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闲剑英雄传 > 第二回 李飞云应求入长安,楚江寒依命下江南

第二回李飞云应求入长安,楚江寒依命下江南

“古来何事伤心?佳人经弃江湖处。蛾眉暗锁,玉簪斜坠,怅双燕侣。云起高台,风生千里,阴晴谁主。对衰衣瘦马,两三村落,羊肠道,愁如雨。

不恨十年羁旅,恨长安、关山难渡。匣中剑在,梁公何必,讨君王谕。摘斗移星,平沙净寇,泛扁舟去。料东篱问酒,桃源傍饮,应无人妒”。

原本寂静的村庄,被这一段《水龙吟》唱词打破,夹杂着马蹄声踩落在泥水中的声音,竟使人分不清这唱腔究竟是激扬,还是深沉。时值初秋,北国的草木早见凋零,又逢一场暮雨刚过,更生丝丝寒意。

但见马上一人,方才唱罢,复又从腰间,取出一物按孔吹了起来,正事刚刚所唱之调。那人脸生四方,面如冠玉,约三十来岁,一望去便觉非凡,惟有身上长褂,却被污损,由于被雨水淋湿,早沾在马背上,如此情形,若是待嫁的女儿家看见了,也情愿为他浆洗这一身的风尘。

列为看官,这人便是在登丰楼上题过词的那位李鸿李飞云。

光阴流转,早已经是十年以后了。这李飞云却不知从何时起爱上吹箫,一支玉箫从不离手,故江湖上早就唤作玉箫剑。十年间他一面行走江湖,一面苦苦打听杨家后人,可谓是吃尽了苦头,闲话休提,咱们言归正传。

这玉箫剑一曲未罢,忽然大喝一声:“出来!”。由打两边窜出七八个彪形大汉,各个一身黑衣手持钢刀,挡在前面。那马似久经这等阵仗,竟也毫不惊慌,登时停了下来。

当前一人躬身下拜,开口便道:“标下陈七,奉金刀、木剑二位总捕头之命,特在此恭候飞云先生!”说罢从怀中掏出一物,递了上来,那玉箫剑随手接来竟看也不看,张口便道:“可是有了什么变故?”

那大汉答道:“二位总捕头让标下转告,近来陕西绿林道上出现了一柄‘镇岳剑’,各大门派争相抢夺,死伤无数,请先生代为查察!”

玉箫剑听罢,良久不语,略一拱手言道:“请回复二位总捕头,某这就往这长安城内走上一遭!”言罢便打马前行,当时不见了踪影。

夕阳西下,官道之上,行人渐没,靠近路北有一家客栈映入眼帘,楼高二层,楼前朝南立着一面旗子,上书四个大字“云来客栈”倒也写的工整。

此处靠近长安,平日行人来往不绝,即便日暮时分,这小店之内倒也热闹,远远便传来小二传菜让座之声。

玉箫剑李鸿李飞云行至此处,早已腹中饥渴,更别说胯下宝马连日赶路,也需饮水食料。一面吩咐小二伺候牲口,一面进店叫了一壶酒几样小菜吃了起来。

酒足饭饱,方要回房休息,忽然走进一伙人来,为首一人,僧袍齐整,秃瓢苍髯,手持一柄降魔掌分量不下五六十斤。

李鸿暗自留心,但见那僧人宝相庄严脚步沉稳,便认出是少林寺真字辈高僧。其后二人,约莫四十出头,相同打扮,戒衣青鞋,手持佛尘,后背长剑,许是武当派高人。其后诸人,俱各携兵刃,或男或女,有老有少,僧俗尼道竟有二十余人。只见诸人三五一桌,也不多说话,各要了荤素酒饭也吃了起来。

那李鸿复向小二要了一壶酒,一样小菜,靠边而坐,不禁思量起来:这伙人马俱是各名门大派子弟,今番聚在一处,定是为了那宝剑而来。

连日来一直想不明白:早在十年前,这把宝剑明明是献给了当今皇帝,又怎么会在此间出现?当下暗自叹道:“且不管如何,为了区区一把宝剑,江湖定然是又起杀劫了!”

