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神龙遗书记 > 第十一章:风云变幻

神龙遗书记 第十一章:风云变幻

作者:郑健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上下五千年风云变幻,

纵横三万里江山多娇。

日月旋转,斗转星移。朱元璋御驾归天,其孙朱允炆登基。就在天下百姓以为大势已定的时候,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动政变!

建文四年,燕军逐渐逼近京师,朱允炆谋求与朱棣谈和,便把重臣黄子澄和齐泰眨谪到外地,仍密令二人募兵。后来,又召黄子澄回京未至,京师便已失守。黄子澄密谋继续反抗朱棣,行踪被人告发,黄子澄与齐泰相继被捕。燕王朱棣亲自审问,黄子澄抗词不屈,被肢解而死,齐泰亦被处死。朱允炆的谋臣方孝儒拒绝为朱棣拟即位诏书,被诛九族。

前朝重臣被朱棣清洗一番,正应了那句:一朝天子一朝臣!前朝重用之人唯有许若冲得到朱棣重用。朱棣吸取朱元璋遇刺的教训,重新启用锦衣卫,着许若冲为锦衣卫统领,召集大量高手负责护卫之责!

永乐元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于是朱棣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

永乐四年,下诏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

永乐七年,朱棣以北京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京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下定决心要迁都。

永乐十四年,朱棣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京的事宜。次年,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

此时,历经建文四年,永乐十八年。距花溅泪诛灭九大门派,大闹皇宫已经过去整整二十二年了。

这些年,全怪天撺掇鞑靼部及吐鲁番国,时不时的干扰大明边境,朝廷不胜其烦。

东神花溅泪杳无音讯,张宇初受了重伤,又受朝廷指派,编修《正统道藏》。日夜操劳,积劳成疾,于永乐八年病逝。算起来也已过去十年了。

西怪全怪天从此再无敌手,竟然在大明边境横行霸道了数十年之久!

好在近些年,江湖中又出了一位年轻俊杰,他就是关山岳。

民间有“南敬明,北山岳”之说。南敬明指的是明教教主澹台敬明。北山岳指的就是关山岳。此二人划分南北,齐名当世。

明教二十多年前被九大门派灭教,不想又死灰复燃,朝廷不厌其烦!但这些年,明教没有扰乱民间,教众自力更生,做起了正当买卖谋生。再则,朝廷一直忙着迁都的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任其发展了。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话说朱棣为牵制明教,拉拢明教中人,自成一派,称作天龙帮。天龙帮第二任帮主关山岳得到前任帮主青睐,被收为关门弟子。并传授明教绝技“神龙十三式”。

关山岳尽得“神龙十三式”精髓,天生一身横练的筋骨,且悟性极高。机缘巧合之下,曾有幸拜张宇初为师,得授“太乙心法”。关山岳虽无“诛心决”做根基,但在“太乙心法”加持下,关山岳从此功力大进,武功更是日进千里。他对“神龙十三式”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经他一番淬炼,吸取精华,去之糟糠,精益求精,将“神龙十三式”发挥的神乎其神。招式更为简单,威力却有增无减。

天龙帮本是江湖中不起眼的小帮小派,在关山岳的带领下却逐渐壮大。

关山岳屡立奇功,得到当今圣上朱棣的重视。朱棣时常召关山岳进宫觐见,询问武林中各大门派及民间组织的情况。后来有人行刺朱棣,关山岳护驾有功,更深得朱棣青睐。

朱棣看中关山岳的谋略,让关山岳出谋划策,解决边关隐患。关山岳出谋出力,数次率领帮众击退吐鲁番和蒙古鞑靼的侵袭。

后来鞑靼势衰,全怪天建议瓦剌可汗脱欢乘机南下。攻杀鞑靼的本雅失里,吞并鞑靼。

脱欢野心勃勃,想效仿成吉思汗整合草原。为防患于未然,朱棣统兵北征西部蒙古,与瓦剌战于忽兰忽失温。关山岳率天龙帮众横扫瓦剌大军!瓦剌被迫向大明称臣,不可一世的全怪天被关山岳率众击溃。关山岳再立奇功,朱棣大喜,封其为太平王,取保大明天下太平之意。并将天龙帮改为护龙帮,成为保护真龙天子的帮派。从此,护龙帮成为朝廷唯一认可的帮派组织。

