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畅游武侠诸天 > 第十章 立志平天下

畅游武侠诸天 第十章 立志平天下

作者:黑夜见繁星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8: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其实何止寇仲、徐子陵两人忍不住了,赵明渊又何尝不是如此?

事实上,这一路上他们已经多次询问讨论过类似的问题了。

这些流民为什么会出现?

为什么没有人管?

应该怎么办?

怎么才能解决?

怎么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只因这一路来,他们已经逐渐了解具体的情况。

大业七年,这里发生了大水灾,淹没四十余郡。

大业八年,又发生瘟疫和大旱。

连续的天灾让百姓无以自给,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可是,面对这样的情况,隋帝杨广却对官仓控制严格,根本不放出半点粮食,致使百姓只能以树皮或泥土为食。

隋帝杨广甚至不顾百姓的安危,在全国范围内大肆征兵,进讨高句丽。行军途中的民工和兵士,大多因饥饿困乏,倒毙路旁,尸臭不绝。

可惜第一次攻打高句丽都失败了,一百多万人分海、陆两路进攻高句丽,结果只有二千余人侥幸逃回。

而隋帝杨广竟然次年就继续征发百姓要继续攻打高句丽,被逼上死亡边缘的农民便在瓦岗寨兴兵暴动,一时间便聚众百万。

杨广因为后顾之忧,便只好退兵,二征高句丽便就此失败了。

可今年,杨广竟然不理会国内风起云涌的局势,三征高句丽。企图以对外胜利来扭转危亡的命运,却再次失败。

可能杨广也已经意识到隋朝败亡只是时间问题了吧,竟然自暴自弃,第三次巡幸江都,什么都不再管了。

而如今,赵明渊他们看到的就是三征高句丽之后,中原之地的景象。

成年男子几乎已经看不到了,乡村之中只有妇孺和老人,即使有地却也没有人来耕种,自然便缺衣少粮。

赵明渊没想到,竟然在这中原之地能看到这样的惨状,实在是太令人震撼了。

赵明渊自幼生长在盛世,饿死人对他早已是传说之中的事情了。

即便是之前的几个世界,虽然也看到不少血腥杀戮。但毕竟,那都是宋明两朝,而且都不是王朝末年,百姓过得还算是可以的。

虽然也是很苦,但至少还能活得下去。

但如今,这是天下的腹心中原之地啊。

这里土地肥沃,盛产粮食,竟然也会因为活不下去而聚众百万反抗朝廷。

华夏百姓,但凡有一口吃的能够活命,就绝不会走上反抗朝廷这一条路的。

可这样的事情偏偏就出现了。

这实在是太悲哀了!

这完全是**啊。

有人还为隋炀帝洗白,说他三征高丽、挖掘大运河都是弊在当代却利在千秋的事。

可惜,对如今生活的百姓来说,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的乡亲邻居一一被征发去打高句丽,然后再也没有回来。

有的,被抓去服徭役,去挖大运河了,然后也没了消息。

乡村之间都只剩下孤儿寡母,连个耕地的人都没有。

但是赋税徭役,却依然被摊派了下来。人变少了,徭役却反而变多了。

活不下去,就只能卖儿卖女,甚至只能等死了。

这才促使上百万的流民汇集,成就了瓦岗寨。

为什么瓦岗寨屡战屡败,却始终打不死,扑不灭。

因为他们知道,现在拼命也是死,被朝廷剿灭,回去也是等死。因此,他们才宁死不屈。

而更可悲的是,即便饿殍遍地。但在离他们不远的洛阳之地,洛口仓内囤积的粮食足够他们吃上十年。

可是,杨广宁愿调集大军来把这些百姓全部剿灭,也不肯开仓放粮。

明明只要有粮食,这些民乱都很容易解决。可是,杨广宁愿再耗费人力物力再打一次高句丽,却也不愿意赈济灾民。

甚至如今也不晚,只要杨广现在下一道罪己诏,然后开仓放粮,招安叛军。只怕隋朝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

只不过,如果杨广是个听劝的性子,形势又怎么可能发展到这一步呢?

可惜啊,直到杨广身死国灭,朝廷也没有放出过一粒粮食。

这样的昏君,如果不灭亡,那才是天理难容呢!