但细看这些人,有昆仑派成名已久的阴阳二子,崆峒派派的铁手道人,素服持剑者二人,其一是个女子,体态丰腴,面如碧桃,多半是峨眉山新近成名的千手剑、百臂钩,其余诸人,俱不能识得。

玉箫剑正沉思间,忽听得座中有人大骂淫贼,回头看时却是那千手剑欧阳岳,紧接着碗碟横飞,浆汤四溅,一声嗡嗡,千手剑早已宝剑出鞘,刺向同桌一粗衣少年。

李飞云暗吃一惊:“好快的手法!”

也不容他多想,却见那少年不慌不忙,竟伸出右手二指,凭三寸血肉夹住来剑。

玉箫剑自忖道:”凭我数十年苦学,不计寒暑,废寝忘食尚自不能做到,想这少年不过二十出头,便打娘胎里练起,也不可能做到,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又看那少年剑眉丹凤眼,四方口,虎背熊腰,虽一身粗衣,却是英气逼人,怎么也不像是个轻薄之人,但这欧阳岳出剑相刺,却是教人犯疑。

只见那少年嘴角上扬,开口便到:“千手剑,好大的名头,在小爷看来也不过如此!奉劝老兄回山苦练个十年八年,再出山不迟,免得辱没了你峨嵋派的名声”。

座中登时大惊,有脾气大的纷纷破口大骂。

玉箫剑瞧出了门道,心下一松:原来这少年人却是来斗狠扬威的!

欧阳岳出手之间没有讨得便宜,立马气沉丹田,暗用内劲,本想使出一招“游龙翻江”,这招重在丹田提气,用劲于臂,手腕翻转,双手互换,专破二指禅之类的外功,或是锤钩之类双手兵器锁住手中宝剑,当年老师传这招时颇为得意,自己也是自小苦练,不想此刻,提起用力,犹如石沉大海,真不知对方年纪轻轻,究竟有多大修为炼有何种神通。

这欧阳岳一招不成,右手弃剑,左手由打腰间摸出一枚燕子镖来,原地一个转身,口中叫道:“看打!”

眼见暗器袭来,顷刻便要打在身上,那少年竟动也不动,众人看了个心惊肉跳。

忽听得“叮”一声,竟是旁边那位百臂钩沈秋月以长钩挡开飞镖,没等美人开口,那少年却道了声“也罢!”。

这一闹可就惊起了满座的好汉,但见一虬髯道人张口道:“好狂妄的后生!凭你的道行,也能接住这峨眉派的燕子镖?我来问你,你是崆峒派哪位门下?”众人看时,却原来是崆峒派派的铁手道人。

那少年却立而不答。

铁手道人随即昂首言道:“吾非别人,乃是崆峒派派的铁手道人是也!我来问你,你是我崆峒派哪位师兄门下?”

座上再次哗然,谩骂之声夸赞之语各自有之,谩骂者言崆峒山门徒好勇斗狠毫无规矩可言,夸赞者却说这崆峒门下果然了不起。

那少年问得此言脸色大变,慌忙附身下拜,口称师尊,道:“弟子楚寒江,不知师尊仙驾在此,妄为造次,伏祈恕罪!弟子是紫阳真人门下,近日课满下山回家,路经此处,这才,这才......”

耳听得是初出茅庐的崆峒后学,峨眉山千手剑欧阳岳面色一红,低下头去。他与师妹二人新近成名,正是春风得意,不想今日栽在了崆峒派无名小子手上,日后传出江湖,可就面上无光了。

得铁手道人呵斥道:“刚刚下山,就在此争强好胜,紫阳师兄就是这么教你的吗?还不快向峨眉山两位师兄赔罪!”

那楚寒江听了本门师长训斥,也低下头去,躬身便是一礼。欧阳岳亦是两耳发红,支支吾吾不知所答,极为尴尬。倒是身边的那百臂钩拱手还礼,眉眼间倒多了几分娇羞。

这座上玉箫剑看在眼里,不由在心底暗暗赞道:“这沈秋月倒着实了得!”若非方才一击,倘教那少年空手接去飞镖,这峨嵋派今日可要颜面扫地了。此刻这女子却又落落大方,不失名门之风,真是巾帼不让须!