如此一来,前来投靠的江湖人士更是多不胜数。短短数年时间,护龙帮由八个分舵,发展到七十二个分舵。关山岳设立三司一处,即执法司,财政司、通令司及军机处。总舵设“忠孝节义”四个分堂。即忠心堂,孝廉堂、节气堂、三义堂。七十二分舵分布大江南北,帮中弟子更是遍布天下!

而已执掌护龙帮十年帮务的关山岳,此时年仅三十二岁。

文案之上,老者奋笔疾书,须臾间写完了书信,他吹了口气,装信入封,随即对身旁的年轻男子说道:“流云,你速将此信送往总舵交于关帮主。”

那老者目光炯炯,精神抖擞,神情却有些慌张。此人乃是护龙帮应天分舵的舵主赵天佑,他是个精明能干之人。

身旁的年轻人剑眉星目,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腰间悬了一柄宝剑,此人名唤楚流云,是赵天佑唯一的关门弟子。

楚流云接过信封,说道:“是,师父。”

赵天佑吩咐道:“此事十万紧急,不可耽搁,你快去吧。”

楚流云见师父一脸正色,当即说道:“徒儿知道了。”

赵天佑一挥手,说道:“去吧。”

楚流云将书信揣入怀中,从马舍挑了匹骏马,便向总舵奔去。

不到一炷香时间,经过一小路,却被六位大汉拦了去路,六人个个手提宝剑,领头那人身着灰色长衫。领头的灰衣人上前说道:“朋友,我家主人有请,跟我们走一趟吧。”

楚流云初始以为只是劫道的贼人,听他如此说,便知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摸了摸怀中的信,心想:师父再三叮嘱,必是十分重要的情报,看来这几人是冲情报来的。

楚流云心下笃定,当即说道:“你们主人是谁?你们可知道我又是谁?”

那灰衣人道:“我家主人不便透露,你嘛,你是护龙帮旗下,应天分舵楚流云。”

楚流云心里一惊,看来来人已经将自己的底细打探清楚了。楚流云有要紧任务在身,不想节外生枝,当即一抱拳,说道:“在下有要事在身,如之前有得罪的地方,回来定当向各位赔罪!”

灰衣人笑了笑,说道:“少侠没有得罪我们,我们主人千叮咛万嘱咐,只是要见少侠一面。”

楚流云不愿再耽搁时间,“铮”的一声拔出长剑,左右一挥一剑,逼开几人,大喝一声“驾”,策马冲了过去。应天分舵离总舵六十多里。楚流云快马加鞭,不到两个时辰,就已赶到了总舵。

眼前所见,高墙红砖,朱漆大门。高墙之上一排龙旗,随风飘荡。门匾之上赫然写着“护龙总舵”四个大字。

门框两旁刻有对联。

上联写道:追名逐利他处去

下联写道:贪生怕死莫进来

门前两名魁梧大汉持刀而立,威风凛凛。

楚流云牵着马,走上前去,拱手说道:“在下应天分舵楚流云,有书信呈交关帮主,烦请两位大哥通报。”

左首大汉看了看楚流云,说道:“密报来往由通令司掌管。其他信物总舵一概不收。”

楚流云连忙说道:“是应天分舵赵舵主的书信。”

那大汉道:“各州县都有通令司的密探,你将东西交给他们,再由通令司呈与帮主过目。”

楚流云眉头一皱,说道:“事关紧急,我要见关帮主。”

那大汉道:“帮主日理万机,每天想见帮主的人数以千众,岂是你想见就见的。”

楚流云握剑的手紧了紧,说道:“不要逼我!”