当初杨广带兵覆灭陈国,不知道他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国家也会这么快灭亡。

是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那就是尽量用最短的时间推翻隋朝的统治,重整山河、统一天下。

看着面前的寇仲、徐子陵,赵明渊缓缓的说出了这个答案。

这个答案让寇仲、徐子陵还有卫贞贞都听得心中一惊。

虽然他们心中也隐隐猜到了这个答案,可只敢在心中想一想,却都不敢说出来。

毕竟,虽然杨广倒行逆施,百姓民不聊生,更是损害了所有人的利益,几乎得罪了全天下所有的人。

可是如今的局势虽然已经糜烂,但虎死架还在,百姓还没有完全对大隋失望。

大隋也还有救一救的希望,还不是数年之后天下皆反的情况。

虽然瓦岗寨聚众百万,举起了反旗,更是打退了隋军的第一次围剿。

但如今隋朝的统治还比较稳固,大多数地方还秩序井然。

除了个别地方的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了,这才造反。

如今大多数人们虽然都认为杨广是个昏君,却还没有想到隋朝即将灭亡,自然对朝廷还有一些敬畏之心。

听到赵明渊的回答,卫贞贞倒也罢了。虽然她也非常吃惊,但很快便对赵明渊的观点点头赞同,表示她极为佩服赵明渊的勇气。

只不过,看起来不管赵明渊说的是什么,她都会点头的。

至于寇仲、徐子陵两人,得赵明渊这段时间的悉心教导,已非昔日吴下阿蒙。

他们也已经看出了如今的形势,知道大隋的国势确实已经日薄西山,师父赵明渊说的并没有错。

于是,两人便问该怎么做。

赵明渊却向两人问道:“你们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准备出手起兵,加速隋朝的灭亡,建立新的秩序吗?”

寇仲重重地点头道:“不错。若非师父,我们两人只是扬州城里的两个小混混,只怕永远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能随波逐流,整日为一口吃的而忙碌罢了。

但如今,既然蒙师父教导,有了些许本事。看到还有这么多人在受苦,自然要出手帮助。”

徐子陵也点头道:“就是因为我们出身贫寒,也更能体会到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因此,我们自然不能够对还在受苦的人置之不理。”

赵明渊道:“你们可想清楚了。

要知道,虽然杨广倒行逆施,确实作孽不少,这天下也因此已经有不稳之象。

可是,如今还没有到乱世之时。

你们想要推翻一个王朝,也不是一样容易的事情。

其中的艰难困苦、血腥杀戮,是绝对少不了的。

你们可要再想想。

现在你们两个还年轻,别因一时的热血,就做出了影响一生的决定。”

徐子陵说道:“如果能够凭借我们的绵薄之力,让百姓如今的处境能够有所改善。虽九死而犹未悔。”

赵明渊笑道:“好,好!

你们两个并没有因为自身阶层的跨越,而忘记了百姓的苦难,更是能够做到达者兼济天下。

作为师父,看到徒弟能够为不相干的人做到这样的地步,心中也很是欣慰。

既然如此,那么作为师父的我,自然也不能落于人后。

那咱们就一起推翻这隋朝的统治,创建出一片新的天下,去终结这乱世,让百姓安享太平好了。”

“师父!”寇仲、徐子陵两人都极为高兴。

不仅是因为赵明渊认可了他们,更是为赵明渊也肯出手推翻这隋杨王朝的统治而高兴。

毕竟,他们两人也知道,就凭他们想要推翻这隋朝,绝对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过,有了赵明渊的加入,他们立即便信心大增。

毕竟,在他们的心中,赵明渊几乎是无所不能的。

既然赵明渊愿意出手,那么隋朝灭亡的钟声便已经提前敲响了。

赵明渊其实并不是被寇仲、徐子陵两人所动。

事实上,看到这一路的情形,赵明渊心中就一直有一股气憋在心中回荡。

作为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华国人,道德底线要比他们这些古代人高得多。看到这样的惨状,赵明渊早已打定主意要出手了。

赵明渊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自己本来只想在武林中快快乐乐地厮混,练练武功,见见美人,逍遥自在不好吗?

为什么要这样吃力不讨好,要去做这些事。

自己可从来不是什么道德圣人。

可赵明渊心中明白,他做这些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自己心中舒畅。

赵明渊心中也奇怪,自己已经穿越了数个世界,见识的血腥厮杀也不少了。

可是,为什么看着那一张张呆滞绝望的脸,那无神的目光,却看得赵明渊血脉贲张,怒火中烧,不得不发。

看来自己行走江湖多年,血还未冷啊!

既然如此,那就去做吧,那就闹他个地覆天翻。

自己既然有此心,便来换个新天。

赵明渊看着身边的寇仲、徐子陵,心想,慈航静斋那些所谓的圣母都能选皇帝,自己这个穿越者,真正的先知,选个皇帝又怎么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