一场闹剧作罢,小楼里复又恢复如常,那楚寒江左右没趣,匆匆别过诸人,离了客栈。

却说这少年楚寒江,祖籍江南,自幼随父母做生意来到长安。

笔者有必要说明:这楚江寒的父亲,正是当年弹劾严嵩反而获罪的杨文泰的知交,杨文泰生有一女,早与这楚江寒订了娃娃亲。

当年杨文泰获罪造难,消息传来,楚江寒的父亲却早已经离世。留下孤儿寡母难以经营,这生意也日渐凋零。

楚江寒九岁那年,一日家中来了个游方道士,见了这孩子便说根骨奇佳,将来必有作为,便要将他带上崆峒山授他武艺,楚母知那道人并非凡人,便狠心让他离家学艺,这一去便是十二个寒暑。这孩子却也踏实,其间偶有回家,看过母亲,便匆匆收拾换季衣物,复又回山。

单说这一日早课方罢,师父紫阳真人便叫他前来,说是师徒缘分已尽,命他即刻下山,并嘱咐要他好自为之。楚寒江跪在师傅门前一连三日,苦苦哀求,师父却是理也不理。知道师父心意已决,楚寒江却是连随身衣物也没带,径自下山去了。

这楚江寒一路上马不停蹄,没几日便来到家中,但见家中无事,母亲康健,倒也开心不少,却只回禀说自己业已艺成下山,回来侍奉母亲,楚母自然高兴,当下杀鸡煮酒,忙的不亦乐乎。

才过没几日,这天晚饭刚罢楚母便将儿子叫到跟前,开口言道:“我儿二十有一了,当年你爹爹在你这岁数,孩子都一岁了,这些年你上山学艺,娘也没帮你张罗,如今你已学成归来,自该成家了。只是这其中有一事,倒教为娘好生难办!”

楚江寒欲要张口相问,然婚姻大事,历来父母做主,自己虽深山十数载学武,老师却也不曾多管,道家典藏却从未看过几卷,只是母亲让读的圣人书卷,倒是常年夜读,关此人伦孝道,自不必开口多问。

楚母见孩儿不敢多问,便走进里屋捧出一个宽月二尺的盒子,中有一物,徐徐展开,竟是一副画,画中是一女子正在抚琴。江寒虽不识丹青,却也觉得这画中女子有种说不出的可爱。

楚母言道:“你爹爹生前虽是布衣,却乐善好施,记得有一年你爹爹在京城跑买卖,路遇一姓杨的书生被歹人抢劫盘缠,身无分文,疾病交加,你爹爹便周济与他。其后几年,我与你爹爹在江南却又碰到他,不想他已皇榜高中,作了御史,这才知他姓杨名文泰,又与你爹爹是同乡。你爹爹平素也好弄些诗文,一来二往他们却成了好友。那杨家无子只有一女儿唤作小若,你爹爹便给你定了娃娃亲”。

楚江寒面上一红,问道“娘,这事儿我怎么不知道?”

“你那时候才多大呀?后来你爹爹过世后为娘便和你在西安住下了,往来自然就少了。后来杨家得罪了朝中什么人,杨文泰被当街斩首,杨家男丁俱被流放,女眷一律充作了官妓!”

江寒听得大惊,半晌无语,又不禁问道:“那她?……娘,这画中人又是谁?”

楚母叹口气,缓缓说道:“你上山学艺不久后,杨家托人捎来一封信和这副画,画中的女子,应该就是小若了!为娘当时顾不过来,便将书信当场烧了。不想未过两月,城中便盛传杨家遭灾,此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言罢一阵叹息。

江寒道:“娘,那他们定是遭了灾了”

只听得楚母振色道:“儿啊,你说倘若这画中人尚在世,你娶是不娶?”

楚江寒不下思索,立即答道:“即是爹爹有约在先,怎能失义。”

“不可!”却听得楚母拍桌而起。

“你爹爹生前虽是布衣,却也知诗书、重名节,若是这小若还在世,定然早被充了官妓是个风尘中人,你如何娶进家门?岂不是要给你爹爹蒙羞,给我楚家祖上蒙羞?”

楚江寒欲再言,但见母亲发怒,哪里好敢多张口?随沉默不语。

但听得楚母复言:“儿啊,为娘要你去趟江南,这杨文泰一家虽没了,可他在江南还有个结义兄弟,本在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当差,姓叶名开,后因杨家之事,弃官不作,为娘已经托你师门中人打听过了,现就住在四明山三贤庄,你只需将这副画送到,言明婚约取消,也不失了咱们楚家义气!”

楚江寒侍母极孝从不忤逆,当下只得听从。母子二人商量停当,楚江寒却是一夜未眠。次日楚江寒辞了老母,便由打西安出发,直奔四明。

这一去,便引出一段江湖奇事,武林风云,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