那大汉道:“怎么?你敢擅闯总舵吗?”

就在此时,却见一大汉牵了一匹白驹出来。那人身材魁梧,一脸英气逼人,眉宇之间不怒自威!一头散发不扎不束,却丝毫不显邋遢,反而给人一种放荡不羁,潇洒自如的感觉。

那两位大汉见了此人,当即抱拳行礼,异口同声的喊了一声:“帮主!”

楚流云大喜,原来眼前之人就是自己崇拜已久的帮主关山岳。

关山岳“嗯”了一声,看到楚流云牵着马站在门前,当下问道:“你是何人?”

楚流云道:“属下楚流云,受家师所托,将书信呈帮主过目。”

“好,”关山岳道:“你将书信交给通令司,等我回来再看。”

楚流云道:“家师特意吩咐,事关重大,还请帮主立即过目。”

关山岳哈哈一笑,说道:“小兄弟,什么事能大过皇上?我要去大内觐见圣上,耽误不得。”

语毕,他略一迟疑,又问道:“令师是谁?”

“应天分舵主赵天佑。”楚流云道。

关山岳眼中放出异样光芒,问道:“书信呢?”

楚流云将书信递与关山岳。关山岳拆开信封,看完了书信,“嗯”了一声,说道:“赵舵主有心了,此事我已知晓,今天一早我已着人通知朝廷。所以皇上让我觐见,商议此事。”

楚流云心有疑团,却不敢多问。只听关山岳道:“小兄弟贵庚?”

“今年二十有三。”楚流云道。

关山岳“嗯”了一声,问道:“路上有没有遇见麻烦?”

楚流云道:“谢帮主关心,遇到一点小事,不打紧。”

关山岳又问道:“想不想留在总舵?”

“自然想,只是,只是……”楚流云说了一半,却不说下去。

关山岳道:“赵舵主那里由我来说,他经常和我提起你。你不用回去了,跟我去趟皇宫,长长见识。”

楚流云大喜,说道:“属下遵命。”

帮中弟子都知道关山岳看重人才,喜欢提拔年轻才俊。楚流云没想到帮主会一眼看中自己,自是不胜欢喜。

两人两骑,快马一鞭,约摸一炷香时间便到了皇宫。侍卫们见是太平王到来,也不加以阻拦。只是收了楚流云的佩剑便放行了。

金銮殿中,龙椅之上,坐着位六旬老者。他身着滚龙袍,头戴黑毡。方正脸,眉毛粗黑,须长尺许,眼大而有神,透出威严和沉稳。下首站着位宦官,浓眉环目,圆鼻阔口。手持拂尘,只听他朗声说道:“上朝!”

一般宦官都是尖声细语,此人的声音却是宽厚有力,不类阉人!

文武百官三呼万岁,礼毕!只听朱棣说道:“护龙帮军情急报,瓦剌军集结边境,极有可能对宣府镇用兵。”

朱棣顿了顿,说道:“今日早朝却无一人对朕提及此事,朕养你们这些文武百官又有何用?还有你们锦衣卫,都是干什么吃的!”

他最后一句话是冲锦衣卫指挥使许若冲说的。许若冲诚惶诚恐,当即抱拳道:“锦衣卫情报不力,罪该万死!”

诸位大臣正自纳闷,刚下了早朝就有人召集众人回宫,料定有大事发生,只是不知所为何事。

只听朱棣接着说道:“还有自称佛母的唐赛儿,你们说不足为虑,如今她以白莲教组织群众,煽动作乱,其部将宾鸿、董彦皋已经攻破莒州、即墨,烧毁官衙仓库,进兵围攻安丘。各位爱卿有何良策?”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瓦剌势小,不敢冒犯大明天威。集结兵力只是虚张声势,当今之际,重在平叛白莲教。”说话之人年愈五旬,白发苍苍,乃是户部尚书夏原吉。

他语音刚落,又一人道:“翰林学士杨荣,启奏陛下。微臣以为,瓦剌狼子野心,不可不防。至于白莲教,区区流寇,何足挂齿。让地方官员派兵降之即可!”

