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225、混世魔王

人生流浪 225、混世魔王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西线:咸阳博物馆、茂陵、乾陵、昭陵、杨贵妃墓、唐墓、霍去病墓、太白山、宝鸡嘉陵江源头、关山牧场、钓鱼台、法门寺

东线:兵马俑、秦始皇、华清池、华山、西安半坡遗址、骊山临潼博物馆、鸿门宴遗址、扁鹊墓

南线:兴教寺、香积寺、杜甫祠、翠华山、南五台、嘉午台、蓝田猿人遗址、张良庙、武侯祠、榨水溶洞、朱雀国家森林公园、王顺山、水陆庵、汤峪、金鱼沟、草堂寺、仙游寺

北线:黄帝陵、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司马迁祠、洽川自然湿地、壶口瀑布、榆林、三原城隍庙、药王山石刻、耀州窑博物馆

据说,到底有多少个王朝在西安建都?已成为历史悬案!更何况,在唐末五代十国的乱世之秋,它的废都旧址之上,还曾出现过假冒伪劣的冒牌皇帝?这位冒牌皇帝就是本部小说《乱世英魂》之中所谓的“混世魔王”安庆皇帝程世皇。

究竟有多少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历来说法不尽相同。有11朝说,12朝说,13朝说,14朝说等等,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

持11朝观点的人认为,在西安建都的朝代依次为西周、秦、西汉、新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这11个朝代在西安建都的事实没有任何争议。

在此基础上,持12朝观点的人增加了西晋,晋愍帝于建兴元年(公元313年)在长安正式宣布即位。这个王朝虽然只持续了4年,但西晋在西安建都的事实却是确实的。

持13朝观点的人在肯定12朝的同时,又增加了东汉。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被董卓扶持,迁都于长安。直到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被杀,献帝才离开长安,建都3年,也是事实。

持14朝观点的人,增加了大夏王朝。大夏王朝在今天陕西境内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关键是都城统万城(陕西靖边县)是否归于长安的范畴。从历史上讲,长安是以关中地区作为区域背景的,统万城当然难以纳入西安的范畴。但是西安又是陕西省的省会,从这个角度,勉强也能说得过去。但是这也过于牵强瞎扯,统万城就是统万城,又不是在西安!

还有人相继又将武则天建立的武周政权、黄巢起义建立的大齐政权、李自成起义建立的大顺政权也纳入了在西安建都的范畴,这样又使西安建都的王朝增加到了17个。但是,历史上却又把武周政权、大齐政权、大顺政权看作是非正统正史的政权。

武周政权是否在西安建都有两个疑点:一是它是独立的朝代,还是唐朝内部的过渡;二是都洛阳还是都长安城。我们暂且认定它是一个独立的朝代,那么武则天确在洛阳登基,且长期在洛阳执政,长安仅作为陪都。然而由于武周王朝时,唐朝的根基仍然保留在长安,武则天也有相当多的时间在长安处理政务,长安仍然是国家政权的中心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因此西安建都算此一朝也绝不为过。

两个农民起义政权虽然短暂,对国家有效控制的机构尚未形成,但他们确实推翻了两个前王朝,在权力真空状态下,这两个农民政权起到了国家政权中心的作用,他们在西安建立的政权,勉强地说,也不失为准王朝的存在。

目前,最为权威以及官方的观点认为,西安建都的朝代为13朝,即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这种观点虽然有些保守,但是不容争议。就是这13朝,也足以使西安(古长安)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第—古都与古罗马、古雅典、古巴比伦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但是,如今五代十国乱世之际的京城长安,在耶无害的眼里,早已是历经风雪沧桑,她的身上依然残留着昔日战火风云打烙出的伤痕。虽然西汉王朝在此曾建造过“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等庄严雄伟的皇家宫殿;但是,在销烟战乱的年代,她们依旧厄运难逃,帝王们梦想的“长乐未央”之意已无可避免地在刀枪与烽火之中被抹杀着。随着朝代的更替,帝王之都也在东迁西去;然而,长安城毕竟是长安城,虽然她在大唐天下之末曾遭受到黄巢起义军中叛将朱温的破坏,但是,她的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依旧是天下英雄奇才所齐心协力向往的京都。

就在距今的三年前,也就是在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朱温·朱全忠曾劫持昭宗李晔迁都洛阳并于本年将昭宗杀害,扶持哀帝李祝即位后未改元一直沿用天佑年号,而且还盗取木材流运于洛阳,所以今日长安城内的宫廷木榭还留着残崖断壁的痕迹。耶无害眼望这些已远无昔日之辉煌的京都遗物,他的心中怎能不犯起阵阵的忧虑?他心里知道,要想让这破烂不堪的废都再现昔日之光彩,那将会花费多少的时间与精力去全力辅佐一位大智大勇之明君才能得以实现!在这战乱纷纷的年代,实在是难上加难、难于上青天。

唐末之际,黄巢兵乱,天下饥荒。及至梁王朱晃改王称帝,大赦天下,改天祐年号,国号大梁,时入开平元年四月,即公元907年四月。奉唐昭宣帝李祝(chù)为济阴王,一切皆如前代故事,唐中外旧臣官爵并如故。以汴州为开封府,命曰东都;以故东都洛阳为西都;废故西京长安,以京兆俯为大安府,置佑**于大安府,更名魏博军曰天雄军。为此,废京长安为程世皇取而代之,命曰“混世魔王”。随后,梁帝朱温·朱全忠迁济阴王于曹州,存之以棘,使甲士守之;以武安节度使马殷为楚王。同年五月丁丑朔初一日,以御史大夫薛贻矩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加武顺节度使赵王王容守太师,天雄节度使邺王罗绍威守太傅,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兼侍中。

