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六百零九章 戈壁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六百零九章 戈壁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戈壁之上,一队人马正太阳下潜行。

这戈壁滩名为马勒戈壁,乃是大周以北最大的戈壁。

在《尚书·武成》之中有记载:“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勒马于戈壁以南,放牛于桃林之间,示天下弗服。”

这说的乃是西周武王灭商后,把马放到戈壁以南的草原之上放牧,把牛放到桃林的之中觅食,牛马乃是古战车的动力来源,以此来表示以后不再乘用打仗了。

按照刘伯的说法,他们被大乾骑兵追击,逃入了马勒戈壁之中,但是由于他们忙着逃避敌人的追击,没能记住方向。

但是杨清源却从刘伯的言语之中找到了蛛丝马迹。

镇胡城位于戈壁之中,那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用水问题。

要支撑一个城镇的人口的用水,可不是几口井能够解决的。

而且根据刘伯回忆之中的说法,镇胡城附近乃是绿洲。

绿洲是浩瀚戈壁中的沃土,必然是位于终年淡水资源不断之处。

只要沿着地图上的凤羽河古道,一路寻找,那么镇胡城这么大个绿洲也逃不出杨清源等人的眼睛。

武功较高的杨清源、柳望舒、叶剑寒,早已是寒暑不侵。

特别是先天之躯的杨清源,修为已临近辟谷,即便是半月不吃不喝,也没甚么大碍。

但是其他人却做不到杨清源这般程度,只能一路补充水源一路前进。

行了三日,杨清源一行来到了戈壁的一处大的镇甸之上,补充食物和水源。

此镇名为子文镇,正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楚汉战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乘机扩张势力,控制了草原戈壁,建立起控弦百万的强大匈奴帝国。

前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征服西域,设僮仆都尉,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匈奴还以西域作为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经常侵占前汉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

前汉初期,无力与之抗衡。

经历前汉文景两代文治主君,前汉攒下了无比雄厚的家底。

而此后,武帝即位,开启了对匈奴的全面战争。

从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匈奴世仇之意,但苦于无人相助,武帝便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欲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断匈右臂”。

经过仔细考量之后,武帝遣张子文出使西域三十六国,往来贸易,合击匈奴。

张子文于这茫茫戈壁,莽莽草原之中硬生生开辟出了一条“丝绸之路”。

使得西域三十六国和前汉也可以往来财货,互通有无,同时也削弱了匈奴帝国对于西域的控制。

在击败匈奴帝国之后,前汉更是于西域三十六国之西,建立了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大都护统管着大宛以东、乌孙以南的诸国家,各国“自译长、域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声威之盛,为堪为西域东部之主。

汉书之中,曾记载西域都护府之声威。

汉昭帝时,西域龟兹、楼兰两国联合匈奴,杀汉使官,劫掠财物。

汉帝遣傅介子问罪。

但由于财政和军事等问题,傅介子没有带兵,只有一队使臣,百余人。

当傅介子至楼兰之后,以财货诱使楼兰王宴饮,直接在酒席之上将其诛杀。

酒宴之上,楼兰臣公皆是大惊失色,唯独傅介子镇定自若。

“王负汉罪,天子遣我业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一句“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将在场所有的楼兰王公尽数震慑,无人敢异动。

这便是当年卫长平和霍骠骑打出来的威风。

即便傅介子孤身一人,殿外只有两个随从跟随,却无人敢有冒犯之意,楼兰士卒、侍卫王公大臣,纷纷跪地请罪。

傅介子随即当众宣布了楼兰王的罪状,立楼兰太子为王,并赏赐了顺从汉朝的王子和大臣们。

自此,反叛的楼兰再度归附。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

大汉之威,弘扬于西。

从史书之中才能窥得昔年前汉之威。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只可惜后世衰弱,于前汉宣帝之后,便逐渐丧失了对于西域都护府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直到前唐太宗贞观十四年,重设安西都护府,才再度控制了西域。

如今的大周虽然强盛,却没有当年的汉唐之威。

“客人!你们是从东面来的?”接待杨清源一行的客店老板问道。

像杨清源这样的大客户,寻常可遇不到。

一支商队上百号人,这吃喝住店,够把他的客店包圆了!

杨清源有意打探镇胡城的下路,便和客店老板攀谈起来。

“正是,我们是从京畿之地来的,去往西域诸国做点小买卖糊口!”

“哈哈哈,公子爷说笑了,我家世代住在这子文镇上,这上百人的商队还算小买卖,那小人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大买卖了!?”

在这古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队不少,百人的商队,绝对算是规模较大的了!

“啊哈哈哈,老板会说话,怪不得生意做这么大!”

“哪里,公子爷您做的才是大生意,从神都这么大老远的地方来,这得是大商行才敢做的行商生意啊!”