朱棣听了,当即问道:“那朕问你们,瓦剌如何防?白莲教又如何降呢?”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肯发言。

朱棣叹息一声,说道:“难道姚广孝,胡广一死,朝廷就无人可用了吗?”这两人是朱棣的心腹,能征善战,智勇双全,于两年前接连病逝。

“启奏陛下,臣有提议,不知当不当讲?”说话之人乃是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

“准奏!”朱棣道。

金幼孜说道:“陛下,贼寇绝非一时兴起,酿成今日之祸。皆因营建北京﹑修治会通河﹑耗资巨大。百姓草根为食﹐无以为生,以致白莲教之祸兴起……”

“够了,金大人有话直说!不必兜兜转转。”朱棣道。

金幼孜道:“陛下,迁都事关重大,还望陛下三思!”

朱棣怒道:“迁都北京已成定事,再敢谗言,定斩不赦!”

杨荣见圣上发怒,当即说道:“陛下息怒,当今之际,平叛为重。臣斗胆进言,请陛下早做决策。”

就在这时,又一人说道:“陛下,臣以为,剿白莲教,唯太平王最合适不过。”说话之人年愈六旬,身高七尺,有百夫莫挡之勇。乃是安远侯柳升。

关山岳看了看柳升,心想:原来是在这儿等着我呢。

只听朱棣“哦”了一声,说道:“柳将军接着说。”

柳升道:“陛下,江湖中有句话流传已久,所谓南敬明,北山岳。太平王雄才大略,眼光独到。在他的带领下护龙帮发展迅速。如今护龙帮设有三司一处,四个分堂,七十二分舵。帮众遍布天下,达数十万之众。击退瓦剌,剿灭白莲教,可说是易如反掌。”

关山岳听了柳升的一番话,随即道:“皇上明鉴,江湖传言不可尽信,护龙帮虽大,却无十万之众。况且帮众多是商人,绝无将才可用……”

“怎么?”柳升打断了他的话:“太平王不愿为国效力,是要保存实力,意图造反吗?”

关山岳双手抱拳一揖,道:“皇上明鉴,替圣上排忧解难乃护龙帮本分所在。护龙帮亦是大明子民,绝无不臣之心,柳将军何必血口喷人。”他最后一句话,是对着柳升说的。

柳升微微一笑,说道:“老夫和太平王开个玩笑,太平王何必当真呢。”

关山岳“哼”了一声,一脸怒色:“将军这个玩笑开的未免也太大了!”

朱棣摆了摆手,说道:“罢了,平叛瓦剌,剿灭白莲教,就交给护龙帮吧!”

关山岳心中明白,这是个苦差事,事成之后没有好处,一旦剿匪不利,奸人定进谗言。当下说道:“圣上错爱,将大功归于臣下。只怕微臣无将帅之才,柳将军统兵有方,还请圣上让柳将军统军,指挥护龙帮帮众剿灭叛贼。”

朱棣听了,“嗯”了一声,说道:“好,那就让柳将军随你去剿匪吧。”

关山岳道:“谢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他拉柳升下水,就算剿匪不利,柳升也逃脱不了干系。

柳升看了看关山岳,心中忍不住咒骂!但也只能领旨谢恩!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还有,朕已让人着手操办迁都之事。锦衣卫设在皇宫之外,办事多有不便。朕准备设立东厂,纠察贪赃枉法之徒,此事交由古长风操办。”

下首那宦官道:“谢陛下恩典,奴才定当竭尽所能,为朝廷效力。”

朱棣“嗯”了一声,说道:“等迁都过后,东厂就设在东华门。你就是东厂提督。”

古长风道:“奴才谢主隆恩!”

许若冲脸上冷汗直流,他心里明白,此刻开始,锦衣卫在圣上心里的地位已然一落千丈,今非昔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