直至今日,也就是在唐哀帝李祝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四月唐朝灭亡、梁王称帝之后,人中豪杰王建在蜀川称王。然而,他们绝然没有想到,也根本无法知道,在被后梁王朱温废弃的旧都长安城里竟钻出一个假冒伪劣牌的昏君皇帝程世皇!不仅是蜀主王建,就是晋王李克用、吴王即淮南王杨渥、吴越王钱镠、南平王高季昌等各地枭雄们都无从知道这程世皇的来历,更无法知道程氏家族又是如何沿袭前朝体制来惨淡经营治理他那事乱非非的天地之国;他们也只能是对这位程氏尊神敬而远之或是遣使访问罢了,而无权过问或是干涉这程氏家族的存在。但是,这也是程氏家族没有侵犯其他各国利益的情形之下,才使得各地王侯枭雄暂时没有对这程氏家族采取任何行动。

然而,耶无害的心里明白,程氏家族在被别人废弃的旧都里营建起来的京城之国并不会长久,它将很快会遭受世乱之灾;但是,就是因为此种原因,他才怀着一颗火热的报负之心前来参加京试,希望得以选拔入朝而去竭尽所才去励精图治,古都长安及普天之下必会大为改观。

俗话说,“乱世英雄”。耶无害是报着一颗治理天下的赤诚之心步履在长安大道,凝望着缕缕的残肢断片而,他油然从心底思索着这今后的是是非非、善善恶恶。他心里知道,在当今天下宦官专权、军阀势力藩镇割据的情势之下,必须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而决不能三心二意,决不能“朝秦暮楚”、“朝三暮四”地见异思迁;否则,那将会一事无成、空惘一身于一世。因此,耶无害正是抱着一颗心向“长安”的坚定之心而前来参加京城殿试。有道是“一仆不侍二主”,耶无害的内心之愿便是希望能够在此次的殿试之后被选拔入宫,从而为一国这主分忧解难,为治理天下而竭尽所能报效国疆。

此时此景,耶无害已久久沉浸在对古城长安的思索里。不知不觉地,他已走过这城内的曲曲巷巷,现在耸立在他面前的正是他久久向往之中的慈恩寺大雁塔。仰望高塔,但见它线条粗状挺拔,清晰逼直,丰满阳刚,庄严方正,真似如颜真卿的正楷书法一般端正方方!简而言之——大雁塔犹如颜真卿的楷书;小雁塔则犹如褚遂良的书法!

对于这长安城晋昌坊内的慈恩寺大雁塔,咱们有必要再细作介绍一下。不然,你连这个大雁塔大致是个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岂不是白白来此一遭?

现如今,大雁塔座落在陕西省西安市南4公里的慈恩寺内。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为其母追荐冥福而建立的,本名慈恩寺塔,因《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中记载了这慈恩寺塔的来历——据说在公元前六至四世纪印度东北部恒河流域的“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有一群鸿飞过,忽一雁离群落羽,摔死地上,僧人惊异,认为雁即菩萨,众议埋雁建塔纪念,故名。”在后来的唐永徽三年652年,慈恩寺主持僧玄奘为保护由印度带回的佛教经典,由唐高宗资助,便在寺内西院修建了由西方文明传播而来的大雁塔。在初建之时,慈恩寺塔为“外砖内土”的五层方形塔,后在武则天统治末期的长安年间又用纯一色青砖将塔改修成了方形楼阁式的七层砖塔,同时登塔的攀梯也改成了盘道,这就是和尚、尼姑口中常说的“七级浮屠”。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也就是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砖塔”。时至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慈恩寺塔又被改建为十层,那就是“十级浮屠”;以后又经烽烟战火的破坏,寺塔仅剩下七层。

如今耶无害面前所看到的这七层残缺之塔,就是在大唐之末依然还不甘懦弱而挺立在长安城南端的大雁塔。

不过到了明代,大雁塔又遭残坏,在外表加砌面砖予以保护,即是现如今的大雁塔。塔高59.9米。塔基座东西45.9米,南北48.8米,高4.2米,合底座与塔身总高64.1米。好家伙!足有现代高层住宅23层楼之高!怎能不令人惊叹大唐建筑的高超绝妙!还望各位在有生之年能够瞻仰一下这大雁塔的尊颜!在塔的南面两侧镶嵌唐太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二通,其中唐太宗所撰圣教序乃是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为玄奘法师所译佛经著作的总序。书者为大唐书法家褚遂良,字体秀丽,为唐代遗留于后世的著名石碑。塔的门楣、门框,以阴线雕刻唐代建筑图案,画面严谨,线条遒劲豪迈,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慈恩寺大雁塔至始至终都是西安市标志性建筑!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位于距西安市区之南4公里的慈恩寺内,始建于公元652年,相传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印度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物亲自设计并督造建成。唐高宗和唐太宗曾御笔亲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

大雁塔是一座楼阁式砖塔,塔高60余米,塔基边长25米,共有七层,塔身呈方形锥体。

全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风格。附近还有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等景点,风景秀丽。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必游之地。近年来,由于西安市区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大雁塔已倾斜了1米有余。

交通:乘5路、19路、21路、610路公交车可直达。

门票:20元(登塔需另加15元)

这便是耶无害所看到古城西安的大致情况,至此我们再书回正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