客店老板的眼中满是笑意,花花轿子人人抬,被这样的大商人认可,自然是高兴的。

“神都很远吗?!”

杨清源的问题让店老板有点摸不着头脑。

“公子爷这话说的,难道不远吗?!”

“哈哈哈,不远,不远!神都相去安西,不过九千九百里!”

店老板被杨清源这话,说得一愣,神都相去安西,万里之遥,即便他这个没读过书的人,也知道,怎么会只有九千九百里的呢?

此句话,并非杨清源所说,而是刻在神都西门——开远门外的一块故唐石碑之上,乃是当年故唐书法大家虞世南的手笔。

虽然历经千年风吹雨打,但其上篆刻的铭文依旧清晰可见。

上书:“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以示戎人不为万里之行。”

前汉武帝完成了对于西域实际控制,而宣帝更是于西域建立了西域都护府。

但是随着中原的纷争,对于西域控制力逐渐衰弱,直到故唐太宗文皇帝登基,唐军连续攻灭高昌、焉耆、龟兹等国,设立安西都护府,建立安西四镇,才重新完成了对于西域的再次控制。

至高宗朝,左骁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破灭西突厥,将大唐帝国的控制范围扩张至咸海。整个中亚几乎全部为故唐朝所囊括。

邢国公弟子,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以助波斯复国为名,行假道伐虢之计,突袭盘踞于碎叶城附近的突厥叛党阿史那都支。

为了隔绝西突厥余部与吐蕃的联系,故唐将自己的触角深入中亚,建立了碎叶城,作为故唐最西的军事重镇,而碎叶也因此成为安西四镇之一。

由于碎叶城的存在,使故唐才得以牢牢地控制西域的万里之疆。

于是才有了虞世南立的这块石碑。

以军中自古的观点,行军即使再远,也不能超过万里。

而安西距离长安,“不过”九千九百里之遥。

换言之,也就是说,安西距离长安并不遥远。

如此气魄,为故唐有之。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

杨清源和店老板一阵攀谈,营造出了一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大商人的形象。

“没想到公子爷,小小年纪,竟然已经到过这么多的地方,经历过这么多事情,实在是让我汗颜,真是一把年纪活到狗身上了!”

不得不说,这店老板的口才确实不错,这话中虽然有七分羡慕,但也不缺那三分吹捧。

“老板客气了!我虽然于中原游历甚广,但是对于这西域还是很陌生的,不像你,生长于此。自小便可以看遍戈壁风光。”

老板见杨清源脸上的羡慕之色,也是微微自得,虽然嫌弃戈壁的苦寒,但是当别人夸你的家乡之时,即便你觉得家乡再不好,也会为之骄傲。

“公子爷此次来行商,也能一览这个戈壁草原的美景啊!”

“那就借店老板你吉言了!”

杨清源感觉聊得差不多了,也开始暗暗问话了。

“对了,老板,我一路行来,看见了绿洲之上都有镇甸,这绿洲之上,都有人聚居吗?!”

店老板招呼小二给自己二人倒了杯水,然后答道。

“公子爷是从中原繁华之地来的,自然是不会晓得这戈壁之中,绿洲的珍贵。要知道,这戈壁之中,风沙尘土,土地贫瘠,根本无法耕种,连喝的水都没处找。这绿洲就像是戈壁沙海之中的明珠,怎么可能有人会放弃呢?!”

店老板喝了口水,然后继续说道。

“绿洲不仅水源充足,还可以种植粮食,故而一直是戈壁之中争夺的资源。”

“原来如此,昔年我祖父行商于西域,就曾有不少关于绿洲城镇的记载。”

“哦?!令祖也曾到过西域!?”店老板信以为真了。

杨清源那是什么人?移动的通文馆,阅读过的书册,浩如烟海,随便将几个古人的事迹掺杂糅合之后,一个白手起家的来往于西域神都的大商人就跃然纸上。

听了杨清源“祖父”的事迹,店老板不由感慨道。

“没想到令祖竟然也有如此的伟业,公子爷正是酷肖令祖啊!小小年纪就有如此产业!”

“哈哈哈,店老板过誉了,一点薄产而已。”

虽然看似闲聊,但是杨清源其实已经得到了有用的信息。

这戈壁荒漠之上的城镇几乎都是依绿洲而建的,镇胡城也不应该例外。

而且这种大规模的绿洲城镇,在戈壁之上都是极为出名的。

之所以镇胡城现在销声匿迹,可能不是消失埋葬于风沙之中,更大的可能是改换名字,所以才没了镇胡城的消息。

“对了,老板,我看你这店里的客人不多吗?!怎么?最近商队少了?!”

店老板点点头,“客官好眼力,这还得从年前说起,原本这古丝绸路上的商队即便不能说是络绎不绝,但也是时有往来。但是年前开始,西域三十六国动荡不安,还不时和大周的神策军发生冲突。半年之内,大大小小二十二次战斗,这让西域的商队,纷纷从西域逃回,那段时间生意确实好!”

