重檐、斗拱、筒瓦、檐角铁马及立柱等细部构造,全为大唐王朝遗留下来的珍贵之物。

等到三公子耶无害再次绕到大雁塔地正南门时,只见他所推测想象之中应有的石刻碑文果然出现在他的眼前。这正是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并且由著名书法家褚遂良写后镌刻而成的唐代名碑。

至此,耶无害已绕大雁塔的底层尽情地欣赏一周,现在他已经望门而入,决定登塔瞭望一番古都长安的苍老容颜。

然而,三公子耶无害绝然没有想到,在这座古老的大雁塔之中竟隐藏着一种深暗无比的阴森杀气!而且这股杀气曾经弥漫了武林各门各派,使整个江湖及至天下人士惶惶不可终日;但是,这股阴暗的杀气正是众多武林正义人士立志要赶尽杀绝的斜(邪)恶之气,它们绝然逃脱不了正义的眼光与耳廓;虽然这股股阴森的杀气不知何时为尽,而且也不知正义之士要付出多少血汗,甚至还要付出凄婉的泪水,可总有一天,这天下的江湖山川会变得更加明朗妩媚,更加清澈安祥。

此时,耶无害攀登着盘旋而上的楼梯,随着内部光线的逐渐黑暗,他渐渐感觉双腿象灌满铅水一般,使他每登一阶都要艰难地迈出沉重的一脚,使他感觉黑幽幽的前方是那么的漫长又渺茫,仿佛这昏暗的盘梯会走向一个与世隔绝的黑色 天堂,也仿佛这盘梯会伸向一个无穷无尽的深渊……

眼前的昏暗、心中的沉闷终于使得三公子耶无害慢慢趋向一缕光线传来的地方。但是,几经这昏暗而又旋旋而上的盘梯之道,耶无害仿佛已迷失方向,更不知道他究竟已钻到大雁塔的第几层。

终于,耶无害的面前已豁然开朗,他面对着这砖砌拱门之外广阔低远的景象不觉松了一口气,他刚才那种压抑沉闷的心情也终于有所舒展,而且他已辨认出他此时所高居在上的地方正是大雁塔第六层的西门之外。

于是,耶无害纵眼西北望去,只见一座密檐式方形砖塔正在与他遥遥相对。耶无害凭着自己一双火眼金睛般的眼力透过层层迷雾,已能清楚地数见这座密檐式砖塔共有十五层,而且逐层向中心顶点收敛,呈流畅的卷杀轮廓;它的每一层的四而都设有圆形的拱门,使得这座高耸的的砖塔远望而去更显得玲珑秀雅、别具一格!

此时此刻,这座渺小玲珑的砖塔,在耶无害的眼里更象他在梦境之中所见到的托塔李天王·李靖手中的震妖宝塔;然而,他对这座长安城内排居第二的砖塔却是久已不漠生。很久以前,耶无害就曾经听他的儒学名师曹吕庄介绍过这座仅次于大雁塔的小雁塔。并且在一年之前,他就曾经亲自攀登过小雁塔,当然对它外表雕刻精美、线条流畅的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图也作过细细细鉴赏;而且他还从曹吕庄先生那里得知,这座小雁塔修建于唐中宗李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因比慈恩寺大雁塔小,故名小雁塔。这塔座落在大荐福寺内,而这大荐福寺乃是由初名大献福寺改换而成,寺址原为隋炀帝杨广居藩时之旧居,至唐睿宗李旦文明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为唐高宗李治献福而建立大献福寺。

弥望着那云里雾里而又远远的的小雁塔,三公子耶无害的眼波禁不住缓缓流动。那是一种幽蓝幽蓝而又充塞豪情与忧虑的眼神,是它在寻觅着光明的前程和正义之道,是它在触物生情感受着一切,是它在驱逐着阴险与黑暗的眼光,是它此时在俯视着古城长安的苍老容颜和那已蒙蒙不清的泾、渭之水。

这时,一阵西风迎面吹来,吹动耶无害的长发和衣衫在风中飘摆,吹动耶无害一颗破碎的心在随波逐流。此时此景,高高在上的他,又怎能不想起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派诗人杜甫·杜子美笔下那“沉郁顿挫”的《登慈恩寺塔》?他可是文坛诗界号称“诗圣”的大家风范,只可惜当世生活得太凄凉悲苦。“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最终,他遇江水暴涨,连饿数日。县令送来白酒牛肉,遂暴饮暴食以解腹中之饥,大醉,一昔卒。就是这样,他最终死于由潭州开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时年770年,杜甫59岁。

遥想昔日之事,耶无害望着古都长安的内外,他的脑海里又回荡起杜甫那激昂慷慨的诗歌声——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许久,这沉重的诗歌声才慢慢在耶无害的耳边消失,他的眼神又重回到他所登临的大雁塔之上。直到这时,他方才意识到自己还未攀登到大雁塔的绝顶之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自然而然,他会想到,既然来到此处,哪有不登至极高之理?况且他登塔的目的也就是要攀登上它的最高一层,不登到最高之处岂不惘为好汉一名?更惘来于一世!

想至此处,三公子耶无害决心重回到昏暗的楼梯去攀援到它的尽头。但是,有谁能想到,那儿将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在等候着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