“没之后,去西域的商队就渐渐少了!有时候十天半个月都等不到一支住宿的商队。”

这件事情,杨清源是知道的。

神策军威压西域,但是最近西域三十六国之中的几个大国似乎是被人鼓动,不时地与神策军发生摩擦,这背后不像是没人鼓动。

杨清源的第一怀疑对象,就是青龙会和罗网。

无他,这风格太熟悉了!

罗网每次行事,总是喜欢借番邦之力,来牵制大周。

粮仓案中,大乾的异动。

越州案中,百越的反叛。

还包括土木堡后金的袭击。

听着店老板的话,杨清源的眼中闪过一丝莫名之色。

随后又闲聊几句,将话题再次转回了戈壁的绿洲城镇。

“对了,老板,家祖曾经在前往西域的途中,曾经经过了一座城池,其中倒是有不少货物,在京畿之地畅销。我想向你打听一二,若是此城在我们的行商路线之上,我倒是想去看看。一来,赚取财货;二来,也是追思家祖之遗迹!”

店老板听了之后,果然深受感动,“公子问就是了,但凡我知道的,定然是知无不言。”

“不知老板可曾听说过,镇胡城?”

“哦?!令祖还到过镇胡城?!”店老板的脸上出现了惊讶之色,“那令祖往来西域的时日确实久远得很啊啊!这镇胡城早在五十年前,就消失了!”

“消失?!这样一座城镇怎么会消失的?!”

杨清源追问道。

店老板也没有什么隐瞒,“公子爷有所不知,这戈壁之中风沙漫天,偶尔有一两个绿洲被风沙掩埋,也是常有之事。此事我也是听家里的老人说起。传闻这五十年前,镇胡城附近有一场千年不遇的沙暴。连刮了十天十夜。”

“待到沙暴停下,原本的绿洲尽数被掩埋,地貌大变,直到三十五年前,行商的来往商队才重新绘制了那附近地图。镇胡城早已不知所踪。”

“原来是这样!”

杨清源点了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但心里却开始疑惑。

这店老板的说法和之前天策军的老卒刘伯的说法,相互矛盾。

按照这店老板的说法,这镇胡城是毁于一场的惊天沙暴之中,被彻底掩埋。

但是刘伯,却在大约四十年前,被镇胡城中的人救下。

这中间相差的十年是怎么回事!?

“那沙暴大的,公子爷不是小人吹嘘,就算您现在去戈壁的西北,也找不到镇胡城的遗址了。全被埋在下边了!”

杨清源闻言,双眼一亮,西北吗?!似乎又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呢!

又是一番攀谈,但从这个店老板口中却再也没法得知有关镇胡城的具体情报。

“多谢老板陪我闲谈了!”

店老板和善一笑,“公子爷这是哪里话?!您是店里的客人啊!再说和您聊天,我也是增长了不少见闻。”

杨清源装模作样地看了一眼窗外。

“我看时日也不早了,老板多备些酒肉,给我商队里的弟兄们。”

说着杨清源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布囊,从中掏出了一个金豆子,扔给了店老板。

土豪之气,显露无遗。

大理寺有钱,很有钱,在新改造的漕运平台乃是有股份的,出门办差,经费充足。

这店老板也是一副贪财的模样,“好勒!客官,我们店里的手把羊肉,焖罐糟肉,清炖羊汤……乃是都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杨清源打断了还想介绍的店老板,又取出了两个金豆子。

“就刚才那些吧!好酒好肉都端上来!”

“得嘞!我亲自给你去后厨催催!”接过金豆子,老板就一路小跑向后厨而去。

杨清源也随即上楼,一旁的柳望舒却叫住了杨清源。

“杨兄,为何与这店老板聊了许久!?”

杨清源微微一笑,柳望舒的武道天赋卓然,可不代表她的天赋只有在武道之上。

“哦?望舒看出来了!?”

“这店老板恐怕来历不一般吧!”柳望舒跟着杨清源进屋坐下,随后开口说道。

“喝,当然不一般,”杨清源的笑声之中带着嘲讽的意味,“西域神策军和三十六国的交战冲突,大小一共二十二次,这种军机,只有兵部的要员和阁臣知道详情,今日却从一个店老板的口中说出。这消息如果真的是他从路过商队那里打听来的,那和这店老板一比,我大周的情报机构简直都是废物!”

“杨兄打算怎么办?!”

“既然有人想要告诉我们的镇胡城的方向和位置,我当然是不客气地接受!虽然不知道这藏在暗处的人想做什么?但是我既已然落子,那就不惧他们的阴谋诡计!无非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

就在杨清源和柳望舒传音交谈之时。

一只体型较小,眼神犀利的小鸟正在盯着客店